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这个中达咨询带来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的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1)涉及面广。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3)制约性强。项目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4)信息流量大。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联系。于是,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而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可是,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行,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例如,专业预算员使用概预算软件编制施工概预算,生产计划员使用网络计划软件安排施工进度,技术资料员使用AutoCAD图形软件绘制竣工图纸等,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着改善和提高。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应该看到,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首先,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2、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二者结合形成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经济上、技术上和工程应用等三个方面保证了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1)经济上信息设备性能价格比的大幅度提高,使其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普及应用成为可能。以目前的市场价格,为一个项目组配置10台性能较好的计算机并组成局域网,用不到20万元的投资就可以办到;而信息技术的推广、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项目从物资以及管理成本中节省下来的开支,将远远超过这20万。况且,这种一次性的投资,能给施工单位带来多年的信息资源利用和数百个项目的成本节省。 (2)技术上信息技术的利用,使施工项目信息能够基于电子介质进行海量存储、高效加工和高速传输,使各项目参与人能够通过网络方便地共享信息、协同工作,从而更有效地综合利用信息资源,促进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从根本上改变建筑施工领域高新技术含量不高的局面成为可能。 (3)工程应用首先是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制造行业的综合应用,为全国20多个省市、十几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在建筑施工领域,以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为代表,计算机辅助施工和信息技术综合利用已有了长足进步。例如,在上海金茂大厦的施工中,就是利用计算机监测混凝土温度和通水量来监控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施工,避免出现超规范的温度裂缝;利用计算机多点监测标高引导钢模板体系的提升,尽可能避免出现模板的垂直偏差。这些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的实例证明,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必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步骤 在我国,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首先是一批民营高科技公司相继推出了网络化的管理信息平台,如北京梦龙公司的Mr2000,大连同洲公司的项目管理2000等;其次,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施工企业自主开发了适用于项目层次、企业层次的实用化管理软件,如中建一局四公司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建五局三公司的建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等;最后,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引起了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注意,相关的研究工作正在一些有技术经济实力的高等院校中逐步开展,例如,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和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等。 尽管这些努力使施工领域在计算机应用远远落后于设计领域的局面有所改观,并使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确有了明显提高,但在系统的自动化、集成化和系统化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为更好地深入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为施工生产服务。 (1)周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深入的文献调研、已有信息管理系统的调查以及优缺点分析。 (2)深入的工地调研,并采用科学的系统分析方法在这些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的多层次多侧面的信息模型。 (3)对基于系统分析得到的这些信息模型,进行全面的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系统配置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和输入输出等设计。 (4)应用一定的开发策略,通过具体的编程、测试等环节来开发一个比较全面的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通过初步的工程应用,说明该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制的价值和意义。 4、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减轻了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例如,它为各项目参与人提供完整、准确的历史信息,方便浏览并支持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上的粘贴和拷贝,使部位不同而内容上基本一致的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减少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 (2)可以提供一个机制,使各项目参与人很好地协同工作。例如,它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通过自动地完成某些常规的信息通知,减少了项目参与人之间需要人为信息交流的次数,并保证了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及时和通畅。 (3)它适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对信息量急剧增长的需要,允许将每天的各种项目管理活动信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提供对各管理环节进行及时便利的督促与检查,实行规范化管理,从而促进了各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4)建筑施工项目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存储起来,便于施工后的分析和数据复用。因此,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来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获取项目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