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九龙镇的下辖村庄
辖20个村委会:芦医庙村、能庄村、任楼村、八里湾村、太平庄村、东贾村、肖庄村、国庄村、蒋冲村、西贾村、祥云寺村、后魏村、谢庄村、王庄村、老张庄村、小李庄村、大关庄村、小关庄村、前王村、 后王村、祥付卢村、黄商村、席庄村、闫坟村。
九龙镇前身-芦医庙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乡政府驻芦医庙村,距县城20公里。东邻郑庵镇,南邻谢庄镇,西邻郑州市管城区,北邻白沙镇。全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有两条东西向沙垄,沙垄之间为平沙或小沙区;有花马沟、白石滚潭沟两条季节性河流。
2000年,投资530万元改造府前街、修建九龙工业开发区道路,改造了路灯、电力和电信线路,铺设了下水道;兴建中心贸易市场,取缔马路市场。加强卫生示范村建设,建成芦医庙、能庄2个卫生示范村,乡政府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乡政府西距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6公里,中牟至郑州公路横贯全境。2000年公路总长40公里,村村均公路相通,郑州市307路公交车直达乡政府驻地。2000年有高压输电线路21.76公里,低压线路32.3公里。电话装机2897部,拥有移动电话3000多部。
2000年有机井800眼,灌渠125条、65公里。实现机耕、机收、机播面积1.2万亩。
2000年,全乡有果园11430亩、其中枣园4500亩,水果产量5289吨、其中大枣2292吨,果园面积、水果产量居全县第2位和第1位,枣园面积、大枣产量居第3位和第2位。
2000年,全乡招商引资5000万元,引来郑州市第三木器厂、郑州消防器材厂、河南省大方集团塑钢门窗厂、郑州宏业塑料有限公司、郑州市创新饲料厂、郑州腾大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了建筑、屠宰、农副产品加工、养殖四大支柱产业。2000年有集体企业2家、私营企业8家,从业人员684人。郑州市众兴彩色地板砖厂位于西贾村,1999年投资800万元兴建,生产彩色地板砖,有2条生产线。长城铝材厂位于肖庄村,1994年投资350万元兴建,主要生产铝圆片,产品销往郑州、焦作、天津等地;1999年与天津八一日化厂合资,投资2000万元上鞋油生产线2条,年产鞋油1.4万吨,是河南省唯一的鞋油生产企业。郑州市创新饲料有限公司位于八里湾村,1997年投资1000万元兴建,生产猪、鸭饲料,兼从事养殖业生产,年出栏猪2400头、鸡1.4万只,年产鸡蛋240吨。
2000年有个体商户200余户。芦医庙村逢农历一、四、七日为集贸日,是中牟、郑州郊区之间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2000年建新型集贸市场1处,设摊位1000个。农历四月初六为芦医庙村古庙会。
90年代累计投入教育经费840万元,修建教学楼14栋,各学校购置电脑200台。2000年有初中1所、小学10所,共有教师189人,在校生总数3186人。成人教育学校有教室6间,专、兼职教师7人,2000年举办培训班50期,培训2684人次。
2000年有村卫生所10所、共有医生12人。乡卫生院设病床30张,拥有B超机、化疗仪、X光机等设备。
2000年设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站、电影放映队,全乡藏书8万册。八里湾村有200年树龄黄楝树一株,树冠达百余平方米。蒋冲村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清邑城、隋唐时期的圃田城遗址。
龙镇前身-谢庄镇
位于县境西南部。1999年5月撤乡设镇,镇政府驻席庄村,距县城24公里。东邻郑庵镇,南邻八岗乡、张庄镇,西南邻新郑市,西北邻郑州市管城区,北邻芦医庙乡。境内多沙丘,地势大体平坦,有花马沟、白石磙潭沟等季节性河流。
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在境内开有上下道口,新郑至郑州、八岗至郑州多条公路过境,到郑州、新郑、中牟县城及周边乡镇均有客车相通。2000年实现村村通公路,公路总长36公里。1992年4月建乡农电站,1996年建3.5千伏变电站,2000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2000年自然村程控电话覆盖率100%,电话装机600余部,很多农民持有移动电话。
1991年11月实施黄淮海平原开发项目,14个村新打机井100眼,机电双配套100眼,埋设输水硬管2万米。
90年代,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形成西部以草莓、蔬菜、瓜果等为主的种植区,东部优质枣林区,中部工业及个体加工业小区。2000年有果园20955亩,枣园18405亩、占全县的50%多,大枣产量3680吨、占全县的44.5%,3项均为全县第1位,水果产量居全县第4位。养殖品种有奶牛、黄牛、波尔山羊、肉鸡等,有谢庄镇黄牛育肥示范场、祥云寺黄羊养殖场、黄商奶牛场等畜牧企业和祥云寺村、王庄村2个肉鸡养殖区,2000年山绵羊存栏量居全县第4位。
90年代初,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成谢庄少林花生厂,年产五香花生1000吨,香酥蜜枣100吨,五香瓜子100吨。1994年3月建郑州民众制药有限公司,为全国三大利福平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1995年12月投资3000万元兴建河南斯纳化学工业有限公司。1996年,全镇开发手套加工项目,全镇发展手套机300余台。谢庄村工贸区入住商户20多户。
2000年有集贸市场2处,设摊位2000余个,辟有服装、百货、菜果、牲畜4个交易场所,席庄村逢农历二、五、八日为集贸日,谢庄村逢农历一、四、七日为集贸日。农历四月四日为祥云寺古庙会,新郑、郑州郊区等地的商贾多来此交易,常常云集数千人。
1991年12月建成中学宿舍大楼2栋,建筑面积1454平方米,总投资24.7万元。2000年有初中1所、小学13所,共有教师168名,在校生总数4006人。
1993年5月建成乡卫生院门诊大楼,建筑面积896平方米。2000年有镇卫生院1所、村诊所15所,共有医护人员40名,设病床23张,主要医疗设备有B超、X光机等。
谢庄村的狮子舞、小关庄的抬花轿深受欢迎。唐垂拱三年(687年)在祥云村建肖韩寺,后有一异僧住持,时大旱,百姓求其祈雨,午时,大殿内飘出白云一朵,众呼祥云,遂更名祥云寺;1993年9月修复祥云古寺,一期工程重修大殿五间,山门三间,挖环寺湖500余米。后魏村北桐树岗为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1987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⑵ 楝树什么时候开花
导语:楝树在中国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西、陕西、甘肃、台湾、四川、云南、海南等省,其花期也因地而异,下面我为你整理的楝树什么时候开花,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楝树什么时候开花
楝树花两性有芳香,淡紫色,腋生圆锥花序。核果椭圆形或近球形,熟时为黄色。种子黑色数粒。喜光及温暖气候,喜肥。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繁殖方法
楝树往往分枝低矮,影响主干高度和木材使用价值,采用斩梢接干法能收到良好效果。做法是连续2-3年在早春萌芽前用利刀斩梢1/3—1/2,切口要求平滑,呈马耳形,并在生长季中及时摘去侧芽,仅留近切口处1个壮芽作主干培养。
播种法:多用育苗,条播。播后约50天发芽出土,幼苗成簇时间苗。一般在春季用一年生苗进行栽植。为防止分枝低矮,促进树干向上生长,可在春季将苗木梢部剪掉,萌发后选留一个粗壮的新技培育为主干,除去其余萌枝。次年继续进行。11月采种,浸水沤烂后捣去果肉,洗净晒干后贮藏在阴凉干燥处。待翌年春播,播前用水浸种2-3天可使出苗整齐。
换干法:将造林后1-2年生的幼树于早春萌动前切干,切干高度离地面约10厘米,待萌芽后,选择1个健壮的萌枝培育主干。
使用方法:每亩鱼池用楝树枝叶15公斤浸池中,7~10天换一次,连续3~4次。
斩梢灭芽法:春季在"立春"至"雨水"间,将幼树主梢上部分削成斜面斩掉,萌发新枝后,在靠近切口处选留1个粗壮的新枝培育成主干,其余的芽抹去,第二年用同样的方法斩去新梢不成熟部分,尽可能与上年留枝相对的方向选留1个新枝培育主干,如此进行2-3年,可得高大通直的主干。
培育育苗
楝树是高抗旱树种,它适合于各种土壤,不需要太多的照顾,只要一点点水、肥,它就会郁郁葱葱的生长,给您的家庭带去一份健康,一分美丽。
楝树顶芽通常不能正常发育,以致树干低矮,分枝低,可采用换干法或斩梢灭芽法培育高大主干。
1.种子发芽
楝树种子果皮淡黄色略有皱纹,立冬成熟,熟后经久不落,种皮结构坚硬、致密具有不透性。若不经处理,种子发芽率仅为10%-15%。将种子在阳光下曝晒2-3 d后,浸入60-70℃的'热水中,种子与热水的容积之比为1:3,为使种子受热均匀,将水倒人种子中,随倒随搅拌,一直搅拌到不烫手为止,再让其冷却,一般浸泡1昼夜。取出种皮软化的种子,剩余的种子用80-90℃热水浸种处理1-2次即可,逐次增温浸种,分批催芽。
在背风向阳处挖深30cm,宽1m的浅坑,坑底铺一层厚约10cm的湿沙,将种子混以3倍的湿沙,上盖塑料薄膜。催芽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水分和通气状态,经常翻倒种子,待有13种子萌动(露芽)时进行播种。用该法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可达到80%。
2 育苗方式
楝树种子的育苗方式有二种:苗圃地育苗、营养钵育苗。
苗圃地育苗,选择地势平坦稍有缓坡、排水良好的地方作苗床。床面要求平整无积水,采用条播方式,条播行距35cm,株距20cm。
为了使播种沟通直,应先划线,然后照线开沟,开沟深度为种子短轴直径的3倍,深度要均匀,沟底要平。为防止播种沟干燥,应随开沟,随播种,随覆土。楝树要按15-20kg/667平方米播种量进行播种。播种后应立即覆土,以免播种沟内土壤和种子干燥,要求覆土快、均匀,厚度为种子短轴直径的3倍。覆土后立即镇压。
营养钵育苗:应在塑料大棚中进行,其过程分为营养土的配制和播种。
(1) 营养土的配制营养土要求土壤细密疏松,富含腐殖质,通气透水良好,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效果。营养土的组成是:田间表土35%,腐殖土20%,酒糟10%,沙土20%,有机肥料15%,为防治楝树立枯病可加入40%甲基托布粉剂15g/平方米。以上各成份搅拌均匀,即可备用。
(2) 播种 将拌匀的营养土装人营养钵中,底层营养土要用木棍压实,营养土装至离袋口3cm处,每袋播一粒种子,然后覆土。营养钵有次序排人整好的畦内,排好袋后喷水,让种子与土壤充分结合。
试验表明,二种不同育苗方式相比,无论发芽率,成苗率还是移栽成活率,营养钵育苗均优于苗圃地育苗。
3 播种季节
播种季节分为春播和秋播,潍坊地区春播在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苗6月下旬长高至10cm左右,于雨季来临之前移栽至大棚。播种果实,往往成簇发芽出土,幼苗疏密不均,选阴雨天间苗,每簇选留健壮幼苗一株,其余补栽或移栽。1年生长高1m,每667平方米产苗量6000-7500株,起苗时,适当修剪主根,以促进侧根生长。
4 苗圃期管理
苗圃期的管理主要包括适时灌溉、合理追肥和病虫防治。
适时灌溉:不同的育苗方式,需不同的灌溉方式,苗圃地育苗在播种后浇水,盖上覆盖物来保持土壤温度,一般不需要浇水。抽去覆盖物后,根据苗圃地的干旱情况适度浇水,做到见干见湿。营养钵育苗,无覆盖物,水分蒸发快,要在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喷水一次,喷水时要做到少量勤喷。高温季节要适当多喷,阴雨天气要少喷或不喷,切忌中午高温时喷水。
合理追肥:合理追肥是培育大苗壮苗的基础,苗期追肥应以基肥为主,为使苗木生长健壮,在苗木生长期应追肥加以补充。
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应掌握分期追肥,看苗巧施的原则,即根据幼苗不同的生长时期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要控制肥料的种类和数量。幼苗期,应以氮肥、磷肥为主,以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苗木速生期氮、磷、钾适当配合,因该期苗木生长最快,需肥水最多,应加强松土、除草。苗木硬化期,应以钾肥为主,停施氮肥。
⑶ 黄楝树几年挂果
您好,黄楝树是不挂果的。
黄连木,别名楷木、楷树、黄楝树、药树、药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落叶乔木,高达25~30m;树皮裂成小方块状;小枝有柔毛,冬芽红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对,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cm,全缘,基歪斜。花小,单性异株,无花瓣;雌花成腋生圆锥花序,雄花成密总状花序。核果球形,径约6mm,熟时红色或紫蓝色。
中国黄河流域至华南、西南地区均有分布。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二氧化硫和烟的抗性较强;深根性。抗风力强,生长较慢,寿命长。枝密叶繁,秋叶变为橙黄或鲜红色;雌花序紫红色,能一直保持到深秋,也甚美观;
宜作庭荫树及山地风景树种。木材坚硬致密,可作雕刻用材;种子可榨油。
黄楝树施肥管理技术
播种前准备
建苗圃
苗圃地宜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便利、排水良好、土层厚度在45cm以上的地块,土壤为壤土、砂壤
土、无盐碱。苗圃地不宜重茬。播种前每公顷撒施有机肥3.75kg左右。深翻细耙,平整做畦。畦面宽1.2~1.5m、畦长和埂高以利于灌溉为宜。
种子采收与选种
选择生长健壮母株上充分成熟的果穗,采下果实,用水漂去虫果(通常为红色)、不饱满果。捞出下沉绿色果,及时将采收果实放入35℃~45℃的草木灰温水中浸泡2~3d,搓烂果肉,除去蜡质,用清水将种子冲洗,阴干后贮藏。并进行种子质量检验,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0%,净度不低于85%,发芽率不低于35%。
种子贮藏
分干藏和湿藏两种,干藏适合大量贮藏种子,湿藏适宜少量贮藏种子或催芽。干藏:将果实采收后晾干,装入透气良好的袋子内,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备用。湿藏:将阴干的种子按种沙1︰3比例混合后放入层积坑内或堆积于背风向阳地面,用草席或塑料布覆盖,防止失水。在层积坑内垂直预埋几束秸秆,用于通气。河沙湿度以手握成团不滴水为宜。覆沙成馒头状,来年春季种子有1/3露白时即可播种。
播种前种子处理
秋冬播种子可随采随播,不进行催芽处理,也可以经选种后,清水浸泡2d搓去果肉并进行驱避剂等药剂处理,以防鸟兽危害。春播种子需进行种子处理,处理方法有两种:经过冬季沙藏的种子春播前处理:经过冬季沙藏的种子可直接播种,也可再经过催芽待1/3露白时播种。没有经过冬季沙藏的种子春播前处理:在播种前,将干藏的果实用清水、35~45℃的草木灰温水、5%的石灰水均可浸泡2~3d,洗去果肉,然后在太阳下暴晒种子2~5h,70%以上的种子开裂后即可播种。
播种育苗
播种时期
分秋冬播和春播。秋冬播掌握在土壤上冻前进行,播后浇封冻水。春播应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进行。
播种量
根据黄连木种子平均每千克约11000粒的特点,提出合理播种量为每公顷75~120kg,预期每公顷培育成苗30~45万株。纯度低、发芽率低的种子适当增加播种量。
播种方法
采用开沟条播,行距20~30cm,株距5~10cm,播种深度1~2cm,人工撒播或机械播种,播后覆土。冬播种子应在翌年春季去除较厚表土约1cm,根据土壤墒情浇水1~2次,无灌溉条件应于早春覆地膜保湿。春播种子,宜乘墒覆地膜(兼防鸟害)、草、松针均可。如播后墒情不好,先浇水后覆膜。 田间管理
间苗
黄连木从播种到出苗结束历时28d左右,种子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为提高成活率,要早间苗,第1次间苗在苗高3~4cm时进行,去弱留强。以后根据幼苗生长发育间苗1~2次,最后1次间苗应在苗高15cm时进行。
施肥
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施肥,生长初期即可开始追肥,但追肥浓度应根据苗木情况由稀渐浓,量少次多。幼苗生长期,以施氮肥、磷肥为主;速生期,氮肥、磷肥、钾肥混用;苗木硬化期,以施钾肥为主,停施氮肥。10月中旬后抽的新梢易受霜冻危害,因此,8月下旬后必须停止施肥,以控制抽梢,可以使用“宴沃高氮水溶肥”+“宴沃高钾水溶肥”+“宴沃高磷水溶肥”
除草
及时松土除草,且多在雨后进行,行内松土深度要浅于覆土厚度,行间松土可适当加深。一般一年生苗高可达60~80cm,产苗45~60万株/m2。
⑷ 黄楝树种在院子里好吗
好。黄楝树,中药名。为漆树科植物黄连木的叶芽、叶或根、树皮。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具有清暑,生津,解毒,利湿之功效。用于暑热口渴,咽喉肿痛,口舌糜烂,吐泻,痢疾,淋证,无名肿毒,疮疹。
⑸ 楝树,苦栋树,黄楝树一样吗
楝树、苦栋树(应为苦楝树)是同一种树,是一样的。黄楝树,则是不同的树。楝树,又称苦楝,是楝科楝属植物。黄楝树,正式名称:黄连木。是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黄连木,是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树干扭曲,树皮暗褐色,呈鳞片状剥落,幼枝灰棕色,具细小皮孔,疏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至6对,叶轴具条纹,被微柔毛,叶柄上面平,被微柔毛;小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至10厘米,宽1.5至2.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沿中脉和侧脉被卷曲微柔毛或近无毛,侧脉和细脉两面突起;小叶柄长1至2毫米。花单性异株,先花后叶,圆锥花序腋生,雄花序排列紧密,长6至7厘米,雌花序排列疏松,长15至20厘米,均被微柔毛;花小,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苞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内凹,长约1.5至2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睫毛;雄花:花被片2至4,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大小不等,长1至1.5毫米,边缘具睫毛;雄蕊3至5,花丝极短,长不到0.5毫米,花药长圆形,大,长约2毫米;雌蕊缺;雌花:花被片7至9,大小不等,长0.7至1.5毫米,宽0.5至0.7毫米,外面2至4片远较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外面被柔毛,边缘具睫毛,里面5片卵形或长圆形,外面无毛,边缘具睫毛;不育雄蕊缺;子房球形,无毛,径约0.5毫米,花柱极短,柱头3,厚,肉质,红色。核果倒卵状球形,略压扁,径约5毫米,成熟时紫红色,干后具纵向细条纹,先端细尖。⑹ 四川野生黄楝树值钱吗
四川野生黄梨树呢,还是比较值钱的
⑺ 端午六年级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端午六年级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榴花开,箬叶飘香,菜场里那些巧手的老婆婆早已摆好自家包的粽子。看着这些小巧玲珑的粽子,我想起两年前的端午节。
那天,外婆早早地准备好箬叶、糯米和丝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我自告奋勇地说:“我也来包粽子吧!”说着就跑到外婆身边坐下,学着她的样子,拿起一片箬叶轻轻翻转,把它折成圆锥体,放入米,再把多出来的箬叶折过来,盖住米粒,结果一些米粒从里面跑出来。我连忙又拿一片箬叶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点也不听话,又从另一边跑出来,我只好再拿一片箬叶裹住它??就这样裹来裹去的,我的粽子成“粽子王”。最后,我用丝线把它紧紧绑住。拎着这个超级肥大的“粽子王”,我满腹不解:“这棱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粽子,是什么人发明的呀!”爸爸告诉我:“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人民划船想去救他,可是没捞到他的尸体,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里祭奠他。后来用箬叶把米饭裹起来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为不让鱼虾啄食。所以,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佩带香囊??这些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哦,原来端午节还有这样美丽的传说。今天可要多包几个粽子呀!”我说。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想,年迈的外婆一定包好粽子在门口盼着我们的到来。我已长大,再也不会像当年那样调皮地包“粽子王”,但那年的端午节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的家乡有在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我家每年都包粽子。妈妈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端午节快到了,妈妈又开始包粽子了。
妈妈让我帮她准备粽叶、糯米和猪肉。妈妈先将三片粽叶叠在手上,摊开,接着放一大勺糯米在粽叶上,稍稍摊开一下,然后放一块大约足有10厘米长的猪肉在糯米上,然后又放一勺糯米摊开盖住了猪肉。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包成粽子。妈妈将粽叶一片一片小心翼翼的包成粽子,随手拿起一条绳子捆起来,别以为看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却是十分难。
妈妈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煮,热气沸腾,还有一股粽子香味,这不,我和妈妈的身边多出了一只大馋猫——爸爸。
妈妈把煮好的粽子放在桌子上,我和爸爸各拿其起一对筷子。我夹起一个粽子放入嘴中,嗯!极品呀!香喷喷的糯米在我的唇间游动,再咬一口,猪肉的香味若隐若现,让我久久回味:糯米的醇香,使我如痴如醉;猪肉的肉香味,使我不能自拔。咽下肚去,那股香味还在我的唇齿间荡漾。我仿佛置身于粽子国,大街小巷全是粽子,里面包着糯米和猪肉,香气弥漫,我都有点舍不得一下子吞入腹中了
现在粽子的口味越来越多,有腊肉、豆沙、蟹肉……。每到端午节,超市里、商场里都摆满了各种包装精美、各种口味的粽子。可我最爱的还是妈妈包的粽子。
记得我还小的时候,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到了端午节,我总要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不惜奔波万里,乐颠颠来到外婆家,到了家门口时,我就能隐隐的闻到一股似花香的香气,为了赶紧揭晓答案,外婆一开门,我就一溜烟从外婆的胳膊底下钻了过去,直奔厨房。我寻着香气的源头,一点一点地寻找“答案”,令我大吃一惊。啊!原来是那白莹莹的糯米发出来的香味呀!外婆在上面抹了一层槐花蜜,怪不得我会把它误认为是花香呢。在糯米的旁边摆着黄橙橙地鸭蛋黄,喷香的鲜肉,还有那大大的既补气又补血的红枣,让人看了就垂涎三尺,恨不得马上就把它们一股脑的吞下去。
外婆又冲我笑了笑,便开始包粽子了,外婆先把涂了一层槐花蜜的糯米上放了一个大红枣,然后拿起苇叶,把糯米放进去,又灵巧地摆动了几下,一只三角形的小粽子便映入了我的眼帘。外婆包粽子的速度堪称“打遍天下无敌手”。我看了外婆包了四个粽子,也没有发现出什么秘密,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问外婆:“外婆,你包粽子的速度怎么这么快呢?有什么秘诀吗?”外婆笑而不答,过了好一会儿才慈祥地对我说:“也没有什么窍门,熟能生巧嘛!”听了外婆的话后,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我爱端午节,我忘不了外婆包的那香喷喷的粽子。
这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每当到了端午节,然后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写“王”字。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先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国大夫明白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们抱着一块大石头跳江了。当地的老百姓明白后,就往里面扔粽子,期望鱼儿不吃屈原的身体,只吃他们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比赛龙舟,赢了就上岸把粽子扔进江里,所以就有了赛龙舟这个习俗。那在家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还有挂香袋,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又是怎样回事?原先是在古时候没有蚊香,花露水和纱窗,所以人们就在门口挂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挂香包能够防止蚊子、虫子来咬。然后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就是虫子中的国王,虫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黄酒也是为了不让蛇来咬,就有这个习俗了。
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然后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向到我的心里,使我陶醉,我真喜欢粽子呀!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爱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见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能够看见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一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今天,我来到学校。学校组织一个特殊的活动——端午“粽”动员。冯校长要在小星星电视台教我们包粽子。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跃跃欲试。包粽子需要绿油油的粽叶,雪白雪白的糯米和又细又长的棉线。粽叶可以泡一泡的,而棉线可以用红色的,代表喜气洋洋。终于可以包了,我们迫不及待地包了起来。我先拿起两片粽叶,把它们叠在一起,轻轻往里卷,它就成了一个实心的“漏斗”。我不停地朝里面灌糯米,终于装满了。“哈!真漂亮!”我还没包好,就开始自夸了。接着,下面该裹粽叶了。“哗哗”,我一不留神儿,顽皮的糯米竟然从一个缝隙处“开溜”了。我急忙把缝隙处“拦截”好,它又从右边“溜之大吉”了。我只好把那儿又填好……就这样,折腾了十几分钟!不过溜到粽叶外的“糯米”们总算被我“降伏”了,哈哈!下面还有更难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绑棉线。我先用左手抓着粽子,右手左一圈右一圈地绕线。还在不停地叫:“快来个人支援啊!”
终于包出一个粽子来了,和顾老师的比一比,简直不像个粽子样!奇形怪状的,居然有四个角,身上打满“补丁”,是个样子丑陋的正方形!再看看同学们包的粽子,真是千“粽”百态:有的像小小的炸药包,有的像一个奇怪的金字塔,还有的像个盾牌……虽然我们包得不太好,但还是很快乐,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包粽人的辛苦。端午“粽”动员活动可真有趣啊!
榴花开,箬叶飘香,菜场里那些巧手的老婆婆早已摆好自家包的粽子。看着这些小巧玲珑的粽子,我想起两年前的端午节。
那天,外婆早早地准备好箬叶、糯米和丝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我自告奋勇地说:“我也来包粽子吧!”说着就跑到外婆身边坐下,学着她的样子,拿起一片箬叶轻轻翻转,把它折成圆锥体,放入米,再把多出来的箬叶折过来,盖住米粒,结果一些米粒从里面跑了出来,我连忙又拿了一片箬叶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点也不听话,又从另一边跑出来,我只好再拿一片箬叶裹住它就这样裹来裹去的,我的粽子成了“粽子王”。最后,我用丝线把它紧紧绑住。拎着这个超级肥大的“粽子王”,我满腹不解:“这棱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粽子,是什么人发明的呀!”爸爸告诉我:“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人民划船想去救他,可是没捞到他的尸体,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里祭奠他。后来用箬叶把米饭裹起来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为了不让鱼虾啄食。所以,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佩带香囊??这些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哦,原来端午节还有这样美丽的传说,今天可要多包几个粽子呀!”我说。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想,年迈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粽子在门口盼着我们的到来。我已长大,再也不会像当年那样调皮地包“粽子王”,但那年的端午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吃咸蛋黄,喝雄黄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还会进行划龙舟比赛。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后,妈妈就问我:“今天又是端午节了,你还要不要吃蛇肉啊?”“当然要吃!”我响亮地回答。“那我们现在就去菜市场买蛇肉去。”“好呀!快走吧!”于是,我就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了。
来到菜市场,我们没有看到蛇肉。于是,妈妈就带我在里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们才找到了一处卖蛇肉的地方。摊主问:“你们是不是买蛇肉啊?”我抢在妈妈前说:“是的!”那个人就让我们自己挑选。我看到那几条蛇在笼子里面游来游去。它们还不时将头抬起。我不禁有些心惊肉跳了。妈妈却不怕,指着一条中等大小的蛇说:“就要这一条!”“好!”说着卖蛇的人捉起那条蛇。他用手捏住蛇的头,用脚踩住蛇的尾,再用空着的手拿了一将刀,灵活地将蛇头给宰了下来,然后立刻将蛇皮剥去。接着,他拿刀将雪白略带粉红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只塑料袋里。妈妈付了钱,接过装着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饭的时候,妈妈将香气四溢的红烧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开,还没有等妈妈将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蛇肉放进嘴里就吃了起来。爸爸看到我这样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着夹起蛇肉吃了起来。妈妈说:“看你们父子俩的馋样……”我和父亲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妈妈也跟着我们一起品尝起来。这红烧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极了。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有很多奇特习俗,接下来,然后就让我来为你们介绍介绍一些习俗吧。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一首有关端午节的民谣。
全国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至于内含的东西,则根据各地风俗而定,着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节,我们可就能一饱口福了。
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与“五”这个数字紧紧地联系在一齐。
比如说端午节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端午节小孩要佩戴香囊,传说有辟邪之意,实际是用来当佩饰用的,然后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扣成索,做出各种不同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南京过端午,每家都会准备一盆清水,在里面加两枚鹅眼钱和一些雄黄,家里的大大小小每个人都要用这种水洗脸,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眼疾!
看了我的介绍,你们明白一些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了吗?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如:元旦节、清明节、母亲节、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等其他节日,其中我最喜爱的就是端午节,因为我端午节过得最快乐。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听爸爸说:“战国时期有个爱国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多次劝国君楚怀王联齐抗秦,但昏庸无能楚怀王听信小人,以致国破家。屈原听到自己国家将要灭亡,便抱着石头自投旧罗江自尽。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洞庭湖,终不见屈原尸体,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家家户户包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旧罗江,让鱼儿吃饱,这样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尸体。端午节就这样慢慢的传下来。端午节还要赛龙舟、带彩带线和挂香包等形式来纪念屈原。”爸爸说完,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快过来吖,包粽子咯!”妈妈喊道。我们连忙跑出去,我拿了两片粽叶,学着妈妈那样包,可包来包去一点都不像妈妈包的那样,反而把糯米洒了一地。我气地把粽叶丢在地上。妈妈说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来,首先要把粽叶绕成一个三角行的样子,然后把糯米放进去。”我按照妈妈说是那样做,包成第一个粽子我很高兴的说我会包粽子了啊,后来连续包了好几个。
这时,妈妈边说边包地说:“在我们老家过端午节要插艾叶草、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等习俗。”包好了粽子,我们就煮起来了。过了半个多钟粽子也煮熟了,妈妈就拿给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这是我们包的粽子,不由也不腻。”几分钟过去了,一吊粽子被我们吃完了。
哇!今天过得真快,让我明白了许多的知识,也知道了许多民间风俗,让我感到很高兴很快乐地过完这一个端午节。
一年中的节日,我最喜欢的要数端午节了。
每到端午节,我总要起个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气四溢的一个早晨。清晨的空气格外的清新,满街都是卖香草的农人,推车的、挑担的……他们带来了许多还沾着露水的香草:艾草、菖蒲、紫苏、薄荷、灯心草、车轮叶……他们还带来了一些香花:栀子花、石榴花、玫瑰花、月季花……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这些花草的香味,流连于其间,不光是嗅觉,几乎所有的感官都兴奋起来,让人的心情不能不美好起来。
花上不足一元钱,买上几把香草回来,插在门上,搁在窗台上;再买几枝香花,养在花瓶里,一下子满室清香,神清气爽。家家都是这样,你走在院子里、楼道里,满是浓浓的艾草味、菖蒲味,让人闻不够……
大街小巷卖香囊的小摊也常引人驻足。一个个香囊缝制精巧,造型奇特。你买一个小老鼠的,他买一个小兔子的,挂在孩子的身上,也送给孩子了许多美好的念想。
家家粽子飘香。大大小小的粽子、各种口味的粽子一笼一笼出锅,那种香味真是诱人。剥一个沾满蜂蜜,满口满心都流动着甜蜜。
鼻子、耳朵、额头抹上雄黄酒。因为有着特别的意义,那雄黄、独头蒜泡成的酒在这个节日里也不再令人讨厌了,似乎也成了香醇美酒。
一切一切,都因为这个节日而美好起来。这是个飘香的节日,不仅仅空气中流动着香气,似乎连带着人和各种事物都“香”了起来。
这是大诗人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那个朝饮晨露、赞美香草、行洁志廉的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一个拒绝邪毒,崇尚高洁的节日;这是一个飘香的节日!
端午清晨,打开窗户,一股浓浓的艾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心中一顿便明了了:原来今天是端午了!今天是端午节,煮粽子是传统的习俗。妈妈也照例把艾插在门上,然后就到柴房里拿柴火来做饭煮粽子。
昨天晚上,妈妈就包好了许多粽子:黄米粽、糯米粽的二掺和的二米粽,当然以黄米粽为最多。不一会儿,一缕缕炊烟轻飘飘地升入天空,淡雅而温馨。接着一股淡淡的粽香味弥漫在整个小院里,弥漫在我们的心窝里,满院的粽香一下子将蒙胧的睡意驱散得无影无踪。我狼吞虎咽地吃下两个黄米粽,吃完了还有一股余香在心窝里荡漾。接着,我给奶奶送去了十个,再分了一些给有小孩的左邻右舍们。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我们也会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可是那时侯奶奶包,而现在是妈妈包。我奶奶包的粽子比我妈妈包的还要好吃,这手艺还是祖传下来的呢!奶奶也是包黄米粽,因为黄米的黏度很大,粽子的馅儿也是三种,红枣、豇豆和白糖。奶奶包的黄米粽不仅好看,而且好吃。其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红枣馅儿的了,一打开碧绿的粽叶,一颗颗金黄饱满的半透明米粒儿像鱼籽儿一样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中间还嵌着一颗大红枣儿,一口咬下去,细细地品味起来,那种深藏着黄米的馨香和红枣的甜蜜的幸福感,便慢慢地于味蕾上浸润开来。我还记得每到端午,奶奶还会做许多小香包,里面塞着艾草。
她把做好的玲珑小香包给每人都分上一个,挂在身上,还挺吸引人呢!还有五线丝,用红、黄、蓝、绿、白五种颜色的丝线制成的,戴在手上,听奶奶说还可以避邪呢!包粽子、系五线丝都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屈原。那么,这里面到底有个怎样的故事呢?
端午节带孩子一起回父母那,粽子水果肯定少不了买的,又在路边看到了挂了汇成商学院小车的红红的香包、彩绳等端午节的一些小挂饰,孩子欢呼着去挑选自己中意的小物件。
买了一大推的粽子水果,感觉还缺点什么?对了,少了菜角糖糕和油条!
童年的端午节是在老家过的,那时吃粽子的不多,倒是每家每户都少不了菜角糖糕和油条,走亲戚也拿的是这几样,这可能和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关。那时,家乡过端午都是自己动手做食物,很少在外面买的。家乡盛产小麦玉米,但大米就少之又少了,所以端午就以菜角油条这些面食唱主角了。几乎家家都动手制作,大人忙着和面支油锅,我们小孩则眼馋地耐心地等着香喷喷的端午美食……
现在,人人都注意膳食结构,油炸的东西人们都敬而远之了,我也很反对孩子吃这些油炸食物。
今天端午!于是我走到卖菜角油条的摊前,呵呵,竟然还要排队等候,这在平时可是没有的现象,儿时的端午记忆太诱人了,我耐心地排着队,一样买了些,孩子在一边不解的问:“你不是不让经常吃这些东西,咋还买这么多?”“今天端午,这些东西也和粽子一样少不了的。”我大声地告诉孩子。
是啊,端午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它和其他一些“国内”的节日似乎都曾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几年,我们都又风风火火的过起了我们自己的节日,几天的假期更为我们创造了过节的条件和气氛,看来,传统的节日啥时候也不会过气呀!
我故意问孩子,你给我讲讲端午节的由来,孩子得意地告诉我,我们前几天的课文刚刚学过《端午节的由来》,孩子也央求道:你给我说说你小时候的“端午节”呗。正好,我给孩子讲自己童年的“端午”,再和孩子一起学学端午的知识……
我家住在河边,端午节最有趣的事就是去看龙舟赛。
这天我正在院子里玩,突然河边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响声,我赶紧向河边跑去。
远远听见河边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走近一看,只见河边已经挤得水泄不通了,我好不容易从人缝里钻进去,原来是龙舟赛开始了。向河面望去,只见许多龙舟是一字排开,每条龙舟都插着彩旗,龙头形态各异,张着犄角,睁着双眼,好像真的蛟龙在翻江倒海。而船上的那些队员们身穿整齐的服装,头扎头巾,个个都摩拳擦掌,精神抖擞,好像要马上大干一场似的,站在船头的那个指挥者更像是将军带兵出征。
只听一声令下,龙舟像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冲去,顿时呐喊声、锣鼓声、鞭炮声混成一团,好不热闹。那些龙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谁也不肯让谁,岸边的观众不停地为他们加油。刚开始那些龙舟都还是并驾齐驱,渐渐的就拉开了距离。划在前面的黄队由于在转弯的时候角度没有控制好,结果被别的队超过了,红队抓住这个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超过了黄队,白队也不甘落后,紧随其后,最后可怜的黄队在那里调整方向,而白队越划越快,队员们一齐使劲,动作整齐,渐渐的超过了许多队,获得了胜利。一时,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响彻了资江河的上空。
端午赛龙舟,真是既紧张又热闹啊!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的领域中,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我们家乡包的粽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粽子,粽子里面是用咸蛋黄和肉做馅,吃起来香喷喷的。奶奶是包粽子的能手,每逢过节,她都为我们包粽子,可这次,因为妈妈太忙,所以奶奶没有回老家包粽子。这几天,奶奶准备了好多叶子,要包许多的粽子送给朋友们,希望他们收到后,会有人说一个“哇”字。
虽然今天是过节,本应该去泡“龙水”,可妈妈说:“今天是过节,我们不要去凑热闹”。因此,我还是象往常一样,在家里做作业、上舞蹈课,我觉得今天既是一个热闹的日子,又是一个平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