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绿色食品的国家标准是什么,标准号是多少
绿色食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
分别对绿色食品产地的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量、畜禽养殖用水质量、渔业水质量和土壤环境的质量的各项指标、浓度限值做了明确规定。
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如农药、肥料、饮料和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方面的规定,另一部分是针对具体种养殖对象的生产技术规程。
三、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对初级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感官、理化和生物学要求,例如前面谈到的蔬菜标准。
四、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包装及贮运标准
为确保绿色食品产后在包装运输中不受污染,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所要申报的企业,其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包装和运输等条件必须符合相应的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并经过相应的机构检测,才能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这种完整的标准体系和认证过程真正体现了“全程质量控制”的理念。目前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共计90项,其中通则类标准有 10项,产品标准有80项。
标准号列举以下几个:
NY/T280-95 绿色食品 全脂加糖酸牛乳
NY/T268-95 绿色食品 苹果 被NY/T844-2004替代
NY/T269-95 绿色食品 黄瓜 被NY/T747-2003替代
NY/T271-95 绿色食品 菜豆 被NY/T748-2003替代
NY/T273-95 绿色食品 啤酒 被NY/T273-2002替代
NY/T274-95 绿色食品干白葡萄酒被NY/T274-2004替代
(1)绿色食品加工产品标准有哪些扩展阅读:
绿色食品种植中可以使用的肥料:
1、农家肥料
就地取材,主要由植物和(或)动物残体、排泄物等富含有机物的物料制作而成的肥料。包括秸秆肥、绿肥、厩肥、堆肥、沤肥、沼肥、饼肥等。
2、有机肥料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经过发酵腐熟的含碳有机物料,其功能是改善土壤肥力、提供植物营养、提高作物品质。
3、微生物肥料
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的肥料。
4、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含有一定量有机肥料的复混肥料。
5、无机肥料
主要以无机盐形式存在,能直接为植物提供矿质营养的肥料。
6、土壤调理剂
加入土壤中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或)生物性状的物料,功能包括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碱危害、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修复土壤污染等。
❷ 绿色食品的标准是什么
绿色食品标准是由农业部发布的推荐性农业行业标准(NY/T),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1)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2)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循,在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
❸ 绿色食品的标准是什么
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分别对绿色食品产地的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量、畜禽养殖用水质量、渔业水质量和土壤环境的质量的各项指标、浓度限值做了明确规定。
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如农药、肥料、饮料和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方面的规定,另一部分是针对具体种养殖对象的生产技术规程。
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对初级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感官、理化和生物学要求,例如前面谈到的蔬菜标准。
4、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包装及贮运标准。为确保绿色食品产后在包装运输中不受污染,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所要申报的企业,其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包装和运输等条件必须符合相应的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并经过相应的机构检测,才能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5、这种完整的标准体系和认证过程真正体现了“全程质量控制”的理念。目前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共计90项,其中通则类标准有 10项,产品标准有80项。
(3)绿色食品加工产品标准有哪些扩展阅读:
选购绿色食品要注意“五看”:
一看级标。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绿色食品定为A级和AA级两个标准。A级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而AA级则禁止使用。A级和AA级同属绿色食品,除这两个级别的标识外,其他均为冒牌货。
二看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和标袋上印有“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字样。
三看颜色,三看标志上标准字体的颜色,A级绿色食品的标志与标准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防伪标签底色也是绿色,标志编号以单数结尾;AA级使用的绿色标志与标准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防伪标签底色为蓝色,标志编号的结尾是双数。
四看防伪。部分绿色食品有防伪标志,在荧光下能显现该产品的标准文号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人的签名。若没有该标志便可能为假冒伪劣产品。
五看标签。除上述绿色食品标志外,绿色食品的标签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如食品名称、厂名、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检验绿色食品标志是否有效,除了看标志自身是否在有效期,还可以进入绿色食品网查询标志的真伪。
一些商家违规使用绿色食品标志,首先会误导消费者,如果它本身的价格等于或低于其他没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消费者肯定会选择有标志的产品,物非所值,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就会受到侵害;另一方面如果产品没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就有可能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❹ 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的内容。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绿色食品标准的作用。绿色食品标准是进行绿色食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的依据。质量认证指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技术规范的活动。
❺ 我国绿色食品标准是怎样的
我国绿色食品标准是国家行业标准,是强制性标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我国目前所制定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包括环境要求、生产操作、生产资料、产品包装、贮藏运输及其他相关标准。这些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必须依据的技术性要求而建立起来的,是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生产技术规范,也是绿色食品质量认证的基础与准则。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编号为NY/T391—2000,于2000年4月1日由农业部颁布实施。该标准强调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包括水、土壤、大气必须良好,目的是确保最终产品不受污染。农田灌溉用水评价采用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和地面水质标准,其限值定在地表水标准Ⅲ类至Ⅳ类之间;养殖用水评价采用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加工食品用水采用《生活饮用水质标准》GB5749—85;畜禽饮用水评价用国家《地面水质标准》GB3838—88中所列三类标准或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
AA级绿色食品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所列的新国标一级标准,主要评价因子为: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水中的重金属及类重金属(Hg、Cd、Pb、As、Cr、F)、有机污染物(BOD5)、pH、溶解氧、有机氯和细菌学指标(大肠杆菌、细菌);要求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没有农药残留污染,土壤肥力较高,土壤质量符合绿色食品土壤质量标准。土壤的评价因子主要包括重金属及类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六六六、DDT)。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因子概括如下: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因子
(四)《绿色食品贮藏、运输标准》该标准对绿色食品的贮藏、运输条件、方法、时间等作了具体规定,这利于保证绿色食品在贮运过程免遭污染、保持品质,利于环保和节能。
(五)《绿色食品包装材料标准》该标准正在制定中。从保护环境出发,未来绿色包装材料应达到减量化、重复使用、再循环和再降解的要求,以便能实现节省资源、避免废弃物产生等效果。
绿色食品自诞生10年来,我国除了制定颁发了以上标准,还出台了《绿色食品推荐肥料标准》、《绿色食品推荐农药标准》、《绿色食品推荐食品添加剂标准》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标准》等等。这些标准不是绿色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所必需的标准,只是作为一项促进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辅助性标准,生产实践中采用这些辅助标准对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有积极的效果。
国际产业界推崇ISO9000,其侧重于产品质量和管理;最近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又推出了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系列,它涉及企业的环境管理、审核、环境影响、产品标志、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等。二者将一起作为世界贸易的标准,是世界贸易市场目前经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绿色”通行证。可见,发展无污染绿色食品不仅是我国国计民生的需要,也是国际贸易中必须通过的重要屏障。
❻ 我国绿色食品的标准是什么
绿色食品标准是国家行业标准,是强制性标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我国目前所制定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包括环境要求、生产操作、生产资料、产品包装、贮藏运输及其他相关标准。这些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必须依据的技术性要求而建立起来的,是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生产技术规范,也是绿色食品质量认证的基础与准则。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守、在 绿色食品认证 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绿色食品标准不是单一的产品标准,而是由一系列标准构成的、非常完善的标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二十四条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第二十五条 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是几年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是3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可以使用统一格式的绿色食品标志,有效期为3年,时间从通过认证获得证书当日算起,期满后,生产企业必须重新提出认证申请,获得通过才可以继续使用该标志,同时更改标志上的编号。如果重新申请没能通过认证,企业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标志。在3年有效期内,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每年还要对产品按照绿色食品的环境、生产及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如不符合规定,中心会取消该产品使用标志。
❼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是什么
绿色食品的标准是: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产品的标签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中的有关规定。
❽ 我国绿色食品的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守、在 绿色食品认证 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 绿色食品标准不是单一的产品标准,而是由一系列标准构成的、非常完善的标准体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二十四条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第二十五条 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第二十六条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❾ 企业申请绿色食品可以对照什么标准
法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分别对绿色食品产地的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量、畜禽养殖用水质量、渔业水质量和土壤环境的质量的各项指标、浓度限值做了明确规定。
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如农药、肥料、饮料和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方面的规定,另一部分是针对具体种养殖对象的生产技术规程。
三、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对初级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感官、理化和生物学要求,例如前面谈到的蔬菜标准。
四、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包装及贮运标准。为确保绿色食品产后在包装运输中不受污染,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所要申报的企业,其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包装和运输等条件必须符合相应的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并经过相应的机构检测,才能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这种完整的标准体系和认证过程真正体现了“全程质量控制”的理念。目前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共计90项,其中通则类标准有 10项,产品标准有80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二十七条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
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屠宰畜、禽的检验规程由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 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充分考虑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有关部门等方面的意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生物、环境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的代表组成,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等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