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办
过去,阻碍我们学习的最大的门槛,可能是我们没有什么学习资源;现在,挡在我们学习面前最大的拦路虎,可能刚好相反——我们现在能够获得的学习资源有点太多了。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号称“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我们能够很轻松地接触到各种学习资源。学PPT、学设计、 学写作、学演讲、学书法、学理财、甚至学泡妞,在现在的社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只要你想去学,现在随机找一个在线教育平台,搜索关键字,准能找到一些相关的课程。在微信搜索中,你搜索相应关键词,准能找到各种网红推荐的所谓的“大咖课程”。
是的。我也一度很惶恐,生怕自己稍微一不留神,就被这个时代给淘汰了。每天看的微信推送,都是让我学习这个技能、那个技能,仿佛我不懂这些技能立刻就与世界脱节了。有一段时间,我在网上买了一些课程,有PPT设计方面的、有演讲口才方面的,质量有高有低,有好好坏。坚持过后,获得的是短暂的内心的平静。然后第二天,又会看到推荐学习结构化思考,学习DISC,学习PS——是的,我们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很幸运,我们享受到了此前人类无法想象到的资源,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到任何我们想要学习的东西,觉得一个老师讲的不好,我们也很容易找到替代品,去换个别的老师的课程就好。
但是,也正是因为我们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也很容易迷失自己,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太容易被一些“大牛”们牵着鼻子走。无论在知识储备上还是在人生阅历上,这些“大牛”们都远在我们普通人之上,他们确实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过人之处。但是,我这里想说的是,当我们看到他们在利用自己的流量不断地向我们这群人推销各种所谓的“精品课程”、“必修课程”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状态,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学习他们推荐的每一套课程、每一项技能——因为归根结底,我们的精力还是有限的。
在这样一个人人标榜“斜杠青年”的时代,如果我们能够踏实一点,问问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真正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坚持下去,就有可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成为一股清流。
⑵ 如何避免信息过量带来的负面影响
信息就像喝水一样,够量的水可以解渴,但是过量的水可以使人中毒。而过量的信息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研毁隐究显示,当医生被提供了超过必要的患者信息时,他的诊断正确率却下降了。可见,更多的信息并不能让你知道得更多,相反过量信息麻痹人的分析能力,使你更容易受到干扰和作出误判。怎样净化你的信息流管理你收集的信息并不容易。控制你关注的信息的重心在于不要让无用的、渗余伏过载的数据把真正重要的信息给隐藏起来。以下是一些净化信息流的方法:精简信息。人类是信息的消费者,但是每个人能消费的信息是有限的。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精简信息的吸收需要努力。记住,信息并不等同于知识。把不重要的事实减到最少,才能给重要的信息留下认知的空间。 停止无用的习惯。如果你是写博客,又喜欢检查网站统计。想想每小时检查下网站统计对你真有帮助么?刚开始我每天看看,后来每周看看,现在虽然我让它每周发一封统计邮件到邮箱,但是我基本都没看,因为我发现这些统计信息对我没有用处。同样的,类似的无用习惯完全可以减少或放弃。 知识胜于信息。信息本身不创造价值。真正使之值钱的是你如何能够把这些信息给运用起来。利用少量的信息,进行更多有意识的思考。思辨和采集数据并不总是矛盾的,但是你应该试着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写作,而不只是消费信息。 质量胜过数量。如果你经常读书的话,你是如何统计你的阅读量的呢?我以前按照读过的书的数量,但是我发现有些书其实用价值远远高出其他的书。所以,为了所谓的阅读数量去读很多烂书,实在是太划不来了。也许你可以采用一个打分制度,评判每本书给你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分类整理你的信息流。你可能关注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学习方面、科技方面、个人提升方面等丛携等。
⑶ 如今处在一个信息急速膨胀的时代,音乐人想要出头怎么办
如今处在一个信息急速膨胀的年代,音乐人想要出头,必须有自己的音乐风格,并且要坚持自己的初心。
最后,希望每一个音乐人都能够在这个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更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粉丝群体。
⑷ 信息过载时代,该怎么办
我派仔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每天都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多得让人看不过来。你是否曾经因手头要看的东西太多而焦虑心烦?相信我,你并不孤单——这是时代的通病。
其实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信息过载时代,但其实过载的是垃圾信息,优质信息永远都是稀缺的。在这个人人都可以便捷地发微博、写博客、拍短视频,各路媒体为了博点击率而不惜标题党、甚至造假新闻的时代,垃圾信息充斥着网络,更可恶的是很多垃圾信息伪装成优质信息,以“毒鸡汤”来误人子弟。因此应对信息过载,学会 分辨信息优劣至关重要 。
信息过载时代,必须 掌握较强的搜索能力 。主动发掘出有价值信息就靠搜索能力了。只有拥有很强的搜索能力,才能在想要获得某方面信息时在短时间内找到。主动搜寻信息在效率上远胜于被动获得信息。同时,主动搜寻到的信息也会更加珍惜,因为这些信息是付出精力的,也是我们想要的。被动获得信息。搜索能力的提升肯定是有方法论的,但还是要多用搜索引擎,多琢磨多总结搜索技巧。下面这篇文章是很好的方法论:
对付信息过载,人们普遍有一招,那就是收藏夹。浏览器好像自发明以来就附带收藏夹,近年来各种“稍后读”应用逐渐成了人民的必备工具,印象笔记、有道笔记也具备剪藏功能,微博、微信也少不了收藏功能。可以说电子化的信息媒介都具有收藏功能,这个功能我们也用的得心应手,看到还不错的信息,立马点一下收藏。但大部分信息收藏后就如同打进了冷宫,根本不会稍后再读。新闻热点不断切换,新的信息随时扑面而来,收藏之后又立即准备收藏下一条信息了。面对海量信息,我们是恐惧的,唯恐漏掉有价值的信息。可是好像只要点一下收藏,我们就安心了,仿佛这条信息就已经被我们吸收了。 定期抽时间,整理一下各种收藏夹,这比不断接受信息更有意义。 相信我,你会有让自己都惊讶的收获。零尘搏汪散的信息犹如一块块砖块,价值微乎其微。只有成为有序的体系,才能显现出巨大的价值,所谓1+1>2。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选择 屏蔽大量新信息 ,比如减少看新闻的时间, 有个App叫头条新闻,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而且在用。我从来没有安装过,其实新闻看多了就会发现很多内容翻来覆去都差不多(不信可以对比前后两整年的新闻)。新闻固然要看,但是在度上一定要把握,因为接受新信息远远不如读书(必须是有共识成为经典的书)划算,一本好书就是历经时间浪潮的淘洗,沉淀下来的高价值的信息。
PS:我几乎不看娱乐新闻、体育新闻,也很少看标题党的社会新闻,看这些大多就是图个乐子,而想吐了自显然有比看这种新闻更好的方法(比如看电影)。
关于如何选书、怎样读书的文章有很多,这里推荐李笑来老师银察的三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