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系统 > 有多少企业实现了财务信息化

有多少企业实现了财务信息化

发布时间:2022-04-19 04:37:27

1. 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都有哪些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指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包括: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行电子政务、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应用能力等。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

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如何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应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入手,把大力推广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 ,作为现阶段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加大力度普及财务管理信息化,以财务信息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成果,建立集团化、网络化、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辅助支持决策系统。 1、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要借鉴国内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遵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由易到难的环节逐步推进。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开发运用财务、销售、采购、仓储、生产等管理子系统,逐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2、转变观念,树立以财务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并对生产、采购、库存、分销、成本核算等环节进行信息化建设,ERP在近几年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这些企业基本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部分企业的领导和财务部门错认为会计电算化已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因而在进行ERP的投入时,认为对财务系统的集成或转型是重复投资,是浪费,因而导致部分实施了ERP的企业,都存在财务模块的搁浅,财务系统和其它业务系统的不统一,不集成。如某些企业投资了数百万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施了ERP的采购、库存、分销等模块,可是财务部门却认为其原有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能支撑现在的业务,所以,企业信息系统运作几年后,企业的财务软件和ERP系统不能实现集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创造应有的效益。究其原因,财务部的领导未能站在企业全局的战略角度看待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企业的高层领导缺乏对财务管理核心地位的认识,不明白财务信息管理是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要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和切入点,明确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所处的核心地位。 3、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信息集成 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因此,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从而建设有效运转的信息系统。逐步引进、消化、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ERP系统软件,是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采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管理统一,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建立产、购、销、存一体化的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做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 和数据共享, 真正为决策服务。 4、打破传统流程,建立财务一体化信息流程 由于传统流程的束缚,同一笔业务,存在多个信息入口,员工信息录入处理工作的重复低效劳动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及信息孤岛。在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思想指导下,需要对传统的信息处理流程进行变革:当业务事件发生时,各业务子系统按照业务规则进行处理的同时,按照信息规则生成会计凭证(如果是处理销售发票,那么根据销售发票和自动转帐分录模板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并将结果放在数据库中;企业各部门业务人员都可以通过报告工具自动输出所需的结果,如财务人员驱动报告工具,按照管理需要或财会语言自动输出所需的信息。其目的有三: 简化流程:合并相关工作,如将原来销售发票由两人处理改为由销售人员一人处理; 集成信息:集成所有数据于一个数据库,实现实时获取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实时报告信息的新流程。企业执行业务活动的同时,将业务事件信息输入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执行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生成集成信息; 共享数据:数出一门,共同使用,各级管理者可以实时、动态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支持决策; 5、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拥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及流程改进,财会人员从会计信息日常繁杂处理流程中摆脱出来,起到一个管理员、分析员、控制员而非记录员的作用。企业在加强对现有财会人员的计算机和商务知识培训的同时,可培养未来网络时代需要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高端人才。 6、企业财务管理强调创新及跨部门沟通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出人类的创新精神和动力。财务人员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新工具,努力掌握并创造新技巧,以确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新经济的到来,财务管理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甚至行业之间,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以企业整体为单位,而不是以简单的财务部门为单位,进行思考和提升。财务部门的构成可以是横向职能部门的财务组合,也可以是纵向的职能部门的财务小团体组合,并得到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总之,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公司、组织尤其是大公司,都需要在财务信息化管理方面投入恰如其分的人、财、物,以期赢得财务优势,从而赢得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3. 国内财务信息化比较发达的企业有哪些

摘要 你好亲国内财务信息化比较发达的企业有银行、医院、教育

4.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有什么意义

1开拓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空间
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实现企业远程处理数据,而且还可以方便企业掌握库存数量,在此基础上 ,还能在第一时间内响应上级为下级所布置的任务,各部门也能通过网络对数据进行处理与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开拓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空间[1]。
2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率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使企业从关注整个内部财务的信息转变成关注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极大的提高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网上采购、开支、支付和理财、信息调查、结算等都成为了可能,对过去依赖部门的局域网参与的财务决策方式来说有很大的意义,在目前的网络信息化下,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率是主要问题。
3提高资金操控的安全性
建立网上银行系统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对企业的要求,企业网上银行系统的建立,使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仅可以足不出户完成各个款项的划拨,而且还缩短了资金转账的时间,同时还避免了资金在往返银行途中丢失的问题,但资金的划拨必须是由出纳预先的提交,等会计或财务主管审核后才可以执行,而且在网上的操作人、操作时间以及操作内容都有详细的记录,这大大的提高了企业资金操控的安全性。

5.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我要具体的实例,企业所存在的)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层对会计信息化的不够重视
一些领导简单地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任务会计信息化是财务数据在计算机上面的简单的运用,它的目的就只是为了会计人员工作强度,因此,会计信息化只是会计工作方法的一个小工具。虽然这些在不断发展,但管理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和刚开始时并没有多少变化,甚至一些领导人认为,企业只要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是完全足够的,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他们更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新的会计电算化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当今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在企业中对于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比较匮乏
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最近我国人才调查报告:我国中低层财务人才过剩,但是高尖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专业人才是属于比较缺乏,供不应求。在会计领域中,很多会计人才都够完成手工记账,但是那些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领域,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促进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匮乏。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相应的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搞,不仅要求他们要具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并且他们还要掌握计算机相关技能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效地结合
实现会计信息化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性,但最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财务、业务、生产三者一体化,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有很多企业由于管理意识落后,资金短缺、人员匮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使财务软件仅在财务部门使用,因此导致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这样子不能与客户、供应商产生及时沟通,而且也不能与银行、税务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衔接,企业想要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也很难,最终也影响企业信息化的过程。
(四)企业自己的内部管理控制容易出现问题⒈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性存在问题
⑴保密性差。
在信息化一切,企业的经济业务均记录在纸张上,所有的数据必须写在纸张上,纸质上面的数据一旦修改,我们财务人员很容易认出修改痕迹,这在一个方面可以避免非法修改,但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以电脑相关的介质作为信息载体,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的数据还是很容易被人修改,而且修改过后还不留下痕迹。另外早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也使得对会计信息档案的复制窃取变得比以前更加容易且一般很难被发现,同时,现在企业中很多会计软件都没有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用户只要简单的复制数据库文件即可获得会计资料。
⑵安全稳定性差。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进步,导致电脑病毒日益猖獗。会计信息化资料都是以文件形式存储在现在办公的电脑上的,这些厉害的计算机病毒会破坏网络通信和数据,而且可以从哪些中毒的计算机上直接将一些有用的文件复制到发送病毒的计算机上和不良用心的人自己的存储设备上。当前计算机硬件和网络技术迅猛的发展,广大用户的计算机被病毒感染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感染途径也能不仅是在存储介质传播更加发展都可以在网络大肆扩散,只要用户点击或者其他迷惑性的操作都很容易感染。越来越多专用病毒和间谍的因为利益对各个企业的重要的会计信息化数据进行挖空心思的破坏这也对信息化的安全造成很大了的很大威胁。
⑶授权方式的改变会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手工会计记账中,会计业务中的每个环节都由有相应管理权限的责任人的签名或者是盖章,这种管理方式可以防止作弊。但是在会计信息化,系统授权方式是主要是密码授权,通过绕开会计软件的关卡,可以打开计算机会计相关数据库查询各个财务系统。同时,业务人员的密码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一旦密码被人偷看或窃取,便对将来的数据错误产生巨大的危害。⑷内容控制系统的程序化,增加了差错可能性
会计信息化中,数据处理程序化、自动化、集中化,使得处理结果一旦发生错误,往往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造成多种数据文件、账薄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失真,并且可能使系统出现反复性差错。

6. 企业会计信息化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1)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培养,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应用。

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首先需要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障。一是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会计是企业各方面经营管理信息汇聚的枢纽,规模越大的企业,会计信息化涉及的部门、业务、流程就越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就越复杂。因此,一般较大型(或大规模)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实施,应当由具有足够权限的企业负责人来组织领导,重大事项需要企业主要负责人主持决策。二是要求具体的部门来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对于具体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主体,应根据企业的规模来定,小微企业可以指定会计部门或者会计人员负责,或者把会计信息化工作交由代理记账机构;大中型企业可以在会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内部设置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或者设置独立于两部门的专门部门负责。三是要有人才。会计信息化是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必须有熟悉本企业情况的复合型人才。只有熟悉本企业情况,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信息化方案,以及能在本企业贯彻推行的配套制度体系。

(2)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会计信息化建设内容,避免投资浪费。

尽管信息化是方向,但信息化作为企业经营的环境因素,需要与企业发展所处阶段、规模、内部文化、组织架构、员工素质、法律、监管等其他环境因素相互配合,因地制宜地推进,因此,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建设内容可以分阶段分步骤逐渐完善,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来分模块搭建。

(3)企业应当注重信息系统与经营环境的契合,通过信息化推动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革新,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工作环境的制度体系。

会计是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实践证明,决定会计信息化成败的不是“建”而是“用”。设计上再完美的信息系统,如果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撑和配合,没有处理好内外部利益关系,没有得到用户部门的支持,就可能成为摆设,甚至带来负面效应。因此,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不仅要考虑系统建设本身,还要研究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是否契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过程,往往也是会计工作变革的过程。变革的关键是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认识要统一,而最终结果要以制度的形式来反映和固化。只有认识统一、制度保障前提下的系统,才可能运行良好,达到预期目的和取得预期效益。

(4)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注重整体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实现各系统的有机整合,消除信息孤岛。

信息化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共享和集中,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到一定层次,必然要求信息更高层次的共享和更大范围的集中。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功能可以逐个模块地搭建,范围可以从局部到全面,但是规划必须是整体性的,技术标准必须是统一的。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单位的系统不能各自为政,必须为将来的整合做好准备,必须采用一种“语言”说话。这样,未来各个系统之间才能“对话”,信息化的优势也才能充分发挥。否则,各种系统就会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相互间没有联系。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一开始就要有顶层设计,要在统一领导下进行。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

二、企业会计信息内部共享及外部互联

(一)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

《工作规范》第二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通过业务的处理直接驱动会计记账,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化的趋势之一是不同业务系统的集成。过去,企业经营数据可能需要先导出,经格式转换、分类汇总等人工处理后再倒入或者输入会计系统。现在,业务系统与会计系统互联后,业务发生时,业务系统就可以将数据直接推送给会计系统。会计系统根据这些数据,按照既定规则生成记账凭证并自动记账。这一过程就是业务直接驱动的记账。它的优势在于:一是提高效率;二是增进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三是避免人工差错;四是防止作弊;五是提高系统间数据一致性。其要求是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在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等方面的统一,否则无法实现自动的数据交换。

(二)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工作规范》第三十四条规定:“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类似于会计集中核算,其区别仅在于财务共享服务由集团内相对独立的共享服务中心提供,共享服务中心与服务对象(即下属公司)按照市场化关系签署服务协议,而不是上下级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同时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

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发展情况,财务共享可以是部分业务流程的共享,也可以是包括对外报告和财务分析在内的全业务领域的共享;可以是所有地域集中的共享,也可以是区域性集中的共享。一般企业集团财务共享的服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应收应付管理、固定资产、总账、差旅与报销、财务报表、员工薪酬、资金管理等交易型业务流程;也有的企业集团将内部审计、预算、计划与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等非交易型业务纳入财务共享范围。财务共享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高效率低成本。财务共享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财务处理效率,节约财务成本。通过把内部不同单位相同的、重复设置的财务职能集中到共享中心处理,实现人员、设备、知识、经验、制度的共享,形成规模优势。

二是实现了财务人员专业化要求。财务共享形成财务人员更为明细的专业化分工,让各类财务人员一方面能够将更多时间集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在各自领域得到丰富的经验积累,从而大幅提升各类财务工作的专业水平,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同时,财务共享将会计核算工作从企业财务部门中相对剥离出来,使财务部门有更多精力关注与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三是达到了以服务为导向。实施财务共享后,财务就从企业的内部职能部门转变为外部服务供应商。共享服务中心与集团内客户签订的共享服务协议,一般约定了服务的内容、时间期限和质量要求,这就促使财务机关转变自身定位,树立服务意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而使财务工作更多地响应企业其他职能的需求,提高财务服务的满意度。

(三)企业应实现与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工作规范》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本企业信息系统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实现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信息化的一大驱动力是互联互通的需求,企业间信息的互联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企业间互联实际上是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集成向企业外部的拓展,其目的也是实现自动记账,只是将驱动记账的环节向前更进了一步。因此,会计系统与业务系统集成所具有的优势,企业间互联也同样具备。不但如此,企业间互联还有更多优势:

一是为交易及其核算的无纸化奠定了基础。企业互联后,纸面传递的信息就可以被电子信息代替,证明、确认或者认可等都可以通过电子签名实现。特别是在电子发票(含电子签名信息)进一步推广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企业间交易都可以实现完全的无纸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节省社会资源。

二是为企业改进客户服务、升级营销模式提供了契机。对于银行、电信、能源、差旅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类企业来说,他们的客户可能存在交易无纸化需求。因此,提供专门的客户端软件或者标准接口,供客户信息系统获取电子凭证,就成为改进客户服务、升级营销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三是有利于交易和信息的集中处理。企业间互联一般是通过统一端口进行,业务和相关信息从一开始就是集中处理的,这就减少了信息处理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不像传统交易方式那样,由各层面、各地域分散进行,然后再进行信息的集中。

三、选择会计软件

《工作规范》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配备会计软件,应当根据自身技术力量以及业务需求,考虑软件功能、安全性、稳定性、响应速度、可扩展性等要求,合理选择购买、定制开发、购买与开发相结合等方式。定制开发包括企业自行开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企业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

(一)取得会计软件的方式

(1)自主开发。是指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独立完成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代码编写和测试及系统维护、升级等阶段的工作。对开发的软件拥有全部版权,享有全部收益,同时也承担全部风险。

(2)委托开发。是指委托软件开发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委托开发的软件版权一般归委托单位所有。

(3)联合开发。是指和其他单位共同组成开发小组,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双方自愿,共同完成本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联合开发的产品版权一般归双方共同所有。

(4)购买商品化软件。是指在市场上选购适合本单位需要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经过实施(含二次开发)后建立本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版权归供应商所有。

(二)选择适合的商品化会计软件

1.选择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方法和步骤

在分析整理自身需求后,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在市场上选择所需要的商品化会计软件。

(1)收集市场信息,确定候选的供应商;

(2)访问软件公司,了解其综合实力和产品信息;

(3)访问软件公司客户,了解其软件质量和服务;

(4)请有关咨询公司帮助选型;

(5)模拟运行方式;

(6)招标评价。

2.软件评价标准

(1)软件的功能。软件功能应满足本单位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要。功能的冗余只会造成使用和维护的复杂化。软件可用部分的比率,取决于软件对用户的使用程度。另外要考虑系统的开放性,预留各种接口。

(2)开发工具。任何商品化软件都不能完全适用于本单位的需求,都或多或少地需要二次开发。

(3)软件文档。商品化软件必须配备完整的文档,如用户手册、不同层次的培训教材(如会计软件设计开发的工具培训手册、数据库开发及维护培训手册、产品功能培训手册等)及产品实施指南等。文档应全面详尽,以帮助用户自学和使用。

(4)售后服务与支持。售后服务与支持工作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售后服务工作包括各种培训、项目管理、实施指导、二次开发及用户化,可由专业的咨询公司或软件公司承担。由熟悉组织管理、有实施经验的专家组或顾问组做好售后的支持与服务工作。

(5)软件供应商的信誉和稳定性。选择软件时要考虑供应商的实力和信誉。软件供应商应当由长期的经营战略,能够跟踪技术的发展和客户的要求,不断对软件进行版本的更新与维护工作。

(6)价格问题。价格方面主要要考虑软件的性能、功能、技术平台、质量、售后与支持等,另外也要作相应的投资效益分析。

(7)对原有资源的保护。这里所说的资源不仅指硬件资源,还包括已有的数据资源。这样在选择软件时就要考虑软件产品对硬件平台的要求是否过高,原有的PC机能否适应,原有的数据资源能否平滑地移植到新的系统中。

(三)会计软件的安全性

《工作规范》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通过委托外单位开发、购买等方式配备会计软件,应当在有关合同中约定操作培训、软件升级、故障解决等服务事项,以及软件供应商对企业信息安全的责任”。

四、无纸化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电子资料能够代替纸面资料,然而受过去文件规定以及习惯和观念的束缚,企业不得不将电子会计资料输出为纸面文件,造成纸张、设备、能源、人力、储存空间的消耗。据统计,我国企业每天因会计资料打印而发生的成本超过100万元。

信息化的价值和目标之一是取代手工作业和纸面文件。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仅仅因为会计资料是电子形式而不予认可,则信息化的优势就大打折扣,也会挫伤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的积极性,阻碍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而且,会计资料的纸面要求,会进一步导致企业间交易摆脱不了纸面文件的传递,整个经济体系交易环节的信息化发展也受到制约,从而阻碍社会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从政策制度层面认可电子会计资料的有效性,免除企业对一定范围内会计资料的打印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现实要求。《工作规范》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为此做了相应规定。尽管内容不多,这两条规定却在政策层面实现了无纸化的破冰,是工作规范的重要突破之一,对企业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乃至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应用的深入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

尽管无纸化是方向,但从会计资料作为会计核算结果的证据和线索具有保存价值来讲,会计资料无纸化也不是随意的、无条件的。《工作规范》第四十条、四十一条的规定有两层含义:一是会计资料可以无纸化管理;二是只有在保证会计事项可追述、可证明的条件下,才能对会计资料进行无纸化管理。

(一)内部生成会计资料的无纸化

关于内部生成会计资料的无纸化,企业应把握好以下问题:

(1)会计资料范围。可以无纸化管理的会计资料是指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助性会计资料。这里的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而辅助性会计资料则含义比较宽泛,它包括固定资产卡片、项目辅助账、部门辅助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各种会计资料。

(2)业务范围。第四十条第(一)项规定:“所记载的事项属于本企业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这里的“重复发生”是指一年内反复发生;这里的“日常”是指在企业的经营循环中可以预期将会发生的事项。例如:购销业务、固定资产折旧、货币资金收付、应收应付等,这些业务比较明显属于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相关的会计资料,如凭证、分类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银行余额调节表等,都属于满足该项条件的会计资料。每月结账,相关记账凭证满足这里的“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条件。而利润分配一般是一年进行一次,每次发生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也不能预期一定会发生,因此不满足该项条件。债务重组、企业并购等事项,尽管有可能在一年内重复发生,但这种重复并不是企业经营循环中必然发生的事项,不可能预期,因此也不符合该项条件。

(3)自动生成。第四十条第(二)项规定:“由企业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这里所说的自动生成,也就是“原生”电子会计资料,它与“从纸面转换”是相对应的。原生会计资料一般都与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相关。例如,对于电信企业,确认话费收入的分录是由业务结算系统传递数据,会计软件根据既定业务规则自动生成的,这种情况下的记账凭证就是原生电子会计资料。而如果一项原始凭证从纸面扫描为电子影像,或者将手工填写的记账凭证(例如工资分配、利润分配等)输入会计软件中,这些电子资料就是“从纸面转换”的,而不是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还有的纸面会计资料转换为电子资料后,又经过进一步处理,继续转换为其他资料,则其他资料应视为“原生”而非“转换”的,例如,一张纸面销售单录入信息系统中,则这张销售单属于“转换”的原始凭证,但如果系统录入的销售数据自动生成了记账凭证,则该记账凭证就应视为“原生”电子资料。

(4)可查询性。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可及时在企业信息系统中以人类可读形式查询和输出”。这里的“及时”是指,电子会计资料应当随时处于“在线”状态,打开终端设备就可以访问到,而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准备过程;“人类可读”是相对于“计算机可读”而言,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资料要以人类可以理解的形式呈现,而不是一堆计算机代码和纯数据;二是呈现的方式应当符合会计领域约定俗成的内容和格式,而不是体现特殊逻辑的内容格式。

(5)防篡改机制。第四十条第(四)项规定:“企业信息系统具有防止相关数据被篡改的有效机制”,这与第二章中第十条的要求是一致的。防止篡改是确保会计资料的证据和轨迹价值的基本要求,防篡改数据的机制是信息系统层面的问题,它不仅涉及会计软件功能,还涉及诸如安全、职责分工和流程设计等问题。因此,企业选用会计软件首先应遵循第二章的有关要求,此外,会计软件本身在设计上应当有防篡改机制,包括对数据的加密,对各类系统操作权限的分离控制等。

(6)备份制度。第四十条第(五)项规定:“企业对相关数据建立了电子备份制度,能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建立电子资料的备份制度,是保证会计资料安全的基本要求。因此,《工作规范》第三十八条就规定了“企业应建立电子会计资料备份管理制度,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电子资料相对于纸面资料有更多的灭失风险因素。在会计资料打印输入的情况下,纸面资料与电子资料实际形成相互备份关系。而一旦不打印了,则对于电子资料的备份要求就应当增强。备份的手段很多,包括异地备份、磁盘阵列、刻制光盘等,主要是技术层面问题,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库备份体系。

(7)建立索引。第四十条第(六)项规定:“企业对电子和纸面会计资料建立了完善的索引体系”。建立会计资料索引体系,目的是保证会计资料的线索性和相互关联性。会计资料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可检索性就成为与安全性、真实性同等重要的一个问题。无法检索的资料,和没有资料没什么区别。建立索引体系的要求,主要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每类会计资料要有系统的编码措施,通过编码形成各类会计资料间的交叉索引,即通过一类资料可以向前向后追溯其他相关资料,保证线索不断;二是通过索引能够找到会计资料,对于纸面资料,索引必须包含资料的物理空间位置信息,对于电子资料,信息系统应能通过索引(编码)访问到数据资料;三是对电子资料和纸面资料要建立统一的索引体系,尽管存储方式不同,电子资料和纸面资料内在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电子资料中,应当含有相关纸面资料的索引信息,在纸面资料中,也应当包含相关电子资料的索引信息,从而实现电子资料和纸面资料的互查。企业应当制定会计资料索引体系的总体检索规则,明确那些资料是纸面资料,应当如何检索,哪些资料是电子存储,应当通过信息系统的何种功能路径访问。

(二)外部获取会计资料的无纸化

外部获取会计资料的无纸化管理条件与内部生成会计资料有很多相同的内容,但在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方面有一些特殊要求:

(1)外部获取会计资料的范围。外部获取会计资料是指记载内容需要企业外部人员或者机构认可的会计资料。这类资料的范围较广,主要是原始凭证,如发票、银行回单等。此外,还包括银行对账单、购销合同等其他外部获取资料。需要注意的是,外部获取资料不等于外部制作的资料。一份会计资料由本企业制作,但经过了外部认可,也属于这里所说的外部获取会计资料。例如,产品订单,一般来说其格式和项目由本企业设计,但如果需要客户的签章确认,就属于外部获取会计资料。

(2)电子签名。外部人员或者机构对会计资料的确认,在形式上体现为签字或者盖章。对于电子资料来说,也就是要有电子签名。由于电子签名的效力得到法律的认可,电子签名使需要相关方认可的电子文件能够代替纸面文件成为证据使用。这正是外部获取会计资料无纸化的法律依据。第四十一条第(一)项规定,采用无纸化管理的外部获取会计资料必须附有电子签名,这里有两个要求:一是电子签名应当是对会计资料进行认可的外部个人或者机构的,而不是企业自身的;二是电子签名应当是“可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就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二)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三)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四)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第十四条同时还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五、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其他要求

(一)对会计信息系统前端系统建设的参与

《工作规范》第三十条规定:“企业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前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应当安排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专门机构或者岗位参与,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信息汇聚的枢纽,处于信息流的下游。可以说,会计信息系统是其他业务系统的重要用户,因此,会计信息化专门机构或者岗位又不要想起他业务系统提出对上游信息的需求,也就有不要参与前段系统的建设工作。会计信息化专门机构或者岗位对前段系统建设的参与,重点是要注意前段系统采集或者生成的信息内容是否满足会计工作需要,以及前段系统采用的技术标准、数据字典是否与会计信息系统兼容。

(二)会计信息系统要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

《工作规范》第三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全过程的控制,将控制过程和控制规则融入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对违反控制规则情况的自动防范和监控,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内部控制手段,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对象。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周期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系统中融入的控制功能正确地发挥作用。

(三)允许计算机自动审核凭证

《工作规范》第三十二条规定:“对于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且具有明晰审核规则的会计凭证,可以将审核规则嵌入会计软件,由计算机自动审核。未经自动审核的会计凭证,应当先经人工审核再进行后续处理”。这是工作规范在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方面的又一个突破。采用自动化审核,要把握两点:一是必须是系统自动生成的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二是要求已量化的明晰的审核规则。

(四)企业会计信息化要逐步推进

《工作规范》第三十三条规定:“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化。处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决策支持信息化”。这是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方向性引导,不断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引向深入。

(五)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要增强保密意识

《工作规范》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设计国家秘密,关系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电子会计资料;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将其携带、寄运或者传输至境外”。维护企业电子会计资料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建设和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应当增强保密意识,建立和完善专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有关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进一步做好保密管理工作。

(六)对外商投资企业使用会计软件的要求

《工作规范》第三十五条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使用的境外投资者指定的会计软件或者跨国企业集团统一部署的会计软件,应当符合本规范第二章要求”。它强调,任何企业的会计软件都需要遵循工作规范第二章的要求,没有例外情况。例如,境外投资者指定的会计软件或者跨国集团统一部署的会计软件,必须在根据《工作规范》要求进行汉化等修改完善后,财政交付使用。

(七)对会计信息服务系统数据服务器的要求

《工作规范》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服务器的部署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数据服务器部署在境外的,应当在境内保存会计资料备份,备份频率不低于每月一次。境内备份的会计资料应当能够在境外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时,独立满足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需要以及外部会计监督的需要”。这里只是做了一些原则性规定,企业应当在该原则基础上自行把握。

(八)企业会计资料的归档管理

《工作规范》第四十二条规定:“企业会计资料的归档管理,遵循国家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定”。这里的“会计档案管理规定”是指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六条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一年之后再归档。因此,企业对于电子会计资料归档管理的时点问题,可暂按上述规定执行,归档前,电子会计资料的管理遵循本工作规范的规定。

7. 财务信息化体系可以满足哪些需求

首先,实现会计信息化以后,会计信息系统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与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处理。会计将从传统的记账算账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大的发挥会计的管理控制职能,让企业经营者和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做出合理的预测,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对于会计假设中,特别是传统的会计主体不再是拥有实实在在的资金和厂房的企业,它还将包括一些网上的虚拟公司和网络公司,这些公司为了共同的目标,会在短时间结合在一起,当完成特定的目标后会很快解散,它的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基本前提都将会受到冲击。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网与外界网络实现了互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有关的会计信息。
第二,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也大大提高,信息的流速也大大加快,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减少了人为的舞弊现象,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质量。
第三,当今的会计软件的处理流程基本上还是模拟手工会计的处理流程而设计的。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与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与其他业务系统和外界连接,可以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会计报告也可以采用电子联报方式进行实时报告,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8.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只是简单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简单处理,只是使会计人员减轻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的工具,因此,虽然企业发展了,其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有些领导甚至认为,企业己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够了,没必要再实现会计信息化,所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2、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他们要具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从我国人才供给调查报告来看:我国中低层财会人才供给饱和,甚至过剩,而高尖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却极度缺乏,供不应求。具体体现在会计领域,即能够完成手工记账式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3、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机结合
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性,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还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使财务软件大多只在财务部门使用,致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不仅造成横向上不能与银行、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纵向上不能与客户、供应商及时沟通,而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进程。
4、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1)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控制存在问题
第一,保密性差。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经济业务均记录在纸张上,所有的数据都以纸张为载体,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很容易辨认出修改线索和痕迹,从而使非法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可被挽救,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以磁性介质作为信息载体,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的数据容易被修改,甚至能不留下痕迹地被修改。另外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也使得对会计信息档案的复制窃取变得更加容易且不易发现,同时,大部分会计软件都没有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简单的复制数据库文件即可很轻易的获得会计信息化档案资料。
第二,安全稳定性差。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獗。会计信息化档案是以文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上的,当前的计算机病毒不仅可以破坏数据和网络通信功能,而且可以从被感染的计算机中获取系统控制权,直接将档案文件通过网络发送给病毒的支配者或监控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不仅如此,随着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感染率正在日益提高,感染途径也从以前的存储介质传播发展到现在的在网络上传播,同时,大量的专用病毒和间谍软件的出现对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2)企业授权方式的改变,会使得某些内控制度失效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项会计业务的每个环节都由有相应管理权限的责任人的签名或者是盖章,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弊。而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系统授权方式是主要是口令授权,通过绕过财务软件的关卡,可以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同时,业务人员的口令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的隐患。
(3)内容控制的程序化,增加了差错的反复性和严重性
手工会计系统中数据处理环节分散于多个部门、多个员工,一个部门或人员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个环节发现和纠正。所以,一般情况下一定时间内差错重复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会计信息化环境中,数据处理程序化、自动化、集中化,使得处理结果一旦发生错误,往往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造成多种数据文件、账薄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失真,并且可能使系统出现反复性差错。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程度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从早先的MRP,到目前逐渐深入和扩展的ERP,再到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组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致历程。 现状(一)内部资源相对丰富企业信息化既受到企业内部资源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企业外部基础设施的制约。从目前情况看,企业内部资源相对来讲已不再是信息化的瓶颈,而外部基础设施却明显不足。 从硬件资源看,CCID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中台式机、打印机的拥有率几乎为100%,服务器的拥有率也超过了50%。大型企业中有近4成的企业电脑拥有量在100台以上,并且预购率仍然很高,这说明台式机已从耐用品逐渐演变为易耗品。 。 在网络建设方面,目前已有近一半的企业拥有局域网,对于暂时没有局域网的企业,表示未来三年内会建立自己局域网的逾4成。在外部网建设方面,贸易企业的外部网拥有率较高(35.1%),其次是石油、电子企业,上述三行业的外部网建设好于其他行业。在所调查的企业中,33.8%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独立域名。 从软件资源看,目前,企业所拥有的软件资源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统、系统维护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和财务软件等基础软件上。 在软件资源中,微软的操作系统、Office、中间件,用友的ERP、CRM、财务管理软件,HP的网管软件的渗透率较高。 但是,目前我国Internet国际端口少、带宽不够,已经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我国Internet国际端口只有5个,带宽仅为351M,已适应不了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需要。 (二)信息水平不太平衡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之一就是建设企业核心的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CCID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以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极不平衡。首先是地区差异明显。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观念先进,对外交流畅通,企业信息化进程较快,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电子商务的程度以及企业的认知度等方面都明显好于其他地区,其中:南京、沈阳、上海、深圳、重庆、武汉等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其次是行业差异明显。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行业特点、目前及入世后将会面临激烈的竞争有关。第三是大中小企业差异明显。 总体而言,企业拥有电脑数量的多少、网络建设情况、企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平均拥有量、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与未来参与的可能性等方面都和企业的规模成正比,大型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 (三)电子商务刚刚起步CCID调查显示,汽车行业、电子行业、贸易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遥遥领先,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分别为35.1%、32.3%和29.7%。未来一年内,25.0%的食品企业表示将考虑参与电子商务,而45.0%的建材企业表示较长时间内都将维持现状,不会考虑电子商务。(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仅仅为22.3%,并且未来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企业未来1年参与电子商务的可能性仅为13.7%。在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中,网上查询、网上发布信息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达到72.9%和71.4%,但是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其中,网站有在线支付功能的不到1/3,利用互联网进行过集团采购的只有1/7。 目前我国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系统在企业定位不明确,不少企业将之视为可有可无或仅仅是显示自己实力的东西,不清楚信息化对自己的企业意义何在,有些企业认为只要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就可带来高效率,不考虑管理、业务和技术的配套发展,只是生搬硬套把业务搬上计算机系统。 CCID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产品宣传、知名度提高等较低的层面上,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刻认识。因此,更新观念,明确认识迫在眉睫。 事实上,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买设备、建网络,信息化建设是由硬件建设和应用工程两部分组成的。硬件建设是基础,应用才是根本目的。借助于企业信息化,企业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信息流得以顺畅地在企业内部流动;通过整合市场供应链的各类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采购、生产、库存、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流水化作业能力,能够通过信息共享获得大量的新技术研发信息,及时确定自己的产品技术创新方向,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中国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物流基础的进步和完善,但是,我们知道,物流产业是工业化高级阶段的产物,然而,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物流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这大大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在积极倡导“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物流产业,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 (四)市场环境亟待培育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有形市场还不完善,企业信用较差,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和控制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对企业不可能有很大的吸引力。CCID调查显示,56.3%的企业认为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规范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加强监督,同时发展基础设施,提高硬件水平,加快培育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中文说明缺乏强制性措施,影响到企业的应用与管理。此外,有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盲目求大、求全,信息化建设的项目能力闲置、信息资源浪费等,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CCID调查还显示,32.8%的企业认为社会环境尚未成熟是目前未参与电子商务的原因,其中,信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目前电子商务活动主要是基于信誉较好的企业间展开的,因此交易量非常有限。如何扩大电子商务的交易范围、降低交易成本是企业一直关心的问题。大力发展信用中介组织,建立社会信用机制,将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途径。

9. 财务信息化的详细介绍

在中国,财务信息化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历程。从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车间里的会计电算化试点到如今单行业突破34亿元的庞大ERP市场,20年内中国财务信息化经历了飙进式突击。据有关机构预计,2009年中国ERP市场规模将达到67亿元,并将历史性地突破2%的全球市场份额。时势造英雄,飙进式的市场也孕育了增速惊人的财务信息化厂商,用友、金蝶、浪潮、神州数码等本土企业也借着信息化的东风而风生水起、盆满钵满,甚至敢与SAP、甲骨文等国际寡头分庭抗礼、不落下风。据统计,2004年国产ERP软件已经占据全国80%的市场份额。
中国式“集造”
虽然中国财务信息化增速惊人,但目前我国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还处于“集造”阶段,即财务集中和流程再造。具体包括:通过财务集中来寻求对企业的全面财务控制,利用再造来引发新一轮的企业结构革命,中国式“集造”已成为当前国内财务信息化最深的烙印。诚然,在信息化初期,“集造”的烙印有助于目标企业短时间内统一认识,明确各部门任务职能,迅速推动项目进展;但随着企业对信息化认知的不断加深,以及市场需求端的层级提升,中国式“集造”体现更多的却是信息化市场的“急躁”心态。
一是市场急功近利。由于市场基础薄弱,大多数企业缺乏对财务信息化精髓——资源管理的理解,仍停留在急功近利“上项目”的阶段。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实施ERP项目甚至被当作企业领导的政绩考核,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昭然若揭;二是同质化严重。在中国式 “集造”的大旗下,企业财务信息化项目被人为割裂成财务集中和流程再造两个孤立部分,几乎所有厂商提供的信息化服务都是如此,毫无差异化可言,这对于中国财务信息化的纵深发展非常不利;三是恶性竞争。这是产品同质化的后遗症,把本应集中在产品层面的竞争无限扩展到价格和营销领域,“低价陷阱”、互相拆台等低劣竞争手段屡见不鲜,给市场前景蒙上阴影。
同一个梦想
财务信息化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就连美国这样的信息化霸主也曾在21世纪初的网络泡沫风暴中蹒跚难行;中国的财务信息化才刚刚上路,偶尔的跌跌撞撞更属正常。大乱之后方有大治,经历“集造”洗礼后的中国财务信息化市场已经呈现分层细分的向好趋势,而在轰轰烈烈的兼并重组后,信息化厂商也已基本整合就绪,蓄势待发。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企业对管理效率的要求空前提高,高效、领先、稳定的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企业、厂商、政府、学界等社会各界的同一个梦想。当前,虽然信息梦想日渐清晰,但仍有三点需努力:一是市场培育。“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已成为经典,在国内市场广泛流传。市场对财务信息化的困惑和误区凸显纸上,这些来自市场的疑惑是任何行业的天敌,亟待解决,而市场培育无疑是应时之道;二是差异化竞争。俗语有言“众口难调”,财务信息化市场也是如此。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够提供对每个企业都好的信息化方案,必须集中资源实施差异化竞争。比如:主攻高端,或者盘踞中端,或者针对中小企业;三是行业联盟。需要建立由政府主导的行业联盟监督机制,并以法律形式进行保障,从而避免财务信息化行业重蹈彩电、会计师行业恶性竞争的覆辙。
最后,套用华生所言,站在财务信息化攻坚战硝烟弥漫的阵地上,展望中国企业财务魅力无限和更加美好的传奇梦想,我们显然已经不再需要用悲壮和哲理来鼓舞士气,而是更加需要登高望远的眼光和脚踏实地的信息化建设。

10. 比亚迪财务管理信息化

摘要 比亚迪财务信息化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推进财务数字化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为此走访了大量已经实施财务共享中心的集团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咨询公司以及相关厂商。进行了无数样本的调研和评估后,比亚迪决定了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就是要保证显性财务信息的全集团标准的统一,将数据的可比性、可用性大幅度提高,帮助财务管理部门在人效、财务服务方面实现了提升。

阅读全文

与有多少企业实现了财务信息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餐厅点餐程序如何设计 浏览:252
长乐啤酒哪里批发市场 浏览:930
没文化眼睛天生近视学什么技术好 浏览:921
报废船拆解废铁怎么交易 浏览:831
代理拿货利润怎么样 浏览:886
技术员怎么做包工头 浏览:771
房产交易中介怎么联系 浏览:422
来电闪在哪个程序里边 浏览:289
北京6大市场都有哪些 浏览:1
避孕环的技术怎么样 浏览:292
信息流广告一般做多久 浏览:215
当前网络技术包含哪些 浏览:883
德阳代理需要多少钱 浏览:907
为什么要发布停电信息 浏览:475
荣耀10到哪里找出所安的程序 浏览:880
什么技术学得快又实用挣钱 浏览:226
开店化妆品代理怎么做 浏览:406
程序员如何了解技术的更新 浏览:489
如何在东财开期货交易账户 浏览:369
正规的快手代理商怎么上热门 浏览: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