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咏雪文言文评点
才华横溢,风流蕴藉,善于观察,富有诗意。
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欣然说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哥哥的儿子胡儿(谢胡)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傅高兴得大笑。这个女子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方正第五之一、元方答客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渗唯乎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陈太丘(寔)和朋友相约外出,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可到了中午了,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自己走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等你好久都不来,已经走了。”朋友就大怒说:“真不是人啊!和人约好出去,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你和我父亲约在中午,到了中午你却没来,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握元方的手(想表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山念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先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写法与前一则相同。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属于信丛悉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1、谢公是为了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2、谢安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但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小题1:(1)家庭聚会(2)不久,一会儿(3)高兴(4)比不上小题2: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与 儿 女 讲 论/ 文 义。
小题3: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小题4:C小题5:盐,柳絮 蒲公英、棉花、绒毛······ 小题1:试题分析:(1)“内集”属实词,一词多义。
“内”指内部,文中指家庭内部,“集”,即集会之意。(2)“俄而”为古语中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今已不用。
翻译时将它们换成现代汉语中合适的词即可。(3)“欣然”一词与今义相同。
(4)“未若”系古文中常见的固定词组,“未”表示否定,不;“若”,译成“如”。点评:本题容易。
此类题最常见题型有:①直接型,即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直接解释,如本题;②选择型,即给出几组文言语句,指出已经解释的词语正确与否。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虚词,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尤其是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古文现象,考试出现频率极高。
小题2:试题分析:第一分句属主谓结构,“谢太傅”为主语,可在其后断开;“寒雪日”表示时间、天气,修饰动词“内集”,共同构成谓语部分,不易断开。第二个分句“与女儿”表示对象,属介词短语,修饰“讲论文义”,中心语是动宾结构,因较长,可在“讲论”后断开。
点评:本题容易。该类题题型有直接划分(如本题)、选择等,内容可涉及朗读感情、语气、节奏等。
节奏划分一参考意义,二参考音节,三参考表达习惯,四参考特殊读法。小题3:试题分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公”指“谢道韫”,具体指出何人;“无奕”,为 “太傅大哥谢无奕”,字无奕。
“ 王凝之”,指人名,注意不要误解为“王凝”的(妻子),古代常用“之”入名。点评:本题稍难,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翻译必须忠实原文,明白晓畅。可直译,可意译。
但倡导直译,尽量做到字字落实,可按照“留、删、补、调、换”五字诀的方法进行。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重要实词或虚词等系得分点,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小题4:试题分析:题干中“之”附在人名后,无实际意义。A为代词,指蚊。
B为结构助词,“的” C心是名词,所向是所字性短语(所和后面的字构成的是名词性短语)。两个名词不能连用,故“之”字是取消两个名词之间的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D指元方,代词。故选C。
点评:本题容易。此类题最常见题型有:①直接型,即指定文中若干个字词让学生直接解释,如本题;②选择型,即给出几组文言语句,指出已经解释的词语正确与否或者判断词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等。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虚词,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尤其是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古文现象,考试出现频率极高。小题5:梳理内容即可得出,可抓住关键词句,如“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想象喻体一要吻合雪轻、白、梅花状等特点,二要充满美感。
点评:本题稍难,此类题题型表现为填空题、简答题、图表题等,以简答题为主。解说内容一要梳理脉络,概括段意、层意,二要捕捉关键词、句、段。
拓展迁移是开放性题,合情合理即可。答题一要与作品密切相关,二要个性表达,三忌照搬原作。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译文: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2. 文言文"期行"从表达方面看,注重什么
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先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写蔽高法与前一则相同。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宏拆尺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御滑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3. 今天可以读到古代的着作,说明信息具有什么性质
1、今天可以读到古代的着作,说明信息具有的性质是:传递性。
2、信息的传递性是指:信息可以在时间上或在空间中从一点传递到另一点.
阅读古代着作,正是指信息在时间上从古代传递到了今天。型亮
3、信息的其他性质:铅配
普遍性; 无限性; 相对性; 有序性卜激宽; 变换性; 动态性; 转化性
4. 信息的性质和功能是什么
信息的主要性质
(1)普遍性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因此,只要有事物的存在,只要事物在不断地运动,就会有它们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也就存在着信息,所以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信息具有普遍性.
(2)无限性
在整个宇宙时空中,信息是无限的,即使是在有限的空间中,信息也是无限的.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都是信息,事物是无限多样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更是无限的,因而信息是无限的.
(3)相对性
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观察者所能获得的信息量可能不同.
(4)传递性
信息可以在时间上或在空间中从一点传递到另一点.
(5)变换性
信息是可变换的,它可以有不同载体用不同的方法来载荷.
(6)有序性
信息可以用来消除系统的不定性,增加系统的有序性.获得了信息,就可以消除认识主体对于事物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不定性.信息的这一性质是信息对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腊逗枣7)动态性
信息具有动态性质,一切活的信息都随时间而变化,因此,信息也是有时效的.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事物本身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信息也会随之变指粗化.脱离了母体的信息因为不再能够反映母体的新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它的效用就会降低,以至完全失去效用.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所以人们在获得信息之后,并不能就此满足,信息要及时发挥效用,要不断补充和更新.
(8)转化性
信息可以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信息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最主要的条件是信息必须被人们有效地利用.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信息轮拆,就可能在同样的条件下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能量.
功能
反应事物内部属性、状态、结构、相互联系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
5. 文言文的沟通是怎么讲
文言文或白化文假如你是古人。
假如你是古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整天之乎者也地说话,这肯定是一个神经病。难不成普通说个话也要查字典?人们会选择合适自己的语言来说话。
也就是说,文言文不易于口头交流。这也正是有些人(不论古今)一看文言文就头疼的原因。
分析你的问题,要从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比较来说起。1、文言文比白话文言简意赅,往往简单的几个字就能译成很多文字。败备
2、刚才说的,文言文不易于口头交流。据2得:既然文言文不易于口头交流,那么文言文的出现,就一定不是口头相传的。
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都是出现在书本里的。也就是说,文言文可能是古代一种专门用于记述语文面的语言方式。
这一点和1不谋而合。当人们觉得,要让自己的后人知道我们这一辈人生活过的时候,或是需要某些事情要特殊记忆的时候,就诞生了文字。
文字又演变,从甲骨文、钟鼎文等等,一直到今天使用的汉语,一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不过我不太清楚,钟鼎文和甲骨文上记述的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以上均是现有白话文后又文言文的说法。
下面是现有文言文后有白话文的假说:古时候,人们没造那么多的字,表达的意思也不清晰,于是,就把要说的话缩略,形成这言简意赅的文言文。随着造的字越来越多,表达意思越来越清歼枯卜晰。
渐渐的,就形成了易于交流的白话文。不过这个说法有个欠缺,就是如果是按造的字来讲话的,那么有写字是写不出来的。
在这里也打不出来,你慢慢想,就会想到很多。说不好听的,就像骂人的脏话,若不是从古口头传到今,谁去发明它们氏穗怎么写呀!当然,我认为文言文是取自于人们口头相传的方言。
因为我坚信普通话不是方言。没有一个地方的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把普通话当作方言的。
当人们没有普通话的时候,人们彼此的方言也是听不懂的。不过我想,方言这个东西也和南北的差异有关。
从南到北,方言也应该有一个地域上的过渡流程。所以,一点一点,白话文和文言文就可以流传广开,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至于普通话,我想它最初的形态应该是在私塾里。人们有了文字以后,就会有小孩子看不懂书。
于是,相应的行业也就诞生了——教育业。人们把说话、写字的最正确的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教材和字典。
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字典,“口头字典”就应是在私塾里诞生的。普通话只不过是把方言规范起来而已。
“联系方式”在古文中没有对应的词汇。
所谓联系方式,是指现代社会人与人沟通方式的相关信息,及其所依托的渠道、平台。如:电报挂号、邮政编码、详细地址、固定电话号、QQ号码、MSN地址、飞信号码、电子邮箱、手机号码、网络用户名、微信等。这个词本身是在信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古人没有电话、邮局或网络,唯一的联系方法是捎信(传书、递刺),因而也就没有与“联系方式”近义的词语。如同“电子邮箱”、“信息平台”、“高铁”一样,是不能逆向解释的。
假如要用文言文方式反映现代人的生活,对古文原本没有的词汇,完全可以直接使用“联系方式”这样的词。我们从上古到近代的“古文”对比中,也能发现文言文中的词语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如“内阁总理大臣”,在先秦的古文中是不存在的。
文言:指在“五四”之前通行的以古汉语为规范的汉语书面语
文言文:用文言写的文章
所以很明显,文言是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这里强调的是书面语,只用于写作,不用于口语交流。
古人的口语(白话)另成系统,与文言不尽相同,倒和我们今天所通行的口语有相似之处。
例如《孔雀东南飞》是南北朝广泛传颂的民歌,因此其中的语言也就和当时的口语极为接近,请看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句比较浅显,虽和今天的口语虽有差异,但不大。这就能反映出但是口语的特点。
另外,四大名着除了《红楼梦》之外,其它三部都是在民间故事或说书艺人说书的基础上创作的,其语言特点也带有一定的口语性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半文半白”。
五四之后直接用口语进行创作,其书面语与口语是基本保持一致,所以我们可以从今天,或者是解放前的书面语去判断我国近现代的口语和我们今天的口语是相近的。
因此古代人日常交流时使用与我们现在的口语相近的语言,只是写文章时才用那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以示很有学问,区别于普通的、没读过书的老百姓。
6. 交流信息一词用文言文怎么说的
交流信息一词用文言文可以翻译为“音信互传”或“报导往来”。
7. 信息的性质是什么
信息的基本特征有:普遍性与客观性、依附性、可贮存性、再生性、共享性、时效性、传递性等。
1、普遍性与客观性,即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且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2、依附性指信息必须依附于信息媒体而存在。如: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
3、共享性,说的是信息是一种资源,具有使用价值。信息在复制、传递、共享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重复产生副本,但其本身并不会减少,也不会被消耗掉。
4、时效性指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失去其使用价值,变成无效信息。因此,必须及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
5、传递性指信息可以实现空间上的传递。
6、可贮存性指信息可以通过人脑、、书写、印刷、缩微、录像、录音等方式贮存。
信息的注意事项:
1、消息x发生的概率P(x)越大,信息量越小;反之,发生的概率越小,信息量就越大。可见,信息量(我们用I来表示)和消息发生的概率是相反的关系。
2、当概率为1时,百分百发生的事,地球人都知道,所以信息量为0。
3、当一个消息是由多个独立的小消息组成时,那么这个消息所含信息量应等于各小消息所含信息量的和。
8. 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是信息的什么性质
人与人之间可以通庆迹禅过语言交流,州烂此时语言是信息的(誉尘)性质。
A、载体
B、时效
C、价值
D、传递
答案:A
9. 世说新语中文言文故事要人物点评要译文
方正第五之一、元方答客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伏哪不顾。
(译)陈太丘(寔)和朋友相约外出,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可到了中午了,朋友还没歼厅余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自己走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等你好久都不来,已经走了。”朋友就大怒说:“真不是人啊!和人约好出去,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你和我父亲约在中午,到了中午你却没来,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握元方的手(想表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氏滚,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先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写法与前一则相同。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10. 信息交流属于什么行为
信息交流属于社会行为。信息交流是指一生物发出某种信号,另一生物接收到该信号并作出某种反应。一般来说,信息交流发生在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
一、五种不同专业的定义
1、 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
2、信息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方式运动作态的表征。
3、信息(Information)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4、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5、信息(又称作讯息),又称资讯,是一种消息,通常以文字或声音、图象的形式来表现,是数据按有意义的关联排列的结果。信息由意义和符号组成。
二、信息的特征
1、 可传输性:信息需要依附于某种载体进行传输。
2、可识别性:信息能够以一定的方式予以识别。
3、可处理性: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处理。
4、可还原再现性:信息能够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递、还原再现。
5、扩散性和可共享性:同一信源可以供给多个信宿,因此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6、时效性和时滞性:信息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效的信息,在此时间之外就是无效信息。而且任何信息从信源传播到信宿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都有其时滞性。
7、可重复利用性:信源发送的信息不论传送给多少个信宿,都不会因信宿的多少而减少,并且一种信息是可以多次被反复利用的。
8、存储性: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存储在不同的介质上。
9、 信息是可以转换的: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
10、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