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软件知识 > 程序违法是如何规定的

程序违法是如何规定的

发布时间:2023-02-21 08:13:06

Ⅰ 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

程序违法法官可能会因为犯了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而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若程序违法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法官受到的处罚可能是降职、被处分等。当然不管法官的责任具体是什么,一审法院程序违法的情形,当事人可以依法提出上诉请求。
一、一审法院程序违法法官的责任是什么?
一审法院程序违法法官可能会因为犯了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而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民事、行政的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程序性违法的基本要件:
1、主体限定在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为程序的意义主要在于通对国家公权力的制约、规范,使侦查、起诉、审判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其按照既定的法律规则处理刑事案件。
2、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律程序,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在各个阶段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明确具体的法律程序是公检法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使国家职权的基础,也是对公检法行使职权的要求。
3、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诉讼权利。
4、就是在程度上要求情节严重。对于轻微的违反程序性规定的行为如果对于公民权利的侵害轻微或是没有影响则在衡量司法效率的基础上不予追究。
法院在审理案件的时候,需要遵守程序的规定,若案件的当事人并不清楚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最好是委托一个律师来代替自己处理诉讼事宜,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法院是否存在程序不符合规定等的情形。
法官的权利义务有哪些
1、法官应当依法履行的义务
(1)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2)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3)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4)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5)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
(6)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
(7)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2、法官应当依法享有的权利
(1)履行法官职责应当具有的职权和工作条件;
(2)依法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4)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5)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
(6)参加培训;
(7)提出申诉或者控告。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在民事、行政的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审法院程序违法法官可能会因为犯了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而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若程序违法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法官受到的处罚可能是降职、被处分等。当然不管法官的责任具体是什么,一审法院程序违法的情形,当事人可以依法提出上诉请求。
一、一审法院程序违法法官的责任是什么?
一审法院程序违法法官可能会因为犯了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而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民事、行政的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程序性违法的基本要件:
1、主体限定在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为程序的意义主要在于通对国家公权力的制约、规范,使侦查、起诉、审判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其按照既定的法律规则处理刑事案件。
2、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律程序,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在各个阶段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明确具体的法律程序是公检法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使国家职权的基础,也是对公检法行使职权的要求。
3、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诉讼权利。
4、就是在程度上要求情节严重。对于轻微的违反程序性规定的行为如果对于公民权利的侵害轻微或是没有影响则在衡量司法效率的基础上不予追究。
法院在审理案件的时候,需要遵守程序的规定,若案件的当事人并不清楚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最好是委托一个律师来代替自己处理诉讼事宜,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法院是否存在程序不符合规定等的情形。
法官的权利义务有哪些
1、法官应当依法履行的义务
(1)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2)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3)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4)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5)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
(6)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
(7)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2、法官应当依法享有的权利
(1)履行法官职责应当具有的职权和工作条件;
(2)依法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4)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5)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
(6)参加培训;
(7)提出申诉或者控告。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在民事、行政的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Ⅱ 行政处罚程序违法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行政处罚法。有权机关应当依照规定的程序实施处罚;不遵守法定程序的, 行政处罚无效 ;有权机关在 作出行政处罚 决定之前,不依法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 行政处罚决定 不能成立;有权机关 实施行政处罚 ,违反法定的 行政处罚程序 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直接责任人 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 行政许可法 。对 违反法定程序 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可以 撤销行政许可 。 3、行政强制法。有权机关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强制,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4、 行政复议法 。复议机关对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可决定采取“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方式处理。 5、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可采取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的“人民法院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受行政诉讼法第55条规定的限制”规定,给了程序违法的行政行为以“复活”的机会。

Ⅲ 程序违法的十种表现

程序违法的表现不是十种,而是两种。
程序违法具体表现为方式违法和步骤违法两大类。方式违法是指作出行政等行为的方式有缺陷。作出行政行为有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动作方式和默示方式。当法律对行为方式有明确要求时,行为人不采用法定方式,便属方式违法。步骤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工作人员作出行政行为等没有按照法定的步骤进行。
一、程序违法的情形有这些
1、程序违法具体表现为方式违法和步骤违法两大类。
2、方式违法是指作出行政等行为的方式有缺陷。作出行政行为有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动作方式和默示方式。当法律对行为方式有明确要求时,行为人不采用法定方式,便属方式违法。
3、步骤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工作人员作出行政行为等没有按照法定的步骤进行。
二、有以下情形属于违法解雇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民事上诉程序违法的情形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2011年9月5日起,上诉人向一审法院申请立案,直到12月5日,才被受理。期间三个月,没有收到任何文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之规定。
(2)、本案简单明了,依法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而被一审法院故意拖延近一年,上诉人多次询问无果,也没有收到任何文书。直到2012年12月1日才收到一审法院邮寄来的(2011)开民初字第3722号《民事判决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之规定。
(3)、一审法院没有公开宣告判决。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之规定。
2、一审法院庭审违规。法官没有平等对待诉讼双方,多次无理打断上诉人(时为原告)发言,原告在法庭上向被告发问,被告无言以对时,邓子平法官提示其拒绝回答并与上诉人发生争吵(笔录21页),致使本案关键事实没有被查明;在被告向原告发问过程中,审判人员帮忙发问(笔录24页);严重违反了《法官行为规范》第30条第4、5、6项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19条之规定。
四、行政许可证违法的情形以下几个方面
《行政许可法》第69条
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②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③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④对不具备申法律教育网原创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⑤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⑥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七十条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一)主要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职权的;
(五)滥用职权的;
(六)明显不当的。
第七十四条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依法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二)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但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需要撤销或者判决履行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
(一)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
(二)被告改变原违法行政行为,原告仍要求确认原行政行为违法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判决履行没有意义的。

Ⅳ 什么叫程序违法

法律分析:
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 简言之,实体法就是规定犯罪分子犯了什么罪,有什么依据,该如何判决的法律,而程序法就是规定某个法律如何执行,执行过程中应该遵照什么顺序,有哪些程序,怎么走才算合法,它不涉及具体违法犯罪的判定,只规定执行程序是否正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十三条 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除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设区的市、自治州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性法规,限于本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事项。
制定地方性法规,对上位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一般不作重复性规定。

Ⅳ 一审法院程序违法的情形

常见的流程违法包括:未予以被告符合法律限定的举证时限;未合法送达开庭传票给被告即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开庭审理案件;漏掉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法律上讲究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流程违法将导致对当事人诉权的侵害,会出现不平等的情况,不利于实现平等正义。法院的审理程序,民诉法都规定的很详细,只要违反法律的规定,都是程序违法,程序违法的话,上诉到中院,是直接就发回重审。这是一审程序违法的后果。程序违法的情况比较多,比如,需要公开开庭的,法院为公开。需要公开宣判的,没有公开。需要被告人出庭参加诉讼的,没有通知诉讼当事人。没有提前对案件开庭具体情况进行公告。没有达到公告期限。案件开庭期间,没有给被告人最后的陈述机会,没有告知有申请回避的权利,没有在规定期间内出判决。合议庭组成人员违法(未回避等),应该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却用简易程序审理。等等。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违反法定程序公开审判的规定;严重违反回避制度。法庭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造成影响公正审判,或者违反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判的都属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会造成发回重审。
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百七十条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审判活动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Ⅵ 执行法官执行程序违法的认定

程序违法是指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程序要件,包括方式、步骤、顺序和期限,依职权应当对影响案件主要事实认定的证据进行鉴定、勘验、查询、核对,或者应当采取证据保全措施而故意不进行,导致裁判错误的,如违反法定时限实施的许可、省略、颠倒行政步骤、形式要件不足、缺少程序要求等等。法官程序违法属于审判阶段程序性违法,一般的处理意见是发回重审,法官在法院内部接受处罚。故意违反法律、审判纪律、审判管理规定拖延办案,或者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规定予以处分。故意违反规定拖延办案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程序违法,可以申请上诉或者再审。对违反程序法官可以向法院领导反映或者同时可以向监察部门等反映情况。下列情形,可以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的严重违反法定程序:
(一)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
(二)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未回避的;
(三)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的;
(四)违法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法官审判程序严重违法怎么办
1、收集好证据材料申诉到高级法院,只要情况属实,高院就会裁定立即停止执行解除冻结,对案件重新审理。
2、县区级法院违法办案司空见惯都习惯了,最好的做法就是赶快把程序走完,好上诉申诉。
3、中级法院多数公证,但在对待自由裁量权明显显失公平的案件,也不是轻易改判的,都是让调解结案。4、执行程序即使违法,没上级法院改判也会继续的。
法律依据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
第四十三条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枉法裁判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十四条因徇私而违反规定迫使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撤诉、接受调解、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损害其利益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十七条故意违反规定拖延办案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Ⅶ 民事案件程序违法的具体表现

1、以民事裁定的形式表现。民事裁定是指法院为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对发生的程序性事项所做的审判职务上的判定,如保全的裁定、先予执行的裁定等。民事裁定如果认定事实不清,或者适用法律错误,则属于错误民事裁定,也属于法院民事审判程序违法。
2、以民事决定的形式表现。民事决定是指为正确处理法院内部工作关系,对某些特定事项所做的审判职务上的判定。主要适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处理回避和采取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方面;另一方面是处理其他法院内部工作关系的问题,如关于合议庭组成的决定、关于审判期间的决定。民事决定如果违反法律规定,则属于法院民事审判程序违法。
3、以民事审判保障措施的形式表现。民事审判保障措施,是指法院在民事审判过程中,为保障民事审判的正常进行,对有妨害民事诉讼的人依法采取的强制手段,包括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和拘留。但是,法院采取的保障措施违反法律规定的,属于法院民事审判程序违法。
4、以期间、期日的方式表现。民事审判的期间、期日,是指人民法院要求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实施诉讼行为的时间上的法定要求,法院在确定期间、期日违法的,属于法院民事审判程序违法。
5、以送达的方式表现。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将诉讼文书和其它法律文书送交给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法院送达方式违法的,属于法院民事审判程序违法。
程序违法的后果:
1、可能导致当事人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受到损害。
2、可能导致案件事实认定不清或错误。
3、可能导致审判的不当中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Ⅷ 什么叫程序违法

当前,我国正在拟定行政程序法有关行政行为程序违法的后果及其责任问题,成为该法制定中争论颇多且十分棘手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我国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和责任问题,通常是立法最后涉及的事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应是最后考虑的、微不足道的问题。就一般意义而言,法律的实现虽然很大程度上或者最终要诉诸人们的自觉和自律,但自觉和自律的培育和支撑,更根本的是要靠制度的约束和法律责任追究的威慑。违法责任的预设关乎法律制定的成败,关乎法律实施的成效,必须事先周密考虑,未雨稠缪。
一、程序违法的界定对程序违法的界定不仅是准确分析程序违法的后果和责任的理论需要,更是判断和确定程序违法的标准和责任追究范围的现实需要。目前,学术界尚未对程序违法的范围形成一致的看法有两方面内容值得分析和研究。(一)关于程序违法的主体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程序法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程序违法的主体应是行使行政职权的机关或组织,而不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基本达成共识。不过,一些实务部门和学者仍坚持把相对人也纳入到程序违法的主体范围之内 。从形式上看,这种观点表现为对程序违法主体范围认识上的不同见解似乎只是对具体问题看法的曲解,是个小问题。然而,从深层看,这种见解实质上是对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宗旨和本质的误解关系到行政程序立法的总体思路是极其重要的大问题。行政程序法是为了适应现代控制强大行政权的需要而崛起的,其宗旨和核心是通过对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附设程序性义务,来规范行政权力和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行政程序法所指的程序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的程序。因此行政程序法律规范限制的对象是行政机关,一般公众在行政程序规范中不仅不是被限制的对象,而且是被保护和赋权的主体。行政程序法本质是要为行政机关设定义务并授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程序权利。这在世界范围内莫不如此。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常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请、不参加听证等情形的出现有人把这些情形归类于程序违法一些学者正是基于此主张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也纳入到程序违法主体范围之内的。然而,这些情形本质上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程序权利放弃的表现,而非程序违法。
(二)关于程序违法中“法”的范围对行政程序法和单行法律、法规、规章确立的行政机关应遵循的程序规则,应归入程序违法中“法”的范围,在我国学术界并无异议。但一般规范性文件和正当程序的一般原则是否也应纳入到“法”的范围问题,值得探讨。行政机关违反规章以下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乃至自己制定的内部规范中的程序规则,是否构成程序违法,目前学术界主要有正反两种意见。持反对意见者认为,行政规范性文件因制定主体混乱、形式不规范,应排除在法定程序范围之外;行政机关根据行使行政职权的需要自行制定的行为程序规则,仅具有自律作用,为自主行政程序,不属法定程序范畴违反此类程序不构成程序违法{3}。持赞同观点者则认为,在我国这类规范众多对人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规范作用和约束力,这些规范中若有为行政机关设定程序义务的,即应纳入法定程序的范畴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确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内部规定的地位入手。一般而言这类规范的制定通常无需法律的明确授权,其制定、修改和废除多由行政机关自行决定。但按照现代法治理念,这些规范应向公众公开,并对制定机关及其下级机关产生一定的约束力。而在我国这些规范对公众无疑具有一定的或潜在拘束力。鉴于此,并同时考虑到为行政机关的管理保留一定的灵活余地一些国家对违反这些规范的效果没有采取绝对态度,而给予了区别对待。我国在制定行政程序法时应予借鉴和采纳。大体而言,其标准具体为:凡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利的程序规则,行政机关必须遵守,违反该规则的行为将可能因构成专横或不符合正当法律程序而被撤销;而在其他情况下,原则上这些规则没有法律拘束力,行政机关违反这些规则不构成违法对此法院不进行审查。比较而言,行政机关违反正当程序的一般原则是否构成程序违法,分歧可能更大。长期以来在我国关于行政法的渊源问题,无论是从法律规定层面看,还是从学者认识角度看,基本上只认可成文法渊源。不成文法渊源特别是法律的一般原则虽然很可能会构成学者和实务部门认识和理解某一问题的基础,但它们本身很难具有作为课以行政机关义务和追究法律责任根据的地位。这一状况与国外的行政法渊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对比。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律的一般原则构成了行政法的渊源,并不奇怪。而在大陆法国家,法律的一般原则同样亦被作为行政法的渊源,却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法律的一般原则对行政机关有约束力,不仅在法国如此,在德国和日本同样如此。法律的一般原则在行政法中被特别强调,一个重要原因是“行政事项复杂变化迅速,不可能全部包括在成文法中。”在成文法缺位时,需要靠法律的一般原则作为补充。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伴随着行政法成文化的推进和法律一般原则的法典化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行政机关的行为规范都可以从法律规定中去寻找,但法律的一般原则并未丧失拾遗补缺的地位和功能。
鉴于我国行政法实践中存在着僵化地理解和执行法律规定的现象,以及不少行政法规范缺位的情形,近年来,我国学者已开始对行政法的渊源进行反思。已有学者主张,将法律的一般原则写入行政程序法之中要求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规定时遵守公平、合理、公开和效率的正当程序原则。如果这一点成立行政机关违背正当程序原则,同样亦应构成程序违法。行政机关的程序违法既包括抽象行政行为也包括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违法,不过考虑到两类行为的差异及已由立法法等相关法律规范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作出规定行政程序法可不作规定。
因此,行政程序法对程序违法的界定具体应为: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进行具体管理活动中违反本法和单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规则、行政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有利于当事人的程序规则,以及正当程序的一般规则即构成程序违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第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第二十三条 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

阅读全文

与程序违法是如何规定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程序员离职回老家做什么生活 浏览:811
如何补充打疫苗信息 浏览:956
遵义的古董交易市场在哪里 浏览:845
如何做巴斯夫代理 浏览:527
怎么获得全部信息 浏览:907
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什么 浏览:527
迁户口程序是什么意思 浏览:732
宜春代理记账一个月多少钱 浏览:516
一加手机如何解除后台程序 浏览:294
显卡程序右上角图标怎么关 浏览:930
护肤酸有哪些产品 浏览:22
什么叫包灰技术 浏览:332
什么表示jdk常用程序 浏览:654
中国信息招标怎么样 浏览:68
微信小程序去水印哪个好用 浏览:118
招主播招代理合伙人是怎么回事 浏览:343
17岁学什么技术 浏览:557
时钟屏幕保护程序什么意思 浏览:708
在东莞找什么代理 浏览:671
钱江小商品市场在什么区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