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非市场经济国家
非市场经济地位就是指不是市场经济的国家。
非市场经济(英文简称NME)问题,旧称“统制经济”问题,起源于冷战时期西方国家贸易法中处理诸如基本贸易待遇和反倾销问题时,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种歧视性做法。作为法律技术用语,“非市场经济”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反倾销案发起国的调查当局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即替代国)的成本数据计算所谓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国的相应原始数据。例如,在中国输美彩电案中,美国在初裁中使用印度作为中国的“替代国”,人为提高了我国几家出口企业的倾销幅度,从27.94%到78.45%不等。
而事实上,在WTO的条文里面根本没有非市场经济的概念。WTO成员原来都是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这个问题,后来个别国家以非市场经济身份加入,才引出来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个问题。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起源于1980年。当时,美国第一起对华薄荷醇反倾销,美国商务部当时就采用了第三国的成本标准,美国是一个判例法的国家,一直到今天,在反倾销案例审判的时候,也是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主要根据1979年的《贸易法》和1988年的《综合贸易竞法》。
美国商务部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属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制订了具体标准,这些标准有:(1)货币可自由兑换程度;(2)雇员与雇主谈判工资自由程度;(3)允许合资及外资准入程度;(4)政府对产品产量、定价和资源配置的管制程度(即政府对生产方式的所有和控制程度);(5)对资源分配、企业的产出和价格决策的控制程度(6)调查当局认为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欧盟也提出了市场经济五项标准:(1)市场经济决定价格、成本、投资;(2)企业有符合国际财会标准的基础会计账簿;(3) 企业生产成本与金融待遇不受前非市场经济体制的扭曲;(4) 企业有向国外转移利润或资本的自由,有决定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的自由,有开展商业活动的自由;(4) 确保破产法及资产法适用于企业;汇率变化由市场供求决定。
B. 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区别
二者都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所谓社会资源配置,就是决定一定时期,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如何分配。二者区别在于配置资源的根本方式不同。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如何分配等经济决策的大权高度集中于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政府通过制定一个无所不包的计划,来安排上述事情,来配置资源。在市场经济下,上述经济决策是由经济主体分散自主作出的。而他们决定上述问题的依据是市场价格,价高利大则生产,否则就不生产。因此,市场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指挥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因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当然,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没有计划。每个企业都有严密的计划。但是,有计划不等于就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本质特征是,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手段。市场在这里是残缺的,价格不反映商品供求 ,只是单纯作为核算手段。30年代大危机之后,人们发现,完全依赖市场配置资源,是有问题的。这就是,市场会失灵。比如,分配不公、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垄断带来效率下降,外部性。。。需要政府必要的干预,于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越来越重视宏观战略与规划。不过,与计划经济不同的是,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不是指令性的。
C. 什么叫非市场化
非市场化就是不是靠市场自由竞争为主的经济。比如存在有大量的国有垄断企业,大量的靠国家增加的税收而后投资及消费,以及增加货币投资驱动的经济等等。
“非市场经济”又称“国家控制经济”或“中央计划经济”,它是反倾销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国家的反倾销法中,非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是指那些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和产品价格由政府决定,货币不能自由兑换的国家。
非市场战略管理的视角
从战略管理的视角,非市场战略研究的产生与发展涉及到两个方面的背景变化:
一是非市场因素对企业发展的直接性影响越来越大。
二是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战略本身的认识与研究不断拓展,使得非传统的战略研究开始受到重视。
市场与非市场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争论的主要概念,自20世纪30年代西方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以来,政府政策对企业的发展开始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政治因素始终成为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非市场因素。
企业政治行为及政治战略的研究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与政治学之间的一个独特交叉领域,其主要目标是从企业的角度研究如何使企业主动通过各种行为影响和塑造对企业有利的政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