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师需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哪些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教师需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哪些”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以下六种:
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比如文字处理软件(Word、WPS等)排版编辑、文字校对、图文混排以及打印输出。
其次要具备信息的检索处理、共享交流的能力。比如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下载信息的加工等。
第三要掌握成绩统计的表格使用技能。比如表格统计工具Excel、Access等,掌握后可以帮我们快速整理并保存个人信息,如通讯录、学生信息等。
第四还要掌握课件制作的能力。比如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网页动画制作软件Flash、多媒体动画制作Authorare等等, 因为现在我们在网上所见到的大多数课件基本都是它制作出来的。
第五还需要具备网络环境下教学环境的创建的能力。比如Fronpage、Dreamweaver等。
最后还需要掌握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比如媒体剪辑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顺祝工作顺利!
❷ 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基本信息素养
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
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 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
2、多媒体素养
信息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为提高教育教学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并尽量学会使用 PowerPoint Authorware和 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网络素养
网络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博客或自己制作的网站(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必须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
4、课程整合素养
教师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具备把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里。
(2)教师必须掌握哪些信息扩展阅读: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信息素养,已有的研究已经就其内涵达成共识,认为信息素养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修养和能力。具体来说,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恰当理解信息,并能准确查找、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教育理念、环境与模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信息时代的教育不仅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授与技能训练,更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信息素养便是信息时代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信息素养则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提。
❸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的学识和技能应该有哪些
1 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经过层层选拔、考试、试讲而筛选出来的,他们都是经过考验出来的,所具备的是综合能力,能够从容地应对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突变,而一名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四大部分。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具体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优秀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所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人格。其中,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2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作为一名老师要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并且知识面要比教学大纲宽的多,还有知晓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等知识,做到博学多才,不仅要知道怎样教学和教学的方法,还要会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教学。
较强的教学能力,它包括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高的创新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研究能力。在课堂上教学主要是靠语言来进行传播信息的,老师的语言一定要精准、清晰,具有科学性、形象性、生动活泼等;还要有独到的见解,也就是创新,对课堂有一定的把握能力,对科学的研究能力。
较高的职业道德,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教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
敏锐的时代意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跟随时代的步伐,要有执着的事业心,孩子时常会出问题,老师要有耐心进行引导,保持一颗执着的心。
要有良好的形象,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要格外要求自己,自己的某行为、某一句话都会被孩子来模仿,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❹ 教师应具备那些信息素养
(1)敏锐的信息意识: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的重大作用,知道什么样的信息能促进教学,有把这些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教学当中去的意识。
(2)高尚的信息道德:作为信息的生成者,坚决抵制负面信息,选用正面信息进行加工;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先过滤掉良莠不齐的信息再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判断信息的好坏。
(3)基本的信息知识:知道不同的信息源在教学的应用,熟悉图书馆资源的分类知识;掌握信息检索知识;熟练掌握几种教学软件的使用。
(4)熟练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教师的信息判断、收集、批判、处理、生成及传递能力。
拓展资料: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它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❺ 教师信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含以下方面:
1、信息获取能力
2、资源整合能力
3、网络工具应用能力
4、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
5、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驾驭能力
6、信息时代的学习评价能力
7、利用网络进行交际的能力
8、网络道德修养
9、终身学习能力
(5)教师必须掌握哪些信息扩展阅读:
信息素养的含义概述
广义上讲,完整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三个层次:文化素养(知识水平)、信息意识(意识水平)和信息技能(技术水平)。
该标准从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来表述,进一步明确和丰富了对信息素养在技能、态度和道德方面的要求。
1、信息素养
标准1:快速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标准2:批判性地评估信息的能力;
标准3:准确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
2、自学
标准4:探索与个人兴趣相关信息的能力;
标准5:欣赏创造性地表达信息的作品和其他内容的能力;
标准6:努力做到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的极致;
3、社会责任
标准7:认识到信息在民主社会中的重要性的能力;
标准8:遵守与信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道德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能力;
标准9: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探索和创造信息。
从上面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标准的定义可以看出,不仅仅是信息素养,如信息检索、信息检索、信息等信息表达、沟通能力,还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和合理的责任生活和学习在信息社会,具备解决问题的信息技能和综合信息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而言,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使用信息工具: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通信工具;
2、信息获取: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并能熟练地使用阅读、访问、讨论、访问、实验、检索等方法获取信息;
3、信息处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和记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识别、选择、分析、综合、抽象、总结和表达;
4、生成信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准确地总结、综合、执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其简洁、通俗、富有个性;
5、信息的创造:通过各种信息收集的互动,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产生新的信息增长点,从而创造新的信息,达到信息收集的最终目的;
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利用已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使信息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7、信息合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成为超越时空、“零距离”的沟通与合作中介,使其成为自我扩展和与外界建立各种和谐合作关系的有效手段;
8、信息免疫力:庞大的信息资源经常混在一起,这需要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筛选能力,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自觉抵制和消除干扰和侵蚀的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和提高道德素养符合时代的信息。
❻ 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含哪些方面
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含以下方面:
一、信息获取能力
在网络尚未到来之前,教学信息主要是通过教学参考书、 报刊、杂志等常规途径获取的。而在网络时代,除了常规途径,还可以大量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
二、资源整合能力
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 能否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资源的筛选、组合和应用三个方面:资源筛选能力、资源组合能力、需要的新资源。
三、网络工具应用能力
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一些基本技能, 能够应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前提。
四、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本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师要能够设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策略、 设计基于网络资源和工具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特征设计学习目标、 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优势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等。
五、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驾御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与课程整合的主阵地在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师
的信息素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络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不仅有技术方面的, 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方面的。
六、 信息时代的学习评价能力
主要是要具备确定评价标准的能力。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生评价标准应当是多元的,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如在英语学习中,有些学生英语口语
讲得相当流利, 然而对于考试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就是 “毛手毛脚”,对这样的学生, 应当综合地、长远地做出客观的、积极的评价,如果仅用当前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显然是片面的。
七、利用网络进行交际的能力
网络为交际创造了一个无疆域的世界, 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 然而不同地域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忽视文化差异的交际可能导致交际失败, 因而网络时代对人的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八、网络道德修养
网络不仅为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如电子 “海洛因”、电子黑客、网恋等,它不仅改变着教师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而且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创建网络文明,不仅仅学生需要,教师也是需要的。
九、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 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是现代社会教师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首先,应当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将继续教育作为自身的需要,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