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息化总体方案 怎么做
第一步:环境分析
对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是信息化规划必不可少的工作,它是规划的依据。在这部分工作中,需要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其中,三点尤为重要,第一,要分析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信息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的作用,第二要分析并掌握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第三,要了解竞争对手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具体技术,实现功能,应用范围,实施手段,以及成果和教训等等。
第二步,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信息化是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服务的。为了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在这部分,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明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总目标,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明确上述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
第三步,分析与评估企业现状
对企业的现状分析与评估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企业的业务能力现状和企业的IT能力及现状。企业的业务能力分析是对企业业务与管理活动的特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运作模式、业务活动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作用进行分析,揭示现状与企业远景之间的差距,确定关键问题,探讨改进方法。信息化现状分析是诊断企业信息化的当前状况,包括基础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状况,分析信息系统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能力,给出信息化能力评估。
第四步,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
在前三步的基础上,扰桥樱分析并确定那些流程中不合理、效率低、与企业战略目标不符的流程及环节,发现能够在现有环境中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并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从而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流程。 信息系统的特点如果能够和这些直接创造价值的关键业务流程融合,这对信息技术投资回报的贡献是缓丛非常巨大的,也是信息化建设的成败的一个衡量指标,在这一步中,实现信息化与企业业务上的融合。
第五步,信息化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在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按照优化流程的业务运作模式,制定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消雀信息化战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基础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等需求。
第六步:信息化战略的制定
根据前面五步分析的结果,制定和调整企业信息化的指导纲领,争取企业以最适合的规模,最适合的成本,去做最适合的信息化工作。这里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 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它是指为加强信息化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信息化基本原则犹如国家宪法,它代表着信息技术部门在管理和实施工作中要遵循的企业条例。是有效完成信息化使命的保证。 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它是企业在未来几年为了实现远景和使命而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对于所形成的每一个业务构想,明确IT对其支持的理想状态,即IT战略目标。
第七步:确定信息化的总体构架和标准
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基于业务发展需求和对信息化的需求,首先,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对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划,确定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同时,还需要拟定信息技术标准。这一部分涉及到对具体技术产品,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的采用。它是对信息化总体架构的技术支持。通过选择具有工业标准,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有前景的信息技术为标准,可以使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提供安全,先进,有竞争力的服务,并且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
第八步:信息化项目分解
分析整个信息化过程中的资源投入和工作重点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弥补差距所需要的行动,将整个信息化过程分解成为相互关联,互相支撑的若干子项目,定义每一个项目的范围、业务前提、收益、优先次序、以及预计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并对项目进行分派和管理,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
第九步:信息化保障分析
针对每个项目,进行保障性分析,即按重要性排列优先顺序,进行准备度评分,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取舍,形成路标规划。然后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根据公司财力,决定取舍。
2.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1、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只有建设先进的档案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之一,它的开发和利用扒族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成败的关键,也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形式包括馆藏档案目录中心数据库建设、各种数字化档案全文及专门数据库建设。
3、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内容掘念包括档案信息的收集、春散弊档案信息的管理、档案信息的利用、档案信息的安全等方面,它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效果。
4、标准规范建设。是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并指导实施的过程。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规则”,对于确保计算机管理的档案信息和网络运行的安全、畅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5、人才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它不仅需要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更需要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 信息化时代油田企业地质资料管理解决方案
陈芳莉李红雯张庆合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 地质资料是油田企业勘探开发生产的宝贵财富。建立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地质资料综合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程度,使地质资料在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科研、生产和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资料收集、管理和利用角度讨论了信息化时代,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设计油田企业地质资料管理方案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 油田企业;地质资料;管理;数据库
油气勘探开发成果一个体现为采出的石油与天然气,另一个体现就是形成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地质资料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周期性多次利用和再生产的重要基础,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油气勘探开发规模的扩大,对地质资料的利用需求将大大增加。建立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地质资料综合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程度,使地质资料在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科研、生产和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
1 油田企业资料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油田企业资料管理现状
(1)每个油田都有录井、测井、物探等档案室,油田的每个采油厂都有资料室。资料室向本部门和油田本专业的人提供资料借阅服务(图1)。
图1 资料管理组织机构
(2)由于生产研究工作的需要,每个资料室得到的第一手生产、科研资料都要向指定资料室进行分发。
(3)由于油田企业各自实际情况不同,有的油田企业有严格措施,油田设置专门部门协调和管理其他资料室,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存在一个馆藏齐全的资料室。而有的油田企业则是资料室之间基本独立,其中一个资料室代表油田企业向上级上报资料,由于其馆藏资料不全,只有在需要上报的时候才联系其他相关资料室复制资料。
(4)资料室网络条件基本都能保证。有的资料室有很小型的资料管理系统,能帮助管理员进行部分记录和统计工作;有的资料室还处于手工记账的状态。
(5)本来地质资料和油田生产科研是紧密联系的,但很难同时查询勘探开发数据库信息和相关地质资料信息。
(6)资料室对于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基本采用手工状态。
1.2 急需解决的问题
(1)资料管理人员的重复劳动问题。资料室之间互相分发资料,存在重复着录工作量。
(2)由于油田企业生产科研情况的需要,资料分发、查询利用要求有很高的实效性,需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手段解决一些资料往来办公问题。
(3)油田资料室需要利用统一地质资料标准,采用规范化手段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共享。
(4)油田企业需要一套完整解决方案,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完成着录、全文管理、借阅管理等工作,提供资料检索等。
2 油田企业资料管理方案探讨
2.1 总体方案原则
2.1.1 方案原则
(1)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目的,在尊重油田企业原有业务习惯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库和网络信息手段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2)面向资料管理和应用的实际需求,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3)本方案基于以下业务模式:以油田总馆对其他资料室享有行政管理权限。每个资料室对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发。
2.1.2 方案规划图
图2描绘了建立油田企业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的整体思路,包括数据库层、信息管理业务层、信息应用层。
图2 油田企业地质资料管理解决方案规划图
2.2 从源头解决资料着录登记问题
油田各个专业施工队伍要定期向指定资料室交资料。一般先做好一个Excel表格登记资料,然后把实物运送到对口资料室。施工单位都有指定的资料管理员。方案设想在油田建立一个资料上报管理的网络平台,施工单位能登录到系统中直接登记资料信息,或者按模板登记好Excel表格并通过邮件发送到资料室。
2.3 用网络信息手段支持资料接收分发
表1 现场资料分发分析
资料的接收分发工作是油田企业资料管理工作中较为繁琐的环节,每个资料室都可能要接收资料、分发资料。按照油田统一规定,各类资料都有相对固定的分发去向。所有分发业务都必须立即记账。我们对现场产生的资料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掌握每一件资料的去向。方案设计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油田企业资料接收分发办公信息系统。
2.4 建立油田企业地质资料管理数据库系统
2.4.1 信息内容
专业分类:综合类、测绘类、地质勘查类、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探类、油气田开发类、科学技术研究类等。
介质形态:纸介质、卷图、胶片、磁带、光盘、岩心、矿石、电子文件、图片等。
信息分类:主报告、附图、附表、附件、审决、相关数据库、相关数据体等。
图3 资料着录信息关系图
2.4.2 信息组织
设计建立的资料着录管理信息关系如图3。以油田生产、科研主要对象(井、工区、项目)为资料整理的核心,建立相应案卷。分案卷级、目录级、实物级进行地质资料的登记管理,对象产生的所有光盘、磁带、岩石、胶片等介质信息进入介质登记表。
2.4.3 分权限管理资料信息
方案设计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可分为资料编目管理人员和一般编目人员。编目管理人员完成案卷建立、审查、汇总、统计等工作,一般编目人员完成资料登记、文件上传等。
2.4.4 建立全文信息库
随着存储价格降低,建立电子化的地质资料馆物质上的成本已经不高,但工作量十分巨大。方案建议逐步对地质资料进行电子化,包括历史纸介质的扫描、高清晰的岩心图片等,利用数据库进行管理,还可以集成全文检索系统,方便信息查找利用。
2.5 分权限提供多种方式资料查询、下载服务
目录为主的查询服务:案卷搜索、目录搜索、介质搜索。也可以指定其中重要字段如档号、案卷名称、作者、提交单位等进行搜索。
对象为主的查询服务:以地质对象为线索,查询其各阶段信息。如地震工区的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等,井的钻井信息、录井信息、测试信息等。
以专业为主的查询服务:查询某地区相关测井研究报告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全文检索:搜索和文章内容、题名、作者等信息匹配的资料。
GIS导航:可提供构造单元分布图,点击搜寻到相关信息。
2.6 油田各资料室分工合作
方案建议在油田企业专业资料室建立局部地质资料管理系统,进行资料着录、管理、局部借阅利用。在油田企业级建立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利用它管理油田地质资料的全集,对全油田提供多种查询、下载等网络服务。
3 油田企业资料管理系统研发
研制开发的集团公司版和油田企业版的地质资料管理系统,是基于网络平台,面向中国石化各级地质资料管理机构,用于大量地质资料与海量数字化资产管理,安全存储、高效共享的大型软件系统。实现了各级馆藏机构地质资料接收管理、地质资料上交、汇交管理、地质资料着录归档管理、数据导入导出管理、数据管理、统计年报管理、借阅管理、地质资料网上查询浏览、地质资料管理门户及系统维护与管理等各种功能,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