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审法院程序违法的情形
常见的流程违法包括:未予以被告符合法律限定的举证时限;未合法送达开庭传票给被告即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开庭审理案件;漏掉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法律上讲究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流程违法将导致对当事人诉权的侵害,会出现不平等的情况,不利于实现平等正义。法院的审理程序,民诉法都规定的很详细,只要违反法律的规定,都是程序违法,程序违法的话,上诉到中院,是直接就发回重审。这是一审程序违法的后果。程序违法的情况比较多,比如,需要公开开庭的,法院为公开。需要公开宣判的,没有公开。需要被告人出庭参加诉讼的,没有通知诉讼当事人。没有提前对案件开庭具体情况进行公告。没有达到公告期限。案件开庭期间,没有给被告人最后的陈述机会,没有告知有申请回避的权利,没有在规定期间内出判决。合议庭组成人员违法(未回避等),应该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却用简易程序审理。等等。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拓展资料:违反法定程序公开审判的规定;严重违反回避制度。法庭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造成影响公正审判,或者违反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判的都属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会造成发回重审。
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百七十条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审判活动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⑵ 法院拖延案件一直不处理,怎么办
1. 若法院案件处理拖延,首先可尝试申请回避。尽管这可能不会带来预期的效果,但这是维护程序正义的第一步。
2. 即便审判结果不尽人意,也应尽力推动案件尽快结案。判决书是你后续法律行动的基础。民事诉讼有明确期限,若法官故意延误,超出法定时间,你可基于其滥用职权和拖延办案提出投诉,向上级法院反映。如果上级法院能够介入,对下级法院的压力将是显着的。需要注意的是,法官可能会将期限延误归咎于当事人,因此诉讼过程中要确保自己的行为合规,如及时提交证据等。
3. 判决下达后,如果不服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或请求检察院介入审查。
4. 当所有合法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时,最后的方法是寻求新闻媒体的关注。这虽然是在法治社会中不得已的选择,但有时能够迫使问题得到更快解决。
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四十六条,该条款列举了法官应受处分的行为,其中包括拖延办案;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的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