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师的信息意识。
在差不多过去二十年,我讲得最多的几句话,恐怕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谷歌之”。毕竟,以搜索引擎使用为核心的信息检索,实际上就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因为,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教育世界,我们根本就不缺少资源。在信息时代,我们缺少的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一线教师。
2、教师的信息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第二层,是教师的信息能力,也就是教师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是和信息打交道的能力。比如,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评价、信息分享、信息表征等具体的处理信息和加工分享信息的能力。
3、教师的信息伦理与文化。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第三层,是教师的信息伦理与文化,也就是教师和信息打交道的伦理和信息文化。
在过去这些年,有关信息伦理和信息文化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于是,各种肖像侵权、在网络上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网络谣言的传播、创用共享版权的应用、个人隐私的保护等等。
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开放课程和在线课程的风起云涌,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教师,都提供了一个借助网络,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的管道和机会。
在过去的差不多十年间,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课程,为每一个能够接入互联网的人,提供了学习的契机。今天,我们每一个可以接入互联网的人,都拥有了面向全球,向其他任何人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的机会。其中,就包括信息能力、信息伦理和信息文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机会。
其实,教师的学习,除了向同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之外,一个越发重要的途径边是在实践社群中的学习。透过网络,在实践社群中,我们可以向全世界的同行学习,学习他们的学科知识、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法的知识、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提升我们的信息素养。
⑵ 教师需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哪些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教师需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哪些”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以下六种:
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比如文字处理软件(Word、WPS等)排版编辑、文字校对、图文混排以及打印输出。
其次要具备信息的检索处理、共享交流的能力。比如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下载信息的加工等。
第三要掌握成绩统计的表格使用技能。比如表格统计工具Excel、Access等,掌握后可以帮我们快速整理并保存个人信息,如通讯录、学生信息等。
第四还要掌握课件制作的能力。比如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网页动画制作软件Flash、多媒体动画制作Authorare等等, 因为现在我们在网上所见到的大多数课件基本都是它制作出来的。
第五还需要具备网络环境下教学环境的创建的能力。比如Fronpage、Dreamweaver等。
最后还需要掌握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比如媒体剪辑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顺祝工作顺利!
⑶ 教师信息技术有哪些方面
教师信息技术的方面
一、基础信息技术能力
1. 计算机操作:包括Word文档处理、Excel数据处理、PPT演示文稿制作等基本技能。
2. 网络应用:包括搜索信息、下载资源、在线交流等网络基本运用能力。
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1. 多媒体教学:运用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辅助教学,提高课堂生动性和效率。
2.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微课、录制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材料。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1. 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结合信息技术,设计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 学生自主学习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四、教育管理和评价能力
1. 教育管理信息化:运用信息系统进行学生管理、课程管理等,提高工作效率。
2. 信息化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学业评价,更科学、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五、网络安全与伦理素养
1. 网络安全知识:了解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保障学校网络的安全。
2. 教育技术伦理:遵循教育技术应用的道德标准,保障教育技术的健康应用。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必备技能之一,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工作效率。从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到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再到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每一个方面都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育管理和评价能力也是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必须掌握的技能。最后,网络安全与伦理素养则是保障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健康应用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