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布式系统的异步处理流程通常有哪些设计解决方案
开源软件已经成为许多大型网站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这些网站的逐步壮大,他们的网站架构和一些指导原则也出现在开发者们的面前,给予切实有用的指导和帮助。本文旨在介绍一些核心问题以及通过构建模块来制作大型网站,实现最终目标。 这篇文章主要侧重于Web系统,并且也适用于其他分布式系统。 Web分布式系统设计的原则 构建并运营一个可伸缩的Web站点或应用程序到底指的是什么?在最初,仅是通过互联网连接用户和访问远程资源。 和大多数事情一样,当构建一个Web服务时,需要提前抽出时间进行规划。了解大型网站创建背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权衡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加明智的决策,当你在创建小网站时。下面是设计大型Web系统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核心原则: 1.可用性 2.性能 3.可靠性 4.可扩展 5.易管理 6.成本 上面的这些原则给设计分布式Web架构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理论指导。然而,它们也可能彼此相左,例如实现这个目标的代价是牺牲成本。一个简单的例子:选择地址容量,仅通过添加更多的服务器(可伸缩性),这个可能以易管理(你不得不操作额外的服务器)和成本作为代价(服务器价格)。 无论你想设计哪种类型的Web应用程序,这些原则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这些原则之间也会互相羁绊,做好它们之间的权衡也非常重要。 基础 当涉及到系统架构问题时,这几件事情是必须要考虑清楚的:什么样的模块比较合适?如何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如何进行恰当地权衡?在扩大投资之前,它通常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精明的商业命题,然而,一些深谋远虑的设计可以帮你在未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讨论的重点几乎是构建所有大型Web应用程序的核心:服务、冗余、分区和故障处理能力。这里的每个因素都会涉及到选择和妥协,特别是前面所讨论的那些原则。解释这些核心的最佳办法就是举例子。 图片托管应用程序 有时,你会在线上传图片,而一些大型网站需要托管和传送大量的图片,这对于构建一个具有成本效益、高可用性并具有低延时(快速检索)的架构是一项挑战。 在一个图片系统中,用户可以上传图片到一个中央服务器里,通过网络连接或API对这些图片进行请求,就像Flickr或者Picasa。简单点,我们就假设这个应用程序只包含两个核心部分:上传(写)图片和检索图片。图片上传时最好能够做到高效,传输速度也是我们最关心的,当有人向图片发出请求时(例如是一个Web页面或其他应用程序)。这是非常相似的功能,提供Web服务或内容分发网络(一个CDN服务器可以在许多地方存储内容,所以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物理上都更加接近用户,从而导致更快的性能)边缘服务器。 该系统需要考虑的其他重要方面: 1.图片存储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所以存储应具备可伸缩,另外图片计算也需要考虑 2.下载/请求需要做到低延迟 3.用户上传一张图片,那么图片就应该始终在那里(图片数据的可靠性) 4.系统应该易于维护(易管理) 5.由于图片托管不会有太高的利润空间,所以系统需要具备成本效益 图1是个简化的功能图 图1 图片托管系统的简化结构图 在这个例子中,系统必须具备快速、数据存储必须做到可靠和高度可扩展。构建一个小型的应用程序就微不足道了,一台服务器即可实现托管。如果这样,这篇文章就毫无兴趣和吸引力了。假设我们要做的应用程序会逐渐成长成Flickr那么大。 服务 当我们考虑构建可伸缩的系统时,它应有助于解耦功能,系统的每个部分都可以作为自己的服务并且拥有清晰的接口定义。在实践中,这种系统设计被称作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对于此类系统,每个服务都有它自己的独特功能,通过一个抽象接口可以与外面的任何内容进行互动,通常是面向公众的另一个服务 API。 把系统分解成一组互补性的服务,在互相解耦这些操作块。这种抽象有助于在服务、基本环境和消费者服务之间建立非常清晰的关系。这种分解可以有效地隔离问题,每个块也可以互相伸缩。这种面向服务的系统设计与面向对象设计非常相似。 在我们的例子中,所有上传和检索请求都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处理。然而,因为系统需要具备可伸缩性,所以把这两个功能打破并集成到自己的服务中是有意义的。 快进并假设服务正在大量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看到写图片的时间对读图片时间有多大影响(他们两个功能在彼此竞争共享资源)。根据各自体系,这种影响会是巨大的。即使上传和下载速度相同(这是不可能的,对于大多数的IP网络来说,下载速度:上传速度至少是3:1),通常,文件可以从缓存中读取,而写入,最终是写到磁盘中(也许在最终一致的情况下,可以被多写几次)。即使是从缓存或者磁盘(类似SSD)中读取,数据写入都会比读慢(Pole Position,一个开源DB基准的开源工具和结果)。 这种设计的另一个潜在问题是像Apache或者Lighttpd这些Web服务器通常都会有一个并发连接数上限(默认是500,但也可以更多),这可能会花费高流量,写可能会迅速消掉所有。既然读可以异步或利用其他性能优化,比如gzip压缩或分块传输代码,Web服务可以快速切换读取和客户端来服务于更多的请求,超过每秒的最大连接数(Apache的最大连接数设置为500,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每秒可以服务几千个读取请求)。另一方面,写通常倾向于保持一个开放的链接进行持续上传,所以,使用家庭网络上传一个1 MB的文件花费的时间可能会超过1秒,所以,这样的服务器只能同时满足500个写请求。 图2:读取分离 规划这种瓶颈的一个非常好的做法是把读和写进行分离,如图2所示。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它们单独进行扩展(一直以来读都比写多)但也有助于弄明白每个点的意思。这种分离更易于排除故障和解决规模方面问题,如慢读。 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我们能够彼此独立解决问题——在同种情况下,无需写入和检索操作。这两种服务仍然利用全球语料库的图像,但是他们可以自由地优化性能和服务方法(例如排队请求或者缓存流行图片——下面会介绍更多)。从维护和成本角度来看,每一个服务都可以根据需要独立进行扩展,但如果把它们进行合并或交织在一起,那么有可能无意中就会对另一个性能产生影响,如上面讨论的情景。 当然,如果你有两个不同的端点,上面的例子可能会运行的很好(事实上,这非常类似于几个云存储供应商之间的实现和内容分发网络)。虽然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些瓶颈,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权衡,所以采用适合你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Flickr解决这个读/写问题是通过分发用户跨越不同的碎片,每个碎片只能处理一组用户,但是随着用户数的增加,更多的碎片也会相应的添加到群集里(请参阅Flickr的扩展介绍)。在第一个例子中,它更容易基于硬件的实际用量进行扩展(在整个系统中的读/写数量),而Flickr是基于其用户群进行扩展(but forces the assumption of equal usage across users so there can be extra capacity)。而前面的那个例子,任何一个中断或者问题都会降低整个系统功能(例如任何人都没办法执行写操作),而Flickr的一个中断只会影响到其所在碎片的用户数。在第一个例子中,它更容易通过整个数据集进行操作——例如,更新写服务,包括新的元数据或者通过所有的图片元数据进行搜索——而 Flickr架构的每个碎片都需要被更新或搜索(或者需要创建一个搜索服务来收集元数据——事实上,他们就是这样做的)。 当谈到这些系统时,其实并没有非常正确的答案,但有助于我们回到文章开始处的原则上看问题。确定系统需求(大量的读或写或者两个都进行、级别并发、跨数据查询、范围、种类等等),选择不同的基准、理解系统是如何出错的并且对以后的故障发生情况做些扎实的计划。 冗余 为了可以正确处理错误,一个Web架构的服务和数据必须具备适当的冗余。例如,如果只有一个副本文件存储在这台单独的服务器上,那么如果这台服务器出现问题或丢失,那么该文件也随即一起丢失。丢失数据并不是什么好事情,避免数据丢失的常用方法就是多创建几个文件或副本或冗余。 同样也适用于服务器。如果一个应用程序有个核心功能,应确保有多个副本或版本在同时运行,这样可以避免单节点失败。 在系统中创建冗余,当系统发生危机时,如果需要,可以消除单点故障并提供备份或备用功能。例如,这里有两个相同的服务示例在生产环境中运行,如果其中一个发生故障或者降低,那么该系统容错转移至那个健康的副本上。容错转移可以自动发生也可以手动干预。 服务冗余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一个无共享架构。在这种体系结构中,每个节点都能相互独立运行,并且没有所谓的中央“大脑”管理状态或协调活动其他节点。这对系统的可扩展帮助很大,因为新节点在没有特殊要求或知识的前提下被添加。然而,最重要的是,这些系统是没有单点故障的,所以失败的弹性就更大。 例如在我们的图片服务器应用程序中,所有的图片在另一个硬件上都有冗余副本(理想情况下是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避免在数据中心发生一些火灾、地震等自然事故),服务去访问图片将被冗余,所有潜在的服务请求。(参见图3:采用负载均衡是实现这点的最好方法,在下面还会介绍更多方法) 图3 图片托管应用程序冗余 分区 数据集有可能非常大,无法安装在一台服务器上。也有可能这样,某操作需要太多的计算资源、性能降低并且有必要增加容量。在这两种情况下,你有两种选择:纵向扩展或横向扩展。 纵向扩展意味着在单个服务器上添加更多的资源。所以,对于一个非常大的数据集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添加更多(或更大)的硬件设备,来使一台服务器能容下整个数据集。在计算操作下,这可能意味着移动计算到一个更大的服务器上,拥有更快的CPU或更大的内存。在各种情况下,纵向扩展可以通过提升单个资源的处理能力来完成。 横向扩展在另一方面是添加更多的节点,在大数据集下,这可能会使用第二服务器来存储部分数据集,对于计算资源来说,这意味着分割操作或跨节点加载。为了充分利用横向扩展,它应作为一种内在的系统架构设计原则,否则修改或拆分操作将会非常麻烦。 当谈到横向扩展时,最常见的做法是把服务进行分区或碎片。分区可以被派发,这样每个逻辑组的功能就是独立的。可以通过地理界限或其他标准,如非付费与付费用户来完成分区。这些方案的优点是他们会随着容量的增加提供一个服务或数据存储。 在我们的图片服务器案例中,用来存储图片的单个文件服务器可能被多个文件服务器取代,每个里面都会包含一套自己独特的图像。(见图4)这种架构将允许系统来填充每一个文件/图片服务器,当磁盘填满时会添加额外的服务器。这样的设计需要一个命名方案,用来捆绑图片文件名到其相应的服务器上。图像名字可以形成一个一致的哈希方案并映射到整个服务器上;或者给每张图片分配一个增量ID,当客户端对图片发出请求时,图片检索服务只需要检索映射到每个服务器上(例如索引)的ID。 图4 图片托管应用程序冗余和分区 当然,跨越多个服务器对数据或功能进行分区还是有许多挑战的。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数据本地化。在分布式系统中,数据操作或计算点越接近,系统性能就会越好。因此,它也可能是个潜在问题,当数据分散在多个服务器上时。有时数据不是在本地,那么就要迫使服务器通过网络来获取所需的信息,这个获取的过程就会设计到成本。 另一潜在问题是不一致。当这里有多个服务对一个共享资源执行读写操作时,潜在可能会有另一个服务器或数据存储参与进来,作为竞选条件——一些数据需要更新,但是读的优先级高于更新——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就是不一致的。例如在图片托管方案中,有可能出现的不一致是:如果一个客户端发送更新“狗”图片请求,进行重新命名,把“Dog”改成“Gizmo”,但同时,另一个客户端正在读这张图片。在这种情况下,标题就是不清楚的。“Dog”或“Gizmo” 应该被第二个客户端接收。 当然,在进行数据分区时会产生一些障碍,但是分区允许把每个问题拆分到管理群里——通过数据、负载、使用模式等。这样对可扩展和易管理都是有帮助的,但也不是没有风险的。这里有很多方式来降低风险和故障处理;然而,为了简便起见,并未在本文中详细说明,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访问我的博客。 总结 以上介绍的都是设计分布式系统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可用性、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易管理、成本这几个原则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以牺牲某个原则来实现另外一个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做好权衡工作,做到因时制宜。 在下面的构建分布式系统实战中,我们将会深入介绍如何设计可扩展的数据访问,包括负载均衡、代理、全局缓存、分布式缓存等。 英文地址:Dr.Dobb's 文:CSDN
Ⅱ 软件开发整体方案详解
软件开发整体方案详解
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过程。软件开发是一项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软件开发整体方案详解,欢迎大家参考!
第一章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
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和概要设计说明书中不重复部分合并编写。
方案重点是模块的执行流程和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的描述。
1.2 背景
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待开发软件系统名称;
B. 该系统基本概念, 如该系统的类型、从属地位等;
C. 开发项目组名称。
1.3 参考资料
列出详细设计报告引用的文献或资料,资料的作者、标题、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说明如何得到这些资料。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可能会引起混淆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第二章设计概述
2.1 任务和目标
说明详细设计的任务及详细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
2.2 需求概述
对所开发软件的概要描述, 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 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需求。
2.3 运行环境概述
对本系统所依赖于运行的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接口软件、可能的性能监控与分析等软件环境的描述,及配置要求。
2.4 条件与限制
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包括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条件与限制以及进度、管理等方面的限制。
2.5 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简要说明详细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如HIPO图方法、IDEF(I2DEF)方法、E-R图,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选用的CASE工具等,尽量采用标准规范和辅助工具。
第三章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主要对系统级的需求进行分析。首先应对需求分析提出的企业需求进一步确认,并对由于情况变化而带来的需求变化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3.1 详细需求分析
包括:详细功能需求分析、详细性能需求分析、详细资源需求分析、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
3.2 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包括:系统接口需求分析、现有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引进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
第四章 总体方案确认
着重解决系统总体结构确认及界面划分问题。
4.1 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对系统组成、逻辑结构及层次进行确认,对应用系统、支撑系统及各自实现的功能进行确认,细化集成设计及系统工作流程,特别要注意因软件的引进造成的系统本身结构和公司其他系统的结构变化。包括:系统组成、逻辑结构及层次确认、应用系统结构确认、支撑系统结构确认、系统集成确认、系统工作流程确认
4.2 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4.2.1 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之间的界面包括系统主服务器与其他服务器的服务范围及访问方式,网络及数据库对应用系统的支撑方式,全局数据的管理与存取方式等。
4.2.2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
系统各功能之间的界面包括覆盖范围,模块间功能调用涉及到的系统模块及方法,全局数据格式,系统性能要求等。
第五章系统详细设计
5.1 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对系统的组成及逻辑结构进行设计前确认。
划分系统功能模块或子系统(如果有或者有必要,特别是大型的软件系统)。
5.2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按结构化设计方法,在系统功能逐层分解的基础上,对系统各功能模块或子系统进行设计。此为详细设计的主要部分之一。
用层次图描述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分解及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调用关系和信息交互,用IPO图或其他方法描述各模块完成的功能。 以上建议采用HIPO图进行功能分解与模块描述,更高的要求建议采用IDEF0方法进行功能模型设计。
详细设计应用系统的各个构成模块完成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用IPO或结构图描述各模块的组成结构、算法、模块间的接口关系,以及需求、功能和模块三者之间的交叉参照关系。
每个模块的描述说明可参照以下格式:
模块编号:
模块名称:
输入:
处理:
算法描述:
输出:
其中处理和算法描述部分主要采用伪码或具体的`程序语言完成。
对详细设计更高的要求建议用IDEF0图进行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如果对软件需进行二次开发(包括功能扩展、功能改造、用户界面改造等),则相应的设计工作应该设立子课题完成。
5.3 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系统界面说明应用系统软件的各种接口。整个系统的其他接口(如系统硬件接口、通讯接口等)在相应的部分说明。
5.3.1 外部界面设计
根据系统界面划分进行系统外部界面设计,对系统的所有外部接口(包括功能和数据接口)进行设计。
5.3.2 内部界面设计
设计系统内部各功能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接口。
5.3.3 用户界面设计
规定人机界面的内容、界面风格、调用方式等,包括所谓的表单设计、报表设计和用户需要的打印输出等设计。此部分内容可能比较多。
第六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
此数据库设计可单独成册,尤其对大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即有一个单独的《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6.16.1 设计要求
6.26.2 信息模型设计
确定系统信息的类型(实体或视图),确定系统信息实体的属性、关键字及实体之间的联系, 详细描述数据库和结构设计,数据元素及属性定义,数据关系模式,数据约束和限制。
6.3 数据库设计
6.3.1 设计依据
说明数据被访问的频度和流量,最大数据存储量,数据增长量,存储时间等数据库设计依据。
6.3.2 数据库种类及特点
说明系统内应用的数据库种类、各自的特点、数量及如何实现互联,数据如何传递。
6.3.3 数据库逻辑结构
说明数据库概念模式向逻辑模式转换所采用的方法论及工具,完成数据库概念模式向逻辑模式的转换。 详细列出所使用的数据结构中每个数据项、记录和文件的标识、定义、长度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节内容为数据库设计的主要部分。
6.3.4 物理结构设计
列出所使用的数据结构中每个数据项的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存取单位和存取物理关系等。建立系统程序员视图,包括: 数据在内存中的安排,包括对索引区、缓冲区的设计; 所使用的外存设备及外存空间的组织,包括索引区、数据块的组织与划分;访问数据的方式方法。
6.3.5 数据库安全
说明数据的共享方式,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及保密性。
6.3.6 数据字典
编写详细的数据字典。 对数据库设计中涉及到的各种项目,如数据项、记录、系、文卷模式、子模式等一般要建立起数据字典,以说明它们的标识符、同义名及有关信息。
第七章 非功能性设计
第八章 环境配置
开发。测试、运行环境
;Ⅲ 模块化程序设计的缺点是什么怎样解决
优点、缺点都是相对的, 没比较就没鉴别。 现在看来模块化基本是必然的, 各种设计方法的差别不过是模块化的程度和方法不同而已, 所以根本没什么方法可以跟模块化程序设计相比较的, 难道要用不分模块的设计方法跟模块化的方法比较? 这么比的话模块化最大的缺点大概是要多敲几条语句而已。
如果要说跟理想中完美的编程方法相比的话, 我看模块化程序设计最大的缺点就是你还得设计, 还得靠敲键盘实现, 人的设计就会有不完美, 敲键盘就会有错误, 所以解决方案就是设计个系统, 把需求跟它说它就给你个程序,这才完美了
Ⅳ 设计程序时,怎么提高扩展性
设计程序时,提高扩展性的相关注意:
一个可扩展的应用程序应该能够以某种方式实现增长,并且添加、删除、增强、重构某些组件,对于其他组件的影响微乎其微。
再大的应用程序,往往都是从很小的规模开始,然后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但有时可能会由于增长过快,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导致项目难以管理,最终软件可能需要完全重写。
想象一种常见的场景,“A”组件需要组件“B”才能运行,这意味着A对B有一个直接的依赖。如果代码中的组件对彼此的依赖性非常大,就称为高耦合的代码。这种代码最终会导致项目很难维护和更改,一更改就会影响其他部分代码。
高、低耦合的代码在开发人员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差别,最直接的体现是,在修改部分模块代码所需的时间上,低耦合的代码可能需要5分钟,而高耦合的代码可能会需要5个小时。
解决办法是——编写自包含、自封装、不影响其他组件的代码,最大化地减少依赖。这在理论上很简单,但实践起来非常难。
尽管接口在JavaScript语言中不存在,但其广泛用于Java或其他语言中。因此,也可以在JavaScript程序中应用接口的概念。
接口是对一组公共方法和属性的描述。一个函数如果要实现接口,那么也需要去实现接口中的所有方法。在面向对象编程中,接口可以解决许多代码重用相关的问题。
因为引入了可扩展性, 导致了代码的可读性降低,那宁可放弃。 软件永远不是一个人维护, 在开发软件的时候,可读性要排在第一位。 如果可读性很差, 影响的不是一个人的效率, 而是所有维护该系统的人的效率。
所以, 在增加软件的扩展性之前, 要三思。 记得三思而行。写代码永远不是最复杂的一项, 在动手之前,先想好怎么实现,然后说服自己和队员。
(4)在程序设计中如何解决方案扩展阅读:
程序设计注意点:
1、在数据库插入之前,应先检查有没有相同记录存在。
2、注意程序中需要LOG的地方的设计,是否每个操作都需要记录LOG。
3、删除一条记录在界面上提示要不要删除,删完后弹出一个框说明删除成功的几条,失败的话说明失败原因。
4、Result在完成后在FINALLY 中关闭。
5、做页面时保存时点完保存最好把按钮DISABLED掉,保存完毕后再恢复。
Ⅳ 想学好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该如何做
一、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编程对大多数IT业人员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学编程,做一名编程人员,从个人角度讲,可以解决在软件使用中所遇到的问题,改进现有软件,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添加重要得砝码,有利于在求职道路上谋得一个好的职位;从国家的角度,可以为中国的软件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一名优秀的程序员永远是被争夺的对象。学习编程还能锻炼思维,使我们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能够不断享受到创新的乐趣,将一直有机会走在高科技的前沿,因为程序设计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知识经济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会,要想真正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在IT行业里干出一番事业来,有所作为,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是一个基本条件和要求。
二、打好基础
学编程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总结之有以下几方面:
1、数学基础 从计算机发展和应用的历史来看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和体系结构等都是有数学家提出的,最早的计算机也是为数值计算而设计的。因此,要学好计算机就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出学者有高中水平就差不多了。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程序设计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逻思力”的培养要长时间的实践锻炼。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最重要的是掌握编程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反复的实践、观察、分析、比较、总结中逐渐地积累。因此在学习编程过程中,我们不必等到什么都完全明白了才去动手实践,只要明白了大概,就要敢于自己动手去体验。谁都有第一次。有些问题只有通过实践后才能明白,也只有实践才能把老师和书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高手都是这样成材的。
三、注意理解一些重要概念
一本程序设计的书看到的无非就是变量、函数、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概念,但要真正能进行编程应用,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不要只简单地学习语法、结构,而要吃透针这些语法、结构的应用例子,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掌握编程思想
学习一门语言或开发工具,语法结构、功能调用是次要的,最主要是学习它的思想。关键是学一种思想,有了思想,那么我们就可以触类旁通。
五、多实践、多交流
掌握编程思想必须在编程实际工作中去实践和体会。编程起步阶段要经常自己动手设计程序,具体设计时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要多想几种解决的方案。这就要多交流,各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角度各异,各有高招,通过交流可不断吸收别人的长处,丰富编程实践,帮助自己提高水平。亲自动手进行程序设计是创造性思维应用的体现,也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好方法。
六、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编程入门不难,但入门后不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相对来说较为漫长。在此期间要注意养成一些良好的编程习惯。编程风格的好坏很大程度影响程序质量。良好的编程风格可以使程序结构清晰合理,且使程序代码便于维护。如代码的缩进编排、变量命令规则的一致性、代码的注释等。
七、上网学编程
在网上可以学到很多不同的编程思想、方法、经验和技巧,有大量的工具和作品及相关的辅导材料供下载。
8
八、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再学习
学编程是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一个认识过程。一开始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包括编程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了入门的条件,就可以开始编程的实践,从实践中可以发现问题需要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再学习。程序人人皆可编,但当你发现编到一定程度很难再提高的时候,就要回头来学习一些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基础理论。学过之后,很多以前遇到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因此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针对应用中的困惑和问题深入学习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原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等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数理逻辑、代数系统、图论、离散数学等数学理论基础知识。这样经过不断的学习,再努力地实践,编程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Ⅵ 程序设计主要有哪些方法
1、结构化程序设计
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中,任何程序段的编写都基于3种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顺序结构。程序具有明显的模块化特征,每个程序模块具有惟一的出口和入口语句。结构化程序的结构简单清晰,模块化强,描述方式贴近人们习惯的推理式思维方式,因此可读性强。
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是尽可能模拟人类的思维方式,使得软件的开发方法与过程尽可能接近人类认识世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也即使得描述问题的问题空间与问题的解决方案空间在结构上尽可能一致,把客观世界中的实体抽象为问题域中的对象。
程序设计的分类
1、按照结构性质,有结构化程序设计与非结构化程序设计之分。前者是指具有结构性的程序设计方法与过程。它具有由基本结构构成复杂结构的层次性,后者反之。
2、按照用户的要求,有过程式程序设计与非过程式程序设计之分。前者是指使用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的程序设计,后者指非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的程序设计。
3、按照程序设计的成分性质,有顺序程序设计、并发程序设计、并行程序设计、分布式程序设计之分。按照程序设计风格,有逻辑式程序设计、函数式程序设计、对象式程序设计之分。
Ⅶ 解决方案包括哪几部分
解决方案包括哪几部分
解决方案包括哪几部分,为存在问题如何解决拟定方案,就是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必需有明确的对象,或者施行的范围和领域。写好一份解决方案,要明确解决方案包括哪几部分。
1、行业需求
2、使用范围
3、酒店预订系统的各项功能
4、解决方案(可以加一些图)
5、系统特点
解决方案(Solution),就是针对某些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通常指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象
解决方案必需有明确的对象,或者施行的范围和领域。(这些要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不同的行业,领域,阶层,类别等等)
在某些领域,解决方案不止是针对问题本身,也必须考量到需要服务的对象,例如面向的客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生成
对于问题的实际分析,决定了解决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解决方案本身有欠缺,那么可能在执行中导致更多的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解决方案的产生过程,大致可分为: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 分析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 执行→ 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 总结
执行
从传统的观点来说,解决方案只包含方案的生成阶段,具体的执行阶段是另外划分的。
但是从统一的流程来看,解决方案直接为执行层面服务,它们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和单一接口。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解决方案和执行是相互交互影响的,执行的效果应该及时反馈,并且对原方案做出修正性的参考和建议。
这种交互是多重性的,重复性的。一个可以不断自我完善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改善状况,使得它以更高的效率执行。
相反,就一些复杂的现实情况来说,问题涉及到更多的要素,问题之间也有复杂的联系。如果期望以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提出方案就可以高枕无忧,旁观执行层的实际进展。这在实际看来是不太现实的,也可能产生不适应的效果。
在市场经济领域,尤其是面向客户的案例中,能够提供执行参考,甚至能够亲自参与到具体执行中的解决方案,是更容易被客户认可和青睐的。简而言之,与拿到一个完整的建议书或者计划书相比,客户更希望获得解决问题的全套服务。
行业背景
随着互联网宽带和技术应用的成熟,以及物流和支付系统的完善,可以预见,电子商务将成为互联网普及应用的主流,必将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和经济行为,并日益成为社会商业活动的重要形式。
网络渠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生的潜力巨大的营销渠道。
相对于传统企业的分销渠道而言,除了传统的直销、代理、分销等销售渠道模式,网络分销渠道已经广泛受到传统企业的高度重视。随着传统渠道竞争的白炽化、网上购物环境的成熟、网上购物市场规模的飞速增长。一面是传统渠道竞争的压力,另一面是新兴渠道广阔市场前景诱惑,网络分销渠道已经成为众多传统企业整体营销渠道战略部署中的一粒重要的棋子,而不少企业已经从网络分销渠道中获得极大的收益。
由实体经营延伸到网络的B2C电子商务模式更稳健、更强壮、更有竞争力.在已有线下业务运营的前提下,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在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都有实业支持。传统企业进军B2C电子商务是传统企业基于现有业务模式的一个延伸,有线下业务、品牌、渠道、顾客等多方面资源的支持,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更稳健,相对于纯网络型电子商务企业更有竞争力。
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产品管理,销售管理,售后管理的依曼丽商务系统,树立专业的品牌网站形象,并在产品的销售与服务中实现网站运作。网站设计简捷、直观,色彩明快,以图文形式采用国际流行门户网站特征,突出网站的商业化和时尚品位。
行业需求
电子商务,顾名思义是指在Internet网上进行商务活动。其主要功能包括网上的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和货物递交等销售、售前和售后服务,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计及生产安排等多项利用Internet开发的商业活动。
电子商务,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商务电子化。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也好,最终是协助商务流程的现代化,提升传统商务的效率。电子商务的发展重点,当在"商务"(bussiness或commerce),在于交易与流通;电子化终究服务于商务,更明白地的说,电子化是实现商务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它可以革命性地带来商务手段的变革,改变商业交易的观念,但是,电子商务的研究核心终究是商务本身。
Internet电子商务=商业机会,Internet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一个公司而言,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商业机会,它还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全球性的网络驱动经济的诞生,这并非虚言。我们正在迈向一个拥有数10亿台互联电脑的世界,在这个时代,信息就意味着财富。
20xx年,全国电子商务总交易额为4.8万亿规模,同比增长30%。预计20xx年将达到10万亿交易规模。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xx年国内B2C、C2C与其它电商模式企业数已达15800家,较去年增幅达58.6%,预计20xx年将有望突破2万家。
“”期间,电子商务将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分支,将是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心。此外,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宽。
国内对于电子商务的需求,预计未来2-5年将是高峰期。此间,对于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需求,将日益两极化,"贵族式"与"平民化"(甚至免费)共存的格局将存在一段时间,其中的企业电子商务个性化将日渐凸现,对于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一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新形式将会突破性的出现。最后,由于大型企业全力投入电子商务的联动效应带动,未来所有企业将拥有共同的(或者行业性的)交易平台,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也会有突破性进展。总之,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将走出现有粗放勾勒的阶段,提供更为简单,同时也是更为精细、更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实现手段。
解决方案
1、方案宗旨:“以网络技术为工具,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业务应用为灵魂,以企业盈利为目的”。
2、方案概述:
目前互联网业界关于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提法有两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地说,凡是可以有助于实现电子商务的举措,均可以划入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范畴,如提供虚拟主机、域名注册业务等。
狭义而言,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是重点围绕着交易而提供的一系列软件功能,如建构企业的电子商务站点、构建网上交易平台、提供网上支付接口、解决交易的后续流程。在这里,我们重点探讨的是后者--狭义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3、解决方案实施的目标:
吸引:通过建立有成本效益的商务站点和应用程序,目标明确的广告和市场营销,以及个性化的促销来吸引客户和合作伙伴
交易:软件的基础结构,可实现安全的在线定单交易,管理等功能
分析:用以理解和掌握用户以及合作伙伴的购买需求及感兴趣的数据,从而扩大一个商务网站的或者应用程序的投资回报。
4、系统功能及方案
4.1营销管理
4.2后台管理
4.3架构管理
4.4经营管理
一、解决方案名称:企业信息门户解决方案
二、适用客户及行业:适用于企业、教育、金融、证券、医院、电力、交通、旅游等各个行业领域
三、成功案例及典型用户:
武汉双虎力诺股份公司、中国东方航空武汉分公司、武汉凌云集团、武汉市人才交流中心
四、什么是企业信息门户
对于当今的企业来说,其信息系统的建设都已经经历了从办公自动化、企业局域网(LAN)、企业广域网(WAN)、管理信息系统(MIS)到企业Internet和建立企业Web站点的阶段,企业内的各种信息系统业已基本发展完备,将它们以某种方式集成和统一起来既是“水到渠成”,又是当务之急。
企业信息门户(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EIP)就是指在网络的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到企业信息门户之下,根据每个用户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并通过对事件和消息的处理传输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仅局限于建立一个企业网站,提供一些企业、产品、服务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求企业能实现多业务系统的集成、能对客户的各种要求做出快速响应、并且能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统一管理。同面向公众的信息门户网站相比,企业信息门户肩负着企业最重要的使命--为企业客户的投资增值创建最高效率的业务模式,其功能和特性都围绕着企业间竞争所需的一切高效率而生成,其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对信息交流的实时双向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随着具体功能的增加则可区分出不同的企业信息门户应用的水平。
五、方案解决的问题
我们分析一下:首先,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信息传递渠道:员工用局域网,客户用web站点,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用专用网络等。信息渠道的多样化除了会导致信息的重复、混乱与丢失以及管理上的困难外,企业运作的速度与成本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因此在商业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信息传递方式的简单、高效与迅捷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信息门户的基本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企业信息,它强调企业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都可以通过企业信息门户非常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EIP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投入将大为减少。因为EIP的用户端只需要一个普通的web浏览器,不论用户需要何种信息与服务,都可以在一个浏览器中得到:由于EIP采用廉价的Internet作为信息传输载体,企业可以节省大量架设、维护或租用外部网络的费用,同时还能省去在人员编制中的成本。
EIP能够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企业内的信息和应用资源。每个企业内都有大量的文件、报表、票据、电子文档方式保存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保存和查找都很麻烦。而有了EIP之后,企业内的各种信息与应用服务资源都将得到统一的跟踪和整理,并经过相应的过滤和调整,迅速提供给EIP的各类用户,从而能够充分挖掘出企业内信息与应用资源的潜在价值。
EIP能够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和拓展新的业务。对客户和合作伙伴来说,企业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客户可以通过EIP及时了解和查询的他所需要的产品信息和交易信息。而且随着网上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门户还可以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创造新的业务机会,成为推动企业走进电子商务的强大工具。所以,我们说,信息门户将成为企业的信息中枢!
以力龙公司为首的一系列企业应用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经提供了或即将推出大量帮助企业建立企业信息门户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建立企业信息门户已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困难。
六、信息门户的构成
我们通过分析企业信息化的具体问题,在此展现了我们认为的信息门户系统模型。该模型主要由内容管理平台部分和门户展现部分构成。模型的底层应该由现有业务系统作为支撑,包括现有的业务数据库;然后应该由一个内容管理平台来整合并统一这些彼此孤立的业务系统,通过内容管理平台的统一数据整合与应用整合,内容管理平台可以将经过整合处理的数据发送到应用门户中,由门户系统来统一生成、管理不同的Web站点,向终端用户进行内容的展现。
这个模型可以为企业提供了基于Web的可以跨越Intranet、Extranet和Internet的信息获取环境,同时提供了无缝整合企业现有系统的平台。这样一个门户,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和合作伙伴获得信息的速度和效率,并可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七、整体架构
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思想开发的企业信息门户(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EIP系统,是基于微软.Net平台的模块化整体解决方案。为企业整合内外部文档系统、数据库及各类应用,及进一步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开放的、具有国际标准的架构平台。
企业门户(EIP)提供“企业应用集成”整体架构
八、主要集成功能列表:
基于力龙EIP基础平台,力龙公司还集成了如下应用:
内容管理系统(LilosoftCMS):提供对内容的搜集、组织、筛选、分发、展示、搜索和自定义的一系列功能,实现对企业非结构化和非个性化信息的高效和有序的管理;
协同工作系统(Lilosoft.CWS):具有邮件管理、公文流程与档案管理、个人工具等功能,实现“无纸化”办公;
实时协作系统(RC):基于音、视频与及时消息技术,提高企业员工间及与客户、合作伙伴的协作效率;
知识管理(KM):对企业内部知识资源的高效访问、共享、协作;
项目管理系统(PM):基于微软Project2000Central开发项目管理门户方案,使项目组全体成员可以通过Web方式,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与跟踪;
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BI):提供诸如数据监控、分析、统计直至辅助决策的数据仓库管理模块;
企业应用集成(EAI):除上述标准功能的子系统外,力龙还提供针对企业原有应用系统的个性化集成服务。
以上功能,按照B/S结构,软构件架构进行“模块化”设计,即可以独立安装运行,也可以以“组装”的形式不断扩展,满足企业分步骤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九、网络适应情况:
互联网、内网集成环境应用。采用完全的WEB方式架构,所以只要公司具有网络链接功能,就能轻松实施本方案。使用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用浏览器就能操作方便操作本系统。服务器端支持MicrosoftWindowsNT/2000系列,需使用InternetExplorer6.0以上浏览器。
Ⅷ 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在编写程序时需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我们通常把这个过程称为()。
这个不是单项选择题啊,答案应该是BCAD,先分析再设计再编写再运行。
Ⅸ 什么是计算机为解决某一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在c程序中计算机为解决一个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
1.分析问题。 用电脑来解决问题时,首先电脑要对问题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然后才能设计算法。定性分析法是对问题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确定问题的性质,定量分析法,是对要解决的问题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2.设计算法。 算法(Algorithm)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也就是说,能够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如果一个算法有...
3.编写程序。 设计完算法后,就要使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代码,并最终得到相应
编写程序是以下步骤的一个往复过程:编写新的源代码,测试、分析和提高编写的代码以找出语法和语义错误。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叫作程序设计员,由此产生了不同种类的程序设计员,每一种都有更细致的分工和任务。软件工程师和系统分析员就是两个例子。编程的长时间过程被称之为“软件开发”或者软件工程。后者也由于这一学科的日益成熟而逐渐流行。
Ⅹ 如何在程序设计时保证"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闭原则(OCP:Open-Closed Principle)是指在进行面向对象设计(OOD:Object Oriented Design)中,设计类或其他程序单位时,应该遵循:
- 对扩展开放(open)
- 对修改关闭(closed)
的设计原则。
开闭原则是判断面向对象设计是否正确的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根据开闭原则,在设计一个软件系统模块(类,方法)的时候,应该可以在不修改原有的模块(修改关闭)的基础上,能扩展其功能(扩展开放)。
- 扩展开放:某模块的功能是可扩展的,则该模块是扩展开放的。软件系统的功能上的可扩展性要求模块是扩展开放的。
- 修改关闭:某模块被其他模块调用,如果该模块的源代码不允许修改,则该模块修改关闭的。软件系统的功能上的稳定性,持续性要求是修改关闭的。
这也是系统设计需要遵循开闭原则的原因:
1)稳定性。开闭原则要求扩展功能不修改原来的代码,这可以让软件系统在变化中保持稳定。
2)扩展性。开闭原则要求对扩展开放,通过扩展提供新的或改变原有的功能,让软件系统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
遵循开闭原则的系统设计,可以让软件系统可复用,并且易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