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起诉的流程的规定是什么
起诉的流程的规定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提起民事诉讼即可。我国的人民法院经过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驳回起诉。不服驳回起诉裁定,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一、起诉的流程的规定是什么?
1、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驳回起诉。不服驳回起诉裁定,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3、起诉受理后
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
4、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6、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7、达成调解协议
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向法院告诉庭提出再审申请。
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同意判决的,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的,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上诉向法院承办人递交上诉状,并按规定交纳上诉费,5日内法院向对方当事人送达上诉状副本,对方15日内进行答辩。
二审审理包括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审。宣判后,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如不服,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二、二审的程序规定
1、立案
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符合条件,予以立案。
2、证据交换
3、上诉的判决
4、移送审判庭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5、宣判
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向二审法院告诉庭递交书面申诉材料申请再审。达成调解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三、起诉的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状应记明的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事诉讼的数量也是在不断的上升的,此时是难免会遇到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的情形的,我们在处理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如果是不能通过协商等方式解决的,也是可以向当地的人民法院起诉的,保护自己的权益。
‘贰’ 交诉讼费就算立案了吗
交了诉讼费就算立案,交完之后,会收到《立案通知书》,证明法院已经受理了你的案件。法院立案庭会将案件分别转入审判庭,审判庭会将案件分到具体的法官那里。之后就等待通知开庭,按照指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开庭就可以了。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
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六十一条 审限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叁’ 向法院起诉,交完诉讼费后一般什么流程
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向当事人分别送达起诉状副本和答辩状副本,告知当事人有关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当事人的举证期间。在开庭时间确定之后,向当事人送达传票传唤开庭。开庭之后,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决定,制作判决书,发送给双方当事人。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其审判职能,解决民事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活动。为了保障民事诉讼活动的权威性,确保诉讼活动的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诉讼当事人,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的程序做出了非常细致的规定。整个民事诉讼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原告向法院起诉。原告的起诉应当符合法定的立案条件,并且原告应当按照法定标准和法院的要求,预交诉讼费用。第二,法院受理原告的起诉后,应当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并告知有关的权利和义务。被告可以提出答辩意见,法院应将答辩意见副本送达给原告。第三,法院应当确定一定的举证期间,由当事人搜集并提供证据。第四,开庭时间确定后,用传票通知当事人开庭。庭审分为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阶段。第五,庭审结束后,合议庭成员进行评议,并根据评议意见作出判决书。第六,将判决书送达给双方当事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肆’ 交完诉讼费是不是就等开庭了
1. 交完诉讼费并不意味着立即开庭。通常情况下,交纳诉讼费后,案件会在约一个月内安排开庭。
2. 诉讼费交纳后,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开庭时间。对于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立案后五天内需送达对方当事人,给予对方十五日的答辩期,答辩期过后开庭,案件通常在三个月内审结。
3. 对于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同样在立案后五天内送达对方当事人,并给予十五日的答辩期和三十日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结束后开庭,案件应在六个月内审结。
4. 若案情特别复杂,法院院长可以批准延长审限,最长可延至六个月,但必须在限期内审结。
5. 法院处理案件的基本流程包括:立案、受理、庭前准备、开庭审理、宣判和执行。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后应在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即使被告不提出答辩状,也不会影响案件的审理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