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中国的水果滞销
部分水果滞销原因分析
滞销的水果品种主要是香蕉与柑桔,香蕉、柑桔类滞销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近年水果种植面积及产量急增,导致个别品种产能过大。据自治区统计局统计,2014年广西柑桔类面积及产量达到了434万亩和472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加86万亩和158万吨,分别增长24.71%和50.8%;2014年蕉类面积及产量则达到了168.91万亩和288.72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加42.23万亩和80.77万吨,分别增长33.33%和38.84%,而水果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量并未见增加。
二是今年全区水果普遍丰产。预计广西2015年水果产量将达到1350万吨,比2014年增加117万吨,增长9.46%,人均有果预计达到280公斤,比上年增加20公斤,增长7.7%,全区人均有果是我市的3.11倍,防城港市水果滞销主要是受到广西其他地市水果的冲击。
三是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受经济下行影响,居民普遍反映收入不稳定,收入迫使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受到严重压制,是导致水果滞销的根本所在。
四是水果集中上市,70%的水果成熟期集中在第四季度,造成水果鲜销压力大,果农间相互压价倾销。
五是近期雨水偏多,造成果实脱落、品质不好和烂果,也给采摘带来诸多不便,同时,果园道路弯多窄小,下雨天影响了水果的运输,此外,水果分级包装、运输成本大,导致上门收购水果的客商少。
六是出口形势偏紧,外销难度大。我国对于出口水果要求必须通过检验检疫部门的产地认证,而我市在这方面工作起步较晚,导致出口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水果受阻较为明显。
七是四会柑品种主要是通过加工成果皮后销售,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由于广东近年来四会柑面积也发展较快,客商因找到了更具优势的供货地而就近收购,导致四会柑滞销价格下跌。
2. 农产品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哪些种类,滞销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按加工程度可分为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初级农产品是指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为主的产品;加工农产品是指那些必须经过某些加工环节才能食用或使用的产品。按特殊程度可分为普通农产品和名优农产品,普通农产品指常见的农产品,如高粱、花生、玉米等;名优农产品指经济效益显着,成为当地有品牌、有标识的农产品。
一、农产品品牌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哪些种类
1、按照加工程度划分
(1)可分为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
(2)初级农产品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产品。包括谷物、油脂、农业原料、畜禽及产品、林产品、渔产品、海产品、蔬菜、瓜果和花卉等产品。
(3)加工农产品是指必须经过某些加工环节才能食用、使用或储存的加工品,如消毒奶、分割肉、冷冻肉、食用油、饲料等。
2、按照其特殊程度划分
(1)可分为普通农产品和名优农产品。
(2)普通农产品是指平常见到的农产品,如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
(3)名优农产品是指由生产者志愿申请,经有关地方部门初审,经权威机构根据相关规定程序,认定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显着、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主导产业,有品牌、有明确标识的农产品。
3、按农产品基因形成的方式划分
(1)可以分为转基因农产品和非转基因农产品。
(2)转基因农产品是指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即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些生物的基因上,进而培育出人们所需要的农产品。
(3)非转基因农产品是指不含有任何转基因成分的农产品或者含有转基因总量极低的农产品。
二、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1、农产品滞销的原因
(1)农产品自身的属性
农产品的周期性一般比较固定。在收获的季节会集中上市,瓜果蔬菜等不易贮存的农产品需要尽快卖出,同时农民为了回收资金以便于再生产,加上流通紧张的问题,大量的供应会压低价格,造成“卖难”的现象。
(2)短暂性的供大于求
当某个农产品的产量大于需求,也就是农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增产幅度,就出现了丰产不丰收的现状。
(3)农产品种植的盲目性
农民生产的盲目性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当某种农产品出现赚钱效应的时候,大多数人就会一哄而上种植这种产品,结果导致这种产品的严重供过于求;当某种产品亏损的时候,多数人又都大量减少甚至停止该种农作物的种植,结果导致该种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暴涨,这样的价格暴涨暴跌,使农产品陷入一个周期性循环。
(4)缺乏品牌意识
在农村,能够意识到品牌问题的农民寥寥无几,这也是为什么农村不管丰收与否,农民都很难赚到钱的原因所在,只靠销售原材料的销售方式,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价格的竞争。农村基本是包产到户的生产方式,每一户人家种植的农产品的规模都是有限的,销售的时候各自为战,无法进行品牌的统一宣传,另外政府在这方面也缺乏有效的引导,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多年来农产品始终贱卖的现象。
(5)运输成本高
不断飙涨的燃油价格,造成蔬菜运输成本增加,还有高速公路过于密集的收费,都加大了蔬菜流通环节的成本,加剧了蔬菜滞销。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规划不合理,流通环节过多,导致迂回运输、长距离运输,流通费用过大,这也是导致蔬菜生产价格与销售价格悬殊的重要原因。
2、农产品滞销的解决方案
(1)低成本高品质
价格是市场竞争的法宝,同品质的农产品价格低的,竞争力就强。生产成本是价格的基础,只有降低成本,才能使价格竞争的策略得以实施。要增强市场竞争力,需要实行低成本低价格策略。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优价正成为新的消费动向。要实现农业高效,必须实现农产品优质,实行“优质优价”高产高效策略。
(2)提前掌握信息
种植之前,农户必须了解市场供求信息,学会错位看市场,不要盲目跟风。除大宗粮食类农产品外,尽量选择独特、稀少、珍贵的品种,这样才可以保障自家产品的竞争力。
(3)规模效应
加入农村合作社,与广大农友们抱团合作,建设稳固的直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既降低运营成本,有便于产品安全可溯。农户们还可借助农业会展,推介自己的品牌、形象,与终端消费者直接沟通,了解本行业最新产品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
(4)反季节化策略
由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市场需求的均衡性的矛盾带来的季节差价,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要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商机,关键是要实行“反季节供给高差价赚取”策略。实行反季节供给,主要有三条途径:
①尽可能使产品提前上市。
②通过科学手段,使农产品销售期可以延长,让生产旺季销售变为淡季销售。
③开发适应不同季节生产的品种,实行多品种错季生产上市。
(5)特殊性
因地制宜的选择品种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耕种。这样除了可以让农户朋友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利于营销之外,也降低了在耕种过程中的风险。
3. 超市一般什么货品滞销严重
常温食品类的商品超过30天(含)、非食品类的商品超过60天(含)未销售,即是滞销商品。
滞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zhì xiāo,是指市场的产品上因为一些原因不受消费者欢迎而导致销售速度极慢。
4. 中国每年滞销的农副产品多不多
很多,比如今年广西的柑橘。河南的生菜。
这个具有偶然性,也许今年这里这种产品滞销,明年就会变成另外的地方另外的品种
5. 水果滞销应该怎么办有哪些好的办法吗
加强与大型超市的对接。很多水果都是新鲜的,所以能否快速运输到消费者的终端市场至关重要。对于滞销产品,果农应更加注重“农超联动”,减少流通环节,使新鲜水果直接进入各大超市。首先,消费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吃到新鲜水果。二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让消费者吃到质优价廉的水果,增强购买欲望。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由于水果的新鲜期一般较短,市场时间较集中,很容易形成短期的供过于求,导致滞销。因此,进行深加工是提高产品利润率的关键。
当你没有其他的消化渠道时,结果就会被丢弃。新疆枣树的灰烬从13年左右的每公斤3040件到现在的每公斤5件,有的甚至卖1到2件,底裤都赔了,原因就在这里!互联网时代即将来临!满分!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销售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会,水果也不例外,最早的宝藏,现在的头条新闻我们媒体,网络销售给我们创造了太多的奇迹。如果我们没有办法使用互联网,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这个社会是如此残酷,要么选择学习,要么选择被淘汰。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6. 国内最缺什么农产品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多,土地少的国家,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年年不断的提高情况下,作为我国的农产品就显得严重不足,特别是粮食作物,象大米,小麦,大豆等农产品每年就得靠大量进口,才能够满足国内人们的需求。因为我国是人多土地少,作为从土地中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基本上是满足不了自足的。虽然有的农产品象果品在国内形成了滞销的情况,这还是主要大量的进口果品充斥了大量的国内市场造成的。所以如果要是所有的农产品都不进口的情况下,我国将会是农产品严重短缺的国家。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没有加入世贸组织以前,我国的所有农产品大部分都是凭票才能够买到,这就充分说证明了,如果我国不大量进口农产品,我国将是农产品严重短缺的国家,根本我国的所有农产品都难以达到自足。作为世界上最勤劳和最有智慧的民族,农业生产与饮食文化从来都是富收和丰富的,这也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民族优势和民族精神。中国只要协调好农村田地改革规划种植产区,完全可以实现全部自产自足的面貌,这也是现有农村地区保有大量土地的基础,中国就粮食产量每年保持收支平衡,进口和出口部分粮食也只是满足世贸规定而已,根本就不存在大量进口粮食的说法,目前主要依赖进口是大豆和小麦,去年进口大豆为8851万吨,占国内消费85%以上,大豆进口一是满足饮食油脂需求,二是提供养殖饲料来源,唯一美中不足是进口转基因大豆,而优质小麦进口一年大概是300万吨左右,相对而言不是很多,扩大小麦产区提高产量应当进口有限,而大豆才是严重依赖进口的农产品。
猪饲料原材料依赖进口,大豆玉米严重依赖进口。所以,国内猪肉价话语权很大程度老外掌握。杂交粮、粮食能够自给自足!
7. 卖不出去的商品叫什么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18
8. 什么是滞销品
滞销品,简单来说就是卖不出去的产品。或者是在某一时段卖不出去的产品。例如:有一家卖茶叶的店,因为某一段时间流行喝咖啡,所以很少人喝茶,茶叶卖不出去,那时茶叶就成了滞销品了。
9. 什么商品为滞销品
滞销商品定义:90天无成交、无浏览、无编辑商品为滞销商品。
10. 什么叫滞销品种
滞销是指市场的产品上因为一些原因不受消费者欢迎而导致销售速度极慢。
滞销的特征:
1.购买量为零。这是显见特征。从企业商品周转快慢程度看,周转快者为畅销;周转慢者为平销;无周转者就为滞销。而无周转是购买量为零所致。因此,购买量为零是滞销的首要特征。
2.售价等于或低于成本。从售价与成本的对比关系看,购买量为零大体上有三种情况:盈利价(高于成本的售价);成本价(等于成本的售价);亏本价(低于成本的售价)。由盈利价引起的购买量为零,通常不称之为滞销。因此时降价仍可促销,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唯有由成本价或亏本价引起的购买量为零,才被称之为滞销。
3.简单再生产难以为继。其它条件不变,企业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企业体内资金的正常自周转,而不靠体外资金的注入。这就要求至少能按成本价完成全部商品的正常周转,以不断补充简单再生产所需的体内自周转资金。当商品不能按成本价销售出去时,简单再生产也就难以为继了。 购买量为零是滞销的表象性特征:按成本价或亏本价销售是滞销的条件性特征;而简单再生产难以为继是滞销的结果性特征。具有这三个特征的销售状态,就是滞销。
商品滞销的基本原因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呈现两种基本态势:紧和松。紧,即社会总需求缩小,表现为微观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缩减;松,即社会总需求扩张,表现为微观消费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的扩增。这两种态势最终都会产生两种经济后果:
1、消费者需求移位。紧态势时,消费者需求从高质高成本商品移位到低质低成本商品,从而导致部分高质高成本商品转入滞销状态;松态势时,消费者需求又从低质低成本商品移位到高质高成本商品,从而导致部分低质低成本商品陷入滞销。
2、市场容量缩扩。紧态势时,消费者对同类同质商品的消费减少,该类商品的市场容量相应缩小,从而导致部分商品过剩而变为滞销。松态势时,则发生与紧态势完全相反的经济效应。
目前,部分商品滞销,是一些企业无视和违反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规律的后果。当市场景气时,企业盲目上规模,靠负债急骤扩大生产能力,在短时期内商品就达到市场饱和。而在商品达到市场饱和以后,仍以不断举债来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结果人为造成大量商品积压和滞销。在市场不景气时,没有立足现实的目标市场和选择正确的市场发展战略,盲目上档次,结果同样会招致产品积压、商品滞销。
2.过度竞争。
在同质商品的市场上,生产能力超出市场容量,并且生产能力又被众多一定规模的企业所分割,必然会产生过度竞争。
在一定时期内,同质商品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产品异样化并不导致市场容量的扩大,只会改变市场份额在企业之间分配。因此,在同质市场内,企业过多而且由各企业的生产能力形成的总体生产能力超过市场容量时,必然有部分商品不被市场所吸纳而变成滞销品,即使各企业广泛推行产品异样化策略,也不能改变这一局面。
目前,我国过度竞争情况严重。当某一商品有利可图时,众多企业纷纷聚集到同一市场内。在相当短的时期内,生产能力急剧膨涨,以致造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不少商品滞销由此造成。例如,浙江省永康市不锈钢保温杯生产的兴衰起伏过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3.商品营销因素组合不当。
众所周知,产品组合、价格组合、分销组合和促销组合等形成商品营销组合因素。同质商品,可有多种营销因素组合。不同的营销因素组合则会产生不同的市场效应:畅销、平销和滞销。
商品营销因素组合的唯一依据不言而喻是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并且衡量某种营销因素组合当与不当的唯一标准也是消费者需求,即是否符合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符合,则当;不符合,则不当。
不当的商品营销因素组合,其商品已不符合消费者需求。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消费者不能或不会去买,滞销也就在所必然了。应当指出的,分销组合不当和促销组合不当,导致商品和消费者需求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错位,这当然包含在商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本义之中。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商品营销因素组合不当,集中表现在“偏因素”上。所谓“偏因素”,是指企业只重某一营销组合因素而忽略其他因素与之恰当组合。如重视了广告宣传而忽略了质量和其他因素与之恰当组合。“广告效应”产生了虚假的饥饿市场。企业受此误导,则迅速负债形成庞大生产能力。然而,其好景不长,由广告制造出来的虚假市场则很快地被化为泡影。在这种情况下,已经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便以滞销而告终。
所以产生“偏因素”,在于盲目仿效。别的企业搞高价商品,我的企业也搞高价商品;别的企业推行“十点利”,我的企业也推行“十点利”,根本不顾本企业商品的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这种实例不胜枚举。从营销学上分析,不同质的商品,其目标市场不同,商品营销因素组合也就不同;即使同质商品的不同企业,面对同一的目标市场,也应当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进行营销因素的恰当组合。盲目仿效,盲目跟阵,商品岂能不滞销?
4.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消费者需求变化表现为需求质变和需求量变。需求质质就是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有两种形式:部分质变和全部质变。部分质变,是在消费者的基本偏好面不变的情况下,部分偏好面的改变;全部质变,是消费者基本偏好面的改变。需求量变,是指消费者对同质商品需求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消费者需求随时空条件而变化,包括空间上的变化和时间上的变化。
需求质变可引起需求量变。即需求部分质变,导致原质商品需求数量减少;需求全部质变,则导致原质商品需求数量减至为零。若商品不随需求质变而对构成商品的要素作相应的改组,那么滞销面就将会逐渐扩大,而一旦需求全部质变,则原质商品也就会全面发生滞销。
然而,有些企业经营者并不完全懂得上述道理。面对消费者需求变化,仍一味大规模生产同一“面孔”的商品,不实行多品种化,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从而使其商品滞销面愈来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