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贫困户认定程序5个步骤
法律分析:一、提出申请
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如实填写报所在班级审核。
二、提供证明
申请人在提出申请的同时,按资助管理办法的要求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相关证明材料。
三、信誉承诺
申请人或其监护人必须对其所陈述的家庭经济情况、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做出书面承诺(《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承诺书》)。
四、资格认定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工作由学校负责实施。
2.认定内容
A.申请人所陈述的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符合申请条件;
B.申请人日常生活消费的实际情况;
C.申请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原件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如肯定则留存复印件)。
3.认定方式
A.审阅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B.以个别谈话、相关人员调查等方式了解申请人日常生活消费情况;
C.根据需要联系申请人家庭所在地的有关机构和单位,对申请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核实或对申请人进行家庭访问。
五、动态管理
学校对认定结果进行动态管理,对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明显变化或所提供的证明材料不真实等情况,学校要及时审核,对该学生最近一次确认的类型进行再确认,并对学生认定结果作相应变更处理。
法律依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依据包括家庭经济因素、特殊群体因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突发状况因素、学生消费因素等。学生消费因素主要指学生消费的金额、结构等是否合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原则上每学年进行一次。
‘贰’ 贫困户的识别标准和识别程序有哪些
识别标准: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农村扶贫对象户的识别标准。
贫困户识别程序:
公开贫困户标准到村到组到户;
公示贫困户名单到村到组到户;
公开评议。对有争议的可上可下、可甲可乙的户,村“两委”要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和群众代表参加的评议小组,进行评议;
村两委研究决定;
公开公示结果;
(2)如何评选贫困户程序扩展阅读: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参考资料:扶贫对象识别办法_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