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易语言程序报毒。
这种情况大多属于误报,通常是由编写软件时API函数使用不当造成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使用的某段代码曾被应用在一些病毒软件中,这使得这些代码已经存在于杀毒软件的病毒特征库中,因此容易被检测出来。
为了解决这类误报问题,首先可以考虑对软件程序进行封包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误报的情况。其次,可以通过安全软件申请对该软件进行认证,以提高其可信度。此外,更换腾讯电脑管家、卡巴斯基、诺顿等误报率较低的安全软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避免遇到此类问题。
封包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可以通过改变软件的结构和特性,使其更加难以被识别为恶意软件,从而减少误报的可能性。申请安全软件认证则可以增加用户对软件的信任,因为认证过程通常会包括详细的审查和测试,确保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更换误报率较低的安全软件也是一种解决办法,因为这些软件通常有更先进的检测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处理潜在的威胁。它们可能拥有更广泛的特征库和更复杂的算法,从而提高识别准确率,减少误报。
总之,通过封包处理、申请安全软件认证或更换误报率较低的安全软件,都可以有效地减少易语言程序被误报为病毒的情况。
B. 易语言写的程序总被杀毒软件误报为病毒,怎么办
面对易语言编写的程序被杀毒软件误报为病毒的情况,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考虑为程序加壳。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误报问题的发生,但前提是程序本身必须是合法且无恶意功能。如果程序内容符合标准,建议上传至360或电脑管家等安全软件平台进行检测,以证明其安全性。这样即使程序被误报,也能迅速获得清白。
另外,使用在线查毒工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线查毒能够为用户提供直接验证的机会,增加程序可信度。例如,火眼查毒这类在线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查毒途径,从而提升用户对程序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选择加壳还是上传至安全软件平台,程序开发人员都应确保代码质量,避免引入任何潜在的安全风险。同时,及时更新病毒库,保持杀毒软件的最新状态,也能有效降低误报的风险。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方法,开发者可以有效解决程序被误报为病毒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保障程序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