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系统 > 信息技术用途有哪些

信息技术用途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10-13 02:17:28

A. 1、 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各自写出它们的用途。(至少写出三种技术)

巨型化

巨型机的研制水平,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能力、工业发展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巨型机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地震、核反应等各个领域。我国继1985年成功的制造了运算速度为每秒1亿次的巨型机“银河Ⅰ号”后,在1993年研制成功运算速度为10亿次的“银河Ⅱ号”(图1-7),1997年6月又研制成功“银河Ⅲ号”并行计算机,全系统内存容量为9.15GB,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这表明我国研制巨型机的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信息卡: “神威Ⅰ”计算机系统

2000年7月25日开始,我国最先进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神威Ⅰ”向社会开放。

“神威Ⅰ”的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3840亿次,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神威Ⅰ”的研制成功是我国在巨型机计算机研制和应用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它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神威Ⅰ”运行仅10个月,已完成28项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的应用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气象局开发出集合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在8小时内完成32个样本、10天全球预报;中科院生物所开发人类基因克隆系统,完成了人类心脏基因克隆运算,取得了国内独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中科院软件所开发的油藏数值模拟系统对13年开采数据的计算时间仅4小时37分钟,提高了油藏技术人员工作效率。

2. 微型化

微型化是指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计算机体积微型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微型计算机很快在机关、企事业、学校、家庭得到普及,人们利用微型计算机完成各种工作,成为信息处理的有力工具(图1-8)。我国的微型计算机产业正方兴未艾,生产了“长城”“联想”“方正”等系列微型计算机。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将会产生一次新的飞跃。

随着纳米微细加工技术的成熟,微电子集成器件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光电子集成器件与生物器件如果成为现实,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能够提高几个数量级。

3. 网络化

网络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把各个地区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组合成一个规模巨大功能很强的计算机网络,能够使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计算机共享信息资源。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快捷、高效地收发电子邮件,发布和获取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全球性的信息交流。例如: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讨论他们共同感兴趣的课题;中小学师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继续学习和辅助教学等等。总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4. 多媒体化

多媒体技术赋予计算机综合处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视频和音频信号的功能,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的时代特征。可以相信,多媒体技术将会带来一场新的计算机革命。

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并行处理技术以及分布式处理与群集式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与综合应用,展示出计算机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宏伟前景,必将大大加快人类信息化进程。

5. 智力化

智能化指使计算机具有类似人类的部分智能。例如定理证明、学习系统,使计算机具有推理、学习能力。

信息卡

电子计算机诞生50多年来,已经成为“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又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每隔18个月微处理器的集成度便会增加一倍的摩尔定律依然起着作用,但是这种发展趋势可能将走到尽头。许多科学家认为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集成技术,已达到了无法突破的物理极限。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家开始寻找能替代硅晶制造芯片的新材料,积极探索和研制新一代的计算机。例如,生物计算机、模糊计算机、光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超导计算机等等。

B.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很大冲击,并促使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目前,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卫星电视技术、数字音像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其中,在校教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和资源,为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就基础教育而言,语文教育有两条主线:一是语言教育;二是文学教育。语文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文道统一”,即在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兼顾到德育乃至美育。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使教育信息从多种渠道去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占有、使用,更有效、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易于控制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全方位的立体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情境,充分发挥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语文教学成为共同参与、学习的多维动态方式。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
1、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首先把人类登月的历程,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2、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例如,在讲授《荒岛余生》时,播放电影《荒岛余生》的片段,不仅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皇帝的新装》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再如,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
3、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如:在讲到《月亮上的足迹》时,教师查找了人类探索月球(或者太空)的相关材料,在本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向同学们展示,从而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讲授《真正的英雄》这一课时,教师也查找了人类在探索过程中的不幸遭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科学道路上的艰辛,当然也是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再者还可将互联网引入课堂,通过网上浏览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
在语文的复习、练习课中,多媒体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在复习课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复习知识的多种链接,将它们列为图表的形式,在这上面显示一些相关的比较内容,有助于学生获得直观性的理解和加强记忆。例如对文学常识和古诗词常识的复习。还可以将各个复习内容制成相关的图片,从中找到它们的联系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复习,加深了印象,达到最佳的复习记忆效果。在练习课中,我们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和课文相关的练习题,有拖拽式的,有文本输入式的,有单击选择式的等等。在做课堂练习时,过去我们老师要收起作业本来一本本地批作业,而现在学生按设计的程序去做练习,做完一道电脑马上会给出相应的正误判断:如果你做对了,电脑或是伸出大拇指、或是给你一面小红旗、或是称赞表扬你等等;如果你做错了,电脑或是来个摔跟头、或是扮个鬼脸、或是给出错误提示等等,并都配以和谐与不和谐的音乐,而且反馈及时,电脑根据做题情况给出不同的分数,既省时省力、高效快捷,又让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及时地培养。同时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观看到做题同学的做题经过和了解到解题的思路,而有些错误是带有普遍性的,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可以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这不但增大了复习、练习课的知识容量,而且大大提升了复习、练习课的效率。
4、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激发情愫,产生写作欲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图画的解说,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例如《展开想象,拓宽思路》的作文课,就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希望工程”、“环境污染”、“战争”等富有时代气息的三幅画,引导学生写作《假如我有七十二变》,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作文课因而充满趣味。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尤其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大胆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选题。浩如烟海的信息,可以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习者的视野。一次我们让学生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规定从现实生活中选择论题进行分析,要求结构完整,有理有据。至于选什么论题,则完全自由。不少学生开始了网上跋涉,通过搜索引擎进入一些新闻网站,或进入一些评论网站,精心筛选,确定论题,然后进行作文。结果,这次作文的选题,超过了历届学生的选题范围,几乎涉及了生活的大部分领域,例如有《宰杀青蛙为何屡禁不止?》《电子游戏是祸?是福?》《谈教师的“体罚”》《论数字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等等。因为有多媒体技术的支撑,学生得以更加清楚地放眼看社会,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面上写作。
(2)写作。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信息快车,蕴育学生的创造性的人格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学习《大自然警号长鸣》一文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到很多有关大自然美景的录像,活泼可爱的金丝猴,在树上荡来荡去;体形庞大的大象,在水中嬉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慢慢地咀嚼。学生仿佛置身美妙的大自然的怀抱,不由心旷神怡。然而,一段段触目惊心的真实录象,又让学生惊骇不已,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原被毁,动物被大量捕猎,濒于灭绝,沙尘满天,垃圾成山,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学生被深深震惊了,写下了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耐人回味,道出心中的真话、实话。学生的思维、知识系统、能力结构、思维习惯及其思维的开阔度及敏捷性都有大的飞跃,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教育。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以其信息传递的快捷性,知识更新的便利性、媒体内容、形式的新颖、生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作文教学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5、多媒体的运用,为师生之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无论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不可缺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强其在各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其次,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动手,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自己的活动信息以幻灯片、电子图书、个人网页的形式展现出来,亲身地实践了一次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运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的整合是必然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能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我们应该自觉地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机地整合到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上述可见,多媒体技术于语文课堂的运用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的影响都是积极的,重大的。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势在必行了。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不是万能的,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下制作和使用课件,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目的。
教育是知识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消费之上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动力,不再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而是知识,是人的综合素质。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2、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
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教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例如《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文时,若不能在"敌我形式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断,不在恰当的时候展示"强渡汝河的战斗"的场面,学生就很难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真正含义,也就难以体会到文中的精髓。这里课件的展示时机就是学生认识的最佳结合点,是应用多媒体的关键。
3、正确处理与传统媒体间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升华,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认识环境方面的确非传统媒体所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的字、词、句时,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再如,强化诵读、注意积累,也是提高语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是多媒体技术所无法取代的。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作用的万能性,长期只凭借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就达不到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实效,保证使用的科学性。
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课件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目的性、艺术性的原则,既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兼顾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能简单地拼凑各种杂乱无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养训练,不能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变成现代多媒体的灌输。正确地理解多媒体课件的用途,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搞好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运用于教学是个大的走向,是将来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虽然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多媒体技术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功能和优势,让所有的老师欣喜而且诚服。但并不是说语文课堂可以完全由多媒体所掌控,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具体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接踵而至,如多媒体的过多运用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削弱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约束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发挥等。如果在实际运用中,我们片面地夸大其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盲目追求时髦,只会适得其反,并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必须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课文学习的内容,适当地安插入必要的、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否则就是喧宾夺主,语文教学将失去应有的功能。

C.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为教师教学,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教师能更好地展开教学,也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画面,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课堂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恐龙》一课,如果在导入课文时,播放一段恐龙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向我们展现了恐龙家族的生活情景,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这段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对课文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美的语文课
书中有许多写景的 文章 ,如《庐山的云雾》、《拉萨的天空》、《西湖》等展现自然的美文。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此时,如果单凭讲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无法领会到“美”之所在。因此,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庐山千变万化的云雾;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美丽的西湖,再加上优美的乐曲,声情并茂的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语文教材 中涉及内容比较多,知识也比较广泛,可以说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课文中的许多人物 故事 、科学知识、自然现象对小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来展开教学。信息技术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课文中出现的“伸着大鼻子的货轮”、“斜拉桥”、“葛洲坝水力发电站”、“拦河大坝”这些事物都是学生从没见过的,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阅读。为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作用,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在课堂上,给他们呈现出一幅幅图片以及它们的特点、用途,这样学生先前遇到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了,阅读起来也比较顺利,而且在阅读的同时,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
又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中,教学完课文以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看了一段课文视频,在视频中,配合着音乐,将王二小壮烈牺牲的一幕、敌人的凶残都刻画得生动形象,人物的特点也跃然于学生的眼前,每个学生都静静地看着,脸上露出心痛、愤怒的表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加入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他们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一)为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提供帮助
语文涉及方方面面,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 文化 。因此,要想更好地学好语文,必须做好预习作业。例如,在学《“东方之珠”》一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查阅相关“东方之珠”的资料,有个客观的印象,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经过学生的查阅资料,学生会了解到“东方之珠”就是香港,然后从网络上可以浏览香港的各种资料。这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人物故事, 历史故事 时,经常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这会对学生的 语文学习 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对突破重难点起到关键作用
重难点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抓住教材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学生无法通过文字来理解,此时,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展示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场景,又能设置一些教学悬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航天飞机》一文,对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的描述: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有的学生想象不出,这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出示一架“航天飞机”,让学生观察其外形,便一目了然。还有让学生理解航天飞机的“飞得快”这个特点时,我们可以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看“从帕米尔高原到东海之滨”的距离,再比较“普通飞机要飞行4个多小时,而航天飞机只要7分钟”来说明航天飞机速度快。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 想象力 ,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苦于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随着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方式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学生之所以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主要是因为缺乏写作兴趣,缺少写作素材。现在,有信息技术的视频、图片辅助,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如《为动物设计名片》,以乌龟为例,首先出示乌龟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观察乌龟的外形特点,并相机板书,再指导学生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接下来播放一段“乌龟的生活习性”方面的录像,让学生对乌龟有总体印象,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录像组织语言,说一说对乌龟的了解。有了这样一段生动形象的录像,学生写起乌龟来也得心应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语文知识 ,又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能够精心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更精彩。

D. 学习学习信息技术有什么用途

信息技术也就是现在的计算机,现在是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不管是白领一族,还是在医院的护士,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实习生也必须的懂电脑。可想,现在的计算机技术是多么的强大。也许,你现在是看不到计算机给你带来的任何价值,但是总有一天你还是会用到的。

E.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有哪些

随着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及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在步入信息时代的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变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依据自身的特点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而不能被现代信息技术代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认识。下面对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与信息技术一样,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1.教学演示
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2.主体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优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研究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规范的课程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懂得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的四有人才。研究性学习正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发现,这极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构建新知
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因为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对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与传统媒体相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但不是只将其作为应用研究的对象,而忽视或抛弃了对传统媒体(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的应用与开发。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一切教与学资源(包括传统煤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的。“技术”的涵义是指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的总和,教育技术不仅包括视听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及其软件,还包括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资源和过程的一切方法和理论。所以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也指运用系统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开发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模式等等。现代教育技术必须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绝不仅仅是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改革,它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现代教育技术若要实现优化教与学的最终目标,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探索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我们对“教”的改革是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宰地位,变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为“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教师进行指导和促进”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抛弃它。
除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以外,加强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至关重要。我们还应该关注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创新,数字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未来课堂辅助教学之工具,教与学的最终效果不只取决于技术的高低,关键是合理的教学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组织、内容与资源的合理安排、师生的互动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运用的巧妙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合理、生动的情景。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既然现代教育技术被提出,并被应用于教育教学,就应该被予以深刻的含义、准确的定位和充分的理解。而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吸纳了全新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描述中还添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利用信息技术构造一个更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现代教学环境,现代教学平台将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架起。届时,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得到沟通,并会酝酿出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因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用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理论来审视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
总之,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分配的过程,而信息技术正是用上述一系列过程的各种先进技术,包括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现代教育媒体被引入教育领域,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即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媒体要由仅仅作为教师演示和讲解用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媒体不应是传递教学刺激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工具,即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四类用途——指导、探索、应用和交流。

阅读全文

与信息技术用途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交易中的杠杆怎么理解 浏览:194
衡阳男装店代理多少钱 浏览:187
jcd数据平台是什么 浏览:306
化妆品批发市场哪里多 浏览:610
广东有哪些大数据学院 浏览:39
惠州个人商务信息咨询电话多少 浏览:844
建行td交易平台有哪些 浏览:179
sql如何新建数据库表间关系图 浏览:671
花呗怎么删掉交易 浏览:357
如何在网上查船只信息 浏览:816
做交易有什么忌讳 浏览:620
dj市场有什么 浏览:506
医院信息部是做什么工作的 浏览:103
南方电网代理购电是什么意思 浏览:928
鸡什么时候才能交易 浏览:395
抖音评论数据哪里看 浏览:581
学信网手机版如何修改个人信息 浏览:424
菜市场卖卤水怎么样 浏览:68
什么数据分析方案好 浏览:975
拍卖外国人房子要什么程序 浏览: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