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圈子里,总会被提起一本经典书籍,便是 《用户体验要素》 一书,该书的作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Ajax之父”——Jesse James Garrett。这个改变了Web发展历史的传奇人物,帮助我们梳理出了一份“吊炸天”的产品设计思考框架。
该书的核心思想是“ 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产品设计 ”,并提出了一个经典的思维框架,即“ 用户体验要素 ”。它分为5层,分别是 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 。以产品类型的不同,又被划分成10大要素,分别是 用户需求、产品目标、功能规格、内容需求、交互设计、信息架构、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和感知设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经典的思维框架吧。
用户体验,即 User Experience,它指的是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它代表着用户如何“接触”和“使用”产品。通常人们在询问某个产品怎么样时,本质上询问的就是这个产品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设计,通常要解决的是应用环境的综合问题,它包含功能设计、外观设计等,还包含了产品所面临的其它问题,比如产品的容错机制、操作流畅度、易用性、可用性等。
产品设计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范畴,而用户体验设计必须被纳入到产品设计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糟糕的用户体验设计终会导致产品的失败。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会让用户感受到强烈的舒适感和满足感。 如果你想让用户早一点放弃掉你的产品,最快的办法就是让用户感觉到自己很愚蠢——他(她)对你的产品看不懂、不会用,或者用起来很不顺畅 。
说得直接点,因为用户体验就是商机,它是产品的生命之源。无论你的产品是功能型产品,还是信息型产品,你的诉求一定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如今这个竞争极其惨烈的互联网时代,任何产品都已经同质化相当严重了,用户的任何一个需求都有很多个产品可供选择来满足用户需求。如果你的产品设计糟糕,你将失去用户,变向地把用户拱手送给了竞争对手。失去用户,就代表着你失去了商机,失去了产品的生命之源。
更可怕的是,如果用户对你的产品的第一印象不好,那么用户将大概念率地拒绝再次回来,你将永远地失去这个用户。因此重视用户体验设计,就是在珍惜财富。
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强调的便是创建吸引人的、高效的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把 用户维度 纳入到思考的范围之内。 总结地讲,用户体验设计之所以对你很重要,是因为用户体验对你的用户很重要,你的用户对你很重要 。
我们把互联网产品划分为“功能型产品”和“信息型产品”,前者关注的是任务操作,后者关注的是信息传播。不同的产品类型,要考虑的用户体验要素也不完全相同,下面来一起解读这些用户体验要素吧。
(一)战略层
在战略层上,无论是功能型产品,还是信息型产品,它们关注的用户体验要素是完全相同的,即 产品目标 和 用户需求 。
用户需求是企业的外部目标;产品目标是企业的内部目标。在战略层设计的过程中,最关键是明确目标,不仅要明确用户的需求,还要非常明确产品的目标。只有把企业内外部的目标都明确了、量化了,才能清楚地知道我们想干一件什么事。这是用户体验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二)范围层
范围层描述的是产品将使用哪些功能和内容来实现用户需求(外部目标)和产品目标(内部目标)。在这个层面的设计上,包括两个用户体验要素,分别是 功能规格 和 内容需求 。
范围层就像一个列表清单,把需要的功能和内容逐一罗列清楚并给出具体的要求。有了这个列表清单以后,我们便可以确定出它们的优先级。
对范围层进行设计,是对战略层进一步的具体化,以避免陷入可怕的 范围蠕变 ,即,始终无法界定功能范围以导致产品设计失控、持续膨胀,背离了阶段性目标,何时完工遥遥无期。只有确定了范围层,我们才能更进一步地向更加具体的方向发展和设计。
(三)结构层
结构层的任务目标是把范围层中的功能或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为产品构建起一个概念结构。这个层次的设计,包含两个用户体验要素,分别是 交互设计 和 信息架构 。
优秀的结构层设计,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用户的工作方式、行为和思考方式之上的。交互设计是用户行为习惯的直接表现。在交互设计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需要考虑,那就是错误处理机制,即,如何尽量地避免错误发生的可能,如何阻止并纠正用户的错误操作。
信息架构是用户浏览信息习惯的直接表现,对范围层中的内容需求进行有机组合,抑或是树状结构,抑或是线性结构等,目的是让用户能清晰地知道信息的浏览路径。
(四)框架层
框架层的任务目标是用适当的元素组件来组合产品界面。该层次包含的用户体验要素有 界面设计 、 导航设计 和 信息设计 。
在框架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结构层的设计目标。在这个阶段,通常需要输出页面示意图或者线框图。线框图通过安排和选择界面元素来整合界面设计;线框图通过识别和定义核心导航系统来整合导航设计;线框图通过放置和排列信息成份的优先级来整合信息设计。
(五)表现层
表现层的核心任务是把线框图的功能、内容和美学汇集到一起,进而生成最终的设计,以完成上述四个层次的所有目标,并同时满足用户的感官感受。所谓的感官,由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组成。尤其视觉设计,在用户体验设计中非常重要。
感知设计是用户体验设计的最后一环,可见其重要性。优先的感知设计,可以让人眼前一亮,让人爱不释手。糟糕的感知设计,几乎可以毁掉整个产品,让以上所有的用户体验设计都功亏一篑。
用户体验设计,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非常漫长。在这个用户体验要素的思维模型中,我们的思考方式必须是 自下而上 的,也就是说下一 层 的任务必须在上一 层 任务结束之前结束。
只有我们把每一个 层 的用户体验设计做到了极致,并产生明确的结果,或产生必要的说明性文档,才能得到一份有价值的产品资产,才有可能同时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用户需求。 用户体验要素 这一思考模型,是每一个产品经理必备的思考工具,活学活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篇结束 2019-07-26
② 有哪些产品是因为唤起了用户恐惧的心理而获得销售机会的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引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焦虑,最可怕的是这种焦虑已经转变成了生产力及庞大的销售力。
一、培训行业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我们常见的有英语班、奥数班、美术班、音乐班、舞蹈班等等。简单的一句话,让所有的学生家长陷入了恐惧与焦虑,他们担心自己家的孩子在教育上输给了其他孩子,于是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孩子送进培训班。
四、保险
朋友圈里,经常有保险人员发这样的广告:有一个人得了癌症,由于没有买保险,看病花光了他所有积蓄,一贫如洗。而另外一个人则因为买了保险,健康出院了。看到这样的广告,人们往往会想,原来保险的作用这么强大。于是,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意愿。
③ 顾客需求的5个层次
1、产品需求。
类似于人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一样,客户的基本需求与产品有关,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能、质量以及产品的价格。一般的客户都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获得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认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服务需求。
随着人们购买力的增强,客户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人们采购时,不再仅仅关注产品,同时,还关注产品的售后服务,包括:产品的送货上门、安装、调试、培训及维修、退货等服务保证。
3、体验需求。
人们逐渐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时代步入了体验经济时代。客户采购时,不愿意仅仅被动地接受服务商的广告宣传,而是希望先对产品做一番“体验”,转为主动地参与产品的规划、设计、方案的确定,“体验”创意、设计、决策等过程。
4、关系需求。
获得了社会的信任、尊重、认同,有一种情感上的满足感;在需要或面临困难时,会得到朋友的帮助和关怀;可以与朋友共同分享和交换信息、知识、资源、思想、关系、快乐等。
5、成功需求。
获得成功是每一个客户的目标,是客户最高级的需求。客户购买产品或服务,都是从属于这一需求的。服务商不能仅仅只看见客户的产品、服务需求,更重要的是,要能识别和把握客户内在的、高层次的需求。
(3)有哪些产品或功能是用户提出的扩展阅读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较低层次需求的满足是实现较高层次需求的基础。任何社会经济时代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需求不断升级、创新及其相互作用的产物。
产品经济时代,产品供不应求,人们以农产品作为经济提供品满足他们生存的需要;
商品经济时代,商品日渐丰富,顾客需求开始变得苛刻起来,商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的提升引起他们的关注,这一时期主要以工业产品作为主要经济提供品来满足他们生存和安全等较低层次的需要;
服务经济时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顾客对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服务的品质日益挑剔。顾客对社会地位、友情、自尊、态度的追求,使得高品质的服务成了满足它们需求的主要经济提供品;
体验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顾客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需求层次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产品和服务作为提供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从社会总体上看,顾客需要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消费来实现自我。因此,顾客的需求也随之上升到了“自我实现”层次 。
参考资料
网络-顾客需求
④ 什么是软件需求,什么是功能需求——论需求的三个层次和三个方面(2)
我们的软件产品或者项目,其需求都有三个层级和三个方面。 一、我们首先看需求的三个层次 软件需求包括3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 业务需求(Business requirement)表示组织或客户高层次的目标。业务需求通常来自项目投资人、购买产品的客户、实际用户的管理者、市场营销部门或产品策划部门。业务需求描述了组织为什么要开发一个系统,即组织希望达到的目标。使用前景和范围(vision and scope)文档来记录业务需求,这份文档有时也被称作项目轮廓图或市场需求(project charter 或 market requirement)文档。 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规定开发人员必须在产品中实现的软件功能,用户利用这些功能来完成任务,满足业务需求。功能需求有时也被称作行为需求(behavīoral requirement),因为习惯上总是用“应该”对其进行描述:“系统应该发送电子邮件来通知用户已接受其预定”。功能需求描述是开发人员需要实现什么。注意:用户需求不总是被转变成功能需求。产品特性,所谓特性(feature),是指一组逻辑上相关的功能需求,它们为用户提供某项功能,使业务目标得以满足。对商业软件而言,特性则是一组能被客户识别,并帮助他决定是否购买的需求,也就是产品说明书中用着重号标明的部分。客户希望得到的产品特性和用户的任务相关的需求不完全是一回事。一项特性可以包括多个用例,每个用例又要求实现多项功能需求,以便用户能够执行某项任务。 系统需求(system requirement)用于描述包含有多个子系统的产品(即系统)的顶级需求。系统可以只包含软件系统,也可以既包含软件又包含硬件子系统。人也可以是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某些系统功能可能要由人来承担。 业务规则包括企业方针、政府条例、工业标准、会计准则和计算方法等。业务规划本身并非软件需求,因为它们不属于任何特定软件系统的范围。然而,业务规则常常会限制谁能够执行某些特定用例,或者规定系统为符合相关规则必须实现某些特定功能。有时,功能中特定的质量属性(通过功能实现)也源于业务规则。所以,对某些功能需求进行追溯时,会发现其来源正是一条特定的业务规则。 功能需求记录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中。SRS完整地描述了软件系统的预期特性。SRS我们一般把它当作文档,其实,SRS还可以是包含需求信息的数据库或电子表格;或者是存储在商业需求管理工具中的信息;而对于小型项目,甚至可能是一叠索引卡片。开发、测试、质量保证、项目管理和其他相关的项目功能都要用到 SRS。 除此之外,对于需求层次,我们还有其它的分法: 组织级需求->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有时也叫行为需求)。 组织级需求:一般代表着组织的愿景和目标。对于大的公司,一般是通过资深的咨询顾问和咨询公司得出的,呈现的方式是咨询报告。比如在ITSM或者企业信息化这方面。典型的组织级的需求是:降低成本、减少库存成本、提升IT服务部门在企业中的价值、通过ISO20000、提高IT服务的效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等。 业务需求:是要完组织的使命,达成组织的愿景的各个业务流程和业务单元具有的需求。业务需求服从于组织需求。 用户需求:用户级的需求,是在业务级的需求下,各个岗位协作完成业务而具有的需求。我们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表述的需求其实主要是这一部分需求。 功能需求:同样,它代表着产品或者软件需求具备的能力。 一般是管理人员或者产品的市场部门人员负责定义软件的业务需求,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对信息系统而言)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商业软件而言)。所有的用户需求都必须符合业务需求。需求分析员从用户需求中推导出产品应具备哪些对用户有帮助的功能。开发人员则根据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在约束条件的限制范围内实现必需的功能,并达到规定的质量和性能指标。当一项新的特性、用例或功能需求被提出时,需求分析员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它在范围内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该需求属于需求规格说明,反之则不属于。但答案也许是“不在,但应该在”,这时必须由业务需求的负责人或投资管理人来决定:是否扩大项目范围以容纳新的需求。这是一个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和预算的商业决策。 二、需求的三个方面 除了功能需求外,SRS中还包含非功能需求,包括性能指标和对质量属性的描述。 质量属性(quality attribute)对产品的功能描述作了补充,它从不同方面描述了产品的各种特性。这些特性包括可用性、可移植性、完整性、效率和健壮性,它们对用户或开发人员都很重要。其他的非功能需求包括系统与外部世界的外部界面,以及对设计与实现的约束。还有一项称为可用性(usability)的质量属性,它规定了业务需求中“有效”(efficiently)一词的含义。 约束(constraint)限制了开发人员设计和构建系统时的选择范围。约束,在产品的架构设计中,是需要被首先考虑的问题。 如果说产品的功能代表了产品的能力,那么产品的质量属性代表了产品的品质,产品的约束代表了产品必须去满足的或者适应的条件!用人说“用户体验”是产品的灵魂,对于个人级的软件这么说或许很恰当,当对于企业级甚至是行业级的产品,其灵魂有两个:一个是产品带个用户的价值,另一个是产品的品质,简单的说,就是价值和品质。但其成为一个产品的前提应该是满足约束,否则就不应该设计、开发、进入市场而成为一个垃圾。
⑤ 2019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19)有哪些吸引人的功能或产品
日凌晨1点,2019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19)如期而至,苹果结合现有核心产品线带来了全新的iOS 13、watchOS 6、macOS Catalina、tvOS以及首次发布的全新iPadOS,同时在硬件方面更是发布了全新的模块化工作站主机--Mac Pro以及与之相匹配的6K显示器--Pro Display XDR。
库克上台简单寒暄并回顾苹果春季新品发布会的内容之后,直接切入本次发布会正题,率先带来的是全新的tvOS。虽然Apple TV在国内受众面很窄,但在国外还是颇受欢迎的。这次新一代tvOS不仅在UI界面上进行了重新设计,还将支持多用户登陆,通过新的控制中心切换用户后,会根据当前用户的个人信号推荐相关的视频内容,也就是说tvOS支持多账户登陆。
⑥ 用户研究方法之问卷法
调研方法的选择对调研目标的达成影响很大,使用错误的调研方法很可能会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所以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尤为重要。那么问卷法适合什么样的场景,而对于哪些情况又不适合呢?
适用于: 调查用户的使用目的、态度和观点,例如:
1. 在产品进行重要改进之前,使用问卷让用户评估现阶段产品的满意度,以便后续改进设计;
2. 先定性研究(如访谈、焦点小组等)得出结论,再使用问卷去验证先前的结论;
3. 通过制定一些基本的客观题目(如手机使用习惯、经历等问题),研究现有的用户构成,用于筛选合适的目标用户进行深入访谈。
4. 价值观调查,安排在大型市场营销活动之前,目的是确定产品描述和促销方案。
不适合: 探索用户新的、模糊的需求
首先需要明确调研目标是什么,此次调研的目标用户是谁,然后结合以上问卷法的适用性原则,确定问卷法的实施范围。
确定使用问卷法后,开始进行日程安排,举例如下:
(1)头脑风暴
在确定使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后,需要开始头脑风暴提出的问题了,为了问题可以更好地契合调研目标,我们需要了解目标的类型和问题的类型:
A. 目标类型
目标类型分为描述性目标和探索性目标,描述性目标往往是建立受众的背景资料,通常通过相对独立的问题可以达成。但是探索性目标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才能得意实现。
B. 问题类型
问题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特征类型、行为类别和态度类别:
a. 特征类别:描述用户是谁,他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如何?
人口统计学:了解调查对象的概况,年龄职业?
技术问题:用户拥有的技术情况和相关经验,他们用什么手机?在管理网上隐私设置方面有多熟练?
b. 行为类别:刻画用户的行为表现。
技术运用:如何使用您关心的技术,他们每周上网频率是多少?
产品使用:什么产品功能是用户想使用的?
竞争对手:用户都访问什么其他网站?
c. 态度类别:探究用户的想法和信念。
满意度:他们喜欢您的产品吗?我们的产品是否具备他们想要的功能?
偏好:您的产品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
希望: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功能?
特征数据最为稳定,不会经常变化,可研究价值较低。 行为数据 和 态度数据 对于研究较为有价值,但会容易因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调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2)制作问题列表
头脑风暴结束后,我们需要制作一份问题列表,问题的答案选项应该要具体、详尽且相互排斥。
问题列表如下图:
就这样问题设置结束了,下面就要开始进行问卷的设计了。
(1)问卷结构
典型的问卷主要分为导言和正文两大块,而正文部分又可以细分为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导言: 导言是整份问卷的全局说明,所以在问卷调查正式开始前,需要将此次调查的目的、调查时间、以及调查是否匿名等方式加以说明,如果有奖励也请表明,可以提前给受访者一个心理准备。
正文:
(2)问题设计原则
A. 问题简洁和明确的需要相互平衡:
您第一次使用XXX(不一定是目前最常用的这个)是什么时候?——稍微牺牲了“简洁”,但是更“明确”!
B. 问题态度中立、无诱导性
C. 选项互斥
C. 选项包含所有的可能
可以设置【其它________】选项 ,以确保用户始终可以作出选择;同时,选择【其它_______】选项的比例高低也反映了选项设置是否全面。
D. 选项表述易于用户理解
询问用户使用的手机操作系统时,选项“iOS(iPhone)、symbian(塞班)”就比“iOS、symbian”更容易理解,虽然前一种表达貌似不伦不类。
E.选项尽量具体,例:
F. 选项表述态度中立、无诱导性
G. 选项随机顺序呈现
H. 一个问题中不要包含多个问题,如果需要请拆分
I. 问题避免极端化
J. 创建后续跟进问题
K. 包含退出选项
(1)确定调查样本和数量
为了得到大量的样本,且希望数据质量较高,问卷本身就会受到限制——题量要偏少。实际工作中,将问卷总题目数控制在25题之内,平均答题时间不超过300秒(来自《用户研究之问卷调查法》)。
控制好样本的数量,以下是参考《洞察用户体验》给出的人口差异与样本量的关系:
假设标准误差5%可信度95%,正常的人口差异:
1000人口=150样本量
10000人口=300样本量
100000人口=800样本量
(2)尽量避免偏差
问卷里的偏差在所难免,以下偏差需要考虑在内:
抽样偏差: 样本与目标受众偏差,例如:回答闪电送问卷的都是90%是女性用户;
不回复偏差: 有一部分人总是忽视您的邀请,例如:没有注意到问卷banner 的用户;
时间偏差: 邀请的人参与调研时间会影响回答方式。例如:想知道是否喜欢送礼物给父母,在父母亲节前,答案可能不一样;
持续性偏差: 有些用户持续一周都在加班没时间访问XXX APP,在进行调查的时候可能会错过这部分用户;
邀请性偏差: 例如优惠券力度不够,可能会损失这部分“势利”的用户;
自主选择偏差: 有些人就是不想做问卷,或者就是图优惠券随便填写问卷;
呈现性偏差: 问卷的外观、长度、问题设置可能会让部分用户拒绝填写;
期望性偏差: 用户可能填写问卷时发现与自己自身情况部分而拒绝填写问卷。
(3)选择适合的邀请方式
日常问卷的活动中可以考虑采取以下的邀请用户方式:
邀请链接(BANNER、微提示): 优点成本低,不唐突/缺点是严重的自主选择性偏差。需要检测页面浏览率(pv)跟问卷填写率,算出回复率。如果回复率低,就不具有代表性。
电子邮件/短信: 联系到的都是老用户。
打断式邀请: 在用户浏览网页时候打断用户,让用户注意到问卷,为用户编号,根据编号抽取,确保样本随机性。
电话、面对面和标准信函调查。
收集到问卷结果后我们可以着手进行问卷分析,并且分析结果。
(1)计算(年龄、收入)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检测是否受极端数值影响?
标准的是正态分布状态,若出现双峰分布(众数与平均值相差大),需要进一步分析。
(2)比较
交叉制表: 通过两个问题的答案合成一份表格,发现更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
问题1:您看美妆类视频的频率是?
问题2:您通常喜欢看哪中类型的美妆视频?
通过交叉制表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单个商品推荐对于经常看和偶尔看的用户来说吸引力差不多,化妆教程的话,对于偶尔看的人吸引力更大。
(3)整合
有时候问题里某些选项填写的数量远远少于其他选项的数量,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减少干扰,例如:
问题:您的收入是多少?
这部分可以组合成一个大组8000-20000的人的占比
(4)总结误区
有时候我们总结分析结果的时候会有一些误区,应该尽量避免:
两件事情的发生时间相当接近并不足以说明两者有因果关系 : 有一群人都很喜欢一个产品并经常会用,并不足以表明喜欢产品能让人更多使用它,也不足以表明频繁使用能让人更喜欢它。例如:微信、公司的邮件。
不细分人口子群 : 有时看似简单的趋势,实际上是多个不同用户人口趋势共同的结果。例如:问卷一半满意一半不满意,不代表这个产品做的中等,要看回答的分布情况——即什么年龄群的人会觉得满意,什么觉得不满意,是否主要的目标用户都觉得不满意?可以利用交叉分析。
用事实混淆观点 : 问卷调查的结果通常知识用户的观点,而不是事实。有关行为的问题基本都不能预测实际行动,人们诚实地认为他们可以预测自己要如何,但是他们心理状态和面对心理状态的恐惧使其真正遇到这些情况时不那么做。
(5)解释调查数据的时候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人们什么都想要, 问卷不能确定普遍认证的特性组合,但是能够告诉您人们如何确定特性的优先级别和看重哪些特性。
人们会夸大其词, 想要表现理想中的自己。
人们即使对答案没有强烈的感觉,也会选择一个, 所以要设置退出项。
人们总会爱猜测调查的意图, 不提引导性的问题。 例如:你赞成在XXX APP卖成人用品吗?
人们会撒谎。
如果想了解用户的价值观及其原因,访谈(知道背后的原因)、焦点小组和实地研究(了解用户的行为)都是不错的工具。
跟踪调查 : 定期以相同方式调查,可以跟踪了解产品用户的变化。
精化调查 : 如果已经确定用几个核心特点来定义用户群,就可以进行更多的调查,提出更多问题来加深了解。
前/后调查 : 改版前后做相同的问卷调查,可以揭示出用户观点和用户人口构成的变化。
摘要:调查问卷法是一种常见的定量研究方法,因为其成本低、操作性强,所以被广泛使用。本文主要讲述了问卷调查的适用场景,以及做一次问卷调查的所需的步骤,同时详细阐述了问卷调查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
摘要:文章主要从what,why,when,how四个角度去阐述什么事调研问卷法,为什么使用调研问卷法,什么场景下使用,以及如何落实调研问卷法。
摘要:文章总结了问卷调查设计的一些细节以及主要设计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给大家工作带来帮助。
⑦ 赵芳成:以用户为中心,推出更多“场景化”产品 | 汽车产经
2021成都车展于8月29日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正式开幕,作为国内四大车展之一,每年 8 月举办的成都车展往往承担着“下半年上市车型集中曝光舞台”的角色。
本届成都车展以“潮动蓉城·乐驾不凡”为主题,汇聚126家国内外知名车企亮相展台。
在车展中,易车对话了江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品牌事业部总经理赵芳成,探讨了关于江铃汽车的参展亮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他表示,在商用车领域,商用车用户也具有年轻化趋势,对智能化的要求日渐提升。
以下为专访实录:
汽车产经网:首先请您谈谈上半年江铃汽车的业绩表现如何,对于全年的预期是怎样的呢?
赵芳成:整个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的不断反复,加上芯片断供的事件的一些影响,其实整个中国的汽车市场和行业是比较复杂多变的。江铃汽车作为整个轻型商用车的领导者,在1-7月份我们实现了200814台的销量,同比增长大概24.6%,在轻型商用车市场的份额到了12%,同比增长0.5%个点,应该来说在1-7月份我们整个的业绩还是不错的,应该是我们整个市场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跟巩固吧。今年的1-7月份业绩还是可以,是符合我们的预期的。
下半年其实这个市场变化的因素还蛮多的,不管是说这个市场上的一些具体因素,再加上疫情,成本的影响其实很多,比如说芯片的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也是蛮大的,而江铃作为整个轻型商用车的领导者,我想我们不管是遇到什么市场上的情况,一定会想出办法,迎难而上,我想市场是永远在变化的,唯一不变就是我们主动去紧紧地拥抱变化,去接受这个变化,随变化去发展一些机会。
汽车产经网:近年来国内皮卡市场发展迅速,势头强劲,江铃作为中国皮卡的领军品牌,面对行业的大变化,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吗?
赵芳成:江铃皮卡专注皮卡市场大概有30年左右时间了,应该是中国皮卡最早的皮卡企业之一。江铃汽车作为整个中国皮卡的领军品牌,其实我们一直在拥抱并适应这种快速的市场变化,第一个,我们推出了更多具有差异化的场景化的一些产品。第二个,实际上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客户体验的一些东西。第三个,我们一直在特别强调客户的口碑跟我们售后服务的一些东西。其中我们的江铃宝典是行业第一个提出发动机终身质保的产品,这实际上呢都是在快速的响应我们这个皮卡市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汽车产经网:您刚刚提到,会在客户体验上不断下功夫,现在很多品牌都在讲用户中心,用户共创,在这方面您有没有要和我们分享的思考?
赵芳成:我们始终把以终端用户跟消费者为中心当作我们非常重的一个经营理念,我们始终把整个品牌的建设放在工作的前面,那实际上我们做了一系列事情来提升客户体验上的一些东西,主要是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都在做。
线上的话,特别强调我们跟所有的客户互动的一些部分的强化,基本上搭建了从消费者对整个品牌认知的开始,到消费者最后实际购买的落地直到交付完整的线上的购买流程和客户体验的一些东西。而线下呢,实际上今年我们特别强化整个渠道的建设服务,渠道的建设也是希望我们的客户不光要买我们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能有比较好的体验。刚刚提到我们宝典的发动机终身质保,实际上我们客户的体验就非常好,因为你知道皮卡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在县乡镇里面,实际上这种客户对我们推出的发动机终身质保体验都非常的认可,客户对我们的品牌认知也是非常不错的。
汽车产经网:最近,国家工信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生产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轻客产品提出了最新的技术规范,请问这个新法规正式实施后,是否会对我们的轻客产品造成影响?
赵芳成:它这个规范呢主要对轻卡、轻客我们两个主要涉及到的车型上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那对轻卡的影响会比较大,这个涉及到一系列法规的标准的调整,比如说这个对于非冷藏车的这个蓝牌轻卡的排量要低于2.5L,对货厢宽度要限制在两米一以内,等等这一系列的要求对轻型卡车的蓝牌市场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因为它会会影响到客户的整个实际的运力安排,效率的一些安排的部分。
对市场上的一些轻客产品也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对特顺空间王几乎是没有影响的,我们的最大车长5.496米,符合最新法规的蓝牌小微型载客车辆的车长不超过5.5米的要求,从这个数据来看,我们的车长是新法规内的最大限值,加上2.48米的车身高度,确保车辆的内装空间最大,所以我们的江铃特顺空间王是蓝牌最大空间轻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产品亮点,我们也积极用这个实际产品来响应国家一些政策的推进。
汽车产经网:您前面有谈到特顺空间王,能介绍下它与特顺有哪些不同之处吗?
赵芳成:江铃福特轻客是中国轻客第一品牌,我们的市场份额连续多年稳居行业的第一名。目前我们形成了福特全顺、江铃特顺两大不同的品牌系列,此次推出的江铃特顺空间王实际上是在以前的特顺产品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技术优化升级的一个部分,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第一个是整个外观我们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显得更加有活力跟动感,第二个,我们的内饰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升级,更加年轻化,第三个是重点的重点,它是一款中高顶车型,内部的装载空间达到了9.2个立方米,比以往的提高了16%左右,第四个,我们动力也进行了全方面的升级,整个的功率扭矩有比较明显的大幅度提升。特顺空间王是我们在轻客市场行业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欧系轻客产品。
汽车产经网:嗯,感觉大家都在强调空间。
赵芳成:其实现在有一种说法,当然这是一种大的预测,就是说这个汽车会不会成为人的“第三空间”,会不会成为除了你的家,你的办公室以外的第三智慧移动空间的部分,其实这也是个比较热的话题,那其实我刚说的空间更多的是从我们商用车特有的属性来讲,我们客户使用的场景来说,我们所有客户使用的利益点,说白了就是要多拉快跑,因为他希望能够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所以空间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主要的一个选择车型的重要的参考指标,那我想其实,所有商用车的客户或者厂家都会关注到这一点上去。
汽车产经网:关于这次车展亮相的新车2022款域虎7,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这款车吗?
赵芳成:整个中国的皮卡市场在进行不断升级的过程当中,这次我们推出的这款全新的域虎7,是我们一个比较新的车型,这个车型我们对其整个外观做了全面的升级,同时,也对内饰进行了一个全新的升级,加上很多高科技的配置,实际上这款车子看上去完全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皮卡车或工具车的概念,更多的像一台SUV的感觉,在内饰上更接近一辆豪华轿车,同时我们这款域虎7,还增加了汽油发动机——福特的EcoBoost 2.0,进一步丰富了我们整个产品的的谱系。这样的一款产品,实际上对于进一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改善。
汽车产经网:我感觉当下消费者对皮卡的需求是在不断提升的,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关注皮卡。
赵芳成:对,因为现在中国的皮卡文化也在慢慢地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大家都知道皮卡在国外是很着名的,特别是美国,带有非常强烈的皮卡文化,现在中国的这种文化也在慢慢的培育和发展中,大家对皮卡的功能需求慢慢的会多起来。目前来看在整个的商用车里面,皮卡应该是非常接近乘用车这个市场的发展节奏变化的一个车型,所以在未来是值得期待的,大家可以关注下。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家都有了皮卡的产品,或者即将推出皮卡产品。
汽车产经网:消费者对皮卡的需求在不断提升,那么在挖掘细分场景层面,今年江铃皮卡的新车型将满足客户怎样的需求?
赵芳成:其实这次我们在不同的细分市场里面,会有不同的细分车型出来。我们有提过“场景化”这个词,场景化实际上是我们对不同客户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进行再细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不管是我们的钓鱼版、亲子版还是我们以后会上市的一些车型,还有我们低货台的一些车型等等,都是从客户实际的使用需求、客户使用场景出发,改善客户使用痛点的一系列的场景化特色的皮卡车型。
汽车产经网,今年,自动驾驶的卡车和商用车领域融资非常火热,在商用车自动驾驶商业化方面您有哪些思考?
赵芳成:因为我们江铃一直专注在商用车领域,在自动驾驶方面也有很多的尝试,目前我们推出了跟网络合作的江铃特色的自动驾驶这个概念,正在不断的尝试,不断来进行一些技术攻关。我想自动智能化一定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对于商用车来说,也许自动驾驶可能会更加的有使用的场景化的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在路上跑的很多垃圾车、环卫车,很多可能就是完全的自动驾驶,因为它的线路固定,它的场景也是固定的,它的行驶里程也不长,它一定是自动驾驶比人要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