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中包含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中包含的信息:
1、人物:人民解放军
2、人数:三十万大军
3、地点:长江
4、事件:南渡长江
5、结果:胜利渡过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公元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写的一篇新闻,原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新闻原文: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标题中包含哪些信息扩展阅读:
背景: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市,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1949年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
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1949年5月3日解放杭州、1949年5月22日解放南昌。1949年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上海就此解放。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1949年5月14日南渡长江,1949年5月16日解放汉口,1949年5月17日解放武昌和汉阳。
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193字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
消息文字简洁,语言凝练,平实中显示出宏大的气势。消息以叙述展开,其中穿插白描:“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寥寥十二字,就勾勒出了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壮阔场面,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②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 标题:标题应当精炼并准确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例如,如果新闻是关于一个车祸事故,标题应包含事故的时间、地点、涉及车辆和人员伤亡等关键信息,以便读者迅速把握新闻要旨。
2. 导语:导语位于新闻开头,简洁地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通常在第一段或句子中呈现。好的导语应包含新闻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涉及人物和事件,为读者快速提供新闻的概要。
3. 主体:主体部分详细展开新闻导语中提到的要点。主体通常分段落或层次撰写,深入解释事件,提供详细信息、事实、数据和证据,支撑导语中的要点。这部分还可以包括事件的背景解释、相关人士的观点和数据分析等。
4. 背景:背景信息有助于读者理解新闻。这部分提供了新闻事件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以及自然环境信息,如气候、地理和季节等。背景信息揭示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增强了对新闻事件的理解。
5. 结语:结语是新闻的结束部分,对主要内容进行总结。简短而有力的结语应重申新闻要点,强调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或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和评论,但不应当显得复杂或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