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治理我国的垄断现象
根据萨缪尔森对垄断的定义,“垄断”是“单一的出售者完全控制某一产业”。而 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将“垄断”描述 为“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 和独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 售市场”。可见,“垄断”既是指独占市场的 状态,又是指排斥与限制竞争以达到独占 市场状态的行为过程。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分散式生产 向集中式生产过渡。当生产集中发展到一 定阶段时,必然会出现市场垄断。从积极 的方面来看,市场垄断有利于实现规模经 济;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市场垄断会降低 资源的配置效率、阻碍技术进步,同时也 不利于消费者。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同样有 垄断的存在,由于市场垄断具有积极和消 极双重作用,我们对其既要利用又要限 制,这就是对市场垄断的治理问题。 一、我国市场垄断的现状概述 经济学将垄断按其出现原因分为三 种类型:!自然垄断,由生产上的规模经 济导致;"行为垄断,由少数厂商的合谋 行为导致;#行政垄断,由政府限制竞争 的法令和政策导致。这三种垄断现象在我 国市场经济中皆有体现。 如果由一个企业生产整个行业产品的成本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分别 生产该产品的成本总和更低,这个企业就 是自然垄断的。一般认为,电信、电力、铁 路运输、自来水和燃气供应等基础设施产 业是自然垄断行业。这些行业在我国一直 处于垄断地位。 行为垄断是指由少数厂商合谋,通过某种形式的行为来控制某种产品的生 产和市场销售。垄断的形式可以是垄断协 议,例如!$%% 年中国彩电业生产显像管 的几大企业达成垄断协议,限制产量;也 可以是企业联合,现在我国企业合并的现 象比较多,有些大企业之间的合并能够使 企业对市场的支配能力增强,继而排斥竞 行政垄断。指国家行政权力机关或经济管理部门凭借其经济管理权,排斥市 场竞争。在我国,各行政机关制订对其辖 区范围内有强制力的地方性规章、命令、 决定等方式,或以管理和维护市场秩序等 方式来实现对竞争的限制。我国的行政垄 断已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二、对我国市场垄断的治理 根据经济学上的“可竞争理论”:由于 存在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威胁,使得在一个 市场上,即使一个生产者控制了$’(甚至 $)(以上的市场,潜在的压力仍然可以使 垄断者像竞争性企业一样做出竞争反应, 从而使该行业产品保持低价并实现有效 率的生产。因而,行为垄断的危害仅是一 时性的。同样,自然垄断条件下,虽然行业 内实际竞争者的数量被限制了,但如果市 场是完全可竞争的,潜在竞争的压力仍会 迫使垄断企业提高效率,并确保价格与平 均生产成本相一致。因此,在一个完善的 自由市场中,由自然垄断和行为垄断而产 生的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可以由市场来 解决。治理这两种垄断,其根本途径是保 证市场的自由性。而唯一能对经济发展造 成损害的垄断应是无法通过市场解决的 垄断,就是行政垄断。 对自然垄断的治理。自然垄断是经济规律导致的,其对经济有正面影响也有 负面影响,而自然垄断的产业基本上是公 共基础设施产业,这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 的重要地位使得政府必然对其进行治 理。对自然垄断的治理问题理论界已经有 比较深入的研究。其中着名的施蒂格勒的 “规制失效”理论认为:政府规制企业的初 衷是善意的,即提高生产与市场效率、保 护消费者利益、维护社会福利。但是,规制 失效最终会造成规制程序和结果偏离这 一初衷。这一点从我国对自然垄断行业的 治理实践中就可以看出。 上世纪$’ 年代以来,我国对自然垄 断产业进行的治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阻止非规模经济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 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部分公用事业的 产品或服务滥用经济优势,制定垄断价格 的行为;#避免了公用产品或服务价格的 剧烈波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在对自 然垄断的治理机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 改革论坛万方数据 要表现为政企不分现象依然存在、政府定 价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价格管制流于 形式、治理的法律框架不完善等。 要治理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所带来的 弊端,最根本的解决思路就是打破垄断、 引入竞争。实践表明,在电力、通信和运输 等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非常有效。我国“十 五”计划明确了电力、铁路、民航、通信等 垄断行业要引入竞争机制,正是认识到竞 争的作用。 就治理的机制来说,我们要改进旧的 政府治理机制中的过分严格、不合理之 处,同时要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治理机制。 这是一个放松和重建并行的过程。 针对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放松规制首 先要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政企 分开以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的过度干 预。转变职能是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要对自然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 进行调整。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有利于 将竞争引进自然垄断行业。加入!"# 政府放松准入管理势在必行,这是政府行为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由于放松准入 规制事实上是削减了行政审批机构的权 力,必然会受到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阻 碍,这是一个痛苦但必经的过程。同时要 注意,要放开市场,也要引入竞争。日本的 电信业改革就是因为放宽进入却未引入 竞争因而日本始终未能培育出世界性的 电信企业。 自然垄断行业中的某些业务是可竞 争的。要将竞争性业务和垄断业务区分开 来。对竞争性业务,政府要放松规制,而对 垄断业务要采取强化规制,这样也可以提 高社会效益。 我们要设立专门的治理机构,同时健 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政府对自然垄断行 业进行依法治理,使政府治理行为有法可 据,并有明确的实施程序。 对行为垄断的治理。治理行为垄断,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完善的市场法制体 系,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公平竞争,规范市 场经济秩序。对此,可以借鉴国外的反垄 断立法执法经验。德国以及欧共体的反垄 断法从几个方面对于垄断行为进行了限 制:!禁止限制竞争协议。将限制竞争行 为分为两类,对于部分限制竞争协议,根 据其订立时的时间、地域、国家相关产业 政策等具体情况可以适用“合理原则”;对 于三种卡特尔适用“本身违法原则”;"在 法律中列举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并对 其进行限制;#禁止违法的企业兼并;$ 成立专门的垄断管理机关。 针对我国的现状,参考国外的经验, 我们要加强市场规范: 首先,要加快我国《反垄断法》立法工 作。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反垄断 法。反垄断法律规范主要分散体现于《反 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招标投标 法》、《电信条例》及一些地方性法规中。这 些规定比较零散,不能形成制止垄断行为 的合力,而且对垄断行为法律责任的规定 不明确。反垄断法应主要对目前存在的行 业垄断、地区封锁、企业间限制竞争协议、 国内大企业和外国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 位等竞争行为进行规范。 其次,加强反垄断执法机构建设。我 国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具有独立性,否则 其行为就必然受地方政府权力影响。反垄 断执法机构必须配备具有较强专业知识 的执法人员。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 定,由价格部门监管价格垄断行为,由商 务部门监管外资企业垄断行为,行业主管 部门监管有关行业企业垄断行为,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监管一般垄断行为。执法主体 不统一,分散了执法力量。我国在确立反 垄断执法机关时可以借鉴国外做法,保持 执法机关相对独立和统一。 对行政垄断的治理。在我国,行政垄断主要表现为地区垄断和部门垄断。行 政垄断是我国目前力求彻底根治的目 标。根据官方对部分垄断行业在 年之间收取的各类非法费用的估算,中国的行政垄断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 损失,甚至超过了政府官员贪污受贿所造 成的经济损失。可见,治理行政垄断是我 国市场垄断治理的当务之急。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在进行中, 法治化程度不高,而且行政权力过大,地 方和部门对各自的行政利益均持保护态 度,这些都是造成我国行政垄断泛滥的原 针对行政垄断的成因,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来对其进行限制: 第一,强调依法行政。法定垄断的一 个重要成因就是地方政府和各政府部门 对行政权力的滥用。首先要加强立法,使 行政机关在法律的规范下行使职权。同时 我们要公开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职能及 其职责权限,加强对行政机关行为的监 督。要建立完善的法规、部门规章的审核 制度,同时加强行政违法救济,建立行政 公益诉讼制度。 第二,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行政垄断的 责任。我国现行的反对行政垄断行为的最 重要法规就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我国治 理行政垄断的法律大部分位阶不高,由国 务院及其部委发布,权威性不够。而且法 律制裁不力,《反不正当竞争法》第&+ 规定,对行政性垄断行为“由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给予“责令其改正”的处罚。这 种制裁手段未对违法行政机关作根本上 的利益触动,因而难以起到警戒作用。 因此,我国的反垄断法应像德国法一 样,以专章列举的方式,明确行政垄断行 为的各种形式。同时要建立专门管理行政 垄断行为的独立的监督检查机关。要发挥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最重要的 是要建立起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体 系。我国市场中存在的大量垄断现象会阻 碍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我国要充分研 究我国市场的特征和垄断现象的成因,并 制定出对策,有效对垄断进行治理,以保 证我国经济高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特区经济
‘贰’ 如何垄断市场
垄断有4个步骤 1 是往里面砸钱 抢占市场很大份额 2大幅度降低产品价格以本伤人 3收购那些坚持不下去的小企业 4提高价格 进行市场操盘 基本步骤 当然 在这些 步骤上有很多方法 例如 利用舆论 抢占时机 等等 这游戏 玩的就是心机水很深得
‘叁’ 垄断竞争解决方法
垄断竞争是在旧经济中常见的一个特征,同时这一特征在新经济(又称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更为明显。
垄断竞争是经济学中比较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
进行垄断性竞争的企业在短期是零利润或低额利润,而在长期则是暴利的。
值得注意的是,垄断性竞争虽然一直是微观经济学中研究市场与竞争的话题,但是越来越被宏观经济学家所运用,特别是在1970年代以后注重微观基础的建模风潮下。
条件
垄断竞争的市场的条件有以下三点:
第一,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例如,牛肉面和鸡丝面。这里的产品差别不仅指同一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销售服务方面的差别,还包括商标、广告上的差别和以消费者的想象为基础的虚构的差别。例如,虽然两家饭店出售的同一菜肴(以清蒸鱼为例)在实质上没有差别,但是消费者心理上确认为一家饭店的清蒸鱼比另一家的鲜美,此时存在着虚构的差别。
一方面,由于市场上的每种产品之间存在差别,每种带有自身特点的产品都是唯一的,因此每个厂商对自己的产品价格都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从而使得市场中带有垄断的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有差别的产品之间相互又是非常相似的替代品,每一种产品都会遇到其他大量的相似产品的竞争,市场中又具有竞争的因素。
第二,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报复措施的影响。例如,盒饭,理发行业。
第三,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在现实生活中,垄断竞争的市场组织在零售业和服务业中是很普遍的,如修理,糖果零售业等。
在垄断竞争的生产集团中,各厂商的产品是有差别的,厂商们互相之间的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未必相同。但在垄断竞争的市场模型中,西方学者总是假定生产集团内所有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成本和需求曲线,并以代表性厂商进行分析。这一假定能使分析简化,而又不影响结论的实质。
‘肆’ 市场有人搞垄断了 我该怎么办
以善治恶有时是行不通的
对付他们,就得以毒攻毒、以暴抑暴。
‘伍’ 垄断是如何引起市场失灵的政府一般采取什么方法消除垄断
西方经济学追求完全竞争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完全一致,厂家竞争激烈,利润趋于零,进入和退出市场没有成本。
垄断以后:
1
一个或少数几个厂家联盟有权利订垄断价格,消费者信息不透明,无法还价,必须接受此垄断价格。
2
垄断企业可以抬高进入壁垒,对新进入竞争者在价格、供应、市场等方面实施压制措施,排挤竞争者,维护自己的垄断利益。
无法竞争,就无法进步,不利于行业发展;同时也无法依靠市场来调节价格和供求关系,这样市场就失灵了。
政府一般用立法和市场监管的方式消除垄断。各个国家都颁布有“反垄断法”,对大量兼并小企业的集团会进行反垄断调查,以维护该市场的竞争性。
当然,中石油这样的国企除外,XX的。不过即使如此,国家也会安排至少两个垄断企业组成寡头竞争,比如中石油和中石化,移动和联通等等。
‘陆’ 商业的市场垄断该怎样解决
1.这种事情应该是工商管理局管理的
2.被垄断者一定要团结
3.到其他地方寻找新的供应商
‘柒’ 市场被垄断应该怎么办
推荐回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关于垄断市场经营的处罚规定如下: 1、第四十六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捌’ 用经济学解释政府怎样解决垄断问题
政府解决垄断造成社会经济损失的方法:分解垄断行业:美国政府可以通过诉讼要求已经形成垄断或接近垄断的公司分解成为若干小公司;防止垄断产生:政府反对有实力的公司采取旨在消除竞争的任何竞争行为。阻止能削弱竞争的兼并:如果某种兼并最终会导致垄断或近似垄断,会遭到政府的反对;防止串谋:有的企业虽然不是垄断企业,但是可以通过企业之间互相串谋,以提高价格、限制产量来谋求垄断利润。这种做法和垄断竞争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的效果是一样的。
拓展资料:
1.因为垄断会降低社会福利,产生无谓损失。假如一个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消费者可得到一部分好处,生产者也可得到一部分好处,即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两者相加为社会总福利。而在垄断市场中,消费者没有或只得到一点点好处,生产者得到的好处比完全竞争时多一点。但是两者相加的社会总福利小于完全竞争市场。垄断指少数大资本家为了共同控制某个或若干部门的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实行的一种联合。它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2.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厂商的垄断程度越高;需求曲线越陡峭;垄断程度越低,需求曲线越平坦。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它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由于垄断厂商在长期内有可能获得垄断利润,从而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支付较高得价格,使社会福利产生损失,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对垄断厂商征税从而使垄断利润消失。征税可以使厂商的总成本增加,垄断利润减少或消失。这一部分的垄断利润作为政府的税收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从而增加社会福利。
‘玖’ 如何应对大公司的垄断
我来说几句吧,也谈不上指点,我放了个博弈论的案例在下面,或许对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微妙的关系有所帮助,很多时候强者也有强者的弱处,比如他们的市场反映不如小公司来得快,政策调整慢,等等,或许该换个角度去思考,硬碰硬当然比不过,搭顺风车或者是走在他们前面是不是可以呢。
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Pigs’payoffs)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原版的“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了。
比如,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这相当于“智猪博弈”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小猪”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就象“智猪博弈”减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就象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按比例提成),既节约了成本(对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车”现象,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许多人并未读过“智猪博弈”的故事,但是却在自觉地使用小猪的策略。股市上等待庄家抬轿的散户;等待产业市场中出现具有赢利能力新产品、继而大举仿制牟取暴利的游资;公司里不创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因此,对于制订各种经济管理的游戏规则的人,必须深谙“智猪博弈”指标改变的个中道理。
‘拾’ 如何理解市场垄断的弊端
你好,很高兴解答您的问题。分析完全竞争市场、垄断性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可解释您的问题:1、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相同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偏好,而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多样化的产品有利于消费者的选择。2、垄断性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上都有大量的广告而常见,而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无有效广告述求,即存在而少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