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可降解一次性餐具质检以什么为标准
《GB 18006.1-1999 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可降解饮具主要类型、基本技术要求、外观和使用性能、卫生要求、降解性能、检验方法做出明确规范。
‘贰’ 餐具的国家标准是什么,质量方面的
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对一次性餐具明察暗访,发现近一半的产品不合格。其中包装速食食品的一次性塑料餐盒、餐碗和托盘等的问题尤为严重,它们在生产时使用废塑料、添加化学品,遇热或油脂会释放出致癌致病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据了解,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新闻30分》等几大名牌栏目近期将相继播出抽检情况。
昨晚,在独家获悉这一消息后,本报记者 拨通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副主任董金狮的电话,听这位全程参与调查行动的包装和环保专家细说来龙去脉。
八成企业生产劣质品
“触目惊心!”从激动的语音里,可以感受到董金狮发自心底的愤懑。我们的对话从他今年7月的天津定海县之行开始。那次,董金狮随同质检、工商和中央电视台等多个部门前去查处一家地下工厂。现场的情况比董金狮想象得还要糟糕:工人们赤着膊、光着脚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一次性塑料餐盒、餐碗被随意丢弃在地上,爬满了蚊蝇。经检验,这家工厂使用的原料竟都是废弃的塑料,还大量添加了国家明令禁用的工业石蜡等有害物质。
董金狮说,3年前他就盯上了塑料餐盒、餐碗等,在河南、辽宁及上海周边地区发现不少劣质的方便面餐盒及餐碗。为了对产品质量有个比较,董金狮曾去超市买来华龙、统一等方便面,可没想到,一检验,这些包装盒居然也存在问题。
最近他走访了100多家企业,其中60%生产的是劣质餐具,20%合格和劣质产品各占一半,而20%的正规厂家因为产品价格高,被低廉的“大兴货”逼得只能转产。
填充剂引出大毛病
“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相比,保鲜膜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董金狮说,一般合格品中,聚丙烯的用量占到70%-80%,其余为填充剂。但有些厂家在产品中添加的滑石粉、碳酸钙等竟超过了50%,这导致餐具中的醋酸严重超标。
用热水一泡、微波炉一转甚至食品的温度稍高些,有害物质就会溶解在食物中,长期摄入会导致消化不良、胆结石以及肝脏系统病变等。如果餐具里含有工业石蜡,甚至可能致癌。“全国一年要消耗65亿只一次性塑料餐具,你说这危害大不大?”董金狮长叹了一口气。
他算了笔账,目前在市场上1吨聚丙烯(PP)的市场销售价在110 00元上下,而1吨填充物的市场价格连2000元都不到。面对丰厚的利润,昧着良心的人自然要豁出去了。
五大问题造成混乱
是何种原因造成劣质产品充斥一次性塑料餐具市场呢?董金狮直言不讳地点出了这个市场的5大问题。
-“和尚多了不敲钟”。董金狮说,对于一次性塑料餐具,目前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管理。环卫部门管的是环境,质检管的是厂家,工商管的是市场,而最关键的使用环节却成了个三不管地区。
-相关标准不健全。董金狮说,国家虽然颁布了《聚丙烯成形品卫生标准》,但这其中对于一次性塑料餐具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常让有关部门手足无措,不知该按什么标准去检测。当务之急应当建立相关的标准体系,将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生产企业纳入国家可控范围,通过强制认证的办法使它们迅速步入正轨。
-“合格”招牌唾手可得。董金狮说,在调查中,他们发现很多生产劣质产品的厂家都有质量合格鉴定书,其中不少是拿来别人的检测报告复印后,写上自己的大名,既为招徕客户,更求能在检查中过关,而地方上不少部门大开绿灯,使这些挂着假招牌的“黑户头”堂而皇之地生存着。
-“降解”成护身符。现在不少一次性塑料餐具上都打着“降解餐具”的字样,这完全是混淆视听。首先目前国内的一次性塑料餐具都达不到降解要求。其次,降解只是一个环保概念,与产品的安全使用性能完全挂不上钩,但打上这样的招牌让消费者降低了戒心,劣质产品容易出手。董金狮说,降解产品遇热更容易释放填充物,安全性更差。
-处罚力度太弱。“如今发现问题企业,多是罚几千元了事,不疼不痒的,让许多人视法纪于不顾。”董金狮认为罚金应该以5万元为起点,最高达到50万元。
专家提醒
有害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主要特征
手摸软绵绵,轻撕就破裂,一闻刺鼻又呛眼,遇热变形还渗漏。而且,有害一次性塑料餐具因为加入大量滑石粉等填充剂,剪碎了扔进水里会下沉,一折会出现白印。
新民晚报刊发补正:昨天本版所登《一次性塑料餐具“体检”近50%不合格》,其中的数据调查来源应为“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而非“国家质检总局”。
‘叁’ 国家对于一次性餐具规定
法律分析:不易降解但易于回收利用的一次性餐具,也可以作为环境标志产品。这是对以往国家有关一次性餐具政策规定的一次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同时,该要求还将可降解型发泡餐具从环境标志产品中剔除出去。新的环境标志认证技术要求给“易于回收利用”下的定义是:产品不易于降解,但是具有成熟的再生加工利用技术,建立回收系统应达到一定规模。换句话说,以易于回收利用材料生产的一次性餐具,回收利用率不低于75%,就可以申请环境标志产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第八条 “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或者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以及洗涤剂、消毒剂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第二十四条 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第二十五条 洗刷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二十六条 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饮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肆’ 购买一次性餐具应注意什么细节
选购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时,要看清最小单元外包装上是否有“QS”标志、编号和生产厂家;看餐饮具表面是否平整光滑,不要选购毛糙、色泽不一的产品;观察产品的厚薄是否均匀;产品的颜色要舒适,应尽量选择没有装饰图案的无色无味透明的餐具;可挑选商品上标注PE(聚乙烯)和PP(聚丙烯)字样的产品。挑选纸质一次性餐饮具时,要查看其外包装是否密封,最小包装单元上是否注明“QS”标志和编号、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及生产日期等,还可用手捏捏纸杯和餐具,观察硬度是否足够;不合格的纸杯一打开包装就能闻到异味,且杯身很软,倒入水后易变形,有的纸杯密封性差,杯底容易渗水。如果用手轻轻触摸纸杯内侧,感觉上面沾有细细的粉末,手指的触摸处变成白色,则是典型的劣质纸杯。
‘伍’ 如何选购廉宜一次性餐具
首先,合格的一次性饭盒是没有味道的,好的一次性饭盒,这里特指塑料类的一次性饭内盒,这类饭盒往往都容是没有任何杂质添加的,是没有任何味道的,购买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将饭盒对着光照着看一下,其次,还要再看看饭盒有没有合格的标志。
‘陆’ 选择一次性餐具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合格的一次性饭盒是没有味道的,好的一次性饭盒,这里特指塑料类的一次性饭盒,这类饭盒往往都是没有任何杂质添加的,是没有任何味道的,购买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将饭盒对着光照着看一下,其次,还要再看看饭盒有没有合格的标志。
目前市面上主打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多为PP塑料制作,这种材质制作的一次性餐盒还是比较安全环保的,还能急速冷冻和急速加热,可以直接放到微波炉中加热,产品质量也是通过国家卫生标准的,相信这种材质的一次性餐盒能够很好得取代大多数的餐盒。
这里还提醒大家一下,在使用一次性饭盒的时候无论是那种透明的打包盒也好还是快餐店的快餐盒也好,都应该注意它的温度使用范围,这类饭盒一般都是用聚丙烯PP原料制作的,这类原材料的温度范围在零下20度到120度左右,而我们平时吃的饭菜都有会油脂,而且往往都是刚出锅的,而刚出锅的一些含有油脂类的饭菜往往温度都能达到200多度,如果马上盛放到饭盒中会导致饭盒温度过高变形,甚至释放出塑化剂,影响人体健康,所以使用的时候这一点要比较注意。
‘柒’ 购买廉宜一次性餐具应注意什么细节
一次性餐具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存放方式不恰当,都会有可能造成滋生细菌,使用后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现绝大部分消费者都对这些一次性餐具是否有保质期不了解,所以要使用一次性餐具,建议购买正规产品,买前看一下保质期。同时,国家质检总局还规定,生产厂家应向商家提供该批次一次性水晶餐具的检测合格报告,食监部门要加强批发环节的索证检查。因此,购买一次性餐具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看标识。查看包装上是否有QS标志、生产许可证号、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等信息。
2、看包装。选择包装完好的产品,看一下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挑选保质期内的产品,以防有细菌、霉菌滋生。
3、看外观。要选择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的塑料餐饮具,最好是没有装饰图案的无色透明产品。
4、闻气味。使用前可先闻一闻有没有明显的酸味、异味,防止使用时被食品味道遮盖,影响食品安全。
5、看硬度。产品捏起来是否太过柔软,如果捏起来太软的话就不要用了。
6、看是否有“BPA”标签,无“BPA”标签意味着该产品不含双酚基丙烷(BPA),一种与一系列健康问题相关的合成化合物,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脑部发育不良以及某些癌症的风险增加; BPA是塑料工业中使用最广泛的化学品之一,从牙科密封剂到收银机收据以及锡罐衬里都有。
‘捌’ 国家对一次性饭盒有哪些规定
国家对一次性饭盒有哪些规定,现在正在出台新标准,由于旧的技术标准难以保证执法力度,因此,早已明令禁止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长期难以绝迹。
新标准中对可降解餐饮具有更为具体、量化的成分要求,如“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其淀粉含量不小于40%,“生物降解”的可降解餐饮具,生物分解率需达到60%等,届时只要严格执行,那些假冒伪劣的“可降解”产品,市场份额可能萎缩。
要等待新标准的出台!
‘玖’ 成都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规定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家有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指以发泡聚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为原料的一次性饭盒、杯、碟、碗等食品容器。
本规定所称的使用是指经营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进行经营活动。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第四条市经济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实施本规定。环境保护、质监、工商、卫生、市容环境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第五条区(市)县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鼓励、支持符合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要求的一次性餐具的研制开发、生产经营及产品的推广工作。第六条生产一次性餐具应符合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要求,严格按照《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GB18006.1—1999)和《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降解性能试验方法》(GB/T18006.2—1999)两项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并向企业所在地的县级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备案。第七条销售、使用一次性餐具,必须采用符合环境保护、食品卫生餐具标准的一次性餐具。第八条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由质量监督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没收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并处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第九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并处20000元以下罚款。第十条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吊销营业执照。第十一条对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由县级以上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关闭。第十二条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三条当事人认为有关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十四条本规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五条本规定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00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拾’ 我要办理生产许可证,可是一次性快餐塑料餐盒它这个标准是什么不明白!
你可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GB 18006.1-2009)
根据标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按照其材质可以分为通用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植物纤维模塑一次性餐饮具、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其他覆塑一次性餐饮具;按照其使用时的耐温程度,可以分为耐温和不耐温一次性餐饮具;按照降解性能可以分为非降解一次性餐饮具和可降解一次性餐饮具;还可以分为可微波炉用和非微波炉用一次性餐饮具。
同时,该标准对一次性餐饮具的耐热水性能、耐热油性能、漏水性能、负重性能以及微波炉耐温性能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例如,标准规定,一次性餐饮具耐热水试验后,不应变形、起皮、起皱,对容器功能的餐饮具不应变形、阴渗及渗漏;一次性餐饮具耐热油试验后,不应变形、起皮、起皱,对容器功能的餐饮具不应阴渗及渗漏;对盛装液体功能的盒、碗、杯等一次性餐饮具,试验后不应漏水;一次性餐盒、碗、杯等餐饮具,其负重前后高度变化应不大于5%;微波炉试验应无变形、缺陷、渗漏和异常等
你现在办企业有必要自己学习一下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