Ⅰ 制造费用如何进行分配
工业企业水电一般生产部门使用的,记入制造费用贷:银行存款
例如企业车间发生的水电费应该记入“制造费用”科目,即:
借:制造费用--水电费
贷:银行存款等
月末,制造费用在各生产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借:生产成本--XX产品
贷: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有:
1、直接人工工时,各受益对象所耗的生产工人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2、直接人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数
3、机器工时,各受益对象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4、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
5、直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和
6、标准产量,将各产品实际产量换算成标准产量,以各产品的标准产量数作为分配标准。
属于生产部门使用的,进入制造费用
属于管理部门使用的,进入管理费用
属于销售部门使用的,进入销售费用。
账务处理
1、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2、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成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4、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6、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7、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与分配数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大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Ⅱ 制造费用结转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是什么
一、制造费用结转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有:
1、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3、机器工时比例法,即按照生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4、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5、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比例法,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的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6、产成品产量比例法,即按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具体采用哪种分配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二、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财会〔2013〕17号)
第三十六条 制造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按月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
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在开工期间进行合理分摊,连同开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一并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Ⅲ 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有哪些
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1.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2.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3. 机器工时比例法,4. 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5. 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6. 产成品产量比例法。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即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由于工资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产工人工资资料,因而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较简便。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三)机器工时比例法
即按照生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机器运转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四)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
即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总数
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五)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比例法
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的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六)产成品产量比例法
即按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其中某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是通过将该产品的实际产量乘以换算标准产量的系数而求得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以上各种分配方法,通常是对各月生产车间或部门的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进行分配的。
为简化核算,企业也可以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进行分配。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某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
采用这一方法时,全年各月实际生产数与已分配数之间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次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明年分配外,其余的都应当在当年年度终了时调整本年度的产品成本。推荐用蓝色颜色的方法分配制造费用,因为相对比较简单一些。
至于制造费用的分配,按照原则将逐月分配,但纵观全年几乎会全部记入产品成本,考虑到简易办法,可将1至11月的制造费用记入当月损益,12月的制造费用可按照产品产量成本(收发存入库数的成本)进行分配。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有哪些?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Ⅳ 制造费用应该怎样分摊到产品里面去呢
1、首先应将制造费用转平: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
2、根据当月完工产品入库及在产品的情况,进行分配。
举例:本月生产了1000件,发生制造费用200,管理费用20,直接材料300,计件工人工资共600,请问如何分摊成本?
解决方法: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800,贷:制造费用,200,制造费用-直接人工,600,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300,贷:存货 原材料,300。
产品完工,把上面发生的生产成本都结转过来。
借:库存商品,1100,贷:生产成本,1100。然后卖多少就把库存商品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就可以了。
(4)生产两种产品制造费用怎么分扩展阅读: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1、工时比例,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2、工资比例,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机器工时比例,这一方法适用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联系。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查账人员审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的账务时,应首先对被查企业机械化程度及机器工时记录等情况进行核实,查明该企业是否适用这种分配方法,然后,再复核数字计算的正确性。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基本相同。
4、年度计划分配率,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数发生较大的差额,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的生产企业,因为在季节性生产企业中,每月发生制造费用相差不大,但淡季和旺季的产量悬殊却很大,如果按实际费用分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将随之忽高忽低,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
Ⅳ 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这三种分配法最常见
1、通常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或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或生产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2、常见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简介:
(1)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时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工资总某种(类、批)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类、批)产品y费用_生产工人工资总数X分配率。
(3)产品标准产量比例法;
产品标准产量比例法是以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为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标准产量之和;
某种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
Ⅵ 一个车间生产两种或几种产品用什么方法去分摊制造费用
生产A产品耗费的时间X一个月内A产品的数量
生产B产品耗费的时间X一个月内B产品的数量
............
按照比例来分摊制造费用
如果复杂点的话,就具体到一个工人花了多少时间制造某产品,然后再计算此工人制造一件产品的时间需要多少报酬.
Ⅶ 常见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那些
常见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有: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时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工资总某种(类、批)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该种(类、批)产品y费用_生产工人工资总数X分配率
三、产品标准产量比例法
产品标准产量比例法是以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为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标准产量之和
某种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
拓展资料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 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应该大致相同,否则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多,负担的制造费用也要多,而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则负担的制造费用较少,从而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Ⅷ 人工和制造费用如何在两种产品中分配按产量吗
需要你把人工及制造费用进行分类,范围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固定费用部分就是房屋的租金、固定资产折旧、员工的基本工资(指不包含加班费的那部分工资)等,就是不会因产量增加而变动的成本。变动费用:产量增加需要增加的成本,比如需要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需要加班或者改造生产线可能产生的费用,与产量呈正比增加的物料耗费(包装物、零星配件等)。核定完毕后,计算出一个费用变动率,或者一定区间的费用变动额,就可以满足贵公司的核算需求了。具体不明白的话,可以把详细资料发送到我的邮箱,我可以帮你做个详细点的计划![email protected].
Ⅸ 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有哪些
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有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年度计划分配率法,下面具体介绍:
1、工时比例法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计算公式: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2、工资比例法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应该大致相同,否则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多,负担的制造费用也要多,而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则负担的制造费用较少,从而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计算公式: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机器工时比例法
这一方法适用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联系。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查账人员审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的账务时,应首先对被查企业机械化程度及机器工时记录等情况进行核实,查明该企业是否适用这种分配方法,然后,再复核数字计算的正确性。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基本相同。
4、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数发生较大的差额,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的生产企业,因为在季节性生产企业中,每月发生制造费用相差不大,但淡季和旺季的产量悬殊却很大,如果按实际费用分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将随之忽高忽低,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
制造费用分配表:
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
(1)直接人工工时,各受益对象所耗的生产工人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2)直接人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数;
(3)机器工时,各受益对象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4)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
(5)直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和;
(6)标准产量,将各产品实际产量换算成标准产量,以各产品的标准产量数作为分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