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软件知识 > 宣判犯人需要多少程序

宣判犯人需要多少程序

发布时间:2022-02-04 01:53:53

‘壹’ 被判刑后多久能会见,要通过什么流程

刚判一般还探不了监,一般需要服刑地确定才可探监。

《监狱法》规定,第二十条罪犯收监后,监狱应当通知罪犯家属。通知书应当自收监之日起五日内发出。

1、在看守所叫做看望,去监狱的时候叫做探监,一般情况下,只要移送审查起诉以后家属就可以申请去看望了;

2、判决后,家属也可以申请看望。判决书生效后一个月内就移送到监狱执行,到监狱后,在规定的时间就可以探监。

3、一般法院做出判决后7日以内会送交执行机关执行,也就是说7日内犯人会送到监狱服刑,到监狱后就可以依照监狱的探视规定申请探视,一般监狱的探视时间是固定的,详细时间安排需要咨询服刑监狱。

(1)宣判犯人需要多少程序扩展阅读:

具体的探监时间规定及需要材料,可进行探监的人员。根据《监狱法》第40条的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1、罪犯会见一般每月1次,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

2、宽管级罪犯以及其他有特殊情况的罪犯,监狱可以照顾增加会见的次数和延长会见的时间。需要会见的罪犯,在每月发信时提出会见的要求,中队干警随信寄发《会见通知书》,会见对象按照规定的日期前来监狱会见。

3、罪犯会见的对象原则上指罪犯的近亲属和监护人。

4、近亲属是指配偶、子女、孙子女、父母、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伯父母、姨父母、自己及其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

5、会见对象必须携带身份证及其它能证明自己与罪犯关系的有效证明(户口簿、公安派出所证明、单位介绍信等),并经过监狱负责会见的干警审查后方可会见。

6、其他亲属或他人,监狱认为对罪犯改造有帮助,经监狱批准,也可会见。会见对象必须携带身份证及其它能证明自己与罪犯关系的有效证明(户口簿、公安派出所证明、单位介绍信等),并经过监狱负责会见的干警审查后方可会见。其他亲属或他人,监狱认为对罪犯改造有帮助,经监狱批准,也可会见。

‘贰’ 捉到犯人要多久判刑

正常情况下,大概4个月左右就可以判刑了。其中公安机关需要2个月,检察机关需要1个月,法院需要1个月。
如果是重大疑难、涉及面较广、涉及罪犯较多的案件,可以还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四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第一百六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第二百零二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叁’ 嫌疑人被宣判有罪判刑后会不会有什么签字的程序

但凡法律上的各种针对各人的处罚决定书之类的文书,都必须让本人签字,在法庭上向被告人宣读后就让你签字了,签字和按手印是互相配套的。签完字就得摁手印,要不怎么证明这个字是你签的,以后翻案你都可以说这个字不是我写的,如果不会写字的话,那么就得找一个法定监护人在判决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后面写上(代签),找法定监护人也必须有正规的手续让被告人来做决定的。

‘肆’ 古代判一个犯人死刑要走哪些程序

三司会审。然后秋后问斩。过去哪有那么多狄仁杰、包拯啊,法律制度也不完善,法官情绪夹杂,徇私舞弊,正常。斩立决的就是上诉都不给你,直接拉去菜市口,咔嚓!

‘伍’ 请问去看守所看望已被宣判的犯人程序是什么急

被判刑后就被关进监狱了
只要法院宣判后就直接送到监狱了
建议去监狱

‘陆’ 审核犯人需要哪些程序

一般来说,刑事案件先由公安机关侦查,侦查完毕之后由检察院审查,审查符合起诉条件后由检察院向法院起诉,法院认为证据充分确实的就判刑,在公检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都需要好几个月。法院判了之后,被告人不服可上诉,死刑案件还需要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案件从侦查到执行,一年时间是正常的,有的更长。

‘柒’ 古代判决犯人死刑的程序是怎样的

地方长官(如明清的县令、知府)或地方上专门管理刑狱的官员(如宋代的推官、提刑官)根据案情断案(相当于基层法院),然后做成案卷上报刑部复核,有问题的发回重审,牵涉比较广或牵涉重量级人物的送到三法司、大理寺等等部门审理(各朝代名称不同,相当于高法),没有问题的送给皇上审批勾决,勾了的刑部会发批文给各地,然后就可以等秋后统一处死,如果是死刑立即执行的经过批准之后立即执行,如果没勾的话则不处死(皇上为了显示自己仁慈有时会故意留一两个不勾的,这些就不能处死)

‘捌’ 罪犯执行死刑前需要哪些诉讼程序

您好!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及有关司法解释,死刑执行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处决前的准备阶段、执行处决阶段、执行处决后的处理阶段。
1、处决前的准备阶段。它是指下级人民法院在接到执行死刑命令后所做的执行处决的组织准备工作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执行死刑任务的合法性和法定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99条、第200条的规定,执行死刑任务的法定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或由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判决(裁定)和执行死刑命令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1条还规定,下级人民法院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执行前检查后应停止执行死刑的法定事由: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罪犯在怀孕,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有签发死刑命令权力的法院。刑法第49条还对使用死刑在犯罪主体上作了限制性的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执行死刑任务的法定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1条规定:“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司法实践中,因受当地的执法环境,经费状况,刑场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如某些地方考虑到社会震慑作用,经费紧张等,要求执行死刑集成批进行,造成一部分案件的死刑执行命令下达后等待另一部分执行命令的下达而超过七日的法定期限执行。这就要求更新观念,严格遵守诉讼法的规定,对执行死刑不必件件都召开群众大会,只应对一些特别重大的恶性案件和典型案件通过群众大会的方式进行公开处理。
(2)组织执行死刑任务的领导小组,制定详尽执行死刑方案。执行死刑任务因其涉及的方面很多,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武警部队等协调配合统一实施,任何一个部门或环节发生问题时都会给整个执行工作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在接到执行死刑任务后必须组织由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领导小组应设立执行总指挥开展工作情况。执行死刑任务的领导小组应召开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根据执行死刑罪犯人数、社会环境、刑场、宣判场地、行车路线、天气变化及各实施阶段的时间安排,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等,制定出详尽的执行方案,使执行工作有章可循,万无一失。
(3)确定执行死刑人员,明确各自职责。根据1997年5月13日颂上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是死刑任务的法定执行者。在接到执行死刑任务后,执行死刑任务领导小组要做好担任执行任务的司法警察的工作。选派有射击技能、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责任心,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的司法警察担任执行死刑射击手。向执行死刑射击手交待工作必须详尽、具体、明了,如介绍罪犯的姓名、性别、身高、特长、案由、犯罪情况,罪犯在羁押地的表现,罪犯的亲属情况等有关情况,并须做好相应的措施。确定执行人员包括:?确定死刑刑场指挥人员;?确定射击手;?确定架手;?确定准备射击手(或补射手);?确定警戒人员。一般情况下,刑场由一名司法警察担任刑场总指挥,一名死刑罪犯配置三名司法警察(特别情况可配置多名),两名押解武装警察,组成一个执行小组,并由执行死刑射击的司法警察担任该小组负责人。
(4)认真查看死刑执行场地、行车路线、配备武装、警具、通讯联系设备等。
2、第二阶段,执行处决阶段。它是指从验明正身到押赴刑场、执行处决这一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执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2条第2款对死刑的执行方法做了概略性的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实践中一般情况是枪决的方法执行,但对于枪决的部位,枪械的种类等,未作具体规定,各地的执行方法不统一,如枪击的部位有头部、心胸部,选用枪械有步枪、手枪。在实践中,有些地方开始改进死刑执行方法,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枪决或注射方法执行。
(2)验明正身。一般在处决前一天进行。验明正身是指人民法院对准备交付执行死刑的罪犯,查明其是否为依法应被执行死刑的罪犯本人的行为,目的是认准被执行死刑的对象,防止错杀无辜,是对死刑罪犯被执行前必经的程序,主要是查明罪犯身份情况,核对犯罪事实等。验明正身是罪犯被执行死刑前的最后一次面对审判人员为自己说话、辩解的机会;人民法院则通过验明正身证实罪犯是否确系应被处决者,查明是否有不应执行死刑的情况,重点要查清:?查明罪犯身份证实其确系应被处决者;?核对罪犯年龄,对育龄期的女犯,应询问其是否怀孕,月经是否正常;?核对罪犯犯罪事实的情况,对罪犯认罪服判,悔过的叙述,不服判的话,甚至喊冤的话,一些反动的或诽谤言词,都应如实记录,为今后研究案件总结审判经验提供材料;?询问罪犯的遗言或其交出信札的情况。不少罪犯在被执行死刑前都流露出对本人犯罪行为的后悔,对家人和生活的眷恋等,这些都是进行法制宣传的素材;罪犯在临死前总有一些个人债务要作交代,如果罪犯上述的关于财产继承、债务清偿、实事嘱托等,特别是一些罪犯有民事方面的嘱托需要转告他人,但没有留下遗书,总是在验明正身时口头说出来,这就成了罪犯生前对民事交代的唯一根据,验明正身时必须对上述情况如实记载,验明正身笔录记过错后交验明正身的审判员审阅后签名,书记员也应签名,罪犯签名按手印。
(3)监刑前死刑罪犯的关押。人皆畏死,死刑罪犯在得知其将招待刑罚死刑后,思想往往很不稳定,出于求生的本能,可能铤而走险。因此,从验明正身到执行死刑虽然时间不长,但罪犯的危害性极大,应将其单独关押。另外,基于人道的考虑,对罪犯在生活上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予以满足。
(4)从羁押场所押解到刑场。在羁押场所将死刑罪犯提出移交司法警察后,司法警察仔细核对死刑犯的姓名、案由、年龄等情况,防止提错,同时对死刑罪犯照像、验明正身,司法警察要随时注意死刑罪犯的动态,抓住其手臂,防止自杀、自残、报告等行为的发生。司法警察对死刑罪犯捆绑好死刑执行绳、颈绳、脚绳,听从指挥人员的指令迅速将罪犯扣解上车,扣解过程中的武装警察押解,司法警察担任警戒,同时注意稳定罪犯的思想情绪。
将死刑罪犯押解到指定地点后,应严格看管,无关人员禁止与罪犯接触,司法警察要努力稳定死刑罪犯情绪,靠知死刑罪犯到达刑场的口令,防止吵闹、喊叫,做好宣判的准备工作,检查捆绑是否结实,系好颈绳以防上在审判中喊闹,并按宣判的出场顺序押站好。同时刑场法警指挥长检查射击手的执行死刑的射击用枪,发给子弹,装入弹夹后并关好保险,每名射击手弹夹中只能装填一粒死刑射击用弹。当审判长宣布死刑罪犯到会场的指令后,押解的司法警察要精力集中,动作敏捷,立即将死刑罪犯押进宣判会指定位置站好,宣判时密切注意死刑罪犯的动向,防止闹会,宣判完毕后根据指挥长(审判长)指令将死刑犯押赴刑场。
(4)刑场上的实施方法。将死刑罪犯押到刑场后,指挥长应下达“下车”的口令,押解司法警察迅速、准确地将死刑罪犯押到预定位置,令其背对射击手跪下,如死刑犯不服从,押解的司法警察可采取强制措施让其服从,为射击创造良好的条件,射击手根据现场法警指挥长的指令“装填子弹”,射击时持枪装子弹后站在射击线上,迅速举枪瞄准死刑的头的后枕部等候射击命令,执行现场法警指挥长根据情况适时下达“射击”命令,射击手听取口令,射出。射击完毕后刑场法警指挥长下达“验枪”口令,射击后迅速验枪后关好保险,持枪站好。
执行死刑时应做到:?执行死刑刑场法警指挥长的口令要简洁。因此时罪犯与射击精力高度集中,思想上有可能紧张,执行死刑刑场法警指挥长话多了容易造成混乱。?执行法警动作快捷、文明、威严。?死刑执行现场和处决人犯的照相、录像由人民法院组织拍摄,随安全卷存档,其他政法机关一般不要到现场拍摄。严禁新闻记者到刑拨采访、拍摄、录像,特别案件确因宣传需要,新闻单位要求提供照片和录像资料的,可商请法院酌情提供,用完收回,防止流入社会或流出境外。?执行死刑刑场法警指挥长认真协同法医检查验证死刑罪犯是否死亡,发现没有死亡的要及时进行补枪,直至毙命。
3、处决后的处理阶段。这个阶段指死刑犯被处决毙命后,进行尸体处理及报告执行情况的阶段。包括以下内容:
(1)死罪犯尸体的处理。对死刑罪犯执行死刑完毕后,经人民法院法医、人民检察院临场监督的检察员确认死刑罪犯死亡后,尸体方可作处理。死刑罪犯执行后的尸体或火化后的骨灰,可以允许其家庭认领,法律严禁任何人为被处决的罪犯举丧滋事和借此进行扰乱社会秩序的其他活动。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一些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单位为进行科学或做器官移植手术,提出了利用死刑罪犯尸体或尸体器官的要求。执行死刑后的罪犯尸体以下几种可供利用:?无人收殓或家属拒绝收殓的;?死刑罪犯自愿将尸体交医疗卫生单位利用的;?经家属同意利用的。利用死刑罪犯尸体或尸体器官要求严格保管,注意影响,一般应在利用单位内部进行。经执行死刑的人民法院同意,可以允许卫生部门的手术车开到刑场摘取器官,但不得使用有卫生部门标志的车辆,不准穿白大衣。摘取手术完成时,不得解除刑场警戒。尸体被利用后,由火化场协助及时火化;如城埋葬或其他处理的,由人民法院通知家属前往火化场领取。
(2)执行完毕报告执行情况。执行死刑的全部过程由在场书记员写成笔录。存入案件卷宗永久保存。执行死刑笔录要求完整、准确。其内容包括:?罪犯姓名、案由、执行死刑地点、时间、天气(应写明晴、阴、雨、雾等);?刑场指挥执行人的姓名及职务,监场监督人的姓名及职务,执行法警的姓名及职务;?应记明用来执行的枪支型号、枪击部位,几枪致罪犯毙命及毙命的具体时间等,如一枪示致命又补枪时,应记明补枪人的姓名、职务、补枪部位及枪数;?将笔录交给检验的法医,如法医填写验明罪犯确已毙命的情况,并签名。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将死刑执行情况报告给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并通知罪犯家属。
(三)死刑执行程序的完善
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七条规定:“任何人均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残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罚。”我国刑诉法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了执行死刑的程序,但法律并没有明文禁止和详细列举“不人道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罚”,因此,立法缺乏详细与完备的规定。另一方面,实践中执法不严的情况也有存在。在此,我就我国死刑执行立法与司法中的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略陈管见:
1、完善立法
(1)关于死刑执行方法的立法表述。刑事诉讼法第212条第2款“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这里用了一个“等”字。因此,该条文意味着除了可使用枪决、注射方法外,还可使用其他的方法。有些刑法专家提出了疑问,曹子丹教授说:“用斩脑袋的方法、用绞死的方法或者用碎石头把罪犯砸死,行不行?”1我认为,立法者的本意是,可以使用枪决、注射以及比枪决、注射更人道、文明、快捷的方法。但由于立法者用语上的不科学,导致了立法内容的表述与立法精神的背离。这是很不严谨的。目前,宜通过立法修改为“死刑采用枪决、注射的方法执行”。
(2)关于死刑犯的羁押。我国对于已决死刑的关押问题,实践中一般是单独关押的,但由于缺乏立法上的明确规定,也存在混合关押的情况。《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条规定:“除特殊情况外,被控告的人应与被判罪的人隔离开,并应给予适合于未判罪者身份的分别待遇”。可见,按《公约》的规定,已决犯与未决犯分离开,死刑犯不宜与未决犯(即使是可能被判处重刑的人)混合关押;另外,对已决犯,也应把死刑犯与其他罪犯隔离开来,因为死刑犯的人身危险性,可能危及其他犯罪人的人身安全。上述两种做法是保护未决犯与非死刑犯人权的一个重要措施。
(3)应改变对死刑犯罪器官利用的现行做法。如前述,现行的有关规定允许三类死刑罪犯的尸体或尸体器官可供利用:“1、无人收殓或家属拒绝收验的;2、死刑罪犯自愿将尸体交医疗卫生单位利用的;3、经家属同意利用的。”2尽管有关文件对死刑罪犯尸体或尸体器官的利用规定了一系列程序和条件,但没有针对死刑罪犯本人意愿表达的内容。
死刑罪犯的尸体或尸体器官利用与普通公民遗体或遗体器官捐献的条件相同,这也是对死刑罪犯人权保护的表现,这些条件应特别重视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尸体或尸体器官应以死罪犯本人生前同意自愿捐献为前提,仅因无人收验或家属拒绝或家属拒绝收殓、家属同意的,不能利用其尸体或尸体器官。二是应遵守普通人共同遵守的遗体器官捐献法律规定。特别应强调的是,应遵照捐献者本人的明示表达的遗愿,凡本人没有明确表达捐献的,不能对其尸体或尸体器官予以利用。
关于我国死刑罪犯尸体器官利用问题,国际上的某些势力也此大做文章,建议对此专门作出科学的立法规定。
2、严格依法执行死刑。死刑执行问题虽然有立法上的缺陷,但是,我认为,更多的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如法律规定了执行期限,但实践中却往往延期,等到死刑罪犯;较多时集中执行;法律禁止示众,但实践中屡禁不止,有关部门三次发布“通知”的内容中就已明确指出这一现象;还有新闻媒介大量透露执行死刑的细节和人数,等等。因此,建议司法机关改变运动方式的“严打”战役状况,进行持久的、正常的依法运作,因为司法工作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长期任务。
1984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面临死刑的人的权利保障规则》提出,“死刑的执行,要害是必须给予受刑人最小限度的痛苦”。对于死刑,在执行中所施加的任何不必要的痛苦,是毫无积极意义的,也是不人道的。但是,有些司法部门却蔑视最高司法机构的“三令五申”,仍然我行我素,执行死刑的程序极不规范,主要表现于:1、公开报道死刑执行情况。如有的参加执行死刑的人员,将执行死刑的亲身经历,违背有关部门“集中处决犯人的消息、数字和执行死刑的图片,不能上宣传栏、报刊、广播、电视”的规定,死囚集中执行死刑的情况公布于报刊。2、公开示众。公开披露死刑执行细节,也是示众的一种形式。3、不人道。4、侮辱性言行。5、刑场选择不当。刑扬执行是我国传统执行死刑方法。除了极少数地方因采用注射方法而在室内执行外,绝大部分死囚是通过枪决,在野外刑场执行的。当前我国执行死刑的刑场一般是临时场所,管制时间也是临时的,因而致使有些执行过死刑的场所成为人人畏惧的地点。因此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设置固定刑场,刑场的设置应偏离闹市区、村镇,远离居民区和交通要道,还应注意各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查看刑场的内容包括:射击条件是否良好、是否便于执行车辆出入和执行人员出入等。
3、探索新的死刑执法方法。在刑场枪决的方法执行死刑,自古如此,但随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各国都在探索新的能最大限度减少死囚痛苦的执行方法。人之将死,本已充满了绝望,尽可能减少死囚对死亡过程的恐惧,这是人道主义的要求,而新的注射方法执行死刑,使死囚“皆未表现出抗拒、恐惧”,有人对“赶上了好时候,能受到此种待遇”表示感谢。“他们中的多数甚至在躺下时未经捆绑和带械,自己援起衣袖”,罪犯“全部在一分钟内死亡”,“罪犯不会有任何痛苦,他们唯一的感觉是被针扎了一下”,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对22名死刑罪犯使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最高法院有关负责人“认为很好,应加快试验速度,在全国法院系统予以推广。”3很显然,注射执行死刑的方法与枪决相比,更能减少列囚恐惧和痛苦;更安全有效;也能节约执行成本,是一种更文明更科学的执行方法。有关部门应尽快全面推广注射执行死刑的方法。
谢谢阅读!

‘玖’ 犯罪嫌疑人被拘留到开庭审判要经过那些程序每个程序要多久时间

被拘留到开庭审判要经过: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法院审判三个程序。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9)宣判犯人需要多少程序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二个月。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应当对其身份进行调查,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确实无法查明其身份的,也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起诉、审判。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的,应当记录在案,随案移送,并在起诉意见书中写明有关情况。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阅读全文

与宣判犯人需要多少程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代理商协议怎么设置 浏览:626
陶瓷上的印花技术最早什么年代 浏览:554
产品战略部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736
哪些是有意向的白酒代理商 浏览:355
每日交易提示是什么 浏览:566
蜂群信息怎么提取 浏览:923
广州数控988如何打开编辑程序 浏览:339
凯儿得乐代理要多少钱 浏览:239
旅游统计数据是什么意思 浏览:531
收割市场份额什么意思 浏览:728
微信小程序的wifi一键连怎么样 浏览:257
什么是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中台 浏览:210
顺德海康威视总代理怎么选 浏览:687
电镀配件有哪些产品 浏览:198
北京错币怎么交易 浏览:1001
网络交易投票平台是什么意思 浏览:372
成都数据机房一体化机柜怎么选 浏览:872
交易猫安全险怎么买 浏览:50
支付到账的款为什么是担保交易呢 浏览:875
日照专业技术学院学费是多少 浏览: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