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是什么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什么
信息不对称的定义
简言之,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二、如何理解逆向选择
那什么是逆向选择呢?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 ,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
“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绝不是这两者所能够涵盖得了的。所以说胡海鸥讲它只能是一种不合理经济制度下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
那如何理解逆向选择模型(adverse selection)?逆向选择模型是一种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因而信息是不完全的);委托人和代理人签订合同。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卖者和买者的关系:卖者(代理人)对产品的质量比买者(委托人)有更多的知识。
道德风险是代理人签订合约后采用隐藏行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信息不对称,给委托人带来损失。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后,降低对所投保标的的预防措施,从而使损失发生的概率上升,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的同时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在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按照契约的另一方(委托人)的意愿行动,从而使双方都能趋向于效用最大化。
② 如何看待信息不对称
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跟人聊到找关系办事的问题,找关系找的到底是什么,这不禁让我们产生了新的讨论,原来我们找关系的本质,是 在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获得真实信息,二是建立信任与连接,三才是我们通俗所说的办事。
权力是赋予给责任的,但权力的本质仍然是信息不对称 ,这里的对称就不是单一的真实和虚假的对称了,信息量的大小,信息传递的顺序,信息被赋予的意义等可能都决定双方的地位与权力关系。在一个企业中,同一职级所获得信息也是相应一致的,职级越高的人信息相对更完善,真实,准确,也会有更高的优先知情权。
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不对称呢?
这就是笔者今天想探讨的问题,信息不对称,知与不知是不对称,知真知假是不对称,知多知少是不对称,知道的先后顺序也是不对称,其实我们要是归归类,你会发现,信息传播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渠道到达受众,信息不对称基本上就是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信息传播渠道,比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站得远的和站的近的接收的强弱就会有所不同,比如《天才枪手》的东西方时间差GMAT考试,时间、距离、地域经常成为这类信息不对称的常见显征;二是不同受众受限于自身不同条件(知识、技能、经验、出身等等),所能接收的信息解码方式便会不同,也就造成了所获取的信息离原貌有所不同。
传递不对称,通常是信息渠道通达性不畅。
由于传播渠道失真的信息不对称行业,通常容易被互联网所改变,比如淘宝,大众点评,解决了商家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比如猪八戒网解决了拥有技能和需求技能服务的信息不对称,比如58同城、赶集网、滴滴打车,婚恋网站,摩拜小黄,你会发现,互联网最擅长解决的便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信息呈现的边际成本极低,所以它们普遍能够解决传播渠道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所以,互联网+,其实是干掉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流传递效率,一些降维思考的企业成为了细分领域的互联网创业者,如基于传统行业的扰歼找钢网、农产品电商、奢侈品、化妆品等等。那么除了信息传递平台这一类型,还有什么渠道上的不对称呢?比如传播快慢的问题,天气永远不是一瞬间就晴转阴或者阴转晴,而是在一定时间内变化如此,股市中的消息先得者,证券中的内幕交易,汇率的时间差,比特币的涨幅跌幅,政策先知与投世李运机投资者,黄牛与你的先后得知准确信息....都是渠道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节约了信息获取的时间成本。
受众条件不同,所解码信息也不会完全对称。
我们会发现,就像一颗子弹打出枪膛,除了受传播渠道的影响之外,也受到接收信息者的局限,有的人轻伤,有的人重伤,有的人耳边一震,有的人一枪毙命,这里的每个受众的有限条件,便是造成不同信息不对称的另一大要素。
比如一些定倍率高的行业,通常并不是因为信息传递不畅而很贵,而是受众局限自身条件无法完全解码还原真实信息,比如红木、玉石、沉香、古玩、手办、一些药物、化妆品、保健品等等。举个例子,同样都是保健品,老人的上当几率就搜梁会高于年轻人,可能信息传播渠道都一样,但是因为老人不会上网或者说经验水平局限了他们获取真实信息的能力,也就自然容易上当了。
骗这个字是最常见的信息不对称,有句三流网络语说“你能骗到的人,都是信任你的人”,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骗子其实是在利用不同的受众条件制造信息不对称行骗,我们经常在电线杆上看到“重金求子”等类型的广告条,故事毫无逻辑,甚至破绽百出。如果你看明白了上文的利用不同受众条件的信息不对称,你就会明白,其实骗子只是在筛选客户而已,他能骗到的,恰恰就是第一步相信信息为真的群众,从而好继续行骗,而第一步就完美无缺的故事,只会徒增之后的工作量,因为他们就不知道哪些还能用信息不对称继续跟进行骗的了。
永远不可能做到绝对的信息对称,大海平静,也会一直有浪花。
那么,真的有完全信息对称的时代来临么?其实是不然的,互联网拉通了线上下的信息流对称,但是也会产生新的信息不对称,比如网络的竞价广告,阿里的双十一直通车,360的流量分发平台。无论产生何种平台,在一定程度之后,便会随着新信息的传播而重复之前的步骤。
换而言之,没有绝对的信息对称。我们需要弄明白的是,要想实现信息对称,其实需要的是信息的真实,准确,全面,以及传播渠道的畅通(时间、地域、距离等维度)。当我们感到信息不对称时,寻找尽可能通畅的信息传播渠道,将受众的解码条件与信息生产者的编码条件所拉通,便会更好的解决问题。
1.篮球架与广告牌
我们看这则广告会很有意思,广告板上被画上了篮球架的立面,即使上面没有放上真实的篮球架,而是画上去的篮球框,也会让人耳目一新,让人驻足拍照。如何因地制宜生产这样的内容广告呢?我们可以看看,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来找步骤,先拆解现状物,形状,颜色,大小,整体与局部,再找相似物,最后找到连接点。这篇的篮球框,其实是广告板--板---篮球板。
2.汉字的广告表达
其实汉字的广告有很多玩法,我们之前讲过的有图形与文字的转换,文字与符号的转换,标点符号的使用,填字与藏头的寓意,包括字的加减法,这里又出现了字的删减,这有什么启发呢?那就是,当你要表达某个产品可以祛除或者增加的时候,可以用图形加文字的方式做一个转换,文字转为图层,而图片转化为工具,来实现新旧寓意的对比,从而做出创意表达。
3.刷床毯的毛刷与小狗
表达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很多产品也是表达本身,这只像是小狗的毛刷,就让毛刷本身的意义进行了多重解构,即赋予了它除了使用价值之外的寓意,是一把毛刷,也不仅仅是一把毛刷,它还有观看价值,也就让这件小玩意变得有趣了起来。想想,如果这里不是小狗,还能用什么呢?这脑洞就大大了,猫,狮子,兔子,凡是有毛的小动物都可以尝试,让毛刷变得跟原来不一样。
③ 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有什么区别
1、含义不同
信息不完全是指市场参与者没有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
2、造成的原因不同
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的配置它们,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完全。
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
3、主体不同
信息不完全可以指任何一个人不能掌握完全信息,体现的是人与特定市场环境的关系,不涉及人与人之间信息分配的关系。
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所掌握信息的差异,即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比较所产生的不对称,存在人与人之间信息分配的关系。
(3)如何看懂信息不对称扩展阅读:
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问题
1、代理人问题
代理人并不总是为了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事。如经理作为全体股东的代理,但是可能不会始终维护股东的利益,在决策时尽可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并不完整,需要依赖经理人的“道德自律”。
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的行为。这也是股权激励的原则。
2、道德风险问题
信息不对称状态在交易完成之后会使交易双方面临“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问题是研究保险合同时提出来的问题,经济学家经常用道德风险概括人们“偷懒”,“搭便车”和机会主义行为。
在上市公司治理中通常表现为下列三种情况:
一是违反借款协议,私自改变资金用途;
二是借款人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
三是借款人对借入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不努力工作,致使借入资金发生损失。
3、逆向选择
不对称信息可能导致逆向选择。该现象由肯尼斯·约瑟夫·阿罗于1963年首次提出。阿克洛夫在1970年代发表着名着作《柠檬市场》作了进一步阐述。三位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由于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及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获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经济学方面解释,就是指交易一方对交易另一方的了解不充分,双方处于不平等地位。
④ 请问:怎么理解“信息对称”或“信息不对称”谢谢!
信息对称理论近些年在经济学界很是走红。先是1996年,经济学家米尔利斯和维克里因研究这一理论而获诺贝尔奖。刚刚过了5年,2001年,新世纪伊始,瑞典皇家科学院又将诺奖桂冠戴在了研究信息对称理论的经济学家阿克洛夫等人身上。
信息对称何许物也,为何如此得宠,频受诺奖评委们青睐呢?
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经济学理论往往如此——所谓信息对称,就是说,在市场条件下,要实现公平交易,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必须对称。换句话说,倘若一方掌握的信息多,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二者不“对称”,你这交易就做不成;或者即使做成了,也很可能是不公平交易。
举例说吧。时下,京城很时兴请月嫂。月嫂者,有经验,有知识,可以帮助产妇坐月子之保姆也。邻居有位小伙子,妻子快生小孩了,从网上查到某服务公司可以提供月嫂,于是兴冲冲前往。服务公司接待很是热情,很快电话联系来一位中年女子,介绍道,她,就是我们公司的月嫂某某某,从下月开始,就到你们家服务吧。这位月嫂到底经验如何,知识怎样,有过怎样的从业经历?服务公司只简单作了介绍,小伙子便匆匆与公司签了合同。谁知到家后才发现,这位月嫂根本不懂育儿常识,连婴儿洗澡之类基本的事情也做不好。一问才知,她是不久前刚下岗应聘的。公司说,边干边学,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吧。就这么着,当月嫂来了。
好在此人比较朴实,人也勤劳,一个月勉勉强强,总算对付下来。
此为信息不对称而达成不公平交易之一例。
类似不公平交易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买下房来才发现建筑质量太差,刚一打眼墙皮就呼呼直往下落!拉肚子才知道黄瓜番茄喷洒了农药,脑子发晕才晓得海参鱿鱼被福尔马林浸泡过!常言道买的没有卖的精,原来这就叫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交易必吃亏。类似的亏吃多了,人们变得聪明起来,谨慎起来。然而,这又生出了另一个不良后果:交易难做成,连本来可以做成的交易,也做不成了。
还是举例说吧。笔者有位同事,前些年从报社下海,办了一家高科技保健品公司。其产品由医学专家多年潜心研制而成,经临床实验证明,对增强老年人和病人免疫力非常有效。这位同事瞅准这一产品,断定投产后大有市场。孰料事实给了他沉重一击,产品出厂销路一直不好,后来想了不少新招,又是搞活动,又是拉明星,还花好几百万在电视台猛打广告也未见效,最后此君只好长叹一声天不助我,改行干其他去了。
此为信息不对称而交易难做成之一例。
既然信息不对称,交意难做成,那么,为了信息对称,你就必须将信息尽可能多、可能广地传播给交易另一方,这当然是要支付一定费用的。笔者那位同事所碰到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信息传播费用太高,企业负担不起。啥原因?原因在市场诚信环境差,尤其是保健品市场。消费者屡屡上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对任何信息都先打一个问号。这样,同样的信息,要为交易另一方所接受,当然就得付出比过去大得多的费用了。
为信息交易而付出的这笔交易费用——无论是打广告也好,搞推销也罢——都是非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对提高产品质量没有任何助益。所以,此类费用越是大,交易双方所支付的非产品性投资越是多,所付费用在产品身上的直接获益就越是少。
反过来说,一些诚信度(美誉度)高的企业,因其产品比较容易为消费者认可,信息传播费用较低,所以,其经济效益也就较好。
这也是凡明智的企业都很重视自己的诚信度和美誉度的深层经济原因。
再往大里说,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其诚信度如何,也不仅关系这个地区、城市和国家的声誉,还直接关系到这个地区、城市和国家的市场效率和经济效益。前些年,广东汕头市就因为骗税成风,诚信度低,弄得来整个城市各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下滑,就是一个深刻教训。
信息对称理论在实践中有用吗?当然有用。要想做成生意,就得信息对称,要想信息对称,就得信息公开。这道理,一些商家或许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在实践中却深得个中三昧。你看京城一些餐馆为何办得那么火爆?一个很简单也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临街的窗户开得非常大,入夜里灯火通明,让过往行人一望即知,这个店生意红火,食客盈门。
⑤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WK26
1、相互依赖与人际互信
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社会里,需要跟别人合作。跟别人合作,我们得到的要比一个人生活要多得多。
盖大楼的故事讲得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相欺负的能力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事件的进展而变化的。
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欺负别人的做法,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表现。
1)欺骗
2)偷懒
3)逆向选择
4)道德风险
5)敲竹杠
3、柠檬市场的故事
市场上之所以崩溃,并不是因为市场里有低端的产品。有低端的产品不重要,低端的产品可以卖低价,市场之所以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买家不知道每一件商品具体的品质。
4、人际互信并不天然存在
阿克罗夫《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一文的做重要性,在于揭示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人和人之间是没有互信的,人的脑子跟脑子之间是没法相连的,高品质产品要和低品质产品区分开来,把自己彰显出来,是需要很大的成本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当买家无法分辨商品的优劣时,就会离开这个市场,跟着卖家也会离开那时候市场就会崩溃。
小结
今天我们进入一个大的模块:互相依赖。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合作能给彼此带来极大的利益,但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总会有一方欺负另外一方的行为。
而经济学家阿克罗夫通过“柠檬市场”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人与人之间本来是没有互信的。这也就引出了接下来的问题:人们是怎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
思考
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互相不信任的,有哪些办法能够帮助人们逐渐建立信任?
世界上存在优质和低质商品,重要的是如何把优质和低质商品区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是所有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本质。
1、品质稳定是优质
从经济学角度看,在各种关于产品质量的标准中,有一个经常别人忽略的标准,那就是均匀,匀质。匀质本身是质量得一个重要的标志。
比如,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大型的国际快餐连锁店,它里面卖的食物,你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但它都有一个特点,它要努力做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你只要走进它的连锁店,你吃到的食物的品质。烹饪的口味,还有你享受到的服务,都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他们标榜的品质。
2、性价比相当才是优质
优质产品的优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还有第二成含义,那就会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所要付出的边际成本应该跟他得到的边际收益相当。当两者相等的时候,我们说它达到了优质的标准。简单来说就是,不是质量越高越好,也不是价格越低越好,一分钱一分货,对用户来说是值得的,这才是好。
·福特一款汽车有质量隐患的例子
·制定国内校车标准的例子
课堂小结
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给优质这个概念做了两重的解读:
1、质量均匀本身也是一种优质的表现;
2、人们追求的不一定是质量的绝对的提高,而是性价比相当。用经济学的话说,在追求质量的时候,边际收益应该等于边际成本。
如果一分钱的投入能够带来两分钱的质量提高,那就应该继续投入下去,如果只能带来半分钱的提高,那就应该减少投入,及应该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地方停下来。
思考
如果在市场上买到的牛奶,里面蛋白质的含量又高有底。如果政府规定所有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一个最低的标准,这样的规定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
前我们讲了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昨天我们解释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什么叫做优质。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个一个讨论,人们是通过哪些办法,逐渐建立信任、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障碍。
1、重复交易
“信任起源于重逢”重复交易都会一个好办法,骗你一次。骗你两次,总不骗你第三次。人们知道会重逢,就会减少欺骗。【1我又不是买给你一个人,你放心,这个价钱已经是最低价了……2我天天都在这里摆摊……】
2、第三方背书
中间人担保
学生想去名校读书,推荐人,推荐信这种做法在国外很常见。
美国的一家二手车经销商CarMax
3、通过附加成本发信号
需求第三定律——好东西要运到远方去,每当一个产品要加上一个更高的附加值之后,就只有那些品质更高的产品才配得上。
举例:
买橘子的时候故意留两片叶子,能够说明橘子的新鲜程度;
一家餐厅的餐具是用银做的,那这家餐厅的厨师手艺也一定不会差;
美国的医学院毕业生去医院面试,光是一身行头就要几万美元,这是向别人发出信号,我的手艺,我的本事配得上这身行头。
小结:
建立信任、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办法,今天讲了三个:
1.重复交易
2.第三方背书
3.通过增加附加成本来发出信号
思考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有没有减少信息不对称?又有没有增加信息不对称,为什么?
今天我们讲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实施质量保证。
1、以品质三包代替品质检验
但消费者对你的产品没有信心时,你让他们试用一下,感受一下,这当然可以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品质检验也是需要成本的,当质检的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不值得花钱去找那么一两个有问题的产品了。这时候,我们先把产品卖出去,实施三包,让广大的用户自己来发现那些有问题的次品,只要承诺他们一旦发现次品就可以拿来换,那就可以了
2、以延保合约甄别用户
厂家提供延保的目的,就是要克服另外有个信息不对称,他们要把那些粗心大意和特别挑剔的用户甄别出来,对他们收更高的费用。
因为这样,厂家就可以确保产品质量所要付出的边际成本不至于太高。他们的键盘,不需要做绝对的防水,屏幕,可以不需要做到坚硬的可以抵抗小刀的涂刮,机身,不用坚固的可以抵抗一米高度的坠落。
这符合我们所讲的,从经济学角度衡量的优质的标准,那就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边际成本应该等于边际收入。
3、以共享合约保障品质
我们在进行交易、买卖的时候,有些产品的质量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有些产品的质量很难判断,事前无论你规定多少个维度,你还是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这时候使用共享合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举例:薛老师为报社写稿,报酬的计算方式
1.按篇付费
2.按字数付费
3.按比例分成
对于这种事前很难对产品的品质做出明确规定的场合,人们就会采取收益分享合同。这样能够促使双方各自都尽力把事情做好。
小结
今天我们讲了三种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办法:质保、延保和收入共享合同。
通过质保,我们可以让消费者帮助发现质量问题,有效降低质检成本;
通过延保,商人也可以把那些对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的消费者甄别出来,让他们承担更高费用,从而让产品的生产成本与收益更加接近;
而收入共享合同,则可以鼓励合作各方尽力保证自己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思考
作为一位作者,常和出版社打交道所遇到的,那就是在给图书定价的时候,作者通常希望把书的价格定得低一点,这样销量会大一点,作者的影响力会扩大一点。
而作者虽然卖书的时候亏了一点,但不要紧,因为他们名声在外,他们可以在别的地方赚到钱。但出版社总希望把书价定得高一点,这样他们能够多赚一点,因为除了通过卖书赚钱,他们没别的办法增加收入了。
在给图书定价的时候,作者的偏好和出版社的偏好不一致,这种矛盾有什么办法能够比较好地解决?
1、理解信息不对称,要建立五种不同思维
1)对策思维
“凡遇政策必有对策”——认识能够建立起一套反应机制的
一旦设立了规则或标准,这些规则和标准就会被别人利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博弈和较量,这些规则和标准可能就不起作用了。
2)动态思维
情况总是在发生变化的,主导权也在交易的各方之间换手。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情况总是在发展和变化的。
3)多变角思维
利益的相关者永远不止两个,而是多个。卖家、买家、政府,还有各种各样的协会、团体,他们都参与博弈。
4)边际思维
过分节约用水就会浪费煤、浪费电等资源,过分追求质量高就会造成成本过高,过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就会伤害供应者的利益,就会有人利用制度上的缺陷,就会出现“职业差评师”这种奇怪的现象。
5)非量化思维
有大量关于质量、信任和保障的指标是不能够量化的。
2、建立信任要靠制度,也要靠道德的力量
要建立信任,我们远远不能仅仅靠那些有行的东西,不能仅仅靠那些可见的法律法规、契约条文,也要靠省会舆论的力量和每个人内心的道德力量。
3、牛奶的质量管理引发的以次充好现象
假如蛋白质含量和牛奶价格正相关,本来蛋白质含量低的牛奶是可以卖得便宜一点的,但是如果规定了最低含量,就间接规定了最低价格。那卖牛奶的一方就会想方设法造假,以次充好。如果监管没有跟上,最终的结果就会是劣币驱逐良币。
确实是这个问题。我自己曾经写过一篇经济评论文章,题目叫“缺奶、淡奶、浓奶和毒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牛奶的需求不断增加,缺奶成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供淡一点的牛奶,蛋白质含量比较低的牛奶,也有人愿意接受。这本来就是一种合理的现象。
淡奶当然不如浓奶好,但是如果硬性对奶制品的蛋白质含量做规定的话,就会逼着人们想出各种各样的对策,最后甚至就会产生毒奶的现象,有毒的牛奶。
有同学说,今天的思考题让他想起了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这个事件就是某些商家为了达到国家所制定的蛋白质含量的标准,以及降低生产成本,违法添加了三聚氰胺这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有同学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建议商家可以将蛋白质的含量标出,由消费者自己选择,而不是由政府设定最低的标准。
这看来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也就是仅仅规定商家披露自己产品的质量,让消费者做出自由的选择。我们后面还会深入详细地讨论这个解决办法。
4、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一位同学的回答非常好:
互联网既有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一面,也有增加信息不对称的一面。
一方面,电商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人们重复购买的成本,再加上开店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从而使得电商的竞争激烈程度极大地增加,电商不可能通过一次交易就获得丰厚的利润,所以他们也会更注重用户的重复购买行为,也就是说会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带来了信息爆炸的现象。用户如何在海量的信息当中做筛选成了问题,在那么多信息、在那么多的商家当中,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呢?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好像又有所增加了。
5、以长期合作解决利益不对称的问题
同意,也就是说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不是说增加,也不是说减少,而是说改变了,有些地方增加了,有些地方减少了。
我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出版社和作者之间签一个时间更长、覆盖范围更广的合约。出版社不仅仅卖作者的书,还卖他的讲座,还卖他参与各种活动的出场费,一个大而全的“卖身”合同就能解决这种利益不对称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可以想一想,病人每一次去医院,医生就给他打抗生素,这里面也存在着利益不对称的情况。医生希望当场见效,病人希望维持长时间的好的抵抗力,这当中的矛盾又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这个礼拜我们讨论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行业管制的重要性,其中一个信息不对称情况最严重、看起来很需要管制的是医疗行业。
但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就曾经强烈地主张,应该废除医生的行医资格证,而让更广泛的市场竞争来解决问题。那就是让不同的连锁医院建立自己的品牌,同时建立自己的品质检验标准,用医院的品牌效应来解决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辩论一下:到底应不应该取消医生的行医资格证。
正方:应该保留医生的行医资格证,要有统一的标准,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反方:应该取消医生的行医资格证,让医生在市场当中通过自由竞争来获得顾客,同时也让病人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