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即将于本月19日开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系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开始开展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并将其作为每年信息安全工作中的一项必要工作,常年坚持下去。
作为国内首家开展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工作研究与实践的机构,安全牛结合多年来在相关项目实施中积累的经验,总结了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工作的几大误区,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即将开展此项工作的企业有所帮助,同时也供已开展这项工作的企业参考。
技巧一: 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员工碎片化时间进行宣贯工作
企业内部IT或信息安全部门,在企业内部开展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宣教工作时,员工往往会觉得:一定又要耽误很多工作时间来配合。如果这项工作在开展初期就让员工产生这样的想法,那基本上已经算是失败了。
由此可见,开展这项工作时,利用员工的碎片化时间非常重要。那么,哪些是员工的碎片化时间呢?上下班地铁、公交车上;等待和上下电梯时;走路经过办公楼大厅或走廊时;工作开始前电脑开机时等。这些都是能够被利用起来,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的碎片化时间。
技巧二:注重与员工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点
我们在前接触国内较早开展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企业时,有个很深的感受是,不少企业在选择向员工推送的知识点时,只会选择和员工工作相关的内容,而生活方面的知识则被全部排除在外。
但随着安全意识宣教工作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加入与员工生活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点后,我们发现员工对信息安全宣教工作关注度反而有所提高。员工对生活相关内容的关注,反而更容易拉近信息安全宣教工作本身与员工之间的距离。
并且如果员工能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这些好的意识与习惯也会被带到工作中来。
技巧三:选择不易引起员工反感的宣传教育形式
选择了恰当的时间和员工更关注的知识点,接下来要确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基本原则就是,采用不易引起员工反感的形式。员工普遍不喜欢被动的强制教育,例如组织一场培训后强制考试。那么在开展宣教工作的时候,就一定要避免这一点。
在某些办公场所展示信息安全宣教内容,例如会议室、茶水间、打印房等,张贴相关提示的海报,开会前后或者中场休息的间隙,播放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短片,这些都是不易引起员工反感,润物细无声的宣教方式。
技巧四:新颖的表现形式,引起员工注意力
如何将信息安全知识更好地呈现给员工,是尤其需要注意并且花心思的事情。如果将内容白纸黑纸的直接呈现在员工面前,那基本上就可以不用期待多高关注度了。普通员工绝大部分不是做IT或者信息安全的,因此“将知识本身转换成为员工能懂的语言”这一点至关重要。同时还要以员工更易接受的形式输出,例如赏心悦目的海报、生动幽默的动画片、震撼冲击力强的教育宣传片,或者随时可翻阅的手机图片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技巧五:短期与长期计划相结合
选择好了宣教的对象、知识点和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接下来就需要制定实际适合企业的信息安全意识宣教计划。一般建议企业先制定一个长期计划和目标,再将长期计划分解成具体、可执行的短期计划。例如,制定一份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宣教的3年计划,通过每年连续举办信息安全宣传周来实现;另外,除了每年信息安全宣传周的其它时间,则可以每月通过邮件或手机微信等方式,向员工推送信息安全期刊等宣教材料。
技巧六:宣教工作需要长期坚持
长期开展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的关键,与其说在于技巧,不如说是在于坚持。任何意识的培养,都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就像人身和交通安全的意识培养,信息安全意识的宣教也需要持续不断进行下去。
㈡ 如何提升员工信息安全意识
提升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的技巧:
技巧一: 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员工碎片化时间进行宣贯工作
企业内部IT或信息安全部门,在企业内部开展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宣教工作时,员工往往会觉得:一定又要耽误很多工作时间来配合。如果这项工作在开展初期就让员工产生这样的想法,那基本上已经算是失败了。
由此可见,开展这项工作时,利用员工的碎片化时间非常重要。那么,哪些是员工的碎片化时间呢?上下班地铁、公交车上;等待和上下电梯时;走路经过办公楼大厅或走廊时;工作开始前电脑开机时等。这些都是能够被利用起来,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的碎片化时间。
技巧二:注重与员工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点
我们在前接触国内较早开展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企业时,有个很深的感受是,不少企业在选择向员工推送的知识点时,只会选择和员工工作相关的内容,而生活方面的知识则被全部排除在外。
但随着安全意识宣教工作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加入与员工生活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点后,我们发现员工对信息安全宣教工作关注度反而有所提高。员工对生活相关内容的关注,反而更容易拉近信息安全宣教工作本身与员工之间的距离。
并且如果员工能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这些好的意识与习惯也会被带到工作中来。
技巧三:选择不易引起员工反感的宣传教育形式
选择了恰当的时间和员工更关注的知识点,接下来要确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基本原则就是,采用不易引起员工反感的形式。员工普遍不喜欢被动的强制教育,例如组织一场培训后强制考试。那么在开展宣教工作的时候,就一定要避免这一点。
在某些办公场所展示信息安全宣教内容,例如会议室、茶水间、打印房等,张贴相关提示的海报,开会前后或者中场休息的间隙,播放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短片,这些都是不易引起员工反感,润物细无声的宣教方式。
技巧四:新颖的表现形式,引起员工注意力
如何将信息安全知识更好地呈现给员工,是尤其需要注意并且花心思的事情。如果将内容白纸黑纸的直接呈现在员工面前,那基本上就可以不用期待多高关注度了。普通员工绝大部分不是做IT或者信息安全的,因此“将知识本身转换成为员工能懂的语言”这一点至关重要。同时还要以员工更易接受的形式输出,例如赏心悦目的海报、生动幽默的动画片、震撼冲击力强的教育宣传片,或者随时可翻阅的手机图片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技巧五:短期与长期计划相结合
选择好了宣教的对象、知识点和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接下来就需要制定实际适合企业的信息安全意识宣教计划。一般建议企业先制定一个长期计划和目标,再将长期计划分解成具体、可执行的短期计划。例如,制定一份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宣教的3年计划,通过每年连续举办信息安全宣传周来实现;另外,除了每年信息安全宣传周的其它时间,则可以每月通过邮件或手机微信等方式,向员工推送信息安全期刊等宣教材料。
技巧六:宣教工作需要长期坚持
长期开展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的关键,与其说在于技巧,不如说是在于坚持。任何意识的培养,都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就像人身和交通安全的意识培养,信息安全意识的宣教也需要持续不断进行下去。
㈢ 如何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作为一种资产,是企业或组织进行正常商务运作和管理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企业财产和个人隐私等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越加凸显:从最高层次来讲,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对组织机构来说,信息安全关系到正常运作和持续发展;就个人而言,信息安全是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保持关键的信息资产的安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据统计,世界上每分钟就有2个企业因为信息安全问题倒闭,而在所有的信息安全事故中,只有20%-30%是因为黑客入侵或其他外部原因造成的,70%-80%是由于内部员工的疏忽或有意泄露造成的;同时78%的企业数据泄露是来自内部员工的不规范操作。
因此企业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对企业整体信息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㈣ 作为大学生应该有哪些信息安全意识
首先人身安全,包括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水用电安全,疾病传染,其次,心理健康,防止有孤僻抑郁的现象出现,再次财产安全,防偷防盗,等等。。。防患于未然
㈤ 具有信息安全意识
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发展,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立足国情,以我为主,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基础工作;明确国家、企业、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护互联网知识产权,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可以通过对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安全保障策略,从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等方面提出安全保障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降低安全风险到可接受的程度。也可以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开发,推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保证信息安全资金;加强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
㈥ 信息安全是什么含义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信息安全的实现目标
◆ 真实性: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能对伪造来源的信息予以鉴别。
◆ 保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被窃听,或窃听者不能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
◆ 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篡改。
◆ 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
◆ 不可抵赖性: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用户否认其行为,这一点在电子商务中是极其重要的。
◆ 可控制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 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主要的信息安全威胁
◆ 窃取:非法用户通过数据窃听的手段获得敏感信息。
◆ 截取:非法用户首先获得信息,再将此信息发送给真实接收者。
◆ 伪造:将伪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
◆ 篡改:非法用户对合法用户之间的通讯信息进行修改,再发送给接收者。
◆ 拒绝服务攻击:攻击服务系统,造成系统瘫痪,阻止合法用户获得服务。
◆ 行为否认:合法用户否认已经发生的行为。
◆ 非授权访问:未经系统授权而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
◆ 传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非常高,而且用户很难防范。
信息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
◆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 计算机犯罪;
◆ 人为错误,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
◆ "黑客" 行为;
◆ 内部泄密;
◆ 外部泄密;
◆ 信息丢失;
◆ 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
◆ 信息战;
◆ 网络协议自身缺陷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等等。
信息安全策略
信息安全策略是指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实现信息安全,不但靠先进的技术,而且也得靠严格的安全管理,法律约束和安全教育:
◆ 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根本保证。用户对自身面临的威胁进行风险评估,决定其所需要的安全服务种类,选择相应的安全机制,然后集成先进的安全技术,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安全系统;
◆ 严格的安全管理。各计算机网络使用机构,企业和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合适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加强用户管理和授权管理,建立安全审计和跟踪体系,提高整体网络安全意识;
◆ 制订严格的法律、法规。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新生事物。它的许多行为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导致网络上计算机犯罪处于无序状态。面对日趋严重的网络上犯罪,必须建立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非法分子慑于法律,不敢轻举妄动。
信息安全涉及的主要问题
◆ 网络攻击与攻击检测、防范问题
◆ 安全漏洞与安全对策问题
◆ 信息安全保密问题
◆ 系统内部安全防范问题
◆ 防病毒问题
◆ 数据备份与恢复问题、灾难恢复问题
信息安全技术简介
目前,在市场上比较流行,而又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安全产品大致有以下几类:
◆ 防火墙:防火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访问控制产品。它在内部网络与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外界对内部资源的非法访问,防止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主要技术有:包过滤技术,应用网关技术,代理服务技术。防火墙能够较为有效地防止黑客利用不安全的服务对内部网络的攻击,并且能够实现数据流的监控、过滤、记录和报告功能,较好地隔断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但它其本身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也可能会是一个潜在的瓶颈。
◆ 安全路由器:由于WAN连接需要专用的路由器设备,因而可通过路由器来控制网络传输。通常采用访问控制列表技术来控制网络信息流。
◆ 虚拟专用网(VPN):虚拟专用网(VPN)是在公共数据网络上,通过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实现两个或多个可信内部网之间的互联。VPN的构筑通常都要求采用具有加密功能的路由器或防火墙,以实现数据在公共信道上的可信传递。
◆ 安全服务器:安全服务器主要针对一个局域网内部信息存储、传输的安全保密问题,其实现功能包括对局域网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对局域网内用户的管理,以及局域网中所有安全相关事件的审计和跟踪。
◆ 电子签证机构--CA和PKI产品:电子签证机构(CA)作为通信的第三方,为各种服务提供可信任的认证服务。CA可向用户发行电子签证证书,为用户提供成员身份验证和密钥管理等功能。PKI产品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服务,将成为所有应用的计算基础结构的核心部件。
◆ 用户认证产品:由于IC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IC卡被更为广泛地用于用户认证产品中,用来存储用户的个人私钥,并与其它技术如动态口令相结合,对用户身份进行有效的识别。同时,还可利用IC卡上的个人私钥与数字签名技术结合,实现数字签名机制。随着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诸如指纹、视网膜、脸部特征等高级的身份识别技术也将投入应用,并与数字签名等现有技术结合,必将使得对于用户身份的认证和识别更趋完善。
◆ 安全管理中心:由于网上的安全产品较多,且分布在不同的位置,这就需要建立一套集中管理的机制和设备,即安全管理中心。它用来给各网络安全设备分发密钥,监控网络安全设备的运行状态,负责收集网络安全设备的审计信息等。
◆ 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作为传统保护机制(比如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的有效补充,形成了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反馈链。
◆ 安全数据库:由于大量的信息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内,有些信息是有价值的,也是敏感的,需要保护。安全数据库可以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可靠性、有效性、机密性、可审计性及存取控制与用户身份识别等。
◆ 安全操作系统:给系统中的关键服务器提供安全运行平台,构成安全WWW服务,安全FTP服务,安全SMTP服务等,并作为各类网络安全产品的坚实底座,确保这些安全产品的自身安全。
㈦ 为什么要培养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
无论多么精良的设备,多么严谨的系统与体系。如果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不足,在他们工作形成习惯之后,认为无关紧要的东西,无意“泄露”出去之后,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安全技术和产品无法保护每一个人远离每一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通过提升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让人们建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是面对安全威胁的最佳方式。
在调查中受访者认为在所有安全隐患中,信息安全意识缺乏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占到47.6%的比例,提高人们信息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所以必须在整个社会或组织内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对人们进行信息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才能够整体提高社会和组织的信息安全水平。
㈧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什么
计算机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信息安全的概念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90年代以来得到了深化。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国际上对于信息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早,投入力度大,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得以推广应用。
(8)什么是信息安全意识扩展阅读
实现目标:
1、真实性: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能对伪造来源的信息予以鉴别。
2、保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被窃听,或窃听者不能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
3、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篡改。
4、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
5、不可抵赖性: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用户否认其行为,这一点在电子商务中是极其重要的。
6、可控制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