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系统 > 教室配备哪些信息技术

教室配备哪些信息技术

发布时间:2023-06-12 14:41:53

A. 教学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有哪些

教学常用的技术工具有:1.课件制作软件,譬如PowerPoint 2.微课制作,最简单的方式是PowerPoint录制微课,制作时可以添加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然后将制作好的PPT“另存为”视频文件即可以直接播放。3.微场景设计制作(H5)用它来进行班级各种活动宣传时,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顺便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设计、创意等能力。常见的有:iH5,能够设计制作出PPT、应用原型、数字贺卡、相册、简历、邀请函、广告视频等多种类型的内容。

但是随着在线教育的不断发展,目前助学工具平台功能也十分完备,能够作为教学环节的良好补充,熟练使用在线教育工具相信对于在线教学十分有帮助,比如老师们可以借助趣练习更好的服务学生,趣练习围绕“测-学-练-考”四个学习环节,提供丰富的在线教学功能,帮助老师和机构实现课程变现、在线开课、辅导、点评、作业批改、答题测评、招生推广等业务场景,有效辅助老师提高教学服务和管理效率,优质的线上教学服务更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完课率和复购率。

针对技能培训、艺术兴趣、外语进阶、K12教育、职业教育、企业内训、知识付费等线上教学场景,提供专业在线教学服务。有单课、系列课、训练营、闯关课、线上打卡、AI测评、题库考试、营销推广等多种主流在线教育平台必备功能,轻松满足多样线上教学需求!

B.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应用过哪些有关信息技术的手段

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具有代数计算,数 据处理,几何作图,视频、音频及媒体播放等多种功能,特别是当多媒体计算机 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软件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 Flash、 Powerpoint、 几何画板等 软件制作诸如:概念教学、练习指导和学法辅导等课件,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过 程中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一) Flash 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中有些内容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和交流。 如:
(1)在探究圆锥底面圆上一点 A 处一只蚂蚁绕圆锥爬一周后回到点 A, 怎么爬最近时, 利用多媒体动画将圆锥侧面展开,学生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就 会发现怎么爬才会最近,这个难点突破后,后面的问题就引刃而解。
(2)在讲“变化的鱼”时,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区演示,是学生从课本静 态的画面中迅速转到课件的动态中,并且结合变化规律的教师讲解和讲题,使认 识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 “纵变横不变、 横变纵不变、 横纵都在变” 的深刻理解。在“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对称(翻转)变换”的教学中,将这三 种变换制作成具有动画的课件, 在讲授相应的内容时进行演示,就能达到学生直 观理解的效果,也为以后的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圆圆的落 日慢慢地沉入黄河之中”的动画图片,从而展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学生 通过欣赏美伦美奂的景色,大胆猜想,掌握到更多的技能技巧。 同时,学生感 受到“生活处处不数学” ,从而在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加以解决,达到“乐学” 的目的。
(4)传统教学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情景活动来比划讲解,结果 大部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 如果说对截面是三角形、 正方形、 梯形、 矩形的情形, 学生还能理解的话,那么对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学生就很难想象了。 我通过制作 FLASH 动画,利用计算机当场给学生演示。通过演示,学生能真切感 受截割的过程。 学生不仅能看出怎样截才能利用到五个面、六个面截出五边形和 六边形, 更能很快明白为什么截不出来七边形?假设改变平面的位置,也能从不 同的方位感受截面的形状了。这样一来,不光在教学中省时省力,使学生感到材 料新奇,而且也化解了本节的疑点和难点。
(二) 几何画板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几何画板》最大的特色是“动态性” ,即:可以用鼠标拖动图形上的任一元 素(点、线、圆) ,而事先给定的所有几何关系(即图形的基本性质)都保持不 变。
(1)对于问题“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的四边中点,围成一个中点四边形,则四 边形是什么四边形?试证明你的结论”的解决,我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探究:① 画图: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个任意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可以任意拖动) 及其中点四边形;②探究:任意拖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以其改变它的形状,发 现四边形的形状也随之发生改变;③猜想: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原四边形的什么 性质决定?④验证并结论。 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 识基础上解决问题,并继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 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信息化教学优势的一课。传统教学 方法或移动圆形纸片,或使用固定课件,或教师作图讲解,都不及“几何画板” 课件的可操作性高。只需在课件中度量出两圆半径 和圆心距 d,在保证圆 1 固 定的情况下将圆 2 向圆 1 缓慢移动,过程中观察 两者与圆心距 d 的关系,即可 得出满足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两圆位置关系的条件。之后更可以改 变两圆半径和位置关系, 隐藏圆心距进行求圆心距取值范围的一题多变练习。一 个课件贯穿概念、例题与习题的全过程,既保证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又提高了 课堂的习题量和思维量,可谓一举多得。
(三) 电子表格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电子表格画统计图,如调查某班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 数,并做出扇形统计图的操作过程是:
(1 ) 、问卷调查喜欢各类节目的人数,并 作出统计;
(2) 、打开 Excel 软件,按列或行输入数据并选中它们;
( 3) 、利用软 件图表功能,打开“图表向导”窗口;
(4 ) 、在“标准类型”的“图表类型”中 选择“饼图” ,点击“下一步” ,出现窗口;
( 5) 、选择“列” ,点击“下一步” , 出现窗口;
(6 ) 、在“数据标志”的“数据标签包括”中选择“百分比 (P)” ,并 点击完成,就可以作出扇形图。
利用电子表格不仅能画出扇形图,还可以画出其 他类型的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等统计量。又 如在画一次函数图象探究性质时,一般采用描点连线法,描出的点越多,画出的 函数图象越准确。但是,仅靠手工作图,有时很难画出准确的图象,但用几何画 板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难题,如画 y=5X-2 图象,启动几何画板绘制函数图象的功 能,输入函数 y=5x-2 的解析式,计算机便自动画出图象,学生通过观察能轻松 总结得出性质, 制图软件不但能帮助我们画出函数图象,而且能帮助我们研究函 数的性质,课堂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 多次比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课件和利用传统教学手段进 行教学的效果, 感觉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课堂效果的提高以及教学效率的 提高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也真正做到了“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充 分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 课程目标。

C. 最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哪些

最常用的信息教学手段有:
一、进行多媒体教学;
二、在线课堂;
三、翻转课堂;
四、微课教学;
五、慕课教学;
六、其他的教学手段如虚拟仿真教学等

D. 语文课中需要哪些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

新课标要求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对语文教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改革。信息技术是实施新课标的有力工具和重要手段,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具体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
引 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在新课标要求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和实践中,人们对如何贯彻新课标精神,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着一些困惑和不同的见解,也存在着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有人认为搞信息技术就要强调搞硬件建设、课件制作;做课件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效果——其实,这些看法都是不全面的。
我们要研究,有必要在思想观念上形成一定的共识。在达成一定共识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需求进行分析,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和课件的设计制作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进而明确新课标要求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整合的方向和方法。
我想,我们应该在下列问题上探讨研究,形成一定的共识: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会有哪些特点?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组织课程资源、如何实施教学活动?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到底有哪些优势、如何在教学过程 中全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课件应做成什么样子、做课件是不是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一、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对语文教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改革,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2.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3.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4. 强调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 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实际运用和综合性学习;
6.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课程面向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
7. 强调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8. 重视汉语言文字特点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9. 注重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
10.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1. 强调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的拓宽、跨学科学习、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12. 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3. 强调师生在语文教学过程 中的平等对话。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实施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学,面临着如下问题: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改进教学手段,组织引导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如何处理好语文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如何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力工具,这也就是。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是全面的、系统的。这表现在信息技术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手段的变革、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改进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系统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如数字化编辑、数据库管理、检索)、教学内容的呈现(如多媒体的应用)、知识间关联(超连接和关联技术的应用)、教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兴趣是能力的源泉”,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深入挖掘教材中审美因素,运用音乐、动画、制成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描述意趣横生的人物、场景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师、学生间的交流(如网络工具平台的应用)等多方面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的全面系统的应用。
我以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外国诗四首·篱笆那边》为教学内容作了一节研究课,对这个课题进行了一点初步思考和探索。
《外国诗四首》包括普希金的《致大海》、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狄金森的《篱笆那边》。本课教学共两课时。这节研究课是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布置了学习要求,让不同组的学生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利用“清华同方高中语文素材库”中《外国诗四首》一课的各种资料(诵读录音、作家及背景介绍、文本分析、诗人其他诗作选、有关评介、诗歌不同译本对照比较等)分别重点自学《致大海》、《孤独的收割人》和《我愿意是急流》,把学习成果和体会集中起来,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课件。
(即这节研究课)大致分为三个环节。
1.自学成果展示。每个学习小组推举一位学生代表,展示Powerpoint演示课件,介绍自学成果。
2.诵读与精读。反复诵读诗歌《篱笆那边》,利用Macromedia Flash Player 6课件,讨论这首诗歌的语言和意蕴。
3.练习反馈。根据要求创作一首小诗,以回贴的方式,发表在素材库讨论区内。学生在讨论区内发表作业 后,教师和其他同学马上可以浏览、发表评论,也可在课后继续浏览和评论。
三、两点探索
(一)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包括幻灯、投影、音像、计算机课件、网络等多种技术手段。现在,使用计算机课件已经成为很多语文课堂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目前语文课上最常用的教学课件通常是演示型课件。这种课件比起传统的口授、板书更加直观、丰富、生动、形象,但如果将它作为语文课堂上唯一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恐怕还是会有相当的局限性。演示型课件通常用来提示、呈现相关教学内容,主要适于作为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在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练习交流等教学环节中很难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如果每次都把整堂课的所有内容通通用一个课件固定下来,恐怕很难适应教学实际的需要。
因此,在《外国诗四首》的教学过程 中,我尝试着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充分利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素材库”的优势进行预习、自学,一方面大大扩展了学生阅读、学习的范围,另一方面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进行自主选择性学习。从第二节课学生的课堂发言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达到了一定深度,体现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课时,在自学成果展示环节中,学生利用自制的Powerpoint演示课件展示自学成果,形式新颖、活泼,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Powerpoint演示课件辅助发言,比单纯的口述更加直观、生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发言的质量。
在《篱笆那边》的诵读与精读环节中,我采用了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提供的一个Macromedia Flash Player 6课件。使用这个课件的目的十分明确——为学生的课堂讨论提供一个支撑平台。这个课件除了几张与诗句相配的简单的背景图片外,就是原诗文字的呈现和一些可以随时打开或关闭的基本的提示语,以及可随时记录学生发言要点和展示教师预先存储的教学提示的电子黑板。简单的、充满童趣的背景图片与诗歌文字内容相配,诗句中的重点词语以醒目鲜艳的颜色标示,一方面改变了传统课本白纸黑字的单调枯燥,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视觉神经,加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另一方面,始终引导学生将注意重心放在文本本身上,不用过多的教师自己的观点挤占学生自主思考和积极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始终在利用课件引导、激发学生,学生的诵读、讨论投入而热烈,兴奋点一直都在诗歌的语言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上。
在练习反馈环节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得到当堂落实、检测、提高。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回贴的方式在讨论区内发表作业 ,实际上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即时发表自己作品、与他人交流讨论的机会,比起传统课堂上的学生举手、教师点名式的发言,更加全面而有效。
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中使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目的是一致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特点,让学生始终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改变传统媒体单向结构,实现语文课堂多元选择。
很多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虽然远比传统的纸质媒体丰富、生动,但采用的依然是传统媒体的单向线性组织结构,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顺序都是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安排定的,不但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认知顺序来选择学习的重点和路径,就连教师自己在课堂上也无法再进行更改或增加、省略其中的任何一个步骤。这样无疑是不利于个性化教学,更不适合多变的课堂教学实际的。
因此,在这节研究课上,我选用了Macromedia Flash Player 6课件。这个课件的最大特点就是,它采用了超文本结构组织教学信息。超文本是一种非线性的信息结构,它可以在每一个节点处提供多个不同选择。
例如,在讨论《篱笆那边》这首诗歌时,每个学生最有感触、印象最深的诗句是不同的,发言时涉及到的诗句自然也不相同,教师不可能预知并按照诗句原有的顺序来安排他们发言讨论的顺序。这样,就需要能够根据学生发言的实际情况随时对课件进行选择展示或关闭。而Macromedia Flash Player 6课件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这个课件完全不是演示型课件,可根据讨论情况,任意调取任何诗句;所给的提示,也是开关随意,可根据教学情况决定用或不用。同时,这个课件中还配备了电子黑板,可随时记录学生发言的要点,也可以展示教师预先存储的教学提示。
这样一种超文本结构实质上是将系统流程的控制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选择使用信息、自主确定学习路径和认知环境。因此,对完成多层次、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学习目标十分有利。在这节课上,学生在讨论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个性都远远超越了一般演示课件引导的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四、两点思考
(一)如何利用网络平台,突破传统课堂的交流局限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数十名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通常是单一渠道,辐射范围极其有限,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另外,语文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覆盖面积极其有限,师生之间很难实现课堂以外的即时辅导、教学互动。
而网络教学环境则能够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学生论坛在优化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即时交互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在这节研究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将练习题目发布在清华同方素材库的BBS电子公告板上,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以回帖的形式发表在讨论区内,也可以针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论。这样,每个人的创作和评论都会被立即公布,教师和所有参与讨论的同学都能即时看到,并可以做出相应的反馈。
由于这个学习过程是由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并发布独立创作与评论,而且都是在教师监控下进行的,这样,就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又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创作和评论都能围绕课堂教学的中心,防止偏离学习主题。因此,这是学习效率极高,又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极为有利的一种课堂讨论反馈方式。
同时,学生的创作、讨论全部以文字的方式保存在论坛中,使得这项学习活动得以延伸到课堂45分钟之外。学生回家之后,只要登陆校园网站,就可以随时继续发表作品和进行评论。这样,大大拓展了这节课的时间、空间。在这节研究课之后,学生在论坛上发表作品、展开讨论的活动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累计创作诗歌近两百首。这节课的收获,显然大大的丰厚于传统课堂模式下的研究课。
但是,对于如何更加充分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使语文教学真正打破课堂“45分钟”、“一间教室”的局限,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这节研究课的探索还极其有限。这也是我今后将要继续思考和努力探索的。
(二)何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学生的课堂参与条件
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必然要依赖相关的硬件环境。目前,利用信息技术上语文课最主要的方式有两种:一台教师控制的电脑加上投影设备,或者校园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室。在网络教室中,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教师可以利用控制系统,根据课堂需要将学生的电脑在教师操作系统和学生操作系统中自由切换,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即时参与。
但目前很多学校的网络教室都是将电脑显示器放在学生面前的课桌中央,一排排高高的显示器阻挡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氛围反而不如传统教室中师生之间的那样亲密无间。这节研究课也存在这个问题。如何更好的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学生的课堂参与条件,需要在今后继续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重要课题。在这个领域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的探讨。我相信,对这个课题探讨的继续深入,必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
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由于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的变革,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提出了新的需求,这就需要课堂内外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这种作用体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管理和利用等多个层面上:
1. 通过互联网和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发掘、整合各种课程资源
各类门户网站和专业教育教学网站及资源库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文献、论文、图书、图形图像、音视频等资源,这些资源涵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重大事件、百姓生活、科技发明等多项内容,涉及政治 、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能够为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这些资源要转变成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语文教学课程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进而使其能够满足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的要求。整合的过程就是使之成为分层次(面对不同学生)、有体系(便于开展学习活动)的资源。这需要对资源进行筛选、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形成我们的二次或三次文献,这也就是资源的深度加工。
2. 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管系统管理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日益丰富,对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可能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进行管理。因此,我们必须实现课程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把经过数字化的资源存贮在计算机或服务器上,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通过本地机或网络实现资源的分类、查询、检索、浏览、使用和加工等功能和需求。
3. 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各种优势开发课件
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摘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随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不断探索,随着学校硬件环境的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会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得到应用,同时人们对语文课件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并将对课件提出共享性、交互性等需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我们可开发出不同形式和不同功能的课件。但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课件,我们都应考虑到课件的科学性、教育性、实用性和艺术性。这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课件的功能需求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面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课件应具备以下特点:
(1)网络化
信息时代是资源共享的时代,根据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特点,课件不宜过大,应实现课件设计的最优化,最好是设计成网络课件,使他人能通过网络很便捷地使用课件。
网络化还包含另一个含义,就是课件知识结构和呈现方式的网络化,比如导航或栏目的网状设计、知识间的关联等。
(2)通用性(工具化)
要实现课件的共享性,课件设计就不能太具有个性化而应该具有通用性,强调课件的工具作用,强调课件对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的支持。课件的通用性与教学的个性化并不矛盾,正因为有了课件资源的通用性,才更有利于教师组织个性化的教学。
(3)交互性
要重视课件的交互性,强调人机交互、突出学生的参与,强调人人交互,要使学生在不同时空范围内能够通过课件进行有效的知识的吸收和及时的协作学习。课件的交互性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技术基础;还有就是充分发挥网络交互的功能,比如BBS、聊天室就是学生探讨问题,合作学习的理想场所,它是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
(4)可积性
一种课件的设计方案,体现一种教学理念或教学方法,并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同样,一种课件在不同时期的效用也是有差别的。如何保留一个课件的有效部分进行简单的修改就可投入再使用是对课件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开放性,可重组性。模块型课件、基于资源库的课件逐渐被大多数课件制作者所接受。它就像小孩的积木玩具,可任意拼装组合,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自行加入或减少相应内容,有所取舍地为教学服务。
(5)智能化
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搜索引擎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数据逻辑运算技术等都可以应用到课件中,从而制作出具有智能化的教学软件,比如:智能答疑系统、智能组卷系统、智能评分系统、智能导学系统等。
(6)个性化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的课件就应从设计上、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使用和功能上满足这种要求。需要强调的是,课件的个性化与通用性并不矛盾,课件具有了个性化才会更具通用性。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探索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人员的积极参与。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参与和探索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会结出一个又一个的硕果!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2]何克抗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中小学电教》 2001年第1期
[3]吴柳 《信息化社会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 《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4]黄埔全 《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法》 《课程、教材、教法》 1996年第10期

阅读全文

与教室配备哪些信息技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福州泉州哪里有收购交易 浏览:470
什么是双卡四芯交火技术 浏览:387
代理加盟哪个平台货源便宜 浏览:674
腾讯代理掘地求生什么时候能玩啊 浏览:579
专利产品如何查 浏览:303
北山市场公寓房多少钱 浏览:32
法兰克内部程序怎么传到cf卡 浏览:819
外科护理有哪些技术 浏览:864
微信二手货物交易平台哪个好 浏览:227
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关键词指什么 浏览:144
信息表资格证书怎么填 浏览:786
实体店怎么做洗衣液代理 浏览:417
2k22怎么交易球队 浏览:293
普通人做什么产品最赚钱 浏览:660
2010年市场金如意多少一克 浏览:90
家庭理财产品如何统计 浏览:744
暂停交易和临时停牌有什么区别 浏览:765
菜市场买的菇叫什么名字好吃 浏览:346
如何惹怒一个女程序员 浏览:299
速度时间图像能提供哪些信息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