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通信经济学中的定义
所谓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
转变的过程。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信息化也是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不断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个持续的过程。
此定义综合了以下学者的定义 (1)1963年,日本学者Ta Umesao在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其中行为合理化是指人类按公认的合理准则与规范进行;通讯现代化是指社会活动中的信息交流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过程;计算机化是社会组织和组织间信息的产生、存储、处理(或控制)、传递等广泛采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管理的过程,而现代通信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下实现的。因此,社会计算机化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是否进入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林毅夫等指出:“所谓信息化,是指建立在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过程”。 (3)赵苹等给信息化所下的定义则是:“信息化是指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较高的程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推动人的智能潜力和社会物质资源潜力充分发挥,使社会经济向高效、优质方向发展的历史进程”。
信息管理学定义
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
Ⅱ 什么是信息主导化
武器装备决定着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在工业时代,进行战争的手段主要是飞机、舰艇、坦克、火炮、导弹等硬杀伤武器装备,虽然它们也含有电子信息技术的成分,但其含量并不高。而信息化时代的战争手段,则在此基础上发生了质的飞跃,战争手段不再仅仅是钢铁庞然大物,而是精巧的智能化武器和设备。信息时代的战争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工业时代所进行的机械化战争,强调的是火力的运用,需要的是钢铁。而信息时代进行的战争,则十分注重打击对方的信息设施,强调的是信息的控制。
一、战争手段趋向信息化
1.作战兵器的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
未来战争将是一场控制“信息资源”的较量,要求武器平台具有非常高的信息化程度,以适应战争的需要。信息化作战兵器不仅装备有多种传感设备,以便探测敌方目标,为实施精确的火力打击提供目标信息,而且还有足够的计算机系统及联网能力,能为各种作战行动及时而有效地提供辅助信息。信息化作战兵器除了能充分地利用己方和敌方的信息外,还有侦察、干扰、欺骗的功能,有不使敌方利用己方信息的能力。
2.智能型精确制导弹药将普遍应用
目前,国外大量装备的精确制导弹药大都属于第三代,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反坦克导弹需要人员在近距内操纵才能命中目标;空空导弹采用的是半主动雷达制导,需要机载雷达连续跟踪照射。而未来的精确制导弹药将实现智能化,即:武器系统具有自主能力,能自动完成对目标的探测、分析、攻击和评估。从发射制导体制来看,将采用惯性+雷达主动末制导技术,具有“发射后不管”、自主识别和进行多目标攻击任务的能力。
3.电子计算机成为重要的软杀伤武器
电子计算机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机理,它是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战争、争夺制信息权的主要工具。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只需敲击计算机键盘就可能达到攻击对方军事枢纽、破坏经济命脉等多种目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这种战争工具更具威力。利用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将真人图像进行剪接,可以很容易地实施欺骗。比如:“制造”一场“真实”的新闻发布会、首脑会议,甚至一次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决定性作战,以产生任何所需要的效果,使敌方在视听方面产生错觉。其结果会“超过1000辆坦克的威力”。因此,电子计算机是未来战争中最重要的软杀伤武器。
二、制信息权成为制高点
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与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战场的信息要素已经从以前的辅助因素,转变成能直接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导因素。正如人们常说的,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成为部队战斗力的核心要素,制信息权也继而成为凌驾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之上的战场制高点。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战争中,虽然传统的火力、防护力和机动力仍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已经不处在核心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信息。首先并始终夺取战场制信息权、保持战场信息优势,成了信息化战场上交战双方争夺的第一焦点。
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陆权、制海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挨打。所以,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信息化战场已经打破了机械化战争那种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的战场格局,使作战成为作战体系间的较量。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任何一个作战领域的主动权都不能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陆战场、空战场还是海战场都必须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运作战争。而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陆、海、空战场上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显然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
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要素之所以能成为构成战斗力的首要因素,根本原因是:部队能够以信息为主要手段,通过“信息流”控制“物质流”和“能量流”,从而决定性地导致战争或胜或败。农业时代的冷兵器战争,能量释放主要靠人的体能,拥有体能优势的一方常常是战斗力强的一方;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能量释放形态是热能,拥有热能大的部队一般地说战斗力也比较强;而信息时代是智能型战争,是信息制约下的能量释放,它不仅讲究能量释放的大小,而且更加讲究能量释放的准确。作战一方如果没有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其能量就难以得到充分和有效的释放,有时甚至就根本无处释放。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发动代号为“白雪”的信息作战行动,致使伊拉克军队的雷达迷盲、通信中断、武器失控、指挥失灵。由于伊军指挥系统瘫痪,最后甚至出现了战争已经结束几天,而前线的伊军士兵都不知晓的情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道出了古时作战后勤保障的重要地位。在信息化战争中,此话应当改为“兵马未动,信息先行”。海湾战争之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虽然力量的悬殊差距,使战争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和结局,但是美军在作战中保持信息优势、争夺制信息权的努力丝毫没有减弱。在上百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的支持下,美军所有空袭行动之前都伴有大规模的电子干扰、电子摧毁和欺骗攻击,电子战飞机在前开辟空中安全走廊,轰炸机紧随其后投掷精确制导弹药,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作战模式。
Ⅲ 为什么说信息化战争以信息资源为主导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首先信息化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其次信息化战争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争夺信息资源为直接目标,并以相应的军事理论为指导的战争。信息实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太空兵器,智能部队,以及具有高技术、高知识、高素质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