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信息安全隐患有哪些
信息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运行安全隐患,主要隐枯是由网络和计算机构成的镇携缓平台,存在的信息被盗用的安全隐患;
2、交易安全隐患,主要是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
3、内容安全隐患,主要是内容被泄露、盗御模用的安全隐患;
4、个人或单位隐私保护,隐患,主要是个人或单位信息泄露的隐患。
㈡ 什么是信息安全,包含哪些方面
信息安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管理上的安全保护,为的是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
1、新数据、新应用、新网络和新计算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信息安全的方向和热点给未来带来新挑战
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信息安全带来更大的挑战。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众多领域得到应用。物联网中的业务认证机制和加密机制是安全上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也是信息安全产业中保障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是移动终端存储的隐私信息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大。
2、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信息安全更关注防御、应急处置能力,但是,随着云安全服务的出现,基于软硬件提供安全服务模式的传统安全产业开始发生变化。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兴起的新形势下,简化客户端配置和维护成本,成为企业对新的网络安全需求,也成为信息安全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3、未来,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是从传统安全走向融合开放的大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网络边界不复存在,给未来的互联网应用和业务带来巨大改变,给信息安全也带来了新挑战。融合开放是互联网发展的特点之一,网络安全也因此变得正在向分布化、规模化、复杂化和间接化等方向发展,信息安全产业也将在融合开放的大安全环境中探寻发展。
㈢ 什么是信息安全,包含哪些方面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是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等方面提出安全保障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降低安全风险到可接受的程度,从而保障系统实现组织机构的使命。所有信息处理调用的指令,包括指示和控制计算机硬件的操作性指令(程序)和信息处理中使用的过程指令。程序包括操作系统程序、电子表格程序、文字处理程序等。过程包括数据输入流程、错误改正流程、数据传送流程等。
数据资源包括:由数字、字母以及其他字符组成,描述组织活动和其他事情的字母数字型数据;句子与段落组成的文本数据;图形和图表形式的图像数据;记录人与其他声音的音频数据。
满足不同需求的、具有各种功能的信息系统构成了信息化社会的基础,它提高了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的生产和管理效率,方便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前进。
(1)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信息系统自身存在的漏洞和来自系统外部的威胁。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中存在具有特定威胁动机的威胁源,通过使用各种攻击方法,利用信息系统的各种脆弱性,对信息系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由此引发信息安全问题和事件。
(2)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就是针对信息系统在运行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制定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在策略指导下,设计并实现信息安全保障架构或模型,采取技术、管理等安全保障措施,将风险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围和程度,从而实现其业务使命。
(3)使命
描述了信息系统在设计、执行、测试、运行、维护、废弃整个生命周期中运行的需求和目标。信息系统的使命与其安全保障密不可分,需要通过信息系统安全措施来保障目标的正确执行。随着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及运行环境的变化,安全保障也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从而保障信息系统的正确运行。
风险管理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方法。信息安全保障应当以风险管理为基础,针对可能存在的各种威胁和自身弱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信息安全不是追求绝对的安全,追求的是可管控的安全风险。最适宜的信息安全策略就是最优的风险管理对策,这是一个在有限资源前提下的最优选择问题。信息系统防范措施不足会造成直接损失,会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也就是说,信息安全保障的问题就是安全的效用问题,要从经济、技术、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做出权衡和取舍。
㈣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安全的五大特征是:
1、完整性
指信息在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过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坏和非丢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样性,使信息能正确生成、存储、传输,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征。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给定要求不泄漏给非授权的个人、实体或过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绝有用信息泄漏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强调有用信息只被授权对象使用的特征。
3、可用性
指网络信息可被授权实体正确访问,并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况下能恢复使用的特征,即在系统运行时能正确存取所需信息,当系统遭受攻击或破坏时,能迅速恢复并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网络信息系统面向用户的一种安全性能。
4、不可否认性
指通信双方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本身,以及参与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本人的真实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样性和完成的操作与承诺。
5、可控性
指对流通在网络系统中的信息传播及具体内容能够实现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网络系统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传输范围和存放空间备睁扒内可控。除了采用常规的传播站点和传播内容监控这种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码的托管仿昌政策,当加密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时,必须严格按规定可控执行。
信息安全的原则:
1、最小化原则:受保护的敏感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被共享,履行工作职责和职能的安全主体,在法律和早信相关安全策略允许的前提下,为满足工作需要。
仅被授予其访问信息的适当权限,称为最小化原则。敏感信息的“知情权”一定要加以限制,是在“满足工作需要”前提下的一种限制性开放。可以将最小化原则细分为知所必须和用所必须的原则。
2、分权制衡原则:在信息系统中,对所有权限应该进行适当地划分,使每个授权主体只能拥有其中的一部分权限,使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一个授权主体分配的权限过大,无人监督和制约,就隐含了“滥用权力”、“一言九鼎”的安全隐患。
3、安全隔离原则:隔离和控制是实现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而隔离是进行控制的基础。信息安全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将信息的主体与客体分离,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在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还总结出的一些实施原则,他们是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和扩展。
㈤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涉及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它研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内信息的保护方法,是指在信息的产生、传输、使用、存储过程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或能力被非法使用、篡改。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认证性和不可否认性,主要的信息安全威胁包括被动攻击、主动攻击、内部人员攻击和分发攻击,主要的信息安全技术包括密码技术、身份管理技术、权限管理技术、本地计算环境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信息安全的发展已经经历了通信保密、计算机安全、信息安全和信息保障等阶段。
(5)梅州信息安全有哪些扩展阅读:
机密性是指信息不泄漏给非授权的个人和实体或供其使用的特性,只有得到授权或许可,才能得到与其权限对应的信息,通常机密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保护,防止他人译读信息,并可靠检测出对传输系统的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对不同密级的信息实施相应的保密强度,完善密钥管理。
2、对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密保护,防止非法用户利用非法手段通过获得明文信息来达到密的目的。加密保护方式一般应视所存储的信息密级、特征和使用资源的开发程度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加密系统应与访问控制和授权机制密切配合,以达到合理共享资源的目的。
3、防止由子电磁信号泄漏带来的失密,在计算机系统工作时,常会发生辐射和传导电磁信号地漏现象,若此泄漏的信号被他方接收下来,经过提取处理,就可能恢复出原始信息而造成泄密。
㈥ 信息安全技术包括哪些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建立在内外网络边界上的过滤机制,内部网络被认为是安全和可信赖的而外部网络被认为是不安全和不可信赖的。
2.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
㈦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迟知,其中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指旦渗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直至安全系统,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唯脊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