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稻谷的来历
稻原产于中国,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我们的祖先早在一万多年以前已经开始驯化和栽培野生稻,而在距今七千多年以前水稻生产技太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祖先的努力下,经过无数次的品种改良,今天我们才能吃到如此美味的大米,大米作为一种传统的主食,已成为中国的文化象征之一,长久地影响着中国语言,烹饪和风俗的发展。
中华先民为稻米的驯化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努力,经过多少磨难,我们无从知晓。稻米伴随着人类和人类一起成长,被人类改变也在改变着人类,正因为有了稻米,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之后,农业成为生产的主要形态,稻米在后来的数千年中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神圣食物。
(1)道县2020年晚稻植保信息如何扩展阅读
我国学者研究我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时,主要提出了以下3种说法:
1、云贵高原说
持此观点的学者主要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野生稻资源来论证。柳子明先生就认为水稻起源于云贵高原之后沿着西江、长江及发源于云贵高原的河流顺流而下。
菲律宾学者认为早期稻作农业的传播可能是自尼泊尔——阿萨姆——云南地区,经由云南引入黄河流域,且自越南经由海路引入长江下游盆地。
但是,尚未在云贵高原地区发现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稻作农业遗存,远晚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此说有待考古发掘资料的进一步验证。
2、华南说
此说得到丁颖先生、李润权先生、童恩正先生的支持,他们根据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稻资源来论证。华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优越,野生食物资源十分丰富,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就没有那么迫切了,已有考古资料也不支持“华南说”。
3、长江中下游说
支持者主要是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和文献记载的野生稻分布情况来论证的。1979年,闵宗殿先生提出中国的栽培稻起源于长江下游的观点。
随后,严文明先生进一步论证了以长江下游为中心的稻作农业波浪式传播过程,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增多,他又提出了“边缘起源论”,认为玉蟾岩等遗址正是我国稻作农业起源的理想地方。
朱乃诚先生认为我国的稻作农业是 “中心起源、边缘发展”的,即栽培稻大约在距今12000年前后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的腹心地带,于距今9000年前后在富裕的食物采集区边缘的两湖平湖西部地区和钱塘江流域得到发展,并逐步向淮河流域推进。
综上,“云贵高原说”和“华南说”有待进一步论证,“长江中下游说”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资料的证实,这种说法逐渐为学术界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