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骨灰盒迁入墓地的详细程序
把骨灰盒迁入墓地俗称“落葬”。
1、落葬准备
带好预约落葬通知书;
准备好葬祭用品;
若骨灰寄存在墓园的则凭证取出骨灰;
联系落葬工人,直至落葬工明确墓穴位置,并告知会按时达到指定墓穴;
主祭人要求参加落葬仪式的成员排成两列纵队;主祭人自己双手捧骨灰盒站在两列纵队的中间,领头走向墓穴位置。
2、落葬仪式
全体成员在墓穴前站立,并对墓穴行注目礼;
落葬工打开墓盖或墓套,若有骨灰盒保护罩的则取出待用;
主祭人要求某家庭成员用少量黄纸或锡箔放入穴内,并点燃,以行暧穴礼(切记不可过热,不然无法冷却,封穴后会产生水蒸气);
将骨灰盒请入骨灰保护罩。基本程序是:落葬工打开骨灰保护罩——逝者亲属放入随葬品垫底——主祭人将骨灰盒轻轻放入保护罩——在骨灰盒的四周和顶部放随葬品——落葬工把骨灰保护罩的盖盖上;
主祭人双手捧骨灰保护罩,将骨灰保护罩轻轻请入经暖穴的穴位;
落葬工将福荫土撒入骨灰保护罩周围,将骨灰保护罩紧紧裹住;
落葬工封穴;
主祭人签字确认。
3、落葬祭奠
点烛上香;
奏响祭奠音乐(不具备条件的可以省略);
敬献供品;
主祭人出场——敬献鲜花——致词(恭读祭文)——三鞠躬或叩首——复位;
主要陪祭人依次出场——敬献鲜花——真情倾诉——三鞠躬或叩首——复位;
其余人依次出场——敬献鲜花——三鞠躬或叩首——复位;
焚烧祭文;
礼成(将可食用的供品带回家吃掉,其它不可食用的留在墓上)。
4、落葬时间
我国二十四节气或传统节庆日中已经形成祭祀风俗的,都可以作为落葬的吉日。具体有以下几个重要节日:
上元节。也叫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将迎来一年中第一个月满之夜,是为天官赐福日。早在汉代,人们就把这一天看作吉日,现在,常常被用作祭祀祖先,祈求福佑的日子。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是为地官赦罪日。中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祭奠祖先,与清明节扫墓相似。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是为水官解厄日。《中华风俗志》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清明节。清明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好日子,对于落葬,自然也可称为吉利的日子。
冬至节。冬至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自古以来就有冬至日祭天祭祖的风俗。
大寒节。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大地将渐渐回春,预示着年轮的结束与开始。此时,人们一边忙着过年,同时不忘祭祀祖先和各种神灵,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注意事项
1.为逝者选定落葬吉日。
2.由亲属动手在落葬的石穴内焚烧少量黄纸暖穴,以免发生石棺爆裂。
3.由亲属先用福荫土撒在石穴底层,起到防潮、防虫的作用。然后按朝南或朝西坐向,小心安放骨灰盒。骨灰盒上可覆盖红布,顶上摆放玉佩或铜钱。如用骨灰盒保护箱时,应由亲属先将金布铺于保护箱底部,小心安放骨灰盒,在骨灰盒上铺上银布,再覆盖红布,顶上摆放玉佩或铜钱,骨灰盒左右或前后缝隙中,可撒入福荫土,起到防潮、防虫的作用。在石穴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置放逝者生前喜爱的物品,不要放入有污染或有安全隐患的物件。
4.亲属确认上述过程后,由封穴人员负责封穴,亲属亦可协助封盖。
5.亲属进行祭供仪式,在墓碑、墓穴及墓位空地献花篮、花束, 并供放鲜果等。可对逝者讲些告慰之话、也可以读祭文,以 示悼念。祭供仪式简短为宜。
6.参加落葬的亲朋好友肃立默哀,并三鞠躬,祭奠仪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