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7】怎样加工,才能让信息更好“吸收”
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
一个概念怎么也搞不明白,别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就明白了。
在不同情况下遇到些类似感觉的事物,但就是想不明白其中的联系。
学习一些高级课程,听的时候觉得醍醐灌顶,之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这都是在“处理信息”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之前我们讲过,学习过程主要包含3个部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内化信息”。
获取信息部分我们分享完毕了,今天开始分享“处理信息”的方法。
首先,为什么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在 【4】什么叫做“先考后学”学习法? 中讲到,大脑无法凭空处理未知的信息,而只能用“已知”来处理“未知”;所谓的理解,其实是一种“信息叠加”,未知信息需要挂在已知信息上,才能实现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大脑就只能调用一些浅层的已知信息。
这些信息很可能无法与新信息进行关联,出现“无法理解”或“仿佛理解了,其实没明白”的状况。
我们需要想办法,让大脑中多角度的已知信息与新信息进行关联,将新信息粘在更多的已知信息上。
其次,该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手段主要有两种:“具体化”与“抽象化”。
具体化,就是赋予事物具体的表层特征,例如:拟人、比喻、画图等;
抽象化,就是提取事物内部的底层特征,例如:概括、溯源、迁移等;
事实上,具体与抽象,对于事物本身来说,在更高维度上是统一的。
它们只不过体现了同一事物不同层级的信息而已。
具体,更偏向于事物的表面特征;
抽象,更偏向于事物的内在特征。
因此,想更好的理解信息,具体与抽象是缺一不可的。
对5种类型(随意信息、具体信息、概念信息、观点信息、程序性信息)的信息来说,一部分信息更偏向具体,例如具体信息;一部分更偏向抽象,例如概念信息;
越是具体的信息,我们越需要对其进行抽象处理;而越是抽象的信息,我们越需要让它变得具体一些。
目的,是让新信息尽量以具体与抽象两种信息状态,与我们大脑中的已知信息挂钩,从而加深我们对信息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同时,对信息的具体与抽象处理,具体内容越多越好,抽象内容越少越好。
最后,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信息都需要加工和处理。
处理信息,毫无疑问是要付出时间与精力的。因此,如果追求“性价比”最高,我们需要对待处理的信息做出选择。按照“二八原则”,优先处理那些只占20%内容,但可以带来80%效果的信息。
《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提到,需要处理的信息主集中在以下两类:
· 关键信息:地基化的信息,如果这部分信息没有搞懂,将影响下一步的学习
· 困难信息:一系列的概念、名词、步骤等
大家可以根据学习的状况,自行决定对哪些信息进行处理。
讲了这么多,下面就来看看处理信息的具体方法。
篇幅原因,今天咱们先分享一种“具体化”方法: 类比 。
来看一个题目:
洪水之于水滴,好比
A)沙滩之于海浪
B)沙漠之于绿洲
C)暴雪之于冰柱
D)泥石流之于砾石
E)倾盆大雨之于水洼
在这个题目中,C和E很像正确答案。
原因在于,它们都与题干有着非常类似的“表面特征”,即表象上或数量上的递进关系,这种关系很轻松就能够看出来。
但是,有一个选项与题干在“深层结构”上有共通性,它才是正确答案。
那就是 D。
洪水之于水滴和泥石流之于砾石,都是“灾难”之于“组成元素”。只不过一个是水,一个是石头。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知道:
类比,就是通过不同表象的具体信息,解释其内在共通的原理。
在过去的文章中,我们曾经多次使用过类比的方法。例如:将学习比做购物,将大脑对新旧信息的处理比做蜘蛛织网,将不同的学习目的比做消防队员救火等等……
类比的好处有三方面:
1)类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未知信息。
例如,同样是讲解地球的结构,单纯说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没接触过相关信息的同学很难理解。而以桃子作为类比,很容易就可以理解这种状态。
2)有时我们学习了某个概念,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应用它。类比可以让我们获得在“未知情境”中使用概念的能力。
例如,对于堵不如疏这个概念,本质是当某种流动物质过多,要溢出现有容器时,更好的办法是增加通路,而不是在现有容器前方挡住它。
掌握了这个原理,我们不仅可以在治理洪水的时候使用它,也可以将人类的血管类比为洪水,一旦血管堵住了,解决办法是打通血管或外接通路;
另外,我们还可以将信息比作洪水,当某种不良信息泛滥时,解决办法是广开言路或用其他信息冲淡现有信息……
3)类比促使我们对事物进行分类和推理
当我们进行类比时,大脑实际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自问自答:
两者间相似之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他们可以放在一起做比较?
如果类比对象出现某种状况,当前对象也会出现吗?
也就是说,类比无形中要求我们将多种不同事物按照它们底层特征进行分类,并去推理它们是否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以上面洪水、血管和信息的例子来说,
水和血管从表面特征上来看相对类似,它们的共性是“液体”,那是否说明只有液体才可以使用“堵不如疏”的方法?
而洪水和信息,他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又在哪里呢?为什么信息也可以用“堵不如疏”来处理?
它们底层的共性,到底是“流动”,还是“产生了超出预期的压力”?如果是压力,那是否“堵不如疏”可以更广泛的应用于“压力过大”的状况?
以上这些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
理解了类比的价值,下一个问题是:
如何更好的使用类比的方法?
1)确定需要类比的信息
就像上面提到的,不是所有信息都需要处理。因此,首先要确定好需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
2)主动去寻找类比对象
如果不在大脑中搜寻类比的对象,类比信息是不会主动跳出来的。因此,你要强制自己,主动思考目前的信息可以类比成什么。
3)注意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念头
根据个人经验不同,每个人寻找的类比对象都会有所区别。发现一个好的类比就像发明创造,这意味着你可能会想到很多不合适的类比对象。
不要压抑自己的创造力,抓住目前脑海中的念头,看看它哪里合适,哪里不合适,也可以把不合适的地方改掉再试试。
4)不要过于追求完美
既然是类比,那对象与目标之间一定存在着某些差异。因此,无需对自己的类比要求过于苛刻。
5)为每个信息找2个以上类比对象
多为你的信息寻找几个类比对象,起码大于2个。这样可以帮你分辨多个对象之间共通的底层逻辑,让你加深对信息本质的理解,也有助于找到更适当的类比对象。
6)优化和测试你的类比
你的类比对象可能只有部分内容适合。这样就要不断的去寻找,增加多角度的类比对象,减少错误的理解,并创造出广泛的联系。
以上,学习了使用类比的方法,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1)过于关注表面特征,未找到内在的共通原理,或读出了原理之外的东西
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以太阳系作为类比,得出“它们都是球”的结论,而忽视了因质量集中而产生引力,呈轨道运行状态等其他关键特征。
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对底层逻辑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或者多找几个类比对象来观察其中的共性。
2)为目标选择的类比不够恰当,并未得到良好的调优
例如:随着科学的发展,当人类越来越了解原子时,会发现已经无法使用太阳系作为类比对象了。
因此,在学习时,初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类比,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类比对象。如果不及时调整,保持着错误的印象,很可能对整体信息的认知产生负面影响。
以上,今天分享了处理信息的两种手段“具体化”与“抽象化”,并详细拆解了“具体化”中“类比”方法的好处、用法和注意事项。
阅读到这里,感谢你付出的时间^ ^。
按照惯例,留下一个执行清单,大家一起来完成吧~
执行清单:
(未完待续……)
ps:完成清单的同学,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执行成果哦^ ^
文章参考书籍: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
《如何高效学习:一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有效学习》
② 如何快速处理大量信息,你需要做好这5件事!
我们来看一个场景:
项目需要,需要临时快速选择成员组成一个团队,针对客户需求,1天时间内给出一个方案建议。部门中有这么3个人供选择。第一个人,工作经验丰富,做过很多项目;第二个人,擅长文案编辑工作,能够拿出漂亮的文档或PPT;第三个人,梳理和掌握信息能力强,能快速吸收大量信息并能现学现用。如果从这三个人中选择成员,哪个人的机会最大?
毫无疑问,能够快速掌握和处理各种信息的人,即第三个人能够获得这个机会。因为这类人对信息的消化吸收能力强,他可以快速掌握客户所在行业情况、客户企业本身情况以及需求和目标。只有掌握了这些前提信息,才能够“对症下药”,提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案或建议。
由此可见,有高水平的信息处理能力多么重要,它可以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机会。如今我们面对怎样的信息环境?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处理信息效率?我们又该怎样提高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超载现象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现如今都面临信息超载问题,即需要处理的信息超过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如何高效快速处理大量的信息,从中找出对自己有效的信息是一个挑战。企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大数据分析,使用人工智能,搭建数据中台。其出发点就在于存储、收集和分析数据,并提取有效的信息供业务决策。那么,我们个人该如何应对信息超载现象呢?
你是否经历过这些情况?早上到办公室打开邮箱,一堆未读邮件需要处理?工作上有一堆资料需要阅读?微信群有几百条未读信息?想入手一瓶防晒或精华,在考虑选哪个牌子时,网络搜索出来大量信息?不管你在电梯、楼道还是商场,也被各种信息所包围?
“当信息量过多以至于个体无法对全部信息进行处理分类和利用时,会发生什么情况?他们会筛选、忽略、跳过或忘记信息。或者他们会暂停更深入的处理,直到信息超载情况结束”。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快速处理、有效利用各种信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在信息超载的情况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如何处理信息。
影响因素
兴趣 。大量的信息中,唯一能让个体产生积极、兴奋的情绪恐怕就是与个体兴趣相符合的信息了。这类信息再多,对信息处理者来说都不是难题。
先验知识 ,是指个体对某一主题或领域有经验或了解。与个体先验知识相关的信息,对处理者而言,会比较简单轻松,他可以套用或改进以往的处理方法,不需要过多的思考。
信息的特点 。信息以什么渠道、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个体的面前会有影响。单渠道还是多渠道、是文字、图片、视频还是声音的形式展现,对信息处理者来说,意味着不同的处理难度和不同的精力投入。
情绪 。人们处于积极的情绪下,对信息的解读会更自信,速度也更高;而在消极的情绪下,信息处理效率低。
语言 。“即便以同一种语言进行沟通,同样的词汇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会不同。年龄和情境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两个最显着的因素”。呈现在个体面前的信息,不表示都是个体所能理解的,比如一个英语背景的人,他很难看懂和理解一篇病毒学分析的文章,以及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他很难懂得年长者的老生常谈。
在众多的信息中,我们不能只处理自己感兴趣、自己看得懂或者处理起来容易的信息。而是过滤无效的信息,利用有效的信息。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快速处理信息秘诀
1、逐步建立“信息处理系统”。 这类处理方法主要针对复杂的问题。想象你购买房子或是选择一份工作。当你开始处理这类问题时,大量的信息朝你涌来。在做决策之前,我们肯定要明确自己的需求,然后收集和分析外界信息,看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匹配。这时候可能会有多个备选方案,然后我们需要制定评分标准,并对不同的候选方案进行评价,最后选择一个对自己来说综合效益最大的那个方案。
这里涉及到明确需求→外界信息分析→需求匹配→制定方案→方案分析→方案选择,到最后实施这几个步骤。
我们在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建立这样完善的系统。以后凡是复杂的问题,能够自动启发系统运行,按照该步骤执行。
建立“信息处理系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清楚自己,你可以更快地着手处理信息,而不是通过搜索大量的信息,来发现和启发自己。
2)积累可靠的信息处理渠道,比如可靠的房源发布渠道是哪里,可靠的招聘渠道是哪里,这有助于你找到高质量的信息,过滤掉虚假和低质量的信息。
3)培养做决策以及提高执行力。
2、储备经验知识库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认知,过去的经历会造就未来的我们。有些事情会重复发生多次,有些事情的处理方法在其他地方同样适用。因此,生活工作中,学会总结经验和反思教训,积累自己的经验知识。当以后遇到同类的信息时,我们就可以自动处理一些信息,而不用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
3、减少和科技产品的联系 。过于依赖手机,ipad和电脑等科技产品,会让我们总是被杂、散和乱的数字信息所打扰。减少与科技产品的联系,可以让我们过滤掉很多没有意义的信息。
4、避免在情绪不高的时候处理信息。 人在情绪低落的的时候,对信息的理解可能出现偏差、遗漏和过滤 。
5、给自己休息时间 。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效率不是埋头整理,也需要给自己休息的时间。我们需要从信息的海洋里抽出来,让自己休息。这样有利于从大局上对信息进行认识,分清主次。
总结
信息超载的情况在所难免。理解影响我们处理信息的因素,然后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才是正确的应对方法。逐步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帮助我们处理复杂问题;建立自己的经验知识库,提高“自动处理”信息的能力;减少与科技的联系,避免不断被数字信息叨扰;在情绪好的时候处理信息,以及不要埋头在信息的海洋里,要给自己休息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