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业设备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
一、信息化系统将成为转型升级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平台。
特级资质信息化考评表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引,意在指导企业从软硬件基础环境、项目管理功能模块、其他管理子系统应用以及系统整合方面来搭建企业管理平台。转型升级企业的管理无论多复杂,其管理过程的信息、数据都需要在这个信息化系统内进行获取、流转、分享、处理和储存,从而保证管理的最高效率,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初衷,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是企业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他行业信息化实践已经证明,未来企业脱离信息化是无法生存的,近两年已经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也将很快感受到通过信息化系统实施管理的便捷、安全和有效。
二、信息化在处理复杂组织管理流程上的优势将为集团化管控与扁平化管理的兼容提供可能。
信息化技术和理论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演变,已高度归纳和总结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各种表象及其本质。流程是核心,而信息化技术是保证流程被执行不走样、不偏移的最佳手段。层级众多的集团化管控模式和追求简捷高效的扁平化管理方式要在传统管理上得以兼容,是十分困难的,原因在于旨在体现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在执行时往往会因为不同的管理需求导致执行失效,甚至陷入推诿,而信息化技术在流程设计和执行上的优势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考评表在对各个功能模块的描述上,始终贯彻了流程化管理的思想,成为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方法。事实上,每个企业实施信息化时都必须高度重视流程的梳理和优化,在信息化系统中加以固化,从而将复杂的管理问题分解于无数的流程,在员工在线工作状态下被严格执行,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三、以信息化为表现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将成为转型升级企业发展的保障。
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业务层面可以有多种表述,比如: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品牌影响力、资源整合能力、高端人才优势,甚至客户关系等,都可以成为企业某一方面独有而无法复制的优势,而这些优势要素的最终表现就是企业知识。一个高度重视企业知识创造、积累和利用的企业,才能保持持续发展(根本上可以避免因精英骨干离职导致竞争优势丧失的现象),因此,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将更加关注企业知识管理。信息化因其在知识捕捉、分类、检索、分享、存储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最佳工具。考评表也将企业管理信息的存储和利用,特别是知识库共享、档案管理以及档案与公文一体化作为推动加强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方面,更是明确提出了建立企业综合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议,足见对未来企业知识管理的高度重视。
四、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组织形态和管控模式需要信息化系统加以整合。
信息化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在网络环境下的虚拟组织,包含了实际企业管理中的全部内容。信息化在处理复杂组织形态、不同业务数据归集和分析上具有优势,特别在整合不同系统关键数据能力上,是传统管理无法比拟的。转型升级企业的多元化、多样化和组织复杂化的特点,均会产生如何进行信息整合的困扰。因此,考评表十分强调系统的整合和协同能力,比如集团财务管理,就在于将不同投资主体和业务板块的财务信息快速整合,在统一的管理准则框架下进行分析、比对,以快速获得真实的管理信息。而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商业智能分析的途径,也是考评表向广大特级资质企业推荐加以应用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在新特级资质标准框架下,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不争的趋势,特级资质信息化考评表在指导构建一般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的同时,也已经有意识地引导企业关注转型升级后如何更加深入地应用信息化工具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Ⅱ 企业要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企业信息化成功的要素
企业信息化不仅是庞大、复杂,而且也有其自身的战略目标,企业必须分析影响企业信息化目标的成功要素。所谓成功要素,是指实现此目标必须进行的事项或活动。
3.1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计划
“凡事预则立”,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信息化工作也是如此,只不过它将要更复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中心是用技术手段实现管理,那么它就不仅仅是技术范畴内的事情,更多还是管理范畴的事情,实施的过程中涉及的职能部门多,业务范围广,而且企业信息化将要贯穿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企业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和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发生变化,企业的发展目标将是不同的,企业信息化必须围绕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工作的战略计划。
3.2增强信息意识、坚持领导参与
企业信息意识是企业对各种社会信息现象的能动反映。它影响着企业对信息采集和处理的需求(这种信息需求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目的动机性)以及需求的准确表达和具体的处理方式;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大量的信息都具有满足人们信息要求的价值,但是,这种满足的实现不是自动的,而是取决于信息的接受者的信息意识水平。企业信息意识水平的差异会导致信息开发利用效果的差异。因此,企业信息意识水平不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会涉及到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的变化,使企业业务活动透明化,因此,信息化建设就有可能冲击现行管理中的一些不符合管理规律但又沿袭已久的传统观念和思想、作风和习惯、程序和方法,甚至责权关系和体制结构。当相关人员的职责和岗位发生调整时,有可能需要一个适应阶段;当某项业务(尤其是跨部门的业务)需要指定数据提供、维护等方面的职责和义务的时候,不同部门的业务人员可能会从自己部门的本位出发,或者从自己的业务处理习惯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使信息化的工作停滞在对某个环节重复式的协商、讨论上,延长实施过程。这些时候就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并参与信息化工作。实践表明,高层领导的参与是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的关键,主宰着系统的成功与失败。所以有人说信息化工程就是“一把手”工程。但是这里说的“一把手”工程并不要求一把手时时刻刻地做这方面的事情,而是在决策、规划、论证方面注入其智慧,在全局上掌控项目的实施。
3.3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也是企业更新管理理念、优化业务流程的过程,虽然IT部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核心的推动作用,但是信息化产品的最终使用者企业的全体员工,只有每一名员工都积极参与,从系统全局出发,主动调整自己在新业务环境中的位置,认真研究新业务流程的管理理念,才能成为信息化的受益者,也正是因为全体人员都积极参与了,信息化的成果才是整个企业的成果,而不会成为一个整体失败局部成功的畸形儿。
3.4坚持提高企业价值和竞争力的恰当投入
追求最大的利润是企业始终如一的目标,目标的实现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投入),企业信息化也不例外。企业信息化的投入是持续性的,而非一次性投入;同时也是多方位的,对信息化各要素的进行投入,包括软硬件平台、日常管理等。
企业信息化的这种投入会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化而变化的,例如:信息管理的成本随着信息化范围的扩大而增加;软硬件平台的投入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而相对减少;信息开发成本也会随着应用系统的复杂性和深层次性而增加。据国外资料分析,一般企业信息化的成本构成大致为资源成本(软硬件构架、数据库软件等)占总成本的20%、日常管理成本占42%、用户运行维护成本占26%、评估咨询成本占12%。
3.5坚持软件实施与管理模式变更并举
在信息化发展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由于受“技术领先”观念的影响,过分强调技术因素,忽视非技术因素,认为只要技术领先,就“无所不能”,管理模式、制度上不必发生任何更改,结果导致相当数量的企业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失败或效益低下。由于在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不断会有各种业务由手工处理转移到信息化平台上来,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新业务,这时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者变更业务机构,使新业务得到规范化,条理化,以期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扯皮现象。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某特定时期实施的软件只能实现一定业务范围内的功能,并非“万能”,只有相关业务的管理理念和相关制度与软件功能完好配合了,信息化协助管理的目的才能达到。
3.6坚持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软件
即使企业拥有了IT部门,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但是综合起来看,开发能力同软件公司相比还存在差距,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软硬件产品还要从IT市场上购买。软硬件环境的搭建、实施、维护需要企业做出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在选型方面大意不得。企业要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充分分析自己的需求,明确判别自己的生产过程是哪种类型,然后再同可以提供相应产品的供应商接触,通过供应商的演示、企业个性要求答疑、针对本企业的解决方案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信息处理系统,而且也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趋势,用具备前瞻性的思想考虑和指导信息化工作。
3.7坚持持续的培训
信息化产品是新生事物,信息化技术属于高端技术,但由我国国情决定,计算机在我国企业内大规模发展时间不长,企业员工对计算机认识不足,在心理上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有一种神秘感,以为这种技术很“高深莫测”,突然要员工利用信息化技术及工具进行业务处理,很容易造成员工心理上的恐惧和排斥,不利于信息化工作的进行和普及,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从简单的计算机应用开始,逐渐把正在实施的信息化产品的处理流程和员工的具体业务结合起来,向员工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什么必要,有什么效益”,同时更要详细向员工说明应用软件系统的具体使用方法。
实施人员应当认识到这种培训是持续性的、重复性的,而不是一次性的;是随时随地的,而不是非得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才进行培训,同时应当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讲解和讨论,从企业外部请专家或软件公司的实施顾问指导在项目开始实施时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总是依靠“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企业外的专家顾问只能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而本企业的实施队伍成员、接受培训后业务表现优秀的员工,由于熟悉企业情况,可以对比现行管理,说明信息化系统如何解决手工管理解决不了的问题,让他们现身说法,更容易被本企业的人员所接受。
Ⅲ 信息化战争是怎样形成的
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3)如何发生信息化扩展阅读:
信息化战争形态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信息化战争初级阶段。
萌芽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海湾战争为确立标志,在科索沃战争中趋于成熟,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作信息化主导下的新型机械化战争。
这一阶段的战争物质基础是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含弊咐量的机械化平台、相对分立的传感器、以树状拓扑为主的C3I系统、精确制导弹药、电子战装备以及隐身飞机等少量新概念武器;
军队技术变革主题是“连点成链”,即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军事体系,建立“侦—控—打—评”等重点链路、形成简单闭环并快速向网络化方向生长。
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例,当时美英联军已拥有了较强大的战场信息化网络,能够将侦察、监视、指挥、控制、通信等系统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模袜,确保实时共享各类信息资源。
二、信息化战争中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自然扩张和平滑过渡。
这一阶段起始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前后,预计将延续至未来20年左右。这一阶段的战争物质基础主要是信息化主战装备与弹药、综合化战场传感体系、栅格化信息传输网络、网电一体化的信息战装备和具有辅助决策能力的指挥控制系统等。
与初级阶段相比,装备体系的概念与构成发生较大变化但未发生根本性颠覆,大中型装备在主战装备体系中仍占据着绝对的支配地位。
三、信息化战争高级阶段是对中级阶段的深度扬弃与颠覆性发展。
这一阶段的战争物质基础是新质机械化与新质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造就的“军事物理信息融合系统”,包括泛在化智慧化的战场传感体系、智能化超能化的主战装备体系及弹药、实时化分权化的协同任务规划体系、分布式自主化的作战编队与集群等。
作为战争形态主要标志的主战装备体系,无论是概念还是结构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一代核武器、空间攻防作战平台、天基战略打击武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跨界飞行器、洲际战略轰炸机、空天防御系统、网络战武器和战略电子战武器等将构成战略威慑与打击的中坚力量,
而各类智能化的无人机、无人车辆、无人舰艇、外层空间机器人、水下自主航行器、纳米仿生机器以及电磁轨道炮、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和新一代网络电子战武器等将集中取代传统的战役战术武器成为租码纯战场新宠。
Ⅳ 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化管理
着名信息管理的大师认为信息化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始阶段,就是比较零碎的用一些系统和网络设备。
第二个阶段是蔓延阶段,就是各个部门会越来越多的使用系统,但这个时候没有集成化,各个部门的系统基本没有信息上传递。
第三个阶段是控制阶段,这个时候由于还没有集成,而用的系统和网络设备不断增多,成本会上去,效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企业往往会控制系统的投入使用,降低成本。
第四个阶段是集成阶段。把各个部门的系统集成一个大的统一的系统。这个时候就基本信息化了。大型的集成信息管理软件有如ERP。
根据这四个阶段,在信息化的开始就应该考虑到最后的集成,选用的系统应该统一成套,而不是零零散散地从不同的供应商处购买系统。
Ⅳ 怎样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泛微的人事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人事管理应用,帮助企业实现人员的选、用、育、留的全流程管理。同时,面向组织全员提供了员工自助平台,结合智能化组件、电子签章等功能,实现人事的全模块管理、全程数字化。
泛微人事管理平台围绕着岗位需求库、人才库两大数据中心,构建了提供全流程管理的招聘模块,包括从用工需求的提报汇总,到岗位的内外部发布、简历的获取、人才的跟进、面试到入职一整套招聘体系。
1、统一岗位需求库
人事部门可汇总各个部门的用工需求,与外部网站进行对接,内部的岗位需求实现一键发布到外网,并可对岗位的需求状态持续跟进。
2、统一人才库
泛微人事管理平台的人才库支持从多渠道获取人才简历,不论是外部投递、内部员工或离职员工,都可通过统一的人才库进行管理。
形成内部在职、离职、应聘的人才库,能够智能匹配岗位需求,支持一键推送简历到用工部门,一键发起面试
泛微将岗位需求库、人才库两大数据中心串联起来,将招聘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协同。
通过岗位需求库,将与岗位相关的简历情况、投递人员、面试情况、入职情况进行串联,为招聘人员提供漏斗化管理,从而提高人才到职员的转化。
通过人才库,记录人才与公司发生的所有信息,从而对人才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分析。
1、人员档案数字化
泛微的人事管理平台,通过人员卡片将员工所有工作内容集中管理与展现,与工作场景全面协同。
包括人员的基本信息、考勤信息、工资情况、待办工作、培训、绩效等信息,形成员工的全周期管理。
不仅可以从人员卡片看到员工所有的工作情况,而且可以通过人员卡片,进行业务数据的追溯。
2、人事管理全程数字化
泛微远程办公系统实现了人事模块与其他业务模块的协同。
通过流程驱动人员状态和数据的变化与更新,员工信息从人才库智能抓取,实现入职、合同签署、系统账号开通、培训、考核、转正、转岗、离职的全程数字化。
通过智能审批助手、协同知识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等模块,将入职岗位需要关注的制度、培训材料、对接负责人进行智能化展示和推送,帮助员工更好的融入和学习。
通过流程可将分散的业务进行串连,实现人事管理与流程、会议、日程、知识、印控等模块的全面协同。
结合印控中心,泛微的人事管理平台具备全程数字化的能力。
借助电子签章,一条流程快速完成实现合同、劳务协议、工资表、考勤、证明等文件协议的在线发起、内容审批与修订、协议签署、文件归档、防止篡改,既提高了办理效率,又降低了用印风险。
3、员工人事自助平台
泛微的人事管理为每位员工提供了员工的自助门户,员工可以自助查询信息、发起申请与办理业务,完成与个人相关的所有人事业务。
比如,快速发起各类人事自助业务,包括在职证明、收入证明等;或者发起相关申请,包括请假、加班、调休等;也可以查询个人的考勤、排班、公司的制度、培训安排等。
并且,系统智能化地推送与“我”相关的知识和培训信息,可供员工进行学习。
同时,所有需要盖章的事务,均可在系统中一键发起,避免了线下盖章的麻烦。
此外,泛微人事管理平台PC端的应用都可以直接延展至移动端,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人事相关的所有工作,包括:移动端的员工信息自助查询、业务办理、人事印章的使用与授权、相关流程的处理与审批等。
通过泛微云桥平台,又可支持多终端移动入口,包括钉钉、企业微信、微信等。
4、智能考勤排班
泛微人事管理平台支持多种灵活的排班方式,如多班次、弹性考勤等,并可根据不同组织结构、业务需求进行班次维护。
例如班次管理中,除标准的班次考勤设定外,还支持人性化的班次设置,如弹性考勤,早到早走,晚走晚到等。
支持多种考勤方式,可与钉钉、企业微信、APP等移动端集成,实现外勤签到;也支持与第三方打卡机对接。所有集成均通过可视化配置平台,无需开发。
1、知识推送
泛微的人事管理平台具备智能化的育人能力,将员工的培养融入工作过程。
根据员工的业务岗位和工作情况,定制符合员工工作岗位的知识地图、知识门户或各类培训活动,并根据业务场景、流程进行智能化的知识推送,让知识来源于工作并应用于工作。
2、培训管理
泛微将繁琐的培训工作流程化、数字化,以更高效的方式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强化企业DNA。
将庞大而缜密的培训计划通过项目管理功能实现逐一分解,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任务。
通过流程引擎的支撑,将培训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人,在信息透明、报名自主、管理有序的环境下,化解组织培训困境,实现组织培训全程管理。
1、绩效考核
泛微人事绩效模块通过集成引擎与协同平台、业务系统或其他系统进行打通,对定量指标的考核数据自动采集,并根据绩效规则自动评分,实现绩效考核的全面自动化。
保证绩效核算的准确与及时、人员考核的公正和客观。
2、薪资管理
泛微通过标准化的电子流程,为企业搭建起一套人性化、高效率的薪资管理平台。
薪酬管理用OA:人事出错少,员工更满意
3、员工异动与提醒
泛微的人事管理平台可以结合智能的风控模型,对接风险管理模块,自动从系统内部或其他异构系统中抓取数据,如考勤情况、工作状态等,智能识别出人员的异动风险,形成人员的风险识别库。自动推送至管理层的门户上,进行提醒与预警。
泛微人事管理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报表供管理层、人事部门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所有报表均可实现数据穿透,可追溯至最底层数据,并且可自定义报表构建。
泛微全程数字化人事管理价值
① 统一平台:泛微能够提供丰富的人事管理应用,让用户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完成人事各项服务。
②智能助手:结合智能语音助手、审批助手、智能人才匹配、智能印控等智能化组件,帮助企业实现效率提升、风险管控。
③全程数字化能力:泛微结合印控中心,实现人事合同与协议的在线发起、签署和归档,实现真正的全程数字化。
Ⅵ 如何开展信息化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迈向信息化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也是极具认知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此阶段做得好坏,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
一、 需求分析面迹皮对的困难
1、问题了解上的难度
做需求分析的人员经常是IT技术人员,他们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不甚了解,然而具体生产管理人员不具备需求功能表述能力,使得信息化需要处理的内容难以确定。
2、问题本身的动态性
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对企业信息化需求产生影响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资本结构的变化
企业在资本层面的变化,如企业并购,往往会使企业在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业务流程等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将会产生根本的影响。
(2)组织结构的变化
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信息化需求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企业的一把手更换了,可能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就会发生变化。组织结构的调整也会使业务流程发生变化。
(3)业务的变化
业务的变化主要是:业务方向世州嫌的变化和业务流程的变化等方面,在这个层面的变化对信息化需搜手求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如:企业拓展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等。
正是由于这些变化对信息化需求的影响很大,因而从战略层面上应该尽量把握变化的方向。另外,考虑到信息化需求的可变性,信息化规划和实施需要一定柔性。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也需要根据变化进行定期的修整。
3、团队沟通的障碍
不同层面的人员对信息化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企业战略层面来说,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不仅仅是来源于企业目前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来源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对于技术层面来说信息化的需求侧重于企业发展的一个支撑环境,从信息技术层面上对系统的完善、升级、集成和整合提出了需求。对于运作层面来说,侧重于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处理,确定企业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上三个层次所获取的需求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有着内在的联系。要想把握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需要不同层面的人员友好沟通,对需求进行综合分析。
Ⅶ 信息化包括哪些方面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 产品设计的信息化: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实现产品设计自动化、智能化,缩短研究开发、试制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2. 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即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一方面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老设备进行改造,使生产技术装备智能化。另一方面采用智能仪表和电子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处理、控制,实现生产自动化。这是确保产品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是企业获得高效益的技术途径。3. 产品/服务销售的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全新的方法、概念(如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实现企业产品/服务销售的信息化,扩大销售,降低成本,增进客户服务满意度。4. 管理的信息化: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对企业全过程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转变为对信息的管理,减少管理层次,削掉不增值的环节,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制,实现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最佳结合。5. 决策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企业内外部信息恭进行科学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和速度。此外,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包括企业领导和职工信息化意识与信息利用能力的提高、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与稳定等,更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任务。
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何为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一:满足业务数据处理 对中小企业来说,其第一位是满足业务数据处理需要。因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的根本点是业务发展到一定量,手工记帐、统计无法满足老板经营、管理企业的需要。因此,中小企业才开始引入信息系统。 二:最关注投资回报率 中小企业首先面临生存问题,其次资金缺乏,这要求信息化必须能真正解决企业的一些急迫的问题,能够确确实实获得明显的回报,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项目时,它们会更加考虑成本收益分析,即通过信息化企业能够得到什么,是不是合算,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功能是否齐全,是否能够解决企业某些具体实际的管理问题。中小企业不愿意承担由信息化带来的沉没成本,通常它们想通过信息化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而不是降低利润来获得业务流程的优化,不求大而全。总之,企业信息化,它们想如何花小钱办大事,最关注的是投资回报率——产品销路切实的提升、生产成本的降低、市场规模的成长,不会搞一些花瓶工程。 三:产品价格主导信息化需用 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资金匮乏,企业生存也不太稳定,企业老总对于成本的控制相对更严格,普遍注重短期投资回报率,信息化投入非常谨慎,使得它们对IT产品及服务的价格非常敏感,要求的是“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产品再好但价格太高也宁愿放弃,因此价格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考虑因素。而那些价廉物美、性价比高的IT产品因此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四:个性化应用需求较强 中小企业IT应用存在着行业、地区、水平上的差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且每个单位都具有不同管理模式和不同流程的个性化需求,加之中小企业资金、人才的缺乏,导致了中小企业在IT产品的投资和解决方案以及信息化的整体实施上都要求实用性和灵活性,个性化的需求日益明显,不能套用大型企业的标准化产品来实施。 五:更多倾向于全价值链解决方案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网络应用匮乏以及信息实施过程繁杂等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冲击和市场挑战,中小企业不仅仅希望厂商能提供单一的产品和技术,更渴望得到高性价比的全面解决之道,不但能为其提供实用易用、 性价比高的产品,同时还能提供完整良好的售后服务、咨询培训,以购买打包产品、增值服务为主要需求特征。当然产品的品质、厂商的口碑、服务的质量也都是选购的参考条件。 六:“傻瓜安全产品”最受青眯 产品是否具备“简单、易用、快捷、安全”等特点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选型的重要关注点。中小企业其实并不需要配备结构复杂、使用繁琐的“IT产品”,初次采购成本低廉、性能稳定、易用通用、容易维护的I......
信息化规划有哪些内容?
IT信息化规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评估企业管理和IT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通常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会通过三种方式来进行信息化规划工作。聘请信息化规划咨询公司;与在信息化规划方面有经验的专家开展咨询活动;以及依靠企业内部力量完成信息化规划项目。传统的信息化规划公司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备的信息化规划体系;咨询可以帮助企业提炼信息化规划的焦点问题,让企业借鉴他人的成败经验,避免陷阱。
中大咨询这样这种大型的,综合性咨询公司具有比较好的实力与比较多的经验。
信息化建设总投入包括哪些
1、技术人员的投入
2、要领导支持,信息化建设可能会涉及企业办公、生产、日常管理的改变,需领导支持。
3、资金投入
4、多找各类厂商交流学习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0分
企业信息化简介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全面集成、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经营决策的智能化和最优化以及商务运作的电子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目标
用信息共享降低高额库骸、用业务协同提高响应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信息的流畅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集成,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在企业内部建立精益价值流的工作思维,达到信息准确化,信息及时化,多角度统计,降低库存,准确核算成本,控制投入产出,提高按时交货率
信息化规划蓝图
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外表的信息系统开发;第二个层面是标准体系建设,这是信息系统能够持续、深入发展所必须的支撑;第三个层面是标准化组织机构的职责到位、发挥作用,这是标准体系能够完善和贯彻所必须的保障。 不了解企业信息化标准化的作用,仅仅把企业信息化当作是一次性系统开发的工程行为,就会局限于第一个层面;不了解标准化组织机构的作用,仅仅把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当作是一次突击性的工作,就会局限于第二个层面。 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仅仅孤立地从某个问题、某个层面着眼,盲目地赶国外的ERP、CIO等时髦的概念,虽然短期内见效快,终归是扬汤止沸。只有第三个层面的标准化组织机构发挥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从而发挥信息化的后发优势,走在别人的前面。
教育信息化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的简称。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全面革新,使学校能够适应信息化对教育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应包括如下九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思想的“信息化”。要从工业化社会的班级批量化、“一刀切”教育思想转向信息化社会的个性化、人本化教育思想。(2)教育资源的“信息化”。要创建分布式的、超链接的、非线性的、多媒体化的、开放的、智能生成式的多种教育信息资源库,使学校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化、网络化;要建立教育资源信息系统,使人、财、物、时间、空间等各种资源要素的调控与管理最优化。(3)课程教材的“信息化”。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努力提高各科教材的技术含量,注意培养学习者的信息能力。(4)教学模式的“信息化”。要注重建构主义、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的综合运用,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要将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创新等环节的组配作为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5)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技术的核心,提高各种软件、硬件、潜件中的技术含量与信息质量。(6)教育环境的“信息化”。创设丰富、多样、美好的教育信息环境,使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环境的薰陶。(7)教学评估的“信息化”。注重计算机与网络在评估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结果分析中的应用,使评估经常化、自动化、智能化。特别要注重信息导航与实时评估,使教学过程能自动朝教学目标演进。(8)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以绩效为价值取向改革教育管理模式;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常规管理、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中的应用。(9)教师素质的“信息化”。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信息化规划具体包括什么?
IT信息化规划可以分为总体、信息化产品、基础开发平台和系统开发等层面。信息化总体规划,包括系统功能需求设计规划、数据资源规划、数据建模与数据分析、项目实施监理等。信息化产品类,包括绩效管理、电子商务平台、战略执行系统等。具体方面建议题主可以联系下相关的咨询公司,像是中大咨询,他们在信息化规划,提供IT系统解方案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信息化社会包括哪几个方面
【知识点】信息化社会【参考答案】信息化社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社会的信息化、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特征:(1)信息、知识、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3)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增大;(4)信息网络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