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建立一个信息库
暂时先学学access的知识吧,access是非常方便,而且易学的一个数据库
移植到其他的系统里也很方便
2. 如何构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要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决非简单的系统工程。中国人民大学集团管控班结合多年管理咨询经验认为在建设方法上,要注意管理层面与技术层面并重。在管理层面上,要实现对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再造。这一过程中需
要遵循以下原则:要实现由面向部门职能到面向业务流程的转变,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注重整体流程最
优的系统思想。在技术层面上,则需要建设能够胜任将分散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技术平台。这一技术平台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一体化的思想,在技术上实现
各个分散系统间高效、紧密的耦合,从而为管理层面上的流程化提供有力保障。这一过程也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考虑,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高层领导的全程参与和支持;
2、业务部门的投入与协作,用户的全职参与; 3、业务驱动、业务流程梳理与企业级信息系统的结合;
4、有效的项目管理,规避常见问题,保证实施进度、质量和成果的可实施性;
5、注重变革管理,做到充分的理念与技能培训; 6、重视上线后的管理;
7、资深专家团队和专职的咨询服务顾问,创造“双赢”的合作模式; 8、逐步替代现有分散系统,将风险与影响降到最小。
成功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实现企业整体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开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管理上而非技术上。
3. 如何构建社会信息采集网络
信息采集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归纳、整理并最终形成所需有效信息的过程。各种途径包括:一是通过自己实地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也就是直接信息。二是通过媒介间接获得的信息。如书刊、报纸、电视、互联网。目前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而且其信息量远远超于其他信息载体,因此我们进行信息采集的主要途径来自于互联网。软件的好处在于,用户可以针对不同的信息种类设置不同的查询条件,而不是一次性的将网站中所有信息都采集到本地,避免无意义的资源消耗,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
4. 如何构建一个符合自己科研信息需求的信息环境
构建信息化环境,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是不是非要每一节课都得像上公开课、评优课一样准备得很充分,制作一个捧极的教学课件?我觉得到美术课完全可以用Acdsee 5.0看图软件来代替如Authorware、PowerPoint、FrontPage等制作的演示型、交互型课件,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能达到教学效果,完全可以简化课件的制作。 关键词:结构 模式 情境 Acdsee 5.0软件 现在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学科之间的整合越来越密切,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使师生的教与学带来极大的方便,建立学科资源库的是很好的方法。能用数字化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拥有庞大而完善的资源库,虽然现在网络资源看上去很丰富,但能真正在学科上课时直接使用的,想要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容易找出来了。
我一直在思考:建构一个怎样恰当而实用的结构模式进行日常的美术教学?我们都有一个看法:是不是非要每一节课都得像上公开课、评优课一样准备得很充分,制作一个捧极的教学课件、有一大堆的示范作品、所用到的手段几乎无所不包,十全十美的呢?大多数老师必定持反对意见:那是在做秀。我曾听到一位在市里常上公开课的优秀美术老师说:“因为这个学期没有安排对外任务了,结果一个课件都没有做。”当了十几年的美术教师,有什么教手段没用过?自从开始进行全国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以后,我就一直思考着这些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本应该给教师教学提供更快捷、更便利、更节约时间的,为什么更多的老师对其反而束手无策,视数字教学为一种负担呢?我也曾经潜心去制作一个好的课件:花一两个星期到处搜集资料,然后进行数字处理、加工,再花上十天八天去建立各种复杂的交互关系、链接成为一个像样的课件,之后还要根据情况去进行美化修饰。这个前提条件是必须熟悉好几个软件,如:Photoshop、 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FrontPage等等,否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以后还是不知道做成什么样子。的确,上一节拥有教学课件支持的研究性质的课是多么辛苦!一个学期下来,如能制出几个像样的课件是多么艰难啊!试想,一个制作完成的课件,打包后,又或者,对其制作的热区、交互不了解,又或者在网上下载的课件想使用时,但它做出的效果并不十分合意,修改就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还有,现在电脑升级换代快,软件版本不断提升完善,也会成为今后改动的障碍。如此下来,有多少人愿意去用电脑上课?否则像上面那位老师说的,数字教学只能还是避不了只是作秀,更不必言在平时的教学中去进行普及发展了,这就与我们进行实验研究的初衷相违背的。可想而知,研究出来的成果是无法在常规教学中推广使用的,它就成了空中楼阁,效益何在,实验研究就会失败。 在现有资源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如何探索一种不会成为老师沉重负担又适合课堂教学,既能进行基于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学习、又可以作为资源库建设的最优方法和模式呢?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慢慢意识到美术科由于其特殊性,完全可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同时也开始动摇了我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我认为教师首先必须清晰明了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师的重点不是制作课件,而是运用课件,教师备课时应更多地关注于教学方面,如果能达到教学效果,完全可以简化课件的制作。
一. 模式的构建 前段时间我在三年级上了《精美的奖杯设计》一课,感觉似乎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模式,可称为“情境——探究”模式,它比较适用于美术新授课型的教学,其结构图如下: 这一模式分为如下步骤:
(1)利用网络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2)指导学生初步观察情境,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表达(现)出来;
(3)利用网络为学生展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从中发现事物的特征、关系和规律,并及时发现问题,获取反馈信息;
(4)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实现意义建构;
(5)交流评价。
《精美的奖杯设计》一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它是与喜庆有关联的题材,学生是有兴趣去认识又乐意参与的美术活动。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精美的奖杯,画出彩色设计图,并尽量简练地写上奖项的名称。统一教材中只提供了几张图片(图1),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于是我在网上搜索收集了两类图片,一类是各工艺厂商制作的奖杯图样(图2),另一类是近段时间世界上着名赛事带有奖杯的图片(图3),随后用Acdsee 5.0软件批调整为800x600像素,我觉得图片用满屏幕观看最好,然后把它们分别制成两个文件夹,一个文件夹装的是一些有特色、有启发意义的图片,约 50张,主要用于学生上课时详细了解的;另一个文件夹约有各类奖杯200多张图片,用于学生在作业时放幻灯片进行浏览和开阔视野之用的,然后用 Acdsee 5.0按自己的要求编排了顺序(图4),并批更改了名称,再用Photoshop 和Cool 3D制作了一个GIF动画封面(图5)。这个所谓的课件拥有图片近三百幅,前后花费了不到两小时。上课时我打算就用这个看图胜手Acdsee 5.0软件来完成我的教学,我觉得它在美术科这种以看图为主的常规教学当中完全可以代替如Authorware、PowerPoint、 FrontPage 制作等演示型、交互型软件,更不存在以后修改、调整要经过的麻烦程序。Acdsee可以随手进行局部放大,对于美术教学中细节的观察十分重要,这就使其他交互型软件望尘莫及了。如果用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恐怕要花上一两个星期,而且还十分麻烦。现在用Acdsee,我要的目的达到、效果也出来了。何必花费更多的精力呢?或许让那些对电脑一知半解的人看到了,说不定还会以为这是十分困难的呢。 二. 情境导入 创设气氛 上课时,我首先问学生:“同学们,当十年、二十年以后,大家都长大成人,事业有成了,你最想获得成功的是么?”学生纷纷举手,什么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健将等等,当同学们把藏在自己心底的梦想说出来以后,都流露出了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学生的情绪开始调动起来了。于是,我把话题一转:“当你成功以后,最想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奖杯?”当学生回答后,我紧接着又把话题再一转:“你能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你的奖杯是怎么样的吗?”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出其形状、所用材料、色彩。学生在我的鼓励下,思维活跃。有机会回答的同学各说各的样,没问到的把手举得高高的,跃跃欲试,我又把话一转:“同学们四人小组说一说。”整堂课都注入了欢乐的气氛。 这时我才出示题目动画,我接着说:“同学们刚才说的只是想象出来,现在我带同学们去看一看真正的奖杯。”我单击左键,进入下一张,也同时进入了下一环节。 三. 意见表达 思考讨论 这是代表巴西队夺得世界杯足球赛冠军时,罗那尔多手捧奖杯的情景(图6)。学生一看到都是自己所崇拜的大球星,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被图片强烈地吸引住了,求知的欲望被极大地激发了起来。我首先介绍图片的内容,并顺着渗入思想品德教育。我随手用Acdsee 5.0的拖拉放大功能,把那奖杯一下子放大到全屏幕,整个奖怀在我牵引下变得十分巨大,细部精彩处一目了然,上下拉动把重点放到奖杯身上。问学生奖杯的形状是怎样的、用了什么材料制作、色彩怎样等等。这正是我为什么喜欢用Acdsee 5.0的原因,这个功能,如果用其他交互软件来制作是相当麻烦的,更不可能如此随意、灵活。下面的一系列图片,我就看里面的内容而提出不同的问题:什么奖项设计什么样的杯形、什么样的杯形用什么特色的结构,其中的造型特点、上面的装饰花纹、相应的文字说明、使用材料、运用的色彩等等,不断地提问,并相应地把图片中的奖杯局部进行拖拉放大,突出要看清楚的地方,反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奖杯都会根据其奖项而有不同的设计方法。学生一个个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我的引导下把这节课一系列的问题带了出来,也开启了学生的设计思维。我也让学生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为老师的我只作提问,看上去好像我不明白,清楚的反而是学生了。我一直沉醉于这种引导,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尽情地展开思维,在这种情绪与气氛中,注意力和兴趣是最好的。在不知不觉中,难点重点都让学生自己解决了。 我把整个课堂气氛给牢牢控制住了。老师们都可能同样有这个感受:如果当许多教师在现场听课时,学生会有些呆板,任课老师也会感受到压抑,不容易放开,而当只剩下自己平时所熟悉的一位老师时,就会很放胆,整个气氛都可以搞得很热烈活跃的。我的这节课就达到了种效果。 四. 实践探索 意义构建 随后我展示出同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回到实际,回到这节课的作业内容上,并带出设计的方法步骤,强调画出奖杯设计稿时,要有创新、有特色,不能模仿。并利用Acdsee 5.0的幻灯片演示功能,延时2秒放出工艺厂的设计样品照片,这里有200多幅,供学生作参考、欣赏。 其间有个小插曲:一位女同学向我说:“老师,不要再放了!我想到的都让他们设计出来了!”这使我想到了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着名心理实验,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美术科教学就得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为我们展示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的情景,还能用手操作的这种特性,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耳,接受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但同时,尤其对于美术科的教学,看的多了,有一些学生又可能约束了其展开想象的能力,但毕竟这些人有限,更多的学生从这大量而丰富的资料图片中受到了启发,创作出很优秀的作业出来。 五. 交流评价 自我测评 在学生做作业的同时,我告诉他们:“将把你们的作业评出三等,老师把黑板横分成三层,最高一层为一等,中间为二等,下面为三等,我并准备了近二百个磁块,谁完成了作业就自己张挂到黑板上,最后让同学们来做评议。”在学生做作业的这程中,我巡堂发现许多学生很有自己的看法,在我不停鼓励下,一幅幅不同样子的作业挂上了黑板,思维敏捷、动作迅速的学生挂上两幅三幅,不一会,全班同学把四米宽的黑板贴得满满的,不少学生还利用出来挂作业的机会,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黑板就成为了他们作业的小展板。 剩下的几分钟,我让学生评选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说出原因。并把作品挂到相应的等次位置上面,课堂气氛再次被激化,每位同生都想发表自己的意见。结果一位女同学的作业被全班同学评为最好的,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下课后,一大堆学生围着我,强列要求要把作业带走。从学生完成的作业可以看出,他们是有所收获的。之后的剩下的几个班我用同样的方法授了课,效果都很理想。 在这种“情境---探究”模式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数字化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用来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显然,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学生、教材与媒体等四要素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它们能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求知欲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判断、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重构。 类似这种简洁易用的结构模式完全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下去。类似这样的课件我连续作了几十个,在其他课型上也作了一些尝试,还在深化中。 现在,我迫切希望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和有利因素,建立适于自身教学需要的资源库,从而大大优化课堂的教学质量,并达到资源的永久性、共享性、优化性、丰富性和交互性。转载
5. 如何构建的信息化智慧社区
电路故障,在网上发张照片就能联系物业人员修理;开车回家,电子系统主动告知停车场的空余车位;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品质的社区医疗服务……随着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加速,以上的生活方式将很快变成现实。
一、智慧社区拉动消费需求
智慧社区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是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的概念日益受到关注,而作为城市的“分子”,智慧社区建设也被提上日程。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新型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把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家庭综合应用平台,丰富家庭信息服务列为重点任务。同年5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明确了我国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3个月后,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智能建筑与智慧社区服务的模式。种种迹象表明,智慧社区已成为我国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长远看,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促进智慧社区发展的举措,将为智慧社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相关产业的更新换代。智慧社区为刺激消费、创新消费需求提供了广阔空间。欧美发达国家多年前就开始了智慧社区建设的实践,在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智慧社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和技术升级换代,国内的社会组织、企业等单位应该灵活的方式,拼创新、拼创意,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全方位满足社区各类需求。
二、智慧社区建设应以人为本
论坛上,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和具体路径受到热烈讨论。不少学者表示,智慧社区建设应以人为本。
建设智慧社区的目的是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但如果服务内容连居民都不能理解,是否本末倒置?
智慧社区不应仅仅停留在概念宣传阶段,而应走进百姓生活,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它的好处。
智慧社区最关键的要素是三句话:互联互通、平台化或者平台整合、一切为老百姓服务。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主要包括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提供的商业服务,如何以居民需求为中心把二者整合起来,达到既避免重复建设、又更方便群众的目的,这是目前智慧社区建设进程中需要着力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三、智慧社区促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区信息化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学者提出,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多元的信息沟通渠道、重建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智慧社区原始的出发点是为社区基层治理服务的。在基层的社会治理的变革中,信息对称十分重要,如社会学领域中经常出现的信息公平、数字鸿沟等现象往往发生在社区层面。而很多基层治理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智慧社区的核心之一,就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比如网站、微信、微博等等,让信息通过这些渠道实时交互,让政府、市场了解居民需要什么,这样才能共同建设美好的社区,实现基层治理,金鹏信息智慧社区软件。
6. 要建立一个信息平台该怎么做
建立一个网站,手机网页,百家号。
7. 如何提高个人的信息创建能力
信息素养内涵广泛,分不同层次。我认为,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1.信息意识
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有多强,即碰到实际问题,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
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进行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
2.信息能力
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能不能采取适当的方法,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则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了。
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的选择使用、信息处理过程的设计等能力。
3.信息道德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同时也引出许多新问题。如个人信息隐私权、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使用者权益、网络信息传播、网络黑客等。针对这些信息问题,出现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这就形成了信息伦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
这三者中,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激发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应用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则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应用的保证,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个特点,不断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特点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以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基础这本教材中很多上机操作的课程,比如: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及音频
视频
图像信息的加工。这两章的教学内容就很贴切实际运用。在让学生上操作课的时候,可以把学校一些学生的数字信息让学生进行整理加工。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的同时也能为学校完成一项工作,自豪之感油然而生。通过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信息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在信息资源管理这章内容中,可以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一些信息。比如制作家庭的通信录,使学生学以致用。
2.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技术,培养信息素养。
很多学生接触计算机就是为了玩游戏,很少去使用它,课程中提到的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以及网络知识等,这些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其中Office软件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而网络基础也是我们经常涉及到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软件,同时在自己家庭使用网络的时候,能自己动手安装。以及在计算机系统瘫痪的时候能自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