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作用是什么功能需求是什么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目的主要在于满足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不同层次的信源伏息需求和功能需求,这就要求信息平台不仅要满足货主、物流企业等对物流过程的查询、设计、监控等直接需求,还要满足他们对来自于政府管理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工商企业等与自身物流过程直接相关的信息需求。公共物流雹核携信息平台在通过对物流公共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公共信息交换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完成各类功能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起到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信息沟通的枢纽作用,从而为政府的宏观规划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一个有效集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该能够为物流服务提供商、货主/制造商、交通、银行及海关、税务等政氏锋府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为客户提供完整、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贰’ 如何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三、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各地应结合实际,以街道(乡镇)为基本单元,应用功能集成、界面规范、部署集中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确有需要的可依管理幅度和服务半径向所辖社区延伸。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应兼具政务事项办理和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运行模式。统一设立电子政务办理界面,通过与人口、法人单位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库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组织机构代码等基础信息为索引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管理机制,实现居民身份证办事“一证通”。按照不同业务的具体需要优化电子政务流程,建立政府主动公开信息、政务办理痕迹信息和公共管理状态信息的实时共享机制,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跨部门业务协同。积极开发网上咨询办理、服务热线呼叫、现场自助查询等系统功能,为居民群众提供网络、电话和窗口服务关联组合的一体化社区公共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整合社区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各地应依托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加快统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和喊岩信息资源,原则上凡涉及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事项,均要逐步纳入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集中办理。加快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迁移或集成,最大限度精简基层业务应用系统、服务终端和管理台帐。在保证数据交换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促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现有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向基层转移职能,规范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范围、共享方式和共享标准,逐步丰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服务信息,不断扩大社区政务事项的跨区域通办范围。
(三)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规划布局。各地要充分发挥市(地、州、盟)层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作用,集中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综合信息库,为街道(乡镇)及社区开展服务提供便捷渠道和技术支持。支持依托街道(乡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一站式”服务机构,统一提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咨询、办理和反馈服务。“一站式”服务机构的设施建设或改造应合理布局、科学分区、完善功能,方便居民群众办事。根据需要可以依托社区级综合服务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委托代办服务,增强社区公共服务的便捷性。
(四)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运行管理。各地要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运行管理机制,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原则上实行平台独立运行、业务归口指导的管理模式。制定完善信息采集制度,加强社区信息资源规划,明确社区信息采集标准,将社区场所、人员、事件御渗磨等信息纳入采集范围,按照一数一源、集中采集、共享校核、及时更新的原则,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整合街道、社区层面管理服务力量,加强社区公共服务队伍建设,实行统一考核、调配和管理,实现同工同酬。强化服务队伍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能够较好地胜任“综合服务”的要求,推动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立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绩效考核和群众监督机制,积极引入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和第三方评估,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优先发展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体的系统应用,创新开发针对艾滋病人、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特色服务。广泛吸纳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企业信息资源,促进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的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完善社区服务信息推送机制,主动及时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和生活服务信息。加强多种网络接入手段间的结合和转换,大力发展各类信息服务载体和信息服务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网式”、“一线式”的综合服务。
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下,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协调机制,镇斗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公安、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等部门做好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统筹规划、资源整合、设施布局和运行管理等工作,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指导协调利用各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开展社区公共服务应用的顶层设计、平台构建、技术保障和评测评估等工作。
(二)完善筹资机制。建立社区信息化建设多元化筹资机制,加快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各地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资金项目,逐步提高社区信息装备条件和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采取财政补助等方式解决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经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通信运营商、信息服务商和软硬件供应商在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降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和维护成本,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适合社区需求的信息系统及终端产品。
(三)健全制度标准。加快制定全国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标准,规范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设施建设、技术支撑、运行管理和监督考核,切实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质量。研究制定全国社区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规范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和服务评价,切实提高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居民满意度评价体系,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及时清理不利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规章制度,逐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电子化办理。
(四)强化信息安全。增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网络、综合信息库和各部门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充分利用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实现面向电子政务内外网与各级各类业务应用的身份认证、访问授权和责任认定等安全管理,为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提供安全保障。制定实施与系统应用紧密结合、技术上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和保密解决方案,加大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应用力度,配备相关技术力量,定期组织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确保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安全。加大对违章违法泄密行为的责任追究和惩罚力度,保护国家和公民的信息安全。
(五)坚持试点推进。健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长效运行机制,以社区居民最关心和最急需的公共服务为抓手,依托信息惠民国家示范省市建设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着力推进体制机制革新和制度标准创新。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逐步扩大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地域覆盖和项目覆盖,将社区居民全员纳入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服务范围。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要率先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叁’ 作为客户,要委托建立一个平台网站,如何提需求
一、建设网站前的市场分析
二、建设网站目的
整合公司资源,确定网站功能。根据公司的需要和计划,确定网站的功能:产品宣传型、网上营销型、客户服务型、电子商务型等。
根据网站功能,确定网站应达到的目的作用。
三、网站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网站的功能确定网站技败汪术解决方案。
1、采用租用虚拟主机。分析投入成本、功能、开发、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3、采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如IBM,HP)等公司提供的企业上网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还是自己开发。
4、网站安全性措施,防黑、防病毒方案。
5、相关程序开发。如网页程序ASP、JSP、CGI、数据库程序等。
四、网站内容策划
1、根据网站的目的和功能策划网站内容,一般企业网站应包括:公司简介、产品介绍、服务内容、价格信息、联系方式、网上定单等基本内容。
2、电子商务类网站要提供会员注册、详细的商品服务信息、信息搜索查询、定单确认袜漏、付款、个人信息保密措施、相关帮助等。
3、如果网站栏目比较多,则考虑采用网站编程专人负责相关内容。注意:网站内容是网站吸引浏览者最重要的因素,无内容或不实用的信息不会吸引匆匆浏览的访客。可事先对人们希望阅读的信息进行调查,并在网站发布后调查人们对网站内容的满意度,以及时调整网站内容。
五、网页设计
1、网页设计美术设计要求,网页美术设计一般要与企业整体形象一致,要符合CI规范。要注意网页色彩、图片的应用及版面策划,保持网页的整体一致性。
2、在新技术的采用上要考虑主要目标访问群体的分布地域、年龄阶层、网络速度、阅读习惯等。
3、制定网页改版计划,如半年到一年时间进行较大规模改版等。
六、网站维护
1、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的维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制定响应时间。
2、数据库维护,有效地利用数据是网站维护的重要内容,因此数据库的维护要受到重视。
3、内容的更新、调整等。
4、制定相关网站维护的规定,将网站维护制度化、规范化。
七、网站测试
网站发布前要进行细致周密的测试,以保证正常浏览和使用。主要测试内容:
1、服务器稳定性、安全性。
2、程序及数据库测试。
3、网页兼容性测试,如浏览器、显示器。
4、根据需要的其他测试。
八、网站发布与推广
1、网站测试后进行发布的公关,广告活动。
2、搜索引掣登记等。
九、网站建设日程表
各项策划任务的开始完成时间,负告枯烂责人等。
十、费用明细
---以前网上摘下来作为作业的模板,下面是自己的看法
专业网站设计的人和一般人在功能需求上在沟通上有困难,所以还是找个懂点的人去跟设计人员描述功能,功能主要有:动态新闻发布,留言板,在线咨询,BBS,上传下载,再一些显示日期时间,显示访问量什么
双方写合同的时候更要说明白
‘肆’ 如何对需求进行分析,从哪方面对需求进行分析
需求分析就是对客户提出的“要求”或者“需求”进行深入细致地调研和分析,准确理解用户和项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具体要求,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表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从而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为系统设计、系统完善和系统维护提供依据。
需求分析是项目计划阶段非常重要的环节,该环节决定了需要“实现什么”,为下一步如何去“实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进行需求分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需求获取:在准备阶段,我们首先要确定需求获取的目标及范围,根据你的目标来选择对应的方式获取需求。
(二)需求分类: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根据对象的不同,将需求分为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等。
(三)需求筛选:有些需求是伪需求,有些需求则不具备实现价值,我们可以通过真实性、价值性、可行性三个维度来筛选需求,过滤掉虚假的、不可行的、没有价值、价值不大或投入产出比不理想的需求。
(四)需求提炼:对剩下的需求进行提炼,目的在于从获取的表面需求中提炼出客户的本质需求。找出“为什么要做”比“做什么”更重要。
(五)需求优先级排序:挖掘到客户的真实目的后,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维度的需求归类方法,如KANO模型分析法、投入产出比ROI等,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并排出优先级,帮助产品有条理地安排开发秩序,避免盲目排序。
(六)产出需求文档: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需要将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析、汇总、归类,输出产出需求文档,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铺垫。
以上是对需求分析的一些理解和思路,做好需求分析工作之后,就可以对可实现的需求进行落地方案的跟进。
‘伍’ 需求分析的作用及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对应问题及其环境的理解与分析,为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及系统行为建立模型,将用户需求精确化、完全化,最终形成需求规格说明,这一系列的活动即构成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是介于系统分析和软件设计阶段之间的桥梁。一方面,需求分析以系统规格说明和项目规划作为分析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并从软件角度对它们进行检查与调整;另一方面,需求规格说明又是软件设计、实现、测试直至维护的主要基础。良好的分析活动有助于避免或尽早剔除早期错误,从而提高软件生产率,降低开发成本,改竖悉进软件质量。
需求工程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计算机发展的初期,软件规模不大,软件开发所关注的是代码编写,需求分析很少受到重视。后来软件开发引入了生命周期的概念,需求分析成为其第一阶段。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扩大,需求分析与定义在整个软件开发与链悄维护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软件的成功与否。人们逐渐认识到需求分析活动不再仅限于软件开发的最初阶段,它贯穿于系统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80年代中期,形成了软件工程的子领域——需求工程(requirementengineering,RE)。进入90年代以来,需求工程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从1993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需求工程国际研讨会(ISRE),自1994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需求工程国际会议(ICRE),在1996年Springer-Verlag发行了一新的刊物——《RequirementsEngineering》。一些关于需求工程的工作小组也相继成立,如欧洲的RENOIR(),并开始开展工作。
需求工程是指应用已证实有效的技术、方法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客户需求,帮助分析人员理解问题并定义目标系统的所有外部特征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合适的工具和记号系统地描述待开发系统及其行为特征和相关约束,形成余唤乎需求文档,并对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演进给予支持。RE可分为系统需求工程(如果是针对由软硬件共同组成的整个系统)和软件需求工程(如果仅是专门针对纯软件部分)。软件需求工程是一门分析并记录软件需求的学科,它把系统需求分解成一些主要的子系统和任务,把这些子系统或任务分配给软件,并通过一系列重复的分析、设计、比较研究、原型开发过程把这些系统需求转换成软件的需求描述和一些性能参数。
需求工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需求定义、文档记录、需求演进的过程,并最终在验证的基础上冻结需求。80年代,HerbKrasner定义了需求工程的五阶段生命周期:需求定义和分析、需求决策、形成需求规格、需求实现与验证、需求演进管理。近来,MatthiasJarke和KlausPohl提出了三阶段周期的说法:获取、表示和验证。
综合了几种观点,可以把需求工程的活动划分为以下5个独立的阶段:
(1)需求获取: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对现有系统的观察及对任务进行分析,从而开发、捕获和修订用户的需求;
(2)需求建模:为最终用户所看到的系统建立一个概念模型,作为对需求的抽象描述,并尽可能多的捕获现实世界的语义;
(3)形成需求规格:生成需求模型构件的精确的形式化的描述,作为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一个协约;
(4)需求验证:以需求规格说明为输入,通过符号执行、模拟或快速原型等途径,分析需求规格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5)需求管理:支持系统的需求演进,如需求变化和可跟踪性问题。
‘陆’ 如何进行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调研分析
进行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1、明确系统管理目标;
2、确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3、明确系统的模块构架;
4、明确系统实施方案.
‘柒’ 网络需求分析该怎么做,有哪几步
网络规划与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就是找出"需"和"求"的关系,从当前业务中找出最需要重视的方面,从已经运行的网络中找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满足客户提出的各种合理要求,依据客户要求修改已经成形的方案.
本章重点
2.1需求分析的类型
2.2如何获得需求
2.3可行性论证
2.4工程招标与投标
2.2.1应用背景分析
应用背景需求分析概括了当前网络应用的技术背景蠢缓,介绍了行业应用的方向和技术趋势,说明本企业网络信息化的必然性.
应用背景需求分析要回答一些为什么要实施网络集成的问题.
(1) 国外同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以及取得哪些成效
(2) 国内同行业的信息化趋势如何
(3) 本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
(4) 本企业拟采用的信息化步骤如何
需求分析的类型
P33
2.2.1应用背景分析
应用背景需求分析派咐要回答一些为什么要实施网络集成的问题.
(1) 国外同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以及取得哪些成效
(2) 国内同行业的信息化趋势如何
(3) 本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
(4) 本企业拟采用的信息化步骤如何
需求分析的类型
P33
2.2.2业务需求
业务带羡模需求分析的目标是明确企业的业务类型,应用系统软件种类,以及它们对网络功能指标(如带宽,服务质量QoS)的要求.
业务需求是企业建网中首要的环节,是进行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依据.
需求分析的类型
P33
2.2.2业务需求
通过业务需求分析要为以下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1) 需实现或改进的企业网络功能有那些
(2) 需要集成的企业应用有哪些
(3) 需要电子邮件服务吗
(4) 需要Web服务吗
(5) 需要上网吗 带宽是多少
(6) 需要视频服务吗
(7) 需要什么样的数据共享模式
(8) 需要多大的带宽范围
(9) 计划投入的资金规模是多少
需求分析的类型
P33
2.2.3管理需求
网络的管理是企业建网不可或缺的方面,网络是否按照设计目标提供稳定的服务主要依靠有效的网络管理.高效的管理策略能提高网络的运营效率,建网之初就应该重视这些策略.
需求分析的类型
P34
2.2.3管理需求
网络管理的需求分析要回答以下类似的问题:
是否需要对网络进行远程管理,远程管理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利用远程控制软件管理网络设备,使网管工作更方便,更高效.
谁来负责网络管理;
需要哪些管理功能,如需不需要计费,是否要为网络建立域,选择什么样的域模式等;
需求分析的类型
P34
2.2.3管理需求
选择哪个供应商的网管软件,是否有详细的评估;
选择哪个供应商的网络设备,其可管理性如何;
需不需要跟踪和分析处理网络运行信息;
将网管控制台配置在何处
是否采用了易于管理的设备和布线方式
需求分析的类型
P34
2.2.4安全性需求
企业安全性需求分析要明确以下几点:
企业的敏感性数据的安全级别及其分布情况;
网络用户的安全级别及其权限;
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这些漏洞对本系统的影响程度如何;
网络设备的安全功能要求;
需求分析的类型
P34
2.2.4安全性需求
网络系统软件的安全评估;
应用系统安全要求;
采用什么样的杀毒软件;
采用什么样的防火墙技术方案;
安全软件系统的评估;
网络遵循的安全规范和达到的安全级别.
需求分析的类型
P34
2.2.5通信量需求
通信量需求是从网络应用出发,对当前技术条件下可以提供的网络带宽做出评估.
需求分析的类型
P35
应用类型
基本带宽需求
备注
PC连接
14.4kb/s~56kb/s
远程连接,FTP,HTTP,E-mail
文件服务
100kb/s以上
局域网内文件共享,C/S应用,
B/S应用,在线游戏等绝大部分纯文本应用
压缩视频
256kb/s以上
Mp3,rm等流媒体传输
非压缩视频
2Mb/s以上
Vod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
表2-1 列举常见应用对通信量的需求
2.2.5通信量需求
未来有没有对高带宽服务的要求;
需不需要宽带接入方式,本地能够提供的宽带接入方式有哪些;
哪些用户经常对网络访问有特殊的要求 如行政人员经常要访问OA服务器,销售人员经常要访问ERP数据库等.
哪些用户需要经常访问Internet 如客户服务人员经常要收发E_mail.
哪些服务器有较大的连接数
哪些网络设备能提供合适的带宽且性价比较高.
需要使用什么样的传输介质.
服务器和网络应用能够支持负载均衡吗
需求分析的类型
P35
2.2.6网络扩展性需求分析
网络的扩展性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新的部门能够简单地接入现有网络;其二是指新的应用能够无缝地在现有网络上运行.
扩展性分析要明确以下指标:
(1) 企业需求的新增长点有哪些;
(2) 已有的网络设备和计算机资源有哪些
(3) 哪些设备需要淘汰,哪些设备还可以保留
(4) 网络节点和布线的预留比率是多少
(5) 哪些设备便于网络扩展
(6) 主机设备的升级性能
(7) 操作系统平台的升级性能
需求分析的类型
P35
2.2.7网络环境需求
网络环境需求是对企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布局进行实地勘察以确定网络规模,地理分划,以便在拓扑结构设计和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中做出决策.
网络环境需求分析需要明确下列指标:
(1) 园区内的建筑群位置;
(2) 建筑物内的弱电井位置,配电房位置等;
(3) 各部分办公区的分布情况;
(4) 各工作区内的信息点数目和布线规模;
需求分析的类型
P36
2.3.1获得需求信息的方法
1. 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是工程设计人员获得第一手资料采用的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必需的步骤;
如何获得需求
P36
2.3.1获得需求信息的方法
2. 用户访谈
用户访谈要求工程设计人员与招标单位的负责人通过面谈,电话交谈,电子邮件等通讯方式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获得需求信
如何获得需求
P36
2.3.1获得需求信息的方法
3.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通常对数量较多的最终用户提出,询问其对将要建设的网络应用的要求.
如何获得需求
P36
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分为无记名问卷调查和记名问卷调查
2.3.1获得需求信息的方法
4.向同行咨询
将你获得的需求分析中不涉及到商业机密的部分发布到专门讨论网络相关技术的论坛或新闻组中,请同行给你参考你制定的设计说明书,这时候,你会发现热心于你的方案的人们通常会给出许多中肯的建议
如何获得需求
P36
2.3.2归纳整理需求信息
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需求信息通常是零散的,无序的,而且并非所有需求信息都是必要的或当前可以实现的,只有对当前系统总体设计有帮助的需求信息才应该保留下来,其他的仅作为参考或以后升级使用.
1.将需求信息用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
2.对需求信息列表
如何获得需求
P38
2.3.2归纳整理需求信息
需求信息也可以用图表来表示.图表带有一定的分析功能,常用的有柱图,直方图,折线图和饼图.
如何获得需求
P39
2.4 可行性论证
需求分析所取得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得到需求分析文档,但这种需求分析文档还需要经过论证后才能最终确定下来.参与论证活动的人员除了需求分析工作的负责人外,还要邀请其他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招标方的领导和专家.
可行性论证求
P40
2.4.1 可行性论证的目的
可行性论证是就工程的背景,意义,目的,目标,工程的功能,范围,需求,可选择的技术方案,设计要点,建设进度,工程组织,监理,经费等方面作出可行性验证,指出工程建设中选择软硬件的依据,降低项目建设的总体风险.
提供正确选择软硬件系统的依据
验证可行性,减少项目建设的总体风险
产生应用系统原型,积累必要的经验
加强客户,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降低后期实施的难度,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可行性论证求
P40
2.4.1 可行性论证的目的
在编写可行性论证报告时,主要对下列项目逐条说明:
1.系统建设的目的
2.技术可行性
3.应用可行性
4.人员,资金可行性
5.设备可行性
6.安全可行性
可行性论证求
P40
2.5 工程招标与投标
为了保证网络工程的建设质量,网络建设方应该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建商.参与投标的承建商拿出各自的标书参与投标,其中标书的主要内容就来自于需求分析报告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工程招投标是一个规范的网络工程必需的环节.
工程招标与投标
P41
2.5.1工程招标流程简介
1.招标方聘请监理部门工作人员,根据需求分析阶段提交的网络系统集成方案,编制网络工程标底;
2. 做好招标工作的前期准备,编制招标文件;
3. 发布招标通告或邀请函,负责对有关网络工程问题进行咨询;
4. 接受投标单位递送的标书;
5. 对投标单位资格,企业资质等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企业注册资金,网络系统集成工程案例,技术人员配置,各种网络代理资格属实情况,各种网络资质证书的属实情况.
工程招标与投标
P41
2.5.1工程招标流程简介
6. 邀请计算机专家,网络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
7. 开标,公开招标各方资料,准备评标;
8. 评标,邀请具有评标资质的专家参与评标,对参评方各项条件公平打分,选择得分最高的系统集成商;
9. 中标,公告中标方,并与中标方签订正式工程合同.
工程招标与投标
P41
2.5.2工程招标
计算机网络工程招标的目的,是为了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方式,从众多系统集成商中,选择一个有合格资质,并能为用户提供最佳性能价格比的集成商.
编制招标文件
招标
工程招标与投标
P41
2.5.3工程投标
投标人在索取,购买标书后,应该仔细阅读标书的投标要求及投标须知.在同意并遵循招标文件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投标文件.
编制投标文件
投标
1,递交投标文件
2,评标
3,中标
4,签订合同
工程招标与投标
P41
标书内容
(1)参评方案一览表
(2)参评方案价格表
(3)系统集成方案
(4)设备配置及参数一览表
(5)公司有关计算机设备及备件报价一览表
(6)从业人员及其技术资格一览表
(7)公司情况一览表,
(8)公司经营业绩一览表
(9)中标后服务计划
(10)资格证明文件,及参评方案方认为需要加以说明的其他内容
(11)文档资料清单
(12)参评方案保证金
‘捌’ 如何做好网站开发项目需求分析
从广义上理解: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的获取、分析、规格说明、变更、验证、管理的一系列需求工程。
狭义上理解需求分析指需求的分析、定义过程。
原因
需求分析就是分析软件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开发出的软件却没人要,那所有的投入都是徒劳。如果费了很大的精力,开发一个软件,最后却不满足用户的要求,从而要重新开发过,这种返工是让人痛心疾首的(相信大家都有体会)。比如:用户需要一个forlinux的软件,而你在软件开发前期忽略了软件的运行环境,忘了向用户询问这个问题,而想当然的认为是开发forwindows的软件。当你千辛万苦地开发完成向用户提交时才发现出了问题,那时候你是欲哭无泪了,恨不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
需求分析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他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他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一定要对需求分析具有足够的重视。在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中,他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程序设计。
任务
简言之,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全面地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并准确地表达所接受的用户需求。
过程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制订规悄枯裤格说明、评审。
问题识别:就是从系统角度来理解软件,确定对所开发系统的综合要求,并提出这些需求的实现条件,以及需求应该达到的标准。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做什么)、性能需求(要达到什么指标)、环境需求(如机型、操作系统等)、可靠性需求(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安全保密需求、用户界面需求、资源使用需求(软件运行是所需的内存、CPU等)、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预先估计以后系统可能达到的目标。
分析与综合:逐步细化所有的软件功能,找出系统各元素间的联系,接口特性和设计上的限制,分析他们是否满足需求,剔除不合理部分,增加需要部分。最后综合成系统的解决方案,给出要开发的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做什么的模型)。
制订规格说明书:即编制文档,描述需求的文档称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请注意,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是需求规格说明书,向下一阶段提交。
评审:对功能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清晰性,以及其它需求给予评价。评审通过才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否则重新进行需求分析。
方法
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强调原型化方法,其它的方法如:结构化方法、动态分析法等,从来没用过这些方法在此不讨论。
原型化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原型就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实现了目标系统的某些或全部功能。
原型化方法就是尽可能快地建造一个粗糙的系统,这系统实现了目标系统的某些或全部功能。但是这个系统可能在可靠性、界面的友好性或其他方面上存在缺陷。建造这样一个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考察某一方面的可行性,如算法的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或考察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等。如:为了考察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可以用某些软件工具快速的建造一个原型系统,这个系统只是一个界面,然后听取用户的意见,改进这个原型。以后的目标系统就在原型系统的基础上开发。
原型主要有三种类型:探索型、实验型、进化型。
探索型:目的是要弄清楚对目标系统的要求,确定所希望的特性,并探讨多种方案的可行性。
实验型:用于大规模开发和实现前,考核方案是否合适,规格说明是否可靠。
进化型:目的不在于改进规格说明,而是将系统建造得易于变化,在改进原型的过程中,逐步将原型进化成最终系统。
在使用原型化方法时有两种不同的策略:废弃策略、追加策略。
废弃策略:先建造一个功能简单而且质量要求不高的模型系统,针对这个系统反复进行修改,形成比较好启简的思想,据此设计出较完整、准确、一致、可靠的最终系统。系统构造完成后,原来的模型系统就被废弃不用。探索型和实验型属于这种策略。
追加策略: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而且质量要求不高的模型系统,作为最终系统的核心,然后通过不断地扩充修改,逐步追加新要求,发展成为最终系统。进化型属于这种策略。
需求分析20条法则
客户与开发人员交流需要好的方法。下面建议20条法则,客户和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评审以下内容并达成共识。如果遇到分歧,将通过协商达成对各自义务的相互理解,以便减少以后败帆的磨擦(如一方要求而另一方不愿意或不能够满足要求)。
1、分析人员要使用符合客户语言习惯的表达
需求讨论集中于业务需求和任务,因此要使用术语。客户应将有关术语(例如:采价、印花商品等采购术语)教给分析人员,而客户不一定要懂得计算机行业的术语。
2、分析人员要了解客户的业务及目标
只有分析人员更好地了解客户的业务,才能使产品更好地满足需要。这将有助于开发人员设计出真正满足客户需要并达到期望的优秀软件。为帮助开发和分析人员,客户可以考虑邀请他们观察自己的工作流程。如果是切换新系统,那么开发和分析人员应使用一下旧系统,有利于他们明白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其流程情况以及可供改进之处。
3、分析人员必须编写软件需求报告
分析人员应将从客户那里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以区分业务需求及规范、功能需求、质量目标、解决方法和其他信息。通过这些分析,客户就能得到一份“需求分析报告”,此份报告使开发人员和客户之间针对要开发的产品内容达成协议。报告应以一种客户认为易于翻阅和理解的方式组织编写。客户要评审此报告,以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其需求。一份高质量的“需求分析报告”有助于开发人员开发出真正需要的产品。
4、要求得到需求工作结果的解释说明
分析人员可能采用了多种图表作为文字性“需求分析报告”的补充说明,因为工作图表能很清晰地描述出系统行为的某些方面,所以报告中各种图表有着极高的价值;虽然它们不太难于理解,但是客户可能对此并不熟悉,因此客户可以要求分析人员解释说明每个图表的作用、符号的意义和需求开发工作的结果,以及怎样检查图表有无错误及不一致等。
5、开发人员要尊重客户的意见
如果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不能相互理解,那关于需求的讨论将会有障碍。共同合作能使大家“兼听则明”。参与需求开发过程的客户有权要求开发人员尊重他们并珍惜他们为项目成功所付出的时间,同样,客户也应对开发人员为项目成功这一共同目标所做出的努力表示尊重。
6、开发人员要对需求及产品实施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通常客户所说的“需求”已经是一种实际可行的实施方案,分析人员应尽力从这些解决方法中了解真正的业务需求,同时还应找出已有系统与当前业务不符之处,以确保产品不会无效或低效;在彻底弄清业务领域内的事情后,分析人员就能提出相当好的改进方法,有经验且有创造力的分析人员还能提出增加一些用户没有发现的很有价值的系统特性。
7、描述产品使用特性
客户可以要求分析人员在实现功能需求的同时还注意软件的易用性,因为这些易用特性或质量属性能使客户更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例如:客户有时要求产品要“界面友好”或“健壮”或“高效率”,但对于开发人员来讲,太主观了并无实用价值。正确的做法是,分析人员通过询问和调查了解客户所要的“友好、健壮、高效所包含的具体特性,具体分析哪些特性对哪些特性有负面影响,在性能代价和所提出解决方案的预期利益之间做出权衡,以确保做出合理的取舍。
8、允许重用已有的软件组件
需求通常有一定灵活性,分析人员可能发现已有的某个软件组件与客户描述的需求很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人员应提供一些修改需求的选择以便开发人员能够降低新系统的开发成本和节省时间,而不必严格按原有的需求说明开发。所以说,如果想在产品中使用一些已有的商业常用组件,而它们并不完全适合您所需的特性,这时一定程度上的需求灵活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9、要求对变更的代价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估
有不同的选择。而这时,对需求变更的影响进行评估从而对业务决策提供帮助,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客户有权利要求开发人员通过分析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评估,包括影响、成本和得失等。开发人员不能由于不想实施变更而随意夸大评估成本。
10、获得满足客户功能和质量要求的系统
每个人都希望项目成功,但这不仅要求客户要清晰地告知开发人员关于系统“做什么”所需的所有信息,而且还要求开发人员能通过交流了解清楚取舍与限制,一定要明确说明您的假设和潜在的期望,否则,开发人员开发出的产品很可能无法让您满意。
11、给分析人员讲解您的业务
分析人员要依靠客户讲解业务概念及术语,但客户不能指望分析人员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而只能让他们明白您的问题和目标;不要期望分析人员能把握客户业务的细微潜在之处,他们可能不知道那些对于客户来说理所当然的“常识”。
12、抽出时间清楚地说明并完善需求
客户很忙,但无论如何客户有必要抽出时间参与“头脑高峰会议”的讨论,接受采访或其他获取需求的活动。有些分析人员可能先明白了您的观点,而过后发现还需要您的讲解,这时请耐心对待一些需求和需求的精化工作过程中的反复,因为它是人们交流中很自然的现象,何况这对软件产品的成功极为重要。
13、准确而详细地说明需求
编写一份清晰、准确的需求文档是很困难的。由于处理细节问题不但烦人而且耗时,因此很容易留下模糊不清的需求。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解决这种模糊性和不准确性,而客户恰恰是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决定的最佳人选,否则,就只好靠开发人员去正确猜测了。
在需求分析中暂时加上“待定”标志是个方法。用该标志可指明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讨论、分析或增加信息的地方,有时也可能因为某个特殊需求难以解决或没有人愿意处理它而标注上“待定”。客户要尽量将每项需求的内容都阐述清楚,以便分析人员能准确地将它们写进“软件需求报告”中去。如果客户一时不能准确表达,通常就要求用原型技术,通过原型开发,客户可以同开发人员一起反复修改,不断完善需求定义。
14、及时作出决定
分析人员会要求客户作出一些选择和决定,这些决定包括来自多个用户提出的处理方法或在质量特性冲突和信息准确度中选择折衷方案等。有权作出决定的客户必须积极地对待这一切,尽快做处理,做决定,因为开发人员通常只有等客户做出决定才能行动,而这种等待会延误项目的进展。
15、尊重开发人员的需求可行性及成本评估
所有的软件功能都有其成本。客户所希望的某些产品特性可能在技术上行不通,或者实现它要付出极高的代价,而某些需求试图达到在操作环境中不可能达到的性能,或试图得到一些根本得不到的数据。开发人员会对此作出负面的评价,客户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
16、划分需求的优先级
绝大多数项目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资源实现功能性的每个细节。决定哪些特性是必要的,哪些是重要的,是需求开发的主要部分,这只能由客户负责设定需求优先级,因为开发者不可能按照客户的观点决定需求优先级;开发人员将为您确定优先级提供有关每个需求的花费和风险的信息。
在时间和资源限制下,关于所需特性能否完成或完成多少应尊重开发人员的意见。尽管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所希望的需求在项目中未被实现,但毕竟是要面对现实,业务决策有时不得不依据优先级来缩小项目范围或延长工期,或增加资源,或在质量上寻找折衷。
17、评审需求文档和原型
客户评审需求文档,是给分析人员带来反馈信息的一个机会。如果客户认为编写的“需求分析报告”不够准确,就有必要尽早告知分析人员并为改进提供建议。更好的办法是先为产品开发一个原型。这样客户就能提供更有价值的反馈信息给开发人员,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您的需求;原型并非是一个实际应用产品,但开发人员能将其转化、扩充成功能齐全的系统。
18、需求变更要立即联系
不断的需求变更,会给在预定计划内完成的质量产品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开发周期中,变更越在晚期出现,其影响越大;变更不仅会导致代价极高的返工,而且工期将被延误,特别是在大体结构已完成后又需要增加新特性时。所以,一旦客户发现需要变更需求时,请立即通知分析人员。
19、遵照开发小组处理需求变更的过程
为将变更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所有参与者必须遵照项目变更控制过程。这要求不放弃所有提出的变更,对每项要求的变更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最后做出合适的决策,以确定应将哪些变更引入项目中。
20、尊重开发人员采用的需求分析过程
软件开发中最具挑战性的莫过于收集需求并确定其正确性,分析人员采用的方法有其合理性。也许客户认为收集需求的过程不太划算,但请相信花在需求开发上的时间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您理解并支持分析人员为收集、编写需求文档和确保其质量所采用的技术,那么整个过程将会更为顺利。
“需求确认”意味着什么
在“需求分析报告”上签字确认,通常被认为是客户同意需求分析的标志行为,然而实际操作中,客户往往把“签字”看作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他们要我在需求文档的最后一行下面签名,于是我就签了,否则这些开发人员不开始编码。”
这种态度将带来麻烦,譬如客户想更改需求或对产品不满时就会说:“不错,我是在需求分析报告上签了字,但我并没有时间去读完所有的内容,我是相信你们的,是你们非让我签字的。”
同样问题也会发生在仅把“签字确认”看作是完成任务的分析人员身上,一旦有需求变更出现,他便指着“需求分析报告”说:“您已经在需求上签字了,所以这些就是我们所开发的,如果您想要别的什么,您应早些告诉我们。”
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因为不可能在项目的早期就了解所有的需求,而且毫无疑问地需求将会出现变更,在“需求分析报告”上签字确认是终止需求分析过程的正确方法,所以我们必须明白签字意味着什么。
对“需求分析报告”的签名是建立在一个需求协议的基线上,因此我们对签名应该这样理解:“我同意这份需求文档表述了我们对项目软件需求的了解,进一步的变更可在此基线上通过项目定义的变更过程来进行。我知道变更可能会使我们重新协商成本、资源和项目阶段任务等事宜。”对需求分析达成一定的共识会使双方易于忍受将来的摩擦,这些摩擦来源于项目的改进和需求的误差或市场和业务的新要求等。
‘玖’ 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项目需求分析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石。在以往建设失败的项目中,80%是由于需求分析的不明确而造铅岩宴成的。因此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对需求分析的把握程度。 在原则上,需求阶段监理应尊重承建方的项目管理和项目分析能力;在具体的任务开展上,以不深入、不干扰承建方的自主权为主,除非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发现承建方的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分析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监理方必须加强项目管理和项目分析工作,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坚持吸收、同化、贯彻的方法和手段。其中,需求分析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石。在以往建设失败的项目中,80%是由于需求分析的不明确而造成的。因此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对需求分析的把握程度。而项目的整体风险往往表现在需求分析不明确、业务流程不合理,用户不习惯或不愿意去用承建方的软件。作为第三方的监理公司,必须提醒承建方、客户方重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采用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需求调研,同时监理方也应深入具体的需求调研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和方向,才能在将来的功能界定、开发范围上有发言权。 需求分析不象侦探推理那样需从蛛丝马迹着手,而是应该先了解宏观的问题,再了解细节的问题。 一个应用软件系统(记为S)的涉及面可能很广,可以按不同的问题域(记为D)分类,每个问题域对应于一个软件子系统。 S={D1,D2,D3,…Dn} 问题域Di由若干个问题(记为P)组成,每个问题对应于子系统中的一个软构件。 Di={P1,P2,P3,…Pm} 问题Pj有若干个行为(或功能,记为F),每个行为对应于软构件中的实现接口。 Pj={F1,F2,F3,…Fk} 需求说明书应该对于那些只想了解宏观需求的领导,和需要了解细节的技术员都合适。在写需求说明书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最好为每个需求注释“为什么”,这样可让程序员了解需求的本质,以便选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此需求。 2.需求说明不可有二义性,更不能前后相矛盾。如果有二义性或前后相矛盾,则要重新分析此需求。 重点监控需求分析 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和行业覆盖的广阔性,以及需求分析的高风险性,软件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需求分析又的的确确难做。其原因基本是由于以下情况造成的。 客户说不清楚需求 有些客户对需求只有朦胧的感觉,当然说不清楚具体的需求。例如全国各地的很多部门、机构、单位在进行应用系统以及网络建设时,客户方的办公人员大多不清楚计算机网络有什么用,更缺乏IT系统建设方面的专家和知识。此时,用户就会要求软件系统分析人员替他们设想需求。工程的需求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为项目未来建设埋下了潜在的风险。 需求自身经常变动 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随着客户方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他们会在不同枣物的阶段和时期对项目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和需求变更。事实上,历史上没有一个软件的需求改动少于三次的!所以必须接受“需求会变动”这个事实,在进行需求分析时要懂得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分析清楚哪些是稳定的需求,哪些是易变的需求,以便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将软件的核心建筑在稳定的需求上,同时留出变更空间。咨询监理方在需求分析的功能界定上担任一个中间、公平、公正的角色,所以也必须积极参与到需求分析的准备中来,以便协助客户方和承建方来界定“做什么”、“不做什么”的系统功能界限。 分析人员或客户理解有误 软件系统分析人员不可能都是全才,更不可能是行业方面的专家。客户表达的需求,槐银不同的分析人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分析人员理解错了,可能会导致以后的开发工作劳而无功。记得一则笑话,有个外星人间谍潜伏到地球刺探情报,它给上司写了一份报告:“主宰地球的是汽车。它们喝汽油,靠四个轮子滚动前进,嗓门极大,双眼在夜里能射出强光……有趣的是,车里住着一种叫作‘人’的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完全控制了车。”所以分析人员知识的专一性也会造成需求分析的误解和失败。这时,咨询监理公司就必须根据实际的项目需求调研计划,提醒承建方加强业务了解程度和注重沟通技巧。 需求分析方法论 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需求分析工作方法,应该定位在“三个阶段”(也称“三步法”)。 第一阶段:“访谈式”(Visitation) 这一阶段是和具体用户方的领导层、业务层人员的访谈式沟通,主要目的是从宏观上把握用户的具体需求方向和趋势,了解现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现有的运行系统等等具体情况、客观的信息。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方式。针对具体的职能部门以及各委办局,最好能指定本次项目的接口人。 实现手段:访谈、调查表格 输出成果:调查报告、业务流程报告 第二阶段:“诱导式”(Incement) 这一阶段是在承建方已经了解了具体用户方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现有的运行系统等等具体实际、客观的信息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硬件、软件实现方案,做出简单的用户流程页面,同时结合以往的项目经验对用户采用诱导式、启发式的调研方法和手段,和用户一起探讨业务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便易性、习惯性。用户可以操作简单演示的DEMO,来感受一下整个业务流程的设计合理性、准确性等等问题,及时地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 实现手段:拜访(诱导)、原型演示 输出成果:调研分析报告、原型反馈报告、业务流程报告 第三阶段:“确认式”(Afirm) 这一阶段是在上述两个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流程细化、数据项的确认阶段,这个阶段承建方必须提供原型系统和明确的业务流程报告、数据项表,并能清晰地向用户描述系统的业务流设计目标。用户方可以通过审查业务流程报告、数据项表以及操作承建方提供的DEMO系统,来提出反馈意见,并对已经可接受的报告、文档签字确认。 实现手段:拜访(回顾、确认),提交业务流程报告、数据项表;原型演示系统 输出成果:需求分析报告、数据项、业务流程报告、原型系统反馈意见(后三者可以统一归入需求分析报告中,提交用户方、监理方进行确认和存档) 整体来讲,需求分析的三个阶段是需求调研中不可忽视一个重要的部分,三个阶段或者说三步法的实施和采用,对用户和承建方都同样提供了项目成功的保证。当然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特别在采用迭代法的开发模式时,需求分析的工作需一直进行下去,而在后期的需求改进中,工作则基本集中在后两个阶段中。
‘拾’ 如何开展信息化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迈向信息化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也是极具认知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此阶段做得好坏,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
一、 需求分析面迹皮对的困难
1、问题了解上的难度
做需求分析的人员经常是IT技术人员,他们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不甚了解,然而具体生产管理人员不具备需求功能表述能力,使得信息化需要处理的内容难以确定。
2、问题本身的动态性
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对企业信息化需求产生影响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资本结构的变化
企业在资本层面的变化,如企业并购,往往会使企业在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业务流程等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将会产生根本的影响。
(2)组织结构的变化
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信息化需求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企业的一把手更换了,可能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就会发生变化。组织结构的调整也会使业务流程发生变化。
(3)业务的变化
业务的变化主要是:业务方向世州嫌的变化和业务流程的变化等方面,在这个层面的变化对信息化需搜手求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如:企业拓展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等。
正是由于这些变化对信息化需求的影响很大,因而从战略层面上应该尽量把握变化的方向。另外,考虑到信息化需求的可变性,信息化规划和实施需要一定柔性。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也需要根据变化进行定期的修整。
3、团队沟通的障碍
不同层面的人员对信息化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企业战略层面来说,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不仅仅是来源于企业目前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来源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对于技术层面来说信息化的需求侧重于企业发展的一个支撑环境,从信息技术层面上对系统的完善、升级、集成和整合提出了需求。对于运作层面来说,侧重于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处理,确定企业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上三个层次所获取的需求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有着内在的联系。要想把握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需要不同层面的人员友好沟通,对需求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