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质资料服务
2012年,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通过传统服务窗口接待3.1万人次到馆借阅地质资料,累计提供11万份次、187万件次地质资料服务。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扎实推进,已初步构建完成了以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电子阅览室、油气委托管理平台、钻孔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为内容的“五平台一支撑”格局。
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全面使用。全国共导入地质资料监管数据18.5万条,全年汇交1.4万份,2/3的省(区、市)已完成地质工作项目信息录入、补录以及印发《限期汇交地质资料通知书》等工作,基本实现了对原始、成果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全程监管,强化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
共享服务平台面向公众提供网络化服务。国土资源部在门户网站设立地质资料共享服务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地质资料目录查询和公开地质资料图文共享数据等网络化服务。全国省级地质资料馆和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都部署了共享服务平台。各级节点已将保管于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非涉密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和部分电子文件上传至门户网站并发布。
电子阅览室建设进展顺利。2012年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大力推进地质资料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全国地质资料馆部署了电子阅览室系统,有条件的已为阅者提供馆藏地质资料的查询、借阅、浏览等服务。
油气地质资料委托保管信息系统面向专业用户提供服务。油气地质资料委托保管信息系统已在全国地质资料馆和各受托单位部署安装,建立了受委托保管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的目录数据库,面向专业用户提供油气等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服务,推进油气和海洋地质资料的共享,提高了地质资料服务利用水平。
努力提高地质资料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整装勘查区和重点成矿区带地质资料服务集群化,全国完成了78个整装勘查区地质资料数据库并在网上发布,发布了中国1∶20万、1∶25万和1∶50万地质图及报告、说明书共1601幅,提供全社会利用。
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完成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国各单位共保管钻孔96余万个,其中信息完整率超过88%。编写完成了《地质钻孔数据采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和《地质钻孔数据采集工作指南》。
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部署工作基本完成。2012年,29个省级地质馆藏机构部署了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满足了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各行业地质资料管理部门的实际业务需要,有力提高了地质资料管理的工作效率。
㈡ 地质信息社会化服务
一、服务对象
加拿大地质机构所开展的项目计划及其相关活动科技含量高,加速了加拿大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决策的信息化。加拿大地质信息的服务对象涉及到加拿大的每一个角落,有政府、企业、股东及社会公众等。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国际组织和社团 ( 用于制定和应用标准) ;
( 2) 协会和联盟 ( 用于制定和应用技术需求) ;
( 3) 联邦各级政府机构 ( 用于提供和利用数据) ;
( 4) 联邦各级政府机构代理 ( 用于建立数据库、服务、软件工具) ;
( 5) 国内外投资公司 ( 用于查询数据) ;
( 6) 军事机构 ( 用于查询数据) ;
( 7) 国家安全机构 ( 用于查询数据) ;
( 8) 中、小学老师 ( 用于地图和地质知识) ;
( 9) 大学的教师和学生 ( 用于研究和利用地质信息) ;
( 10) 私人企业 ( 用于增值服务) ;
( 11) 软件开发 IT 企业 ( 用于系统开发、增值服务) ;
( 12) 加拿大公民 ( 用于增值服务、查询数据) ;
( 13) 外国人 ( 用于查询数据) 。
加拿大地质信息的服务目标是为政府、企业、股东及社会公众提供实时、一流的地学与地球信息科学产品与服务,为提高加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二、服务的提供者
( 一) 服务提供者的范围
地质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信息内容的提供者、经费的提供者、直接参与信息系统开发的开发者、服务渠道 ( 方式) 的提供者,其人员构成来自加拿大联邦、省、地区各级地质机构和它的合作伙伴,以及私人企业、联盟、大学和非盈利科学研究机构等诸多部门。他们往往直接参与加拿大国家空间数据政策的制定与信息化建设管理层的决策。
( 二) 服务提供者的类型根据加拿大人文地理的实际情况,将服务提供者按三个方面分类: 按组织机构分类、按服务提供的内容分类、按服务提供的方式分类。
1. 按组织机构分类
加拿大各类、各级组织是信息化服务的组织机构,是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者、投资者、协调者、内容的提供者、系统的开发者、密切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忠实用户,它们各自在信息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1) 协会和联盟。空间信息协会和联盟鼓励各成员有效、协同工作,共享信息资源,分享各种涉及成员切身利益的信息和商业机会,制定信息服务的技术标准和政策以及执行过程。
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战略时,可以从协会和联盟得到技术的支持、信息共享的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法规的建议; 同时,它们也是政府和信息服务用户联系的重要渠道,从中可以得到各种信息化建设的批评和建议。
( 2) 联邦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联邦政府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领导和组织国家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协调联邦政府代理的各种信息化开发活动; 联络和协调国际地质空间信息技术的各类活动; 提供 ( 包括直接和间接地) 国家级的数据库; 提供国家级的电子网络,实现联邦数据库的存取; 并实现与各省、地区和市的连网; 制定和颁发各类法规和政策用于指导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信息服务的实现。
联邦政府负责制定各类信息化服务的政策和法规,鼓励社区和公民使用信息化服务系统。联邦政府考虑各方面,包括下属单位、省和地区、城市、工业界、科研院所、公民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制定统一的信息共享政策和安全保护政策,拆除它们之间的各种壁垒。联邦政府还负责建立各种国际合作关系,并负责扶持加拿大地质空间信息服务各类公司的发展和壮大。
提供地质空间数据的联邦政府部门主要包括自然资源部和它下属的两个部门: 加拿大地调局和加拿大地球空间信息部,具体负责提供加拿大海陆领域的地质信息库,以及提供专业的和实时的加拿大海陆领域的空间定位信息、测量信息、地图、遥感数据及其地理参照信息。
( 3) 省和地区政府。省和地区在信息化建设所扮演的角色主要包括: 在其所管辖的地域内,领导和协调各种地质信息化建设项目; 领导其下属执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并提供各类数据和信息; 联络和协调下属城镇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各类活动; 提供 ( 包括直接和间接地) 省或地区级数据库; 授权国家在大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更新时使用这些数据。
省和地区政府是信息化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它们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需要利用各类地质信息,另外,省政府直接鼓励各城镇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信息服务数据提供各数据库建设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省和地区政府的另一个角色是在国家级地质信息数据和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数据主要的提供者。
( 4) 城镇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城镇政府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在其所管辖的地域内,领导和协调各种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联络和协调省和地区的地质信息服务活动; 提供 ( 包括直接和间接地) 城镇级别数据库。
城镇政府需要加强对地质空间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共享空间信息,充分利用地质信息为社区服务。为了做到这一点,城镇政府应该加强与联邦、政府、地区政府的联系,以确保其对信息服务的贡献。
( 5) 大学和学术机构。加拿大的大学、科研院所与政府和私人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这种联合研究产生各种地质信息,为信息服务提供了代理的研究数据、服务和经验。另外,通过信息服务体系和系统的建设,为加拿大信息化服务培养、培训了大量的人才。
加拿大政府始终如一地强调与大学、学术机构的合作,支持他们开展学术研究,鼓励把科研成果转换为商业产品和社会服务,为加拿大工业界提供更多的机会。大学和学术机构也是信息服务的核心用户,在他们的研究中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创造新的思路、找到新的方法、提供新的服务。
( 6) 标准化组织。标准化组织是各国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学联系的纽带,为地质空间信息服务提供各种服务标准和技术要求,这些技术标准是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的重要保证。同时,通过这种密切的合作,标准化组织还为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创建了开放的、可扩展的软件应用系统接口 ( API) 。
国际标准化组织 ( 例如 ISO 等) 将继续影响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服务系统的建设,因此,保持和维护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密切的关系,是加拿大政府的重要任务,这将有助于保证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的一致性。同时,通过采用标准组织制定的技术要求,可以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交互性。
( 7) 企业界。企业界为加拿大信息服务提供了各类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开发者、专业人员、教育行业对地质空间信息的需求。企业界需要了解地质空间数据和服务的价值和开展信息服务的意义,利用这些数据和服务创建各类应用系统以满足终端用户的各种要求。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中,也需要充分了解工业界的需求,为其发展提供各种商业机会。在加拿大,企业界是信息服务平台和终端用户之间的重要桥梁,为信息服务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内容、方式和应用系统。
( 8) 公民。公民是信息化技术和信息直接或间接的提供者,他们直接影响服务系统和方式的决策。公民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个性服务和应用系统,同时,他们在宣传和鼓励其他用户群体参加信息服务体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公民可以在信息服务系统中获益,并为信息服务增辉,但是,普通的公民对服务体系的建设,没有直接影响。
2. 按服务提供的内容分类
加拿大政府充分认识到内容是服务的核心,是信息化服务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内容的数量、品种、质量决定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利润。下面是按提供的内容对服务提供进行划分。
( 1) 政策和法规。制定符合国际规范和国情的信息服务政策、法规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加拿大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涉及国家的各级部门,一般来讲,信息服务法规的建设要服从国家的法律,例如私人财产保护法、隐私法、公共财产保护法等,在此基础上,联邦和省政府还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和规范,加拿大的市政一级也可以制定相关的附加法,称 “By- law”,仅适用于该市。
( 2) 标准和规范。国际标准化组织、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国际各种协会合作工作,制定了各种信息服务的规范、标准,开放的、可扩展的软件应用系统接口等。
( 3) 数据。提供数据的组织和个人可分为六类: 国际合作伙伴、联邦政府、省和地区政府、市镇政府、科研机构和公民。
( 4) 图书、资料、影像、音像、视频。除了以上机构外,还包括各类出版机构。
( 5) 组件和工具。各级政府的代理机构、私人企业。
( 6) 应用系统。各级政府的代理机构、私人企业和公民。
3. 按服务提供的方式分类
基于地质信息和技术服务的方式和渠道,可以将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分为以下几类:
( 1) 图书馆。在加拿大几乎每个城市和社区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大型企业的总部也有自己的资料室,它们提供了大量的图书、文件、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地质信息。
( 2) 专业书店。在地质特色比较明显的城市,如卡尔加里市有地质类的专业书店,但是规模很小。
( 3) 门户网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服务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站和门户网站是获取数据和信息的重要通道,也是提供地质信息内容最丰富的地方。
( 4) 教育机构。一般大学都有大量的地质信息和图书馆,学校的教师也是直接向学生传授地质知识。同时,也是职业培训的重要地方。
( 5) 社区。加拿大重视社区建设,社区也是提供地质知识和地理信息的重要场所。
三、服务的内容
具体而言,加拿大地质信息网络在线产品主要包括地学图件、报告、当前研究、综合报告、公共文献、加拿大地质、论文、经济地质报告和论文集等,其数据资源涵盖农业和森林学、矿床地质学、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地球化学和地球年代学、地球物理学、土地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水文和冰河学、遥感、交通和人口、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地形和表层沉积学、海洋地质和海洋学、矿物学和经济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多个专业领域。
目前,加拿大地球科学部网络在线服务将上述产品和服务分为图书馆产品、出版物产品、数据产品、地图产品、图像收集产品、其他服务产品、面向儿童的产品、面向教师的产品 8 个方向,说明不同产品与服务的购买渠道,公布已核准的产品和服务价格清单,方便用户使用和购买。
目前,加拿大地质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主要产品与服务见表 3-1。
表 3-1 产品与服务内容表
续表
购买渠道主要有: 加拿大地调局书店和销售渠道,加拿大地图办公室,加拿大空军和国家空中图片图书馆。
四、服务的方式
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基于网络的在线服务,代理机构提供的服务是加拿大地调局的三种服务方式。
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基本上是现场面对面服务,服务提供者与用户直接接触,或者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等与用户联络。
随着高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在线服务方兴未艾。地质信息提供者通过门户站点为用户提供在线地图、影像、图片等资源的访问,制图工具与服务,以及相关站点链接信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浏览、查询和下载空间信息的服务,或者进行网上定制服务。
此外,地质信息提供者也通过授权,由代理机构提供服务。
加拿大的很多省份都采用了政府授权由代理机构提供服务的机制,政府授权给相应的私有商业部门或者代理机构,由商业部门或者代理机构负责共同信息的服务。具体操作过程为,政府机构与商业数据生产部门之间签署正式的协议,政府机构给予商业数据生产企业对于公共数据的专有权 ( 版权、使用权、发布权等) ,允许其编辑、维护或数字化公众投资形成的空间数据。经营者对其销售的数字地图信息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或以一定折扣价从加拿大地质机构购买常规地图产品。
这样,政府的零售职能大多数批发转移给私人经销商或地区销售商,并提供恰当的折扣。地区销售中心通常设在省级制图机构,它为经销商提供联邦和省级地图。
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基于网络的在线服务方式是各国在地质信息社会化服务中广泛采用的两种方式。其中,基于网络的在线服务方式越来越多地得到用户的青睐,也是地质信息发布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授权代理机构提供服务的方式,是加拿大结合自身地域辽阔的特征发展出来的一种特有的服务方式,这种方式也被澳大利亚等同样地广人稀的国家所采用。加拿大政府与商业部门或代理机构共同组成加拿大地学产品的树状销售结构,既减少了政府的工作负担,又方便了用户对地质信息的获取,同时也给加拿大商业机构增加了商机。
㈢ 我国地质信息服务现状分析及展望
温雪茹 刘 冰 李银罗 翟国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摘 要 信息服务已成为 21 世纪各国地质工作的战略重点。本文对我国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不足,并且对我国将要建立的地质数据集群系统做出了展望,指出应当在实现一站式服务的前提下,实现六个方面的主要功能,包括:完整的地质信息资源目录、丰富的网络在线资源、强大的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能力等。
关键词 地质资料 地质信息 信息服务 集群化
1 引言
地质信息是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环境(灾害)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和地质科学研究过程中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对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演化规律的认识和知识。地质信息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合理利用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对于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经济发展、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地质资料是地质信息的主体,指在地质工作中所形成的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的纸介质、存储介质,以及岩心、标本、样品、光薄片等相关实物。地质资料是对地质工作过程及成果的记录,具体包括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图书期刊、实物地质资料和数据库等。
地质信息服务是主要以地质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提供与传播、地质信息处理以及提供软件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1]。进入 21 世纪以来,信息服务已成为各国地质工作的战略重点[2]。
目前全国地质资料馆、各省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六大地调中心和各省地调院以及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图书馆等单位构成了中国地质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主体[3]。2011 年全国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资源总量达 40.3 万种[4],中国地质图书馆国内外地学文献资源量为 60 万卷(册),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库存岩心长度150745米,标本10992块(数据来源于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站)。目前我国地质信息服务现状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以传统为主的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分散、数字化比例小、共享程度低、信息产品深度加工不够等方面。因而,中国地质调查局于 2010 年 3 月 1 日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要加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就是通过构建共享机制、搭建共享平台,汇集、整理、挖掘地质资料信息产品,延伸产品链,提供服务集中度,提高服务规模效益的过程[4],将实现领域内应用层面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2 地质信息服务方式
2.1 传统服务方式
传统方式表现为借阅人到馆藏机构获取资料的模式。借阅人通过目录检索或者卡片检索,查询到所需资料后,需要到馆藏机构提取纸质资料阅览或复印或拷贝电子数据。网络目录检索和电子阅览室,在借阅过程中能够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模式。在传统信息服务方式中,信息服务提供者各自开展服务。客户为解决一个问题,常常需要从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提供者处分别获得所需服务[5]。
2.2 现代服务方式
现代服务方式主要应用 WEBGIS、网格、数据库等先进技术,使用户能够便利地获取地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提供服务、信息处理服务、软件提供服务,以及基于知识的咨询服务等。它的主要特点是用户通过运行在互联网上的系统,即可在任何位置上快速实现对所需信息的查找、浏览、评价、获取和利用,并不需要关心信息的存放位置。
2.2.1 集成的信息产品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十五”初期开始实施我国基础地学数据库体系建设计划。该体系包括基础地学数据库和综合成果数据库两大部分,共 30 余个数据库,主要包括[6]:
(1)区域地质图数据库
全国 1∶5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国 1∶20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国 1∶25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国 1∶50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国 1∶250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国 1∶500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2)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全国1∶5万重点城市及经济开发区水工环综合地质数据库,全国1∶20万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国 1∶600 万水工环地质图数据库,全国小比例尺数字水工环空间数据库,地下水资源动态监测数据库。
(3)基础地质数据数据库
中国地层数据库,全国 1∶20 万自然重砂数据库,全国同位素地质测年数据库,全国岩石数据库(试建库)。
(4)全国矿产地数据库
原地矿系统矿产地数据库,全国地质工业行业矿产地数据库,中国铬镍(铜)钴铂(族)矿产地数据库(在建)。
(5)全国钻孔地质数据库(试建库)
(6)全国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数据库
全国 1∶500 万航磁数据库,全国 1∶100 万航次数据库,全国区域重力数据库,全国电勘查数据库,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库系统(试建库),全国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全国资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库,全国 1∶25 万标准图幅卫星影像数据库,全国物性数据库(试建库)。
(7)海洋地质数据库
我国 1∶100 万海洋地质数据库、我国海洋地球物理数据集。
(8)地质资料数据库
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料目录数据库,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目录检索数据库,地学图书期刊类文献标题和摘要的网络数据库,地质调查与科技信息数据库。
(9)工作部署与综合成果数据库
地质调查专题图数据库(全国及大区各专业不同比例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与工作程度数据),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地学数据库元数据库。
10 余个国家级已建数据库通过运行维护管理,初步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开展了社会化服务利用。数据发布方式分为在线和离线两种。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以中英文两种语言发布了元数据。据 2003 年 6 月至2005 年 6 月间不完全统计,地调局提供各类数据总量接近 100GB[7]。
2.2.2 网络在线信息获取服务
(1)中国地质图书馆网站(http://www.cgl.org.cn/)提供 10 余个大型地学文献数据库的在线浏览下载服务,提供馆藏图书的目录检索服务,馆藏图书尚没有提供在线浏览服务,尚处于数字化积累阶段。
(2)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http://www.ngac.cn/)提供馆藏地质资料目录检索服务,部分资料的在线浏览与下载服务、部分地学数据库的元数据提供服务。
(3)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站(http://www.gsigrid.cgs.gov.cn/),提供地质数据信息和应用软件共享服务,主办方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运行由局发展中心承担,支撑项目为国家“863”计划课题“资源环境应用网格构建”;
(4)国土资源科学数据共享网站(http://www.geoscience.cn/),提供地质数据信息服务,主办方是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运行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承担,支撑项目为“国土资源科学数据中心建设”。
2.2.3 信息加工分析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络提供了以下应用软件共享服务:①水质评价服务,面向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水质评价的信息服务和软件共享服务;②地下水水位预测,利用动态观测数据,预测指定区域未来水位的变化情况;③网络环境下成矿信息提取与综合:使用证据权方法完成网络矿产综合评价过程;④常规计算方法的固体矿产资源评价方法软件共享服务。
2.2.4 专业软件提供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研发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是贯穿整个地质矿产资源调查完整全过程的软件,涵盖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矿体模拟、品位估计、资源储量估算、矿山开采系统优化等内容,实现了地质填图、固体矿产勘查的全数字化过程。该软件系统由四大子系统构成:数字地质填图系统、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资源储量估算与矿体三维建模信息系统。
3 存在的不足
我国地质信息服务总体来说,虽然有了一定数量的数据资源,但是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有关服务的政策和机制不健全,尤其是缺乏公开服务的管理办法,责权利不统一。
3.1 集群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地质信息产品不少,国家投资也比较大,但是一个数据库一个服务系统,没有完整的产品目录,多重注册情况严重,不能满足用户的一站式需求。
3.2 网络在线数据量少
目前,我国地质资料数字化比例较低。截至 2011 年底,全国各省(区、市)累计完成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总量 23.9 万种,数字化比例约 59%,其中全国地质资料馆累计完成近 6 万种地质资料数字化,数字化率 48%[4]。此为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情况。原始地质资料的数字化还未全面启动。信息资源的拥有量和能够提供在线服务的信息量也极不匹配,截至2010年,全国地质资料馆累计提供网络浏览资料14274种,当年馆藏总量为 11 万种[8],提供在线服务的比例为 13%。
因此,造成网络在线数据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地质信息的数据积累不足;二是地质资料的保密是一个瓶颈,需积极推进地质图地理要素非涉密化处理;三是政策机制不健全,公益性不够。
3.3 地质资料获取费用高
虽然我国的定价原则已经确定,但到现在也没有确定的公开的地质信息与信息服务详细的分类价格,这造成很多数据的服务受到限制,并且各地的收费不一致,有的收费偏高。
4 展望
地质信息服务应当在数据一体化管理和共享平台下,按照统一标准和存储规范,形成逻辑上统一、物理上分布的国家地质数据集群系统。集群系统应当在实现一站式服务的前提下包含以下主要功能:
(1)完整的地质信息资源目录。
建立全国范围内完整的地质资源检索目录,一方面包含地质资料和图书文献,另一方面包含各级馆藏机构和地勘科研单位长期以来积累的地质信息资源。在发达国家,USGS、GSC、BGS、GA 等都提供了完整的各类地学信息的目录查询检索系统,帮助用户快速便捷地检索到所需信息和数据。
(2)丰富的网络在线资源。
在发达国家,由于在线资源极为丰富,其地质信息网站的访问也十分活跃。以美国 USGS 为例,2005 年平均每月成功的服务请求达 2400 万次,经网上传输的数据量达 180 多 G。5 年间访问 USGS 网站的次数约 76260 万次,是在大约相同的时间内访问全国地质资料馆 CGS 网站次数的 600 倍[3]。在对地质资料信息网络获取率调查中,加拿大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获取 29%的数据,美国可以获取 27%,澳大利亚可以获取 8.5%[5]。
我国地质资料解密工作研究,已部署在“十二五”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综合研究中,为今后地质资料的在线服务提供了基础。
(3)强大的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能力。
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络在这方面作出了示范。应用网格技术编制软件对地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将在某些方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网络技术最直观的优点之一便是超强的计算能力,它能够把一个集群的计算机连成一个局域型网络,形成一台超级计算机,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原先在单一 PC 上运行需要花费几个月时间完成的计算,在网格中运行一两天就能够完成。
(4)应用软件服务。
提供各种高性能的专业工具软件服务。
(5)敏感信息的实时发布。
天气预报、台风、地震波观测数据的实时发布,以及通过专用系统发布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台风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预警信息。
(6)提供科学咨询、决策分析、科普宣传与教育培训等服务。
5 结语
2009 年,中国地调局开展了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研究,包括“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理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体系建设”“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等 13 个专题的研究工作。国土资源部确定在上海、山东、湖南、湖北、安徽和青海 6 省市进行试点工作[9]。在这些工作部署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地质信息服务的光辉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国土资源部 . 国土资源部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EB]. http://www.gov. cn/gzdt/2009- 09/18/content_1420534. htm,2009.
[2] 姜作勤 . 地质工作信息化的若干问题 [J]. 地质通报,2004,23(9/10):839 ~ 845.
[3] 尚武等 . 中国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差距及对策 [J]. 中国地质,2007 Vol.34,No.4:730 ~ 735.
[4] 国土资源部 2012 年 05 月 14 日通知公告:2011 年度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 .
[5] 姚华军等 .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研究 [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09:4 ~ 7.
[6] 姜作勤,马智民,杨东来等 . 地质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研究 [J]. 中国地质,2007,34(1):173 ~ 178.
[7] 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 . 2003,2004.
[8] 国土资源部 2011 年 4 月 14 日通知公告:2010 年度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 .
[9] 国土资源部通报第 14 期 . 2009 年度全国地质资料管理情况 .
㈣ 地质信息管理和地学信息系统
地质信息管理和地学信息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地学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媒体的应用、地学模拟、计算机辅助矿产勘查评价、矿产资源评价、钻孔编录、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在地学中的应用、地学文献和图书馆问题等。
1)数据的集成与综合
对多源地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解释是目前地学研究发展的重点。人们经过近30年的努力,现已建立了各种地学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但由于这些数据库是由不同用户、为不同目的、在不同时间建立的,因此在数据的内容、质量、所采用的标准和数据格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何利用这些现有的数据资源,对多源地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已成为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2)多媒体与网络
多媒体系统是把正文、图形、图像、视频和语言等五种传播信息的媒体综合运用在一个系统中。由系统对这些媒体的信号进行综合处理和传输,是当前计算机工业的热点之一。在地学领域,由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这个领域中虽然定量研究的程度不断提高,但定性分析仍占主导地位。因此,有必要用多种技术手段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并用以推断未知。因此,在地学领域内,多媒体技术在信息表达、成果展示和辅助教学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90年代开始不少发达国家已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地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国际互联网INTERNET已成为国际重大地学研究项目如1989年开始的全球变化研究等和许多国家地质调查机构发布信息的主要途径。美国地质调查局于1993年6月在INTERNET上开通了它的WWW服务器。90年代初,加拿大地质调查局也开始通过INTERNET提供地学信息的存取服务。日本地质调查局正在将他们开发的有关地学数据库与INTERNET相连,也采用了WWW服务器方式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3)地质统计学
地质统计学方法以空间数字信息为处理对象。它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60~70年代,而完善于80~90年代。传统的统计学不考虑观测点的空间关系,而地质学研究的恰恰是各种观测点的空间关系。为此,地质统计学发展了变差函数、体积-方差关系和克里格法等自己的基本工具。80~90年代,地质统计学迅速从单变量领域进入多变量领域。
现代地质统计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D.G.Krige创立的克里格法,De Wijs提出的体积-方差关系,G.Matheron建立的地质统计学理论,D.Myers在多元统计学方面的重大贡献,以及A.G.Journel对非线性地质统计学的实用性研究等。80年代,地质统计学方法被广泛计算机化。我国推出的KPX矿产普查评价系统包含有完善的地质统计学软件(李裕伟,1998)。
㈤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简述
李英康 马思民 杨贵生 刘太平 彭秋月 米胜信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本文简述了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并采用 Web 和数据库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初步建立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服务网络系统。最后,为搭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网络平台,讨论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的构成和工作任务。
关键词 实物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一、前言
近年来,因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资源、能源紧缺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现象,国务院为解决这些与地质工作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先后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前者将岩矿心、标本、样品、光薄片等实物地质资料作为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统一管理范围。后者强调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并明确了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法及时向社会提供地质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的通知,明确指出全国地质资料馆和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应建立独立网站,提供资料目录、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办事程序、借阅利用办法等信息,有效地查询利用地质资料,提高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按照通知的要求,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网络研究,主要包括网站系统、内网、外网建设3个方面。
内、外网采用物理隔离,每个办公室设置外网信息点1个、内网信息点1个、网络IP电话视频点1个。内网由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办公主楼、资料库、行政楼、实验楼组网连接构成,用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日常办公。外网通过Internet、中国地质调查局骨干网,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主要提供下列信息:①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库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数据信息;②与实物地质调查资料产生、保管动态有关的信息;③与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收集、入库有关的信息;④国家、行业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管理办法等。
二、总体结构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将采用Web和数据库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通过数据库把网站的各种数据组织起来,自动生成动态的Web页面,并根据用户的请求显示不同的页面内容。
总体结构包括用户层、网络通讯层、数据管理与处理层、数据存储层(见图1)。
图1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网络系统总体结构图
Web在前台运行,针对用户的请求,Web服务器运行一个应答程序对数据库操作,把结果传送给客户机,客户机的浏览器将结果显示给用户(见图2)。
图2 前台信息浏览流程
后台数据管理的主要模块包括权限验证模块、实物数据检索模块、数据维护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信息统计模块、数据备份恢复模块等。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在后台运行,完成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快速的检索(见图3)。
图3 后台数据管理流程
数据库概念模型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行、列表格形式,利用软件Access 97/ SQL Server 200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取、管理。
数据库中主要存储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部门公告、政策文件、利用办法、管理动态、用户留言、友情链接等信息。
三、网络环境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网站由网络设备(包括局域网)和Web信息服务系统组成。
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多层系统架构,并具有高度的扩展性,以降低系统扩充的成本。
外部端口采用DDN(Digital Data Network)专线接入方式与地调局骨干网连接,并实现Inter-net的接入。
内外网之间的通信采用异步高位加密机制,防止信息泄密,保证通信安全。
为防止服务器不可预测的故障,或者服务器的定期维护对整个业务造成的影响,使用两台服务器,两台服务器构成双机热备份,中间使用WatchDog电路。以保证整个系统能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
服务器应支持热插拔电源,并配备UPS(不间断电源)。为保证数据存储的绝对可靠,采用光存储器。服务器上禁止安装与支持网络运行无关程序,以减少程序的混乱或者程序的意外冲突。
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 2000服务器操作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网站安全采用软件、硬件相结合安全保障体系,防止病毒入侵和恶意攻击。
主要硬件设备包括刀片式服务器6台,核心业务路由器1台,硬件防火墙1台,入侵监测设备1台,核心交换机1台,汇聚交换机1台,楼层交换机40台,USP电源和光盘阵列库及其他配套设备。
四、系统页面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通知中要求提供的服务信息(资料目录、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办事程序、借阅利用办法、管理动态等)内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主要栏目如图4所示。
图4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框图
在进行需求分析和完成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信息组织的基础上,试验开发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五、讨论
本文简述了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网络系统的试验性研究结果,初步建立的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网络系统在一些功能方面还有待于完善,远未达到为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提供先进网络平台的目标。后续的工作任务是:
1)建立以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信息、属性信息为数据资源的数据交换、数据更新、数据共享服务运行体系,包括信息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数据中心建设、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事务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等几个方面(见表1)。
表1 实物地质资料数据资源的交换、更新、共享服务运行体系表
2)经过完善后的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网络系统,将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骨干网,上连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连大区(省、行业)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部门,大区(省、行业)服务部门以及基层地勘单位实物地质资料保管部门,构成先进、完整、安全、高速、大容量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交换、服务网络系统,向管理部门和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实时快捷的信息服务(见图5)。
3)国家、大区(省、行业)馆藏机构分别建立各自的局域网网站和服务信息网站,下属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作为上级局域网成员,不单独在互联网上建站,其实物地质资料数据信息按要求提交到上级网络管理中心,由上级网站统一发布,减少维护工作量和运行成本。
图5 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网组成示意图
总之,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系统建成后,将以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和相关信息为基础,以内、外网为主要传播介质,以信息发布、信息查询、信息交换和多媒体演示等服务方式,通过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信息网站向行业内部和社会提供服务。
㈥ 市县级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模式——以合肥市为例
陈忠良1 戴圣潜2 胡海风1,3 江学莲1
(1.安徽省地质调查院;2.安徽省地矿局321地质队;3.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摘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县级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需求明显,且更趋专业性。本文以合肥市为例,论述市级定位于地质资料的集中管理和分布式网络化服务,并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维度说明市县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模式。文中分别介绍了馆藏资料电子化查询、地质资料信息Web发布、地质资料共享与交换等信息化服务方式。本文最后对线下定制服务、地质资料多级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合肥市 地质资料 信息化 接口 模式
0 引言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发展,在地学领域,数据处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的处理速度;文字处理技术使地质人员部分进入无纸化调查阶段;扫描数字化等技术提高了资料保管的数字化水平,为后续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做好了前期纸质资料的信息采集准备工作;数据库技术是海量信息得以结构化保存,并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网络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传播与服务的传统工作方式,特别是空间信息网格的在标准体系的支撑下,实现了异构、海量、分布的空间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地质工作现代化的巨大推动力[1~4]。
现阶段,地质资料服务职能正在向市县延伸。而在市县级地质资料服务延伸过程中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结合信息化技术,推动服务水平达到新的高度[5]。上海市在开展城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以地质资料数据中心[6]为基础的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的新阶段。其注重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对地质工作需求的把握,围绕社会需求主线,重点推进海量地质资料信息化和社会共享[7]。
本文参考姜作勤、尚武等学者提出的“地质信息服务体系框架”(图1)理论[8]。本着在论述作为合肥市级所委托的公益性地质资料信息保管和服务机构角色定位的同时,着重研究市县级城市在信息化模式下如何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详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内容。
1 市级服务定位与需求
1.1 服务定位
全国地质资料馆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以江苏泰州、福建平潭为代表,建立了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实体,有市政府正式文件,落实编制、经费、职责,建立了库房及电子阅览室,开展了资料接收与服务工作;二是以辽宁大连、鞍山为代表,以合署办公形式建立了市级地质资料馆,文件由市国土资源局下发,与局属其他单位合署办公,履行地质资料管理职责;三是以山东、广东、四川和浙江为代表,省政府或者省国土资源厅明确了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主要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面开展了工作;四是以上海市为代表,开展地质资料集中管理,市县在行政上督促汇交。
图1 地质信息服务体系框架[8]
合肥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定位于市级所委托的公益性地质资料服务机构,文件由市国土资源局下发,开展地质资料集中管理,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在行政上督促汇交。同时,面向其他中心提供分布式数据管理和网络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图2)。本市级中心接受国家中心的业务指导,遵循国家中心发布的标准规范,在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以及全国性工作项目上,接受国家的统一协调。
图2 服务定位
1.2 服务需求调研
为做好服务平台的开发,针对地勘单位和国土资源部门以外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需求调研。调研形式上采用逐个上门,面对面询问、问卷的方式,调研其对地质资料的需求,并沟通可能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内容。
通过调研,地质资料服务需求问卷的部分结果见图3。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需求表现在:①地质资料数据库应能体现本地区地质工作的程度,辅助项目立项和编制设计工作,满足本地区地质调查项目开展过程中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实际需求。②在地质资料需求内容上,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状况等传统工勘资料的需求较多,地基和断层分布也是较受关注的方面。需优先保障此类资料的信息服务。③信息平台和共享服务方面,是需要重点建设的内容,需要通过信息平台,提供专家咨询、资料在线检索、目录服务和地质科普等内容。④为满足分布式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技术上需要采用OGC组织的WFS、WMS等规范来提供Web地质资料要素服务、地质资料图件服务、地质体空间分析服务与地质资料目录服务等。⑤调研者普遍赞同传统的纸质报告形式提交详尽的专业报告,对电子信息化数据也存在一定需求,也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应对两种方式均予以侧重。在实施信息技术下的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改造的同时,应做好传统地质信息服务与信息化服务相结合的工作。
图3 资料服务需求问卷结果
2 信息化服务方式
信息化服务的基础条件依赖于服务的网络环境。考虑到地质资料涉密问题,合肥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分为涉密和非涉密部分。具体的运行环境如图4所示。
对于需要查询资料本身的用户,一般必须经过授权,在涉密局域网环境下提供馆藏资料电子化查询。在互联网环境下,建设在线服务窗口,提供目录、地质调查成果等服务。并可部署软件系统,作为节点群提供本级地质资料目录信息服务。而对于合肥市级机构,通过政府专网实现网络在线方式数据共享。此种方式侧重分布式环境下,不同平台间的互操作。基于服务等软件技术手段实现跨单位的地质资料共享与应用,满足不同领域在线用户的信息需求。
图4 服务网络环境示意图
2.1 馆藏资料电子化查询
馆藏资料电子化查询的实践在于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所建电子阅览室利用网络技术,连接电子阅览室和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其集地质资料查询、借阅、加工与用户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提供以地质图和电子文档浏览为主、以纸质借阅为补充的服务方式。在方便用户借阅的前提下有效地保护纸质地质资料,提高地质资料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地质资料借阅服务由以纸质借阅向以电子借阅的跨越。
此种方式的服务对象面对需要查阅地质资料信息电子扫描件和已形成的成果地质资料和专题地质资料数据库的人群。使用者通常需要获得馆藏机构的授权。
2.2 地质资料信息Web 发布
地质资料信息Web发布是在地质工作者与公众及专业用户(服务对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是地质工作的对外窗口(图5)。提供目录查询、地质调查成果查询、案例服务和地质科普等服务。
2.2.1 目录服务
地质资料目录在线检索功能可方便不同用户了解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已有数据库数据信息,以达到进一步获取和使用所需信息的目的。查询方式分为简单查询(模糊查询)、高级查询和空间查询(地图模式)。空间查询可进行查询结果与地图(天地图底图)联动,并可通过划定感兴趣的范围(如线段、多边形、矩形)查询此范围内的地质资料信息。
2.2.2 地质调查成果查询
基于WebGIS技术的点位信息查询显示功能,可支持用户查询指定区域的地质钻孔(基本信息、分层信息、样品信息、项目信息),地震、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信息。根据查询结果,支持用户关联查询,如钻孔查询结果可关联查询到分层信息、样品信息、柱状图。对三维地质调查成果模型也提供基于IE浏览器的在线模型浏览。
2.2.3 服务案例展示
为了说明地质资料的价值,提供对本次试点研究工作中典型案例成果的在线展示。我们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分为基础产品和定制产品两类。其中,基础产品是我们以一定周期编制的公共服务产品,提供在线浏览;而定制产品则是我们面向特定对象所提供,选取典型案例在线发布。
图5 地质资料信息Web发布
基础产品有地质环境图集、区调报告等;定制产品则有合肥市滨湖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合肥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滨湖新区应急水源地勘察等专题报告。合肥市资源综合利用(静脉)产业园地质条件评估也可作为城市发展中项目选址地质条件评估类的专业报告予以展示,以说明地质资料综合利用和二次开发的价值。
2.2.4 地质科普
网站建设者依据地质科学的原理,结合地层、构造、古生物、岩石矿物等方面的知识,介绍与合肥市有关的区域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岩浆岩、工程地质等)、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地质遗迹(大蜀山-紫蓬山省级地质公园)、地热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并提供主要地质科普网站的链接。
2.3 地质资料共享与交换
对于地质资料安全保密的具体特点,在共享与交换方面将采用网络在线和离线的两种服务途径。网络在线服务模式下,需要提供目录接口服务和公开地质资料接口服务。为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与其他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如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的共享和交换,需遵循OGC规范,便于各平台之间的数据调用。此种也是第三方网站共享地质资料信息的主要方式。离线途径则是数据的拷贝共享。
2.3.1 目录接口服务(CSW)
网络目录服务(Web Catalogue Service,简称 CSW),支持KVP格式请求,目前支持2.0.2版本。CSW服务包含GetCapabitities、DescribeRecord、GetDomain、GetRecords、GetRecordById、Harvest、Transaction等7个接口。所提供的目录查询接口有按档案号、题名、行政区代码等以及空间查询接口(图6)。
以查询档案号为“L0010”的目录查询接口调用为例:
var webServices: WebService =newWebService(); //定义WebService变量
webServices.loadWSDL(" http://218.22.14.114./HFWebService new/CSWService.asmx? wsdl");//加载目录服务接口地址
CallResponder.token =webServices.getDataTableByDocId(" L0010");//执行查询
图6 目录查询接口
2.3.2 地质图接口服务(WMS)
地质图服务(Web Map Service,简称WMS),利用具有地理空间位置信息的数据制作地图,将地图定义为地理数据可视的表现。服务支持KVP和SOAP格式请求,目前支持1.1.1 版本和1.3.0 版本。WMS服务包含GetCapabitities、GetMap、GetFeatureInfo等3个接口。
工程地质图服务接口用ArcGIS调用示例:
<esri:WMSLayer id=" gcdz" visible="{dz1.selected}" url=" http://218.22.14.114:8089/igserver/ogc/engpolygonlayer/WMSServer" skipGetCapabilities=" true" ><esri:visibleLayers>
<s:ArrayList>
<fx:String>engpolygonlayer:经纬度工程分区.WP</fx:String>
<fx:String>engpolygonlayer:经纬度工程地质界线.WL</fx:String>
<fx:String>engpolygonlayer:经纬度工程分区.WT</fx:String>
</s:ArrayList>
</esri:visibleLayers>
</esri:WMSLayer>
2.3.3 地质要素接口服务(WFS)
地质要素服务(Web Feature Service,简称WFS)定义了一组操作,这组操作允许用户在分布式的环境下通过HTTP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编辑等。服务支持KVP和XML格式请求,目前支持1.0.0、1.1.0和2.0.0 版本。WFS 服务包含 GetCapabitities、DescribeFeatureType、GetFeature、GetGmlObject、Transaction、LockFeature等7个接口。要素服务地址为 http://218.22.14.114:8089/igserver/ogc/WFSServer?Version=1.1.0&Service=WFS&Request =GetFeature&TypeName =要素服务名称。要素服务名称为 Landslide:滑坡地质灾害点.txt、Riverbank:崩岸地质灾害点.txt等。
3 讨论
3.1 线下定制服务
虽然信息化技术能够提供较为便捷高效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但对于专业要求高的离线用户仍然需要采用主动式或定单式的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和二次开发服务。能够提供此类服务既可是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也可是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现状是开展此类服务需要大量的基础地质资料,而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如何从公益性地质资料提供者手中获取资料是未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研究的问题之一。
3.2 地质资料多级服务
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已经建成的Google Maps和天地图是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交换的主要参考对象。天地图按照国家级节点、省级节点和市级节点三级分布来解决社会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主节点是负责平台总体调度,安全监控、资源管理与服务。省级节点是组织开展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服务,负责区域范围内的管理和应用。市级节点是为平台提供现实性比较强的大比例尺信息资源,并且负责本区域数据的更新和应用工作[9]。基于此,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需要考虑多级服务节点分布。现阶段,全国和省级节点组织地质资料目录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动态汇聚,市县级节点应突出大比例尺和专题信息资源的服务,向上级节点上传目录信息。
4 结束语
本文以合肥市为例,论述市级定位于地质资料的集中管理和分布式网络化服务,并根据调研成果介绍了市县级地质资料服务需求的主要内容。在调研结论基础上,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维度说明市县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模式。主要描述的信息化地质资料服务方式有馆藏资料电子化查询、地质资料信息Web发布、地质资料共享与交换等。文中所述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模式,是从技术方法上对市县级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有益探索,可对其他同级城市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起到借鉴作用。
致谢 本文在成文过程中得到了合肥市国土资源局查睿、朱涛和安徽省地质资料馆张明霞高工以及安徽省地质调查院资料室郭小霄高工的热情指导。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郑晓光,徐向琴,王传礼.地质资料信息集成服务方法初探[J].档案与建设,2009(8):23~24.
[2]余浩科,周进生.国外公益性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评估及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6):34~36,49.
[3]姜作勤.地质工作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地质通报,2004(9):20~26.
[4]马智民,杨东来,李景朝,等.主要发达国家地学信息服务的现状与特点[J].地质通报,2007(3):109~114.
[5]王帅.地市级国土资源局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探索:以湖北省黄石市国土资源局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8(4):51~53.
[6]杨丽君.上海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构建与运行体系[J].上海国土资源,2012(3):79~84.
[7]陈华文.上海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机制与模式探索[J].上海地质,2010(3):15~21.
[8]姜作勤,马智民,杨东来,等.地质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研究[J].中国地质,2007(1):177~182.
[9]赵继成.天地图建设与服务[J].地理信息世界,2014(1):10~11.
㈦ 地质信息服务门户网站
一、内容概述
大多数国家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都有统一的门户网站。通过门户网站,人们可以进行成果目录的查询、元数据的查询。此外,一些国家还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查询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关键词查询,还可以在地图上直接查找。如美国地质调查局采用了 WebGIS 技术,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浏览地图,也可以在地图上进行搜索。除完善的查询系统外,大部分国家的门户网站都有主题列表,这样可以使用户不必进行查询,直接在列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例如,在对地质资料信息网络获取率调查中,加拿大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获取29%的数据,美国可以获取27%,澳大利亚可以获取8.5%。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英国地质调查局基于国内外公众和私人部门,在执行最高级别的专业标准和最新信息的前提下,满足用户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包括查询服务、数据服务、图书和文档产品出售等其他服务。日本除满足本国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外,为有效推进日本在海外的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特别注重系统收集、整理以矿产资源拥有国为主的世界地质、矿产勘查和开发等状况以及各国的矿业政策、相关法规、统计资源等情报信息,并对此进行二次开发,对有关地质矿产、开发环境以及需求动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后,向有关部门提供使用(石小亚等,2010)。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承担美国的地震、洪水、矿产能源、地下水等地质调查工作,许多数字地质图、资料和信息产品可以通过 USGS 的网站购买。USGS 也在网站上开展地质科普知识的普及活动,提供免费资料并解答读者的疑问。同时,USGS正在开发地质钻探数据中心和地质数据中心平台,并将以此开展各项信息服务。另外,美国宇航局也在其网站发布地球物理、气象资料信息服务。
三、资料来源
石小亚,朱卫红等.2010.国外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社会化服务对我国的启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35):83~86
㈧ 地质调查资料信息服务产品开发的思考
董佩信 邹淑芳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摘要 2010年以来,利用3年时间开发了3个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产品。提出了科学合理利用资料信息源、充分借助外力组织专家会诊、开展数据加工集成的方法,为吉林省白山地区、延边地区和辽宁省鞍本地区提供了地质资料信息数据集成服务系列产品,为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做了有益的尝试。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地质调查资料信息服务产品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信息 服务产品开发
0 引言
自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建、地质大调查实施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质调查工作。在东北地区,围绕大小兴安岭成矿带,吉黑东部成矿带、辽东-吉南成矿带和松辽平原、三江平原等地区开展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及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目前已经完成382个地质调查项目、9个地质科研项目资料汇交,涉及项目资金约7亿元。
承担东北地区公益性地质成果资料信息的接收、保管和服务是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的四大职能之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以资料馆为依托,开展东北地区地质资料接收管理服务工作。地质资料馆实施地质资料清理项目以来,资料馆在清理出原有(2000年以前)馆藏地质成果资料8398份、地质科研资料及研究报告10215件的基础上,从2006年开始,先后承接了全国地质资料馆各类基础地质电子数据,截至2013年底,又累计接收了359份东北地区国家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区馆藏资料、地质调查成果资料、东北基础地质信息三位一体的地质资料信息库。
中国地质调查局2010年启动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以来,全国地质资料馆把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要求大区中心研究现有的工作程度,了解地方政府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服务于国土资源的矿政主管部门。我们在充分分析馆藏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地方政府和项目承担单位开展需求调研,并根据需求,选定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白山市人民政府和辽宁地质调查院,作为开发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使用对象,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确定了1年开发一个服务产品,3年完成系列产品的目标,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开发做了有益的尝试。
1 资料信息源服务产品开发的思路
地质资料信息是地质科技人员在地质调查与科研工作中形成的文字、数据、图表声像、电子介质等工作成果,包括原始记录、标本、岩心等实物样品,也包括文字、图件、表格、化验数据等纸质资料,还包括水文、遥感、物探、化探、航磁、重力等数据资料。这些资料既是人们了解地质结构、掌握成矿规律、寻找矿藏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地质工作者通过野外艰苦工作得到的劳动成果。如何利用好地质资料信息,采用什么方式研发出高质量的服务产品,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1.1 科学合理利用资料信息源
要想开发出好的服务产品,充分掌握地质资料信息是关键环节。3年来,无论服务对象是地方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还是地勘单位,我们都是在确定服务产品方向后,坐下来认真组织馆内同志,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详细查阅馆藏资料,对可利用的地质数据进行基本分析,分割相关数据,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详细的技术路线,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1.2 充分借助外力增效
在确定服务对象和服务区域后,我们紧密围绕目标,采用凝心聚力、上下联动的模式,充分发挥省级地质资料馆地方地质资料占有量大的优势,想尽办法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建立了大区馆、省馆,市、县国土局地质资料信息的联动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为白山市政府项目服务的项目中,吉林省地质资料馆协助查询了白山地区所有的历史地质资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县国土资源局标注了所有矿业权(采矿权、探矿权)的具体坐标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服务项目,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提供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矿业权分布和州国土资源局“十二五”规划的蓝本;鞍山-本溪地区服务项目,辽宁省地质资料馆提供了矿业权分布,历史上区域钻孔分布图,多家地勘单位工作程度图等。
以上办法极大地扩大了服务地区地质资料信息的占有量,为下一步开展综合研究增加了数据信息。
1.3 专家会诊,加工集成
各种数据汇总后,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政府,我们聘请了熟悉吉林省和辽宁省地质情况的矿产、物探、化探等领域的专家,对集成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把脉定向,选定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吉林省物探勘查研究院、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作为地质资料信息数据集成研究合作单位,对上述数据进行集成、叠加、分类成图,编写综合研究报告,提交给专家审定。
1.4 产品输出及社会效益
实施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3年来,我们完成了吉林省白山地区地质资料信息数据集成服务、吉林省延边地区地质资料信息数据集成服务、辽宁省鞍山-本溪成矿带数据集成与服务3个产品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好评。
1.4.1 吉林省白山地区地质资料信息数据集成服务产品的开发
该项成果2011年完成。服务产品为数据集成服务综合研究报告1套(包括综合报告文本,综合研究图件9张,综合研究图册1本)。
该产品经过项目组、专家组7个月的工作,在沈阳地调中心资料馆、吉林省资料馆进行成果资料、历史资料的采集和基础地质数据库数据分割的基础上,白山市国土资源部门对探矿权、采矿权、新发现矿产地登记录入查询,建立了区域矿产地、探矿权、采矿权数据库。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协助建立了空间数据图层。通过对化探资料数据、物探资料数据的处理及成图,得到了宝贵的数据集成成果。化探数据集成方面提出了玄武岩重点研究区和4个金地球化学找矿远景区;物探数据集成成果方面,提出了白山市铁矿重点(整装)勘查区和浑江区三道沟、长白新房子、抚松北岗等11个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地质矿产数据集成成果方面,提出了老岭成矿区带找矿突破的新思考和铁矿资源集约经营的新思路。
1.4.2 吉林省延边地区地质资料信息数据集成服务产品开发
该项成果2012年完成。服务产品为数据集成服务综合研究报告1套(包括综合研究报告文本,综合研究图件10张,综合研究图册1本)。
该项目邀请专家确定了成矿区带划分原则,综合分析各区带成矿地质特点及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的关联程度,在延边地区划分出9个甲类成矿带和4个乙类成矿带。甲类成矿带分布有大、中型矿产地,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吻合程度高;乙类成矿带仅分布有小型矿床或矿点,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吻合程度低。
1.4.3 辽宁省鞍山-本溪成矿带数据集成与服务产品开发
该项成果2013年完成。服务产品为数据集成服务综合研究报告1套(包括:综合报告文本,综合研究图件9张,综合研究图册1本)。
鞍本地区铁矿的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历经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鞍本地区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也在本地区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了地质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工作,累计钻探进尺百万米以上。2009年,国家实施地质大调查以来,在该区又先后实施了多个重点勘查项目,使得该区地质工作程度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服务产品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系统搜集了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地质资料馆鞍本地区馆藏历史地质资料、钻孔资料,搜集了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鞍本地区成果报告和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对该地区的综合研究成果,对以往该地区重力、磁测等物探资料和化探、遥感等地质基础数据进行了切割、分类整理和成果集成,组织专业人员对集成的数据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依据物化探异常,提出了成矿远景预测区的划分方案,将鞍本地区划分为感王镇—驼龙镇、唐马寨—西鞍山—大孤山,羊草庄—胡家庙—眼前山等9个铁远景预测区,供政府部门和地质勘查主管单位参考。
2 3年服务产品开发的启示
上述3年服务产品的开发,使我们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的开发有了更深感受。在回顾和总结之余,我们有三点体会。
2.1 要尽早完善服务产品开发体系
3年来,我们切身体验到,地方政府、国土管理部门、地勘单位对服务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同时也感受到服务产品的开发存在资料信息滞后、数据集成不及时的问题,尤其是没有权威的专业组织开展综合研究工作,致使服务产品的研究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的开发,是一个需要深入分析研究的系统工程,单单依靠资料信息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
2.2 要建立专项基金开展此项工作
国家几十年在地质找矿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成果有的束之高阁,有的成了库房中的堆放物。从我们3年来的具体实践中,找到了方向。白山项目在为地方政府制定总体找矿规划中,根据服务产品的找矿远景预测和建议,已经成功申报了1个国家整装勘查区、2个省级整装勘查区;延边项目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适时调整了“十二五”矿产资源找矿规划,确立了2个地方找矿重点区;鞍山-本溪成矿带项目,形成了历史钻孔数据分布图,避免了后续项目施工的重复工作,为国家节约了资金。如果国家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成立相关的组织,开展专门性的研究,将会极大地发挥以往国家出资的地质成果资料的作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取得更好的找矿效益。
2.3 健全资料信息馆,稳定人员队伍
当前,全国六大区地质资料馆和一些省级资料馆都存在库房和服务场所不足的情况。地质资料的存放,分类实物资料的保管,开展地质资料二次加工和综合研究,更是需要有大的场地和场所。
地质资料管理队伍也需年轻化、知识化,要建立一支现代化的资料信息管理队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需要,承担起国家矿产资源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重任。
3 结语
地质调查资料信息服务产品开发与服务,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对于充分提高地质资料利用率、统筹考虑地质工作部署、指导地质找矿和项目申报、支撑地方国土资源部门矿政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做好该项工作,关键是四个方面:一是用户和服务方向要明确,用户对地质调查资料信息有强烈的需求;二是联合并调动地方地质资料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占有数据量大的优势;三是要有一支技术全面、熟悉情况的研发队伍作为支撑;四是要稳定的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地质调查资料信息服务产品在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构建资源与环境并重、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和谐社会方面会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㈨ 为科研工作提供优质的地质资料服务
王 红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摘 要 在地质科研工作飞速发展的今天,地质资料服务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作为科研单位的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应当时刻牢记要以为科研服务为宗旨,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和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手段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做好科研辅助工作。
关键词 地质资料 优质服务 服务意识 服务内容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在长期的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它历经了一代又一代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劳动,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付出的大量心血,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地质科研单位的地质资料管理人员,不仅要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妥善保护好这些地质工作的宝贵财富,更要从服务思路、服务方式等方面积极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对地质资料的需求。为科研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
1 围绕科研工作,做好地质资料服务
地质资料,包括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等,包含着矿产、水文、环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的丰富信息。一个地质科研项目的完成,要经过立项、设计、野外调查取样、提交项目成果、评审验收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地质资料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立项开始,就为项目研究人员提供各种地质资料和数据作为参考;在野外调查阶段,科研人员需要齐全的地形图、海图等资料;调查取样结束后,把实物样品入库登记、妥善保管;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及时收集归档科研项目形成的原始资料和各种分析测试数据,待课题完成之后把成果地质资料全部归档。总之,从地质科研项目立项的开始,地质资料的服务工作就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从思想上强化地质资料服务
2.1 强化服务意识
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地质资料的有效利用,所以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单位的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应该时刻牢记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服务于科研,想科研人员之所想,急科研工作之所急,围绕着科研工作做好地质资料的服务工作。从科研项目的立项开始,就尽力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按照他们的需要提供地质资料以做参考;在科研工作的各个阶段,及时收集项目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完整地归档编录,协助科研人员顺利完成项目的评审验收。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必须以全面为科研服务为宗旨,以满足地质资料利用者为目的,充分了解科研人员对地质资料的需求,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层次挖掘地质资料的利用价值,实现地质资料利用的最大化。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更新服务形式和服务手段。不但要具有资料管理和服务的能力,还要努力掌握地质专业知识,争取成为地质科学和地质资料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树立地质资料服务意识,做好科研的辅助工作。
2.2 加强保密意识
做好地质资料的保密工作,是地质资料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提供优质地质资料工作的一部分。一份小小的地质资料,包含着涉及国家或单位的秘密资料和科技成果,背后是国家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投入。保证这些宝贵财富的安全和机密是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神圣职责。只有严守这些宝贵地质资料的机密,才能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数据。目前,由于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网络越来越国际化、社会化,地质资料也出现了大量的电子版,如地形图、海图、矿产资源图等涉及机密的地质资料都有电子版在使用。在外借、利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泄密的发生,电子版地质资料提供利用方式与所依赖技术的多样化,导致了利用工作的复杂性。在这种形势下,做好保密工作也就尤为重要。在提供地质资料利用的时候,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尤其是涉密的地质资料。作为一名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平时应多学习保密工作的相关知识,时刻提醒自己要严守工作纪律并遵守保密制度,正确认识地质资料利用和保密的关系,做好保管过程和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2.3 提高信息意识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地质资料也呈现出量大、系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现状。这给地质资料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地质资料管理人员,不但是资料管理者,更是资料信息的提供者,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有效运行这一点,讲求地质资料利用的时效性,及时而又全面地掌握工作范围内的地质资料,提高地质资料的信息开发利用效率,在做好资料信息的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掌握现代化的服务工具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地质资料的可利用性,使科研人员能快速准确地查找到工作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尽最大可能满足科研需要。
3 服务内容要不断完善
3.1 完善管理机制
地质资料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项工作不仅在工作内容上有其特殊性,对管理方法也有着特殊要求。只有用科学的理念指导管理工作,做到地质资料自身和管理利用等方面都保证工作质量,才能提供优质的地质资料服务,使地质资料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科学化的管理,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工作手段,更要有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应按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完善与本单位各项管理工作协调一致的规章制度体系,并且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做到职责分明,严格按管理制度办事。在遵守规章制度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创新,虽然目前我们已经有了很多规范的规章制度,但仍需要发展和完善,这是地质资料工作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是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同样适合于地质资料工作。
3.2 加强检索工具体系建设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利用计算机管理地质资料逐步取代手工管理是必然的发展方向。要想为科研工作提供优质的地质资料服务,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是实现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的必备条件。用计算机检索地质资料,能够实现多种形式的检索,科研人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查阅资料,如档案号、课题完成时间、项目名称、编写单位、工作区域等,甚至可以利用某些关键词进行模糊查询。这就简化了检索过程,大大提高了地质资料的可利用性,既能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同时又可以广泛满足科研人员的不同需要,这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无法与之相比的。很多地质科研单位的地质资料室往往规模不大,专业性较强,分类相对简单,完全可以根据本单位地质资料的特点、估算的容量及用户的使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系统,配备一套合适的、能够充分满足本单位需求的管理软件,实现计算机管理地质资料。
3.3 改善服务设施
目前地质科研工作项目数量很大,地质科研工作的手段越来越先进,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其工作中形成的地质资料的数量、内容都比以前复杂,电子文档、电子照片等地质资料数量逐渐增多,地质资料的载体、形式、记录方式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这对地质资料管理设施也提出了高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地质资料为科研服务,完善地质资料管理设施是必需的,这是做好现代地质资料工作的保障条件。应该为地质资料库房配备先进适用的保管条件,空调、除湿、防火、放光、防虫、自动报警、防盗设备必不可少,存放地质资料的柜子要保证能够符合保管介质的需要,这是保证地质资料安全存放的先决条件。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应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先进的硬件技术设备是实现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步骤。在选择硬件时,应选择目前较为先进的计算机以及其他相关的配套设施,计算机主机的内存、外存要有一定的容量,兼容性要好;软件方面,要选择在体系结构、系统功能、后台数据库、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接口、适用网络结构等方面都能充分满足本单位地质资料工作需要的软件。
4 结语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妥善保管和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是地质资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为科研工作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地质资料工作者的自身价值。作为地质资料工作者,理应做好地质资料的优质服务工作,致力于地质资料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的创新,争取做到把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做得既有特色又有高度,最大限度地满足科研工作需要。
㈩ (六)提供全方位的地学信息服务
2004年,英国地质调查局国际处处长D.Ovadia在总结全球地质调查机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后指出,现代地质调查机构应该从地质调查向地质服务方向转变。事实上,这种转变是地质调查机构不断发展和演变的结果。首先,这种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地质机构的定位。调查只是过程,服务才是最终目的;调查是基础,服务才是关键。21世纪初,各国地质调查机构都把创建服务型地质调查机构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之一。其次,扩大了服务的内涵。地质调查机构不仅要提供基本地学数据,而且要提供数据加工和处理服务,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支撑。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了矿产资源全球配置的进程,因此,地质调查机构除了提供国内地学信息服务外,还要收集相关国家的地学信息,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作为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在政府的领导下,要根据商业性地质工作运行情况,及时实施相应计划,发布相关地学信息,推动商业性地质工作健康、稳定发展。第三,转变了服务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质调查服务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因此,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是现代地质调查机构的最核心的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