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几种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人们在信息获取、整理、加工、传递、存储和利用中所采取的各种技术和方法。信息技术不仅被嵌入在产品中,还嵌入在服务中。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为命脉、以信息应用技术为目标的科学技术群。
1、信息的基础技术
信息基础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它涵盖了各种新产品、新能源、新设备的开发与制造技术。近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影响最大的就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
2、信息的主体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有关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展示和存储等的技术,它的主体技术主要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展示技术以及信息存储技术。
(1)信息管理内容分析有什么技术扩展阅读
信息技术涉及图像、声音、字符、数值、用户、硬件/软件设施、人机交互系统等感知、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的系统、计算机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创造、分配、使用、整合和处理信息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社会形态等等。
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
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作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
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总称。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
信息技术指“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人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
信息技术是研究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术。
❷ 分析信息的方法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信息分析方法总共有四种,分别为:
1.信息联想法;
2.信息综合法;
3.信息预测法;
4.信息评估法。分析方法”主要探讨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剖析过程所使用的分析手段: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一节说明比较分析法的三种形式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其作用在于揭示财务活动中的数量关系和存在的差距,从中发现问题。“比率分析法”一节归纳叙述了财务信息分析中常见的三类比率关系,并提出使用比率指标分析财务信息时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趋势分析法”可以揭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变化,帮助我们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变动的性质,认识公司的现状,并预测该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因素分析法”主要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上市公司某个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在分析财务指标异动原因时比较常用。常用的信息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即通过专家知识、经验,对事物现状的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常用的定性分析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调查法、主观概率法、相互影响矩阵分析等。定性分析法发展至今,经过不断完善,已广泛运用于各类信息分析之中。定性分析最大的优点是,能充分运用专家的知识、经验,从而对一些无法收集数据的分析预测活动进行评判。定性分析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首先专家的知识、经验是一种隐性知识,是专家在长期大量的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是建立在客观科学基础之上的认识,如某行业领域资深专家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这是他对行业发展全面客观的认识基础上作出的推断,这种推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次,某个专家的认识由于受到自身学术行业背景、主观判断等限制,其看法具有片面性,但综合该领域的专家认识,就能比较全面合理的作出定性的判断,从这个角度这种方法也是合理的。最后,定性分析由于受到主观因素影响,而且只能提供定性的结论,因此针对具体的微观的需要作出量化决策的问题,就需要通过定量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定量分析由于客观具体,用数据和科学模型说话,在某些方面更具有说服力,但是由于应用时受到诸多条件限制,有时候得出的模型和结论未必合理,切不可盲目迷信复杂的模型。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需要相互结合使用,才能做出准确科学的结论。
(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基本上就是统计的内容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与因子分析、独立性检验(卡方检验)、分类与聚类等。
数理统计最主要的几个分布函数:正态分布和t分布、F分布、卡方分布,因为回归分析里参数检验涉及到t检验和F检验问题,要知道它们到底用来做什么,有什么特性。这里简单介绍几个一直让我混淆的概念。
(1)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两个事物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如子女身高与父母身高,一般来说父母个子高子女身高也高,但两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那么这两者之间有关系,但不是因果关系,这就是相关分析,相关可以是线性相关也可以是非线性相关。而回归分析如,广告支出增加,销量增加,那么广告和销量之间是存在某种因果关系,可以分析广告支出对销量增加的影响,这就是回归分析。
(2)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前面讲到回归分析,当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数值变量,即分析某个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就是回归分析。而方差分析也是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但自变量是定性变量,如分析农作物产量(因变量)与土壤种类、肥料种类、栽培方法之间是否有影响,这就是方差分析了。方差分析结论就是,这个定性变量对因变量到底有没有影响。
(3)线性回归、logistic曲线与probit曲线
线性回归就是构建一个模型方程,同回归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定量变量,并且对其取值没有要求。logistic曲线与probit曲线自变量和因变量也都是定量变量,但是因变量的取值是0或1(这里讲的是二元定性选择回归)。
❸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具体的内容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的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图像等)。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3)信息管理内容分析有什么技术扩展阅读:
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征——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它技术的特征——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l.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具有信息收集、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综合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7. 掌握软件设计流程,熟悉互联网产品开发流程。
8.掌握HTML语言,CSS,JavaScript以及WEB标准思想。
9.具备信息资源管理的综合能力,胜任“IT+管理”类深具发展潜力的工作。
网络弄的 希望能帮到你
❺ 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信息管理的要求
1、信息的及时性
所谓及时就是信息管理系统要灵敏、迅速地发现和提供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信息。要及时地发现和收集信息,信息的管理必须最迅速、最敏捷地反映出工作的进程和动态,并适时地记录下已发生的情况和问题。另一方面要及时传递信息,要以最迅速、最有效的手段将有用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和人员,使其成为决策、指挥和控制的依据。
2、信息的准确性
为保证信息准确要求原始信息可靠。信息工作者在收集和整理原始材料的时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主观随意性,对原始材料认真加以核实,使其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在加工整理信息时,要注意信息的统一,也要做到计量单位相同,以免在信息使用时造成混乱现象。
(5)信息管理内容分析有什么技术扩展阅读
信息管理的分类
1、按管理层次分类:宏观信息管理、中观信息管理、微观信息管理。
2、按管理内容分类:信息生产管理、信息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产业管理、信息市场管理等。
3、按应用范围分类:工业企业信息管理、商业企业信息管理、政府信息管理、公共事业信息管理等。
4、按管理手段分类:手工信息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
5、按信息内容分类: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管理、教育信息管理、军事信息管理等。
❻ 信息技术管理的内容
传统上人们更关心信息系统的开发活动,而对信息系统的维护、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信息服务的关心则置于第二位。现在绝大多数组织的日常业务活动都已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但是如果信息系统的运行失败将导致企业业务无法进行、失去客户,从而造成无可估价的损失,所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管理。对于信息技术管理我们可以分为5个部分:制订信息系统运行战略,制订信息技术规划,衡量和管理计算机容量,系统运行计划和控制,结果控制。
一、制订信息系统运行战略
当今的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以及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因此信息系统运行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努力,使信息系统部门能够对组织提供有力的支持。20年前,管理人员和下属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资源进行调度、保证足够的通信能力、管理大量的蓝领工人、对计算机能力和信息系统人员的工作进行规划。但是,今天的信息系统部门需要运行整个组织的系统,以提供一天24小时、一周7天的服务,支持成千上万的可能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微机和终端,以有效的成本满足用户短期或长期的需求。信息系统部门还需要管理具有更高水平技能、更专业化、更少人数的信息系统部门的员工,还要评价外部组织提供的服务。
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信息技术运行是否能够满足组织的战略目标来评估信息技术运行的质量。组织的高层经理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现有的信息技术的运行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持企业。
信息系统运行战略必须要解决下述主要问题:
(1)保证构造合理的信息系统结构并将其实现。
(2)保证新系统开发方式可以满足企业长期维护的目标。
(3)保证内部和外部采购的决策能得到认真的考虑。
(4)决定信息技术运行是由一个部门管理还是分成一系列小单元管理,按照小单元进行管理虽然成本高,但是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良好的信息技术运行必须在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用户、负责信息技术系统运行的人应该参与信息系统开发的设计阶段,这样信息技术的运行问题在一开始就可以得到足够的重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往往容易忽略硬件失败、程序非正常退出、文档说明和支持不足等产生的问题。设计阶段要保证防止用户使用错误的快捷方式,还要考虑新、老系统转换的细节。如果是购买其他公司提供的软件包,这些问题会更加复杂。
二、制订信息技术规划
系统运行的技术规划是一个反复检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机遇的一个过程。这种反复检查的范围和活动是由组织的业务性质和信息技术的本质决定的。银行业往往应用多种信息技术,商品邮购企业更多使用办公室支持方面的技术,批发商往往使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了提高效率,这个反复检查过程必须由能力强、有想象力的信息技术人才完成,还要考虑未来的两三年的时间内信息技术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应该建立在科学的技术预测的基础上。
如果企业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多的优势,技术规划必须使用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果企业只是想利用技术和竞争对手保持相同的水平,并且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支持,那么只要比照竞争对手或者行业的领先者制订规划就足够了。一些企业要求信息技术供应商定期对系统投标,以保证信息技术部门能跟得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求投标并不一定是其系统改造的需求,但是可以保证他们能了解最新的技术,并且保证可以得到合理的价格。但是,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使用一个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则费用往往会比较高。
检查的结果是产生一个技术的更新优先级滂单。预先确定何时技术更新对企业非常重要,提前两年决定更新和替代老的信息技术比提前6个月能使新、旧技术的转换更平稳并减少系统工作中断的时间,当然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突破会减少预先规划的准确性。
为了能更好地定义未来信息服务的结构,规划活动还应该实地对供应商、教育机构进行考察,或者搭建实验环境帮助了解最新技术。
对各个系统运行情况建立档案,记录该系统开发或者最后一次大规模修改的时间,是技术检查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运行时间超过10年的信息系统,是最需要更新的系统;重新设计开发这类系统可以减少维护的成本,提高运行的效率。例如,一个大型的国际性银行发现60%的CPU使用和开发维护活动的50%都用在了维护和运行多年前建造的业务处理系统,所以它决定重新开发这个业务处理系统。
如果新技术包括更新硬件或者新系统将以与以往不同且更有效的方式使用当前硬件,那么新技术的实现活动应该对用户保持透明。其他类型的技术更新,因为提供了不同的服务或者是改进了的服务,用户容易意识到技术已经更新,比如数据库报表生成器的更新和终端更新等。基本上,这类更新往往能更好地支持用户而不是改变运行的方式。当然,有些技术更新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习惯,这样的更新需要以用户为导向,由用户负责更新的实施,才能保证更新的成功。每一次技术更新都需要预先制订详细的计划,确保服务不会中断,并且让用户能了解如何使用该服务。
一个全面的技术规划应该包括用户准备情况、现有系统使用的状况、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的实验项目。例如,在一个大型的消费品制造公司中,信息技术人员了解新的信息技术,他们为公司的每个部门都准备了一个不断更新的日志,记录当前正在使用的技术服务和现存问题的评估。他们现在开始使用一个支持办公的软件(包括在一个进行实验的部门的全部档案),通过24个月的计划,可以记录下起点、获得利润的评估、运行中的问题和进展。进行实验可以测试组织使用新技术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帮助用户认识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从而使企业在其他部门更好地应用该技术。
首先在一个部门使用和管理该技术,然后再推广到其他部门,是企业运用全新技术的一个好方法。可以将首先使用新技术的人称为新技术组(emerging—technology group,ET group),它一一般设立在信息技术部门内,与应用开发部门处于同等级别;也有一些企业将ET组放在信息技术部门之外,以防止ET组被信息技术部门控制。
ET组的管理和组织结构应该采用比较宽松和非JE式的策略,组里的气氛应该是实验性的。为了保证创新,企业应该不强调该部门的效率和成本。在ET组的实验成功之后,就需要把新的技术推广开来,使之在组织的其他部门实现。
从实验到广泛推广,企业可能面临很多的问题,可以让ET组成员和其他部门的用户共同负责技术的推广或者通过联络人——系统分析员来负责技术推广,以保证技术能够在其他部门成功实施。这个阶段强调的是技术运用的效果,这个阶段可以被称为创新阶段。在其他部门实施了新技术之后,企业需要关心新技术的效率,传统的信息系统部门就可以很好地进行管理。这个阶段是新技术运用的管理控制阶段。
三、衡量和管理计算机容量
计算机的容量就是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或者存储能力。事实上,人们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越了解,就会越少重视计算机的容量,因为计算机容量的价格增幅一直在不断下降。但是,当前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网络相互连接的方式越来越复杂,人们想要诊断这些部件中的瓶颈或者制订一个长期的计划也越来越困难。管理计算机的容量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计算机容量的增幅要远远超过价格的增幅。
容量的过量和短缺呈现为“不对称结构”,也就是计算机容量短缺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而容量过量的成本则较低,所以对很多组织而言,可以考虑购买过量的容量。
(2)计算机容量不足往往是突然发生的。
比如一个企业,在半年的时间里,高峰处理时间CPU的占用率高达77%。而总经理没有听取信息技术部门的警告,不允许订购新的设备。在其后的6个月时间里,由于新增加了系统,导致CPU的占用率达到85%。这极大地影响了系统响应时间,开始有一些批处理的程序不能按时完成,信息技术部门的人员不得不加班工作。所以计算机的容量问题需要预先制订规划。
(3)可以利用诊断工具帮助了解计算机容量的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比如利用软件包监督和模拟系统的状况。
系统分析员利用这些工具分析本来的需求,可以更好地进行预测。对那些利用信息系统完成业务活动的企业,这些工具更为重要。
(4)当前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外围系统供应商,而且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系统采用开放式的结构,所以大多数公司不再从一家公司购买所有的设备。
从大量的厂商中挑选供应商,可以得到更加有利的价格,但也会使组织的网络结构更加复杂。
(5)组织需要仔细平衡创新和保守。
如果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极大地节约成本或者增强竞争优势,那么企业更强调信息技术的创新,而那些需要系统在任何时间都保持正常运行的企业,在引进新技术时就要特别慎重。引入未经规划的新技术会危害现行系统的可靠运行。
(6)引入新技术带来的新增成本和系统运行的中断,可能会抵消新技术所带来的好处。
所以在一些情况下,企业不必随着每一代新软件的推出而更新自己的系统。企业一旦决定购买新软件,在购买时要考虑:如果购买小的软硬件供应商的产品,供应商的可靠性和产品的维护需要格外重视;小的供应商容易倒闭,所以要考虑该供应商的产品是否有替代产品,该系统是否可以长期运行、替换或新系统的成本又是多少。此外,还要考虑供应商是否提供源程序代码和文档、供应商提供什么样的维护、维护费用有多少等。
四、系统运行计划和控制系统要想平稳运行,必须要对运行活动进行计划,并在系统运行中进行控制。
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需要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既包括联机处理企业的业务活动(如订单录入、建立客户档案等),也包括成批的处理(如月末生成和打印各种类型的财务报表、打印工资单等)。系统要想完成这蝗复杂的活动并保证系统运行平稳,必须对运行活动进行计划和控制。
1.设定目标
系统运行计划具有多个目标,非常复杂,一般目标包括:
(1)保证高质量、无错误地运行。
系统必须能正确无误地处理企业的业务,提供所需信息,没有遗漏等。
(2)根据企业的标准满足企业长期的安排。
(3)处理计划之外的作业,只能使用1%的CPU的处理能力。
计划之外的作业能在几分钟、几个小时内完成。
(4)为运行关键应用程序的终端提供一个平均响应时间,一般这个时间应限制在几秒钟,只有1%左右的程序响应时间可以在秒级以上。
(5)日常的运行成本应该控制在一个预先设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信息技术部门的成本不会超出预算。
2.建立优先级
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系统运行的目标往往是冲突的,无法同时让它们达到最优,所以需要给这些目标设定优先级。如果信息技术运行的支持对企业的使命非常重要,就需要由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设定优先级,否则可以由信息技术部门和其他应用系统部门的管理人员来共同讨论设定,如果在讨论中出现冲突,可以交给高层管理人员最终定夺。
比如企业可以将订单处理系统和库存进货出货系统的优先级设定为最高,然后是应收账系统和工资系统,最后是综合查询系统。
3.运行的控制和运行的衡量
应当看到控制运行的指标、标准适合企业特定阶段的要求,而不能适合任何的企业或者企业的任何阶段.因此,需要针对企业的恳标建立对应的性能指标和性能标准,这样就可以把描述系统状况的数据同企业的标准相比较。一般的性能指标包括:
(1)成本性能、总的性能和不同的信息技术服务的性能。
(2)信息技术人员的周转率。
(3)服务的平均响应时间,5%最差服务的响应时间。
(4)服务的质量,比如系统死机的时间。
(5)用户对服务不满的次数。
(6)未完成报表盼个数和不订:确输出的个数。
(7)服务的利用率,比如字处理、电子邮件等。
(8)计算机高峰时间的利用率。
(9)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对比实际状况和性能指标,企业可以决定何处需要改进。比如用户不满意次数的标准是某项服务一个月用户抱怨次数为3次,如果实际统计的指标高于这个标准,企业就应该检查系统哪里出了问题、需要作哪些改进。
记录企业各项指标的报表应该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产生一份,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企业以量化的形式评价系统的性能,反映系统运行是否达到了各个部门的要求。
五、结果控制
组织可以利用结果来控制信息技术组织中的应用,可以采用将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分摊或不分摊给组织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部门来控制信息技术应用活动。
1.免费使用信息技术资源
很多组织使用信息技术而不将成本分摊到各个应用部门,这样做有很多的好处,因为信息技术免费,所以很多用户提出需求而且乐于进行实验创新,这就特别适合信息技术创新和推广阶段。信息技术部门也容易将自己提供的服务推广到组织的各个部门,相应地,组织不用开发和使用信息技术应用的记账系统,也节省了成本。
这种方式适合信息技术预算少或者创新要求高、财务预算充裕的企业。但这种方式也存在问题,因为信息技术是免费的,所以所有的用户都可提出使用资源的申请,由于用户提出的申请数量太多,信息技术部门不能一一满足,导致申请积压,重要申请得不到重视,同时信息资源在组织机构内的分配问题也会演变成为一种新的矛盾。
信息技术的免费使用也会导致信息技术部门没有竞争压力,无法衡量性能情况,效率降低。一些企业也可能根本无法免费使用信息技术资源。
对企业而言,一个更好的方法是免费使用信息技术资源,但非正式地通知用户如果核算成本他们使用的信息服务价值将是多少,这样让用户了解他们所使用的信息资源并不是真正免费,而且让他们知道他们花费的资源是多么巨大,他们就会更珍惜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2.分摊信息技术资源成本
分摊信息技术资源成本到各个应用部门最大的好处是用户可以诚实地提出使用信息技术的请求。这种方式适合信息技术应用的管理控制阶段,因为此时用户已经广泛接受了新技术,组织更强调新技术运用的效率。一般信息技术运行成本的分摊会在组织内引起广泛的争论,但是其带来的好处也是明显的。事实上,传统的分摊成本的企业往往是将信息技术资源的成本分摊到各个部门。
在组织中将信息技术运行成本分摊到各个应用部门并不容易,并存在如下问题:分摊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主观因素;分摊的计算公式非常复杂,难以向用户说明,也难以获得用户的理解;分摊除非经过仔细的管理,否则往往会打击用户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而且辅助分摊的记账系统本身就非常复杂、昂贵。
为了有效地实现分摊,首先应该取得用户的理解,也就是分摊系统应该简单,用户无法理解系统将不能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引导用户的行为;其次分摊系统应该公正而且合理;再次,应该将信息技术的效率同用户的利用率分开,信息技术人员负责低效率的问题。月末、年末进行成本分摊无助于成本控制,只能使用户和信息技术人员产生对立情绪,所以不应分摊。
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通过不要将100%的信息技术成本分摊到用户部门,因为还有一部分成本是信息技术维护和开发的成本,这部分成本与信息技术的运行成本的管理不同。一般信息技术部门在开发和维护之前会与用户签订开发和维护合同,合同规定:
(1)预计的开发和维护活动的成本,信息技术部门应该对超出合同规定的成本部分负主责。
(2)一旦开发活动需要重新评估时,评估应该包括哪些步骤。在开发或维护的范围变化时取消该活动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3)一旦开发和维护活动的成本计算需要按照消耗的时间和材料计算,则需要预先得到用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