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信息化战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信息化战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武器系统信息化;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作战方式多样化;毁灭性武器的高技术化。
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这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包括硬杀伤,软杀伤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
I.硬杀伤--直接杀伤,破坏直至确保摧毁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精确制导武器与遥感武器(不是传统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确制导炸弹(JDAM),军用无人机,新一代巡航导弹.
II.软杀伤--对敌方信息化系统渗透,干扰,压制的手段.旨在破坏敌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间隔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对对方的精确制导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计算机病毒.
III.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毁伤机理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设计的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全新作战单元.代表武器:定向高能粒子武器.动能电磁武器微机电纳米武器和机器人.
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
拥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级别的系统.可以实时远程侦察和预警,及时快速更新情报,指挥网络化即时化,一体战场控制.作战命令可直达单兵作战单元.通讯达到近乎无阻碍的标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单兵单元战场定位.以前那种宝塔式的逐级指挥体制将不附存在.
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
涵盖海陆空天电的战术数据链连接直至单兵,及时刷新单兵或基层指挥员作战电脑上的战场资讯,方便明确的更新战场时态.确保直接指挥权在特殊情况下的传递.传统的作战地域概念和习惯已经不管用了.信息作战是无缝连接,高立体,大纵深,全维度.
㈡ 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机械化战争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较之农业时代的人力型战争、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而言,最本质的
区别是:战场信息要素已经从以前的辅助因素,转变成能直接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导因素。正如人
们常说的,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成为部队战斗力的核心要素,制信息权也继而成为凌驾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之上的战场制高点。战争中,虽然传统的火力、防护力和机动力仍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已经不处在核心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信息。首先并始终夺取战场制信息权、保持战场信息优势,成了信息化战场上交战双方争夺的第一焦点。可以说,信息化战争中,谁更加重视并取得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谁就可以最先看见“山的那一边”,从而为作战决策的准确性、火力打击的有效性等提供可靠保证。
机械化战争论 mechanized warfare theory 一种主张陆军实行机械化和依靠机械化军队取胜的军事理论。亦称坦克制胜论。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以后,显示出很强的突击力。英国坦克军参谋长J.F.C.富勒首先总结了在这次战争中使用坦克的经验。他在1918年5月拟制的《1919年计划》中,提出了建立和使用机械化军队的新观点;之后,又在《世界大战中的坦克》(1920)、《论未来战争》(1928,中译本名为《机械化战争论》)等着作中进一步作了阐述,创立了机械化战争理论。 富勒认为,坦克出现以后,陆军机械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战争将是一种纯粹的机械化活动,战争胜负“百分之九十九在于武器”,战场上坦克数量多的一方胜利的机会亦多。他认为,骑兵将退出战场,步兵降为辅助兵种,炮兵则需提高机动能力。还主张,作战时,首先以坦克出敌不意地突向敌人的纵深,摧毁其首脑机关,同时以飞机轰炸其交通枢纽和补给系统,接着使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扩大战果,追歼逃敌,一次会战即夺取战争的胜利。富勒的理论,虽然指出了军队建设和作战方法发展的某些趋向,但过分夸大了坦克的作用,贬低了人和其他兵种在战争中的作用。 继富勒之后,德国的H.W.古德里安、法国的C.戴高乐、奥地利的L.von艾曼斯贝格尔等人,也从不同角度提倡机械化战争论。这种理论还为德国法西斯头子A.希特勒及其统帅部所接受,并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闪击波兰、法国和进攻苏联的作战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