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软件知识 > 审计复核程序在哪个阶段运用

审计复核程序在哪个阶段运用

发布时间:2025-01-14 07:49:17

㈠ 审计复核程序是什么意思

审计复核程序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审计流程,旨在确保审计过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它是在完成初步审计后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审计复核程序通常由不同的审计人员执行。这些审计人员对初步审计工作进行复查,并在确认数据的准确性后,提供相关建议和意见。这种审计复核程序是一种密切合作的审计工作方式,可确保审计风险的最小化以及最终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审计复核程序可用于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运作和有效性,审计人员可以检查在公司的日常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漏洞,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意见,以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审计复核程序也可以用于评估公司的财务报告。审计人员通过检查公司的账目记录和相关文件,以及进行确认和交叉验证,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通过此过程,审计人员可以提供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的客观意见和建议。
总之,审计复核程序是一种重要的审计流程,可以确保审计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为公司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意见,以实现更好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㈡ 分析性复核在审计程序中的运用

分析性复核程序应用如下:

分析性复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将审计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与上期或数前期的可比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二是将会计信息的实际数与预算数、审计人员计算数或者同行业平均数进行比较。三是将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的关系进行比较,如比较工资薪金与职工人数之间的关系等。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因其突出重要财务指标金额、比率及其变动趋势的比较和分析,故又称为分析比较法。

1、简易比较法。即将审计对象重要财务指标的本期实际数与一个既定标准作比较。

2、趋势分析法。即将审计对象连续若干年的重要财务指标按时间序列分别进行比较,测算和分析某项财务指标增减变化的方向和幅度,从而判断其发展趋势。

分析性复核的作用:

1、确定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根据经验预判应有的关系。

2、发现并确定存在的意外差异,揭示其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3、分析确认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对比差异得出异常程度。

4、发现潜在的不合规、不合法的情况,得出有依有据的结论。

5、对企业经营能力进行评估,以前瞻性的眼光来评判。

6、结束审计,减少详细的审计测试,确保足够而经济的测试量。



㈢ 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第三条 审计人员应当依据专业判断来确定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式、范围和程度。第四条 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的主要目的是:在编制审计方案阶段,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其他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在审计报告阶段,对财政财务资料进行总体复核,形成或支持审计结论。第五条 审计人员在实施分析性复核前,可以参考被审计单位已有的经过分析的资料、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和其他渠道获取的相关资料。第六条 审计人员在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时,可以将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资料和其他经济活动资料与下列资料进行比较:
(一)同行业资料;
(二)被审计单位前期同类资料;
(三)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定额等资料;
(四)审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估计的数据资料;
(五)其他资料。第七条 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结构分析。第八条 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时,应当考虑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关关系。如果不存在预期相关关系,审计人员不应当运用分析性复核。第九条 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审计人员应当运用分析性复核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揭示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错误,确定其他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第十条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分析性复核揭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重要错误的项目,以确定审计重点,减少审计测试工作量。第十一条 审计人员在运用分析性复核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所涉及审计事项的重要性;
(二)相关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三)用于分析性复核的财政财务资料和相关资料的可获得性、相关性、可比性和可靠性;
(四)分析性复核的目的,及对其结果依赖的程度;
(五)分析性复核的对象和信息的来源;
(六)分析性复核可代替的审计方法。第十二条 在编制审计报告、作出审计结论时,审计人员应当利用分析性复核印证其他审计方法得出的结论,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情况的总体合理性做出判断,以确定是否增加审查内容。第十三条 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可依赖性和可信程度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分析性复核的目的;
(二)分析性复核所涉及事项的重要性;
(三)分析性复核结果与针对同一审计目标实施的其他审计步骤的结论的一致性;
(四)预期分析性复核结果的正确程度;
(五)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
(六)实施分析性复核的审计人员的能力与经验。第十四条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健全,审计人员不能过分依赖或者不能仅仅依赖分析性复核结果;如果内部控制失效,审计人员不能直接依赖分析性复核结果。第十五条 当分析性复核结果显示有重要异常波动或者严重背离预期资料时,审计人员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解释和说明,并获取支持解释和说明的审计证据。
如果被审计单位不能作出解释和说明,或作出的解释和说明不能令人信服,审计人员应当采用其他审计方法,以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第十六条 本准则由审计署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准则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阅读全文

与审计复核程序在哪个阶段运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编程序学什么 浏览:3
山西玉米市场价格多少 浏览:265
数字化和信息化哪个先 浏览:94
铁路专业技术人员怎么考试 浏览:459
金康职业技术学校怎么样 浏览:271
学什么技术可以当兵 浏览:277
我是代理商食品条码怎么申请 浏览:170
辽宁哪里有玉市场 浏览:999
存折取钱显示交易超时怎么回事 浏览:448
税务信息怎么看 浏览:638
蓝海市场包括哪些国家 浏览:320
新到的手机为什么有数据恢复 浏览:919
西安戴尔代理商有哪些 浏览:786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怎么分的 浏览:712
如何查询银行卡是哪个支行信息 浏览:908
社保没有数据什么意思 浏览:959
鹰潭最大蔬菜市场在哪里 浏览:962
交易所服务器怎么选择 浏览:532
苹果公司市场怎么样 浏览:757
女生未来什么技术前景好 浏览: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