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作战样式有哪些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主要有七大类,分别是:信息战、网络中心战和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太空战、精确战和心理战。
1、信息战,是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亦指战场上敌对双方为争取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
2、网络中心战,是一种美国国防部所创的新军事指导原则,以求化资讯优势为战争优势。其做法是用极可靠的网络联络在地面上分隔开但资讯充足的部队,这样就可以发展新的组织及战斗方法。
3、网络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
4、电子战,是指敌对双方争夺电磁频谱使用和控制权的军事斗争,包括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欺骗与反欺骗、电子隐身与反隐身、电子摧毁与反摧毁等。
5、太空战,是指利用天基武器系统,以争夺制天权为目的的作战行动,是以地球的外层空间为战场所进行的攻与防的作战。
6、精确战,随着军队情报侦察、战场监视、识别定位、信息网络系统等能力的提高,武器射程与精度、突防与机动能力、发射速率与速度的不断提升,以及指挥控制效能的极大提高,军队快速、精确打击能力大大增强。
7、心理战,是利用了卫星定位测向、电视转播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信号模拟和失真技术、声像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努力提高心理战综合作战效果。
(1)信息化条件下生化武器有哪些发展扩展阅读:
信息化战争,既是战争能量集中在有限交战空间精确释放的局部战争,又是战争布势遍及陆海空天电网全维空间并日益向新兴空间拓展的新型战争,
既有目的、规模、手段有限等局部战争的特征,又超出以往局部战争表现出许多并非“局部”的特点。对此,在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中要辩证理解、准确把握。
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当今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人类社会正在日益形成兴衰相伴、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维护和平的力量上升,制约战争的因素增多,战争目的越来越受到有限政治目的的限制,机械化战争时代那种以彻底摧毁和消灭敌方为目标的“无限战争”或“绝对战争”正渐行渐远,局限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的有限战争将成为战争常态。
法律、道德、伦理对战争的约束增强,“区分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战争准则,即使在有限的交战地域内也要尽可能避免对非武装平民和民用设施的伤害,在战争手段的使用上已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没有使用核武器的记录,生化武器等具有大规模杀伤作用的武器已遭到国际社会的共同抵制。
与此同时,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军事变革为聚焦战争能量、缩小交战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1972年,美军仅用15枚激光制导炸弹就炸毁了此前出动700架次飞机、投掷1.25万吨常规炸弹也未能摧毁的越南清化大桥,精确战时代由此开始。
海湾战争中,美军连续发射两枚斯拉姆导弹,第一枚在水电站墙壁炸开一个洞,第二枚导弹从洞开之处进入水电站内部,成功将发电站摧毁,其命中精度之高、附带损伤之小令世人震惊。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精确制导弹药的比例已从海湾战争时的8%提高到68%,在交战空间大为缩小的同时,极大提高了作战效能。
今后,随着武器装备的智能化、精确化程度不断提升,战争的附带破坏将会进一步减小,机械化战争时代频繁出现的大规模地毯式轰炸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精锐力量精选手段实施精确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常态,信息化战争将成为战争能量聚焦在有限空间并精确释放的新型战争。
与战争能量聚焦在有限空间集中释放相反,信息化战争相关作战空间之深远广阔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战争。
从1957年首颗卫星上天到航天卫星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从1982年电子战在贝卡谷空战中大显身手,到此后历次战争中交战双方在电磁领域的激烈对抗,
从1969年阿帕网投入运行到1999年网络战在科索沃战争中真正打响,信息化战争相关作战空间早已突破陆海空限制拓展到了太空、电磁、网络等广阔的新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战争并不“局部”。
比如,美军击毙本·拉登表面上看是一场仅由两架“黑鹰”直升机、24名“海豹”突击队员实施的战术突击行动,
其背后却是由一架担负实时传输和监听的隐身无人侦察机、多架担负空中待战掩护任务的F/A-18战斗机、一支担负战略支援的航母编队、若干颗侦察和通信卫星、
两个中亚基地和5个指挥中心以及近万名各类支援保障人员组成的庞大系统为这一行动提供保障,其相关作战空间之广阔超过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
事实上,信息化战争能量的聚焦、战场的缩小正是以相关作战空间前所未有的扩大为前提的。
比如,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就是以基于陆海空天电网多维空间构建的信息系统为支撑,离开多维信息系统的保障其命中精度和作战效能将大打折扣。
今后,随着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战争相关作战空间还将继续向更大纵深、更多维度、更广空间拓展,呈现出多维一体、融合互动、无限拓展的发展趋势。
比如,临近空间已成为各方争夺空天制权的重要领域,太空已成为各方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美俄两军早已着手准备“全球快速打击”和“战略性空天战役”,
天地支援作战、天际对抗、天地对抗已初现端倪,天战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导性战场,空天战略打击等新型作战样式将继续改变信息化战争的面貌。
信息化战争能量释放空间之有限、相关作战空间之广阔,要求战争主体能够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构建作战要素无缝链接、作战单元自主协同、作战力量整体联动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在决定性的时间把分散在各个空间维度的战争能量有效聚焦到有限交战空间上。
因此,在信息化战争中,全维造势、异域协同是作战力量运用的鲜明特点,多维空间融合、诸军兵种一体的联合作战是作战行动的典型样式,“平台作战、体系支撑,
战术行动、战略保障”是战役战斗的基本要求,在防区外对全纵深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成为重要的作战方式。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军事斗争准备,一要拓展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树立全维一体、虚实结合的作战空间观念,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
积极拓展新兴作战空间,在全维空间的深远经略中构筑有利于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有利态势;
二要注重深远经略,外推战略前沿,构建全局统筹、分区负责,相互策应、互为一体的战略布势,在统筹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中保持战略全局的稳定平衡;
三要贯彻联合制胜、精打要害的原则,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联合作战需要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提高全域作战、立体作战、信息作战、精确作战、多能作战、持续作战能力,在主要战略方向、关键体系节点形成决战决胜的力量优势。
② 为什么说信息技术能够成倍提高武器装备的战斗效果
其原因是多方面 多角度的 而且不能单从武器本身考虑
1信息化条件信息力集聚发展。
“能力替代”的观点认为,通过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可以减少飞机、坦克、舰空母舰等作战平台的数量,而维持作战能力不变甚至使作战能力得到提高。兰彻斯特方程谈到,进攻要想成功,就得使用三倍于防守方的兵力。而在信息时代却不是这样了。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第一次能对战场了如指掌,从而使得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能更具战略性,可以打击战略要害,这样就能以更为有效的方式运用力量,大大提高使用兵力的效率。
2单兵战斗力大幅提升,以及整个作战单位战斗力的提升。
2.1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的出现
目前,各军事强国都在发展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法国武器采购总局已再次向萨吉姆公司采购了16454套“装备与通信一体化步兵”作战系统;美军特种部队也即将装备最新版的“陆地勇士”单兵装备;英国也展开了“未来步兵士兵技术”计划。所有这些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都包含数字网络终端、先进观察/瞄准传感器、显示器、电脑、电台和经过改造的枪械等装备。
2.2军队编制小型一体化
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中,军队编制逐步向小型一体化发展,各军兵种战术单位更加精干,指挥控制能力提高,独立战斗能力增强,使各军兵种在战术范围内共同遂行任务,实施有效的联合作战成为可能。依据一体化作战的思想,战役与战术之间在情报信息、指挥控制、打击、防护和保障上能够实现上下贯通,上下衔接、整体联动、自主协调的作战行动。联合战斗战术单位,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围绕同一的战斗目的,协调一致地实施战斗。其优点在于各战斗单元合成化程度高,便于在统一的战斗目的下实施自主协调,分散配置,独立作战能力强,战术兵团的整体作战能力也大大提高。
2.3战役力量小型精锐
作战行动精确化。由于高效的C4ISI系统及精确制导武器已经成为战场的主导装备,使信息化作战呈现出精确化的发展趋势。阿富汗战争开始前,美军出现了两种作战理论的争论,一是以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首,提出了“精确闪击战”这一新的战争概念,简称为“拉氏理论”。二是以国务卿鲍威尔为首提出的“大兵群作战”理论,被称为“鲍氏”理论,其主体作战思想是:大量运用地面部队,围绕陆军重型师展开战斗行动。战争实践证明,拉姆斯菲尔德的以小取胜,以快取胜,以精取胜的“精确战”理论是符合战场实际的,同时也说明了信息化作战的精确化作战的发展趋势。
3因为今天的战争将分成三部分,战前准备与侦查、干扰压制,远程火力突袭瘫痪敌作战系统,地面部队出击清扫敌不成建制部队。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有可能同时进行,而在第二阶段作战,应该把远程打击兵器分散、机动配置,躲避敌远程打击,向敌关键节点、重心进行攻击,瘫痪敌整个系统,为陆军出击创造条件。分散配置的远程打击力量,往往向着某些具有相同性质的目标打击,而每个目标不在使用火力集中的方式寓于摧毁,而是确保摧毁即可。
其实无论什么战法,其最主要的立足点是胜利。无论是快速决定性战争,还是不对称战争,由于兵器的射程不断增大,精度不断提高,集中的,暴露的部队很容易被发现,从而遭到打击而被摧毁。而今天由于精确制导远程兵器的发展,突破空间限制,攻击敌纵深目标不再需要集中大量的火力,几架飞机,几枚导弹就可完成任务,所以,我们今天来看美军空袭,往往采用小编队(不超过4架)出击。
4信息使得战场透明化程度提高以及战场空间变化
4.1战场环境透明化。
信息化战场不再是自然的地形、简要的地面工事构成的作战空间,而是以人工构建的信息化网络设施为基础,以地空天一体化的侦察、通讯、指挥、控制、情报等系统为核心,以陆、海、空、天、电(电磁)、网(网络)六维一体的打击力量为主体的作战力量活动空间。战场环境在信息化战场不再若明若暗,而是高度透明化。
这种高度透明化,改变了以往战场上的许多不确定性,使信息化作战的目标更明确,行动更有力。
信息化条件下,加上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运用,“发现即摧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基于精确的战场地理空间信息控制的远程武器具有战略威慑意义,嵌入在武器系统中的精确的战场地理空间信息更具战略威慑价值。而且,基于战场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的战场透明已经成为一种威慑战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静态规模型的作战力量集中,在打击的时效性、精确性极高的信息化战场上,无疑将成为敌人全维侦察锁定和联合火力打击的有利目标。
4.2 战场空间变化
战场空间趋于“广泛”,而作战行动趋于“有限”。以住战争,由于武器装备性能低下,军队机动能力有限,各种作战力量只能在可视范围内进行较量,陆战场、海战场是主要作战空间。而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由于远程智能化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战场的物理空间被无限拓展,加之信息和信息流“无疆无界”,使得战场空间突破了传统的战场界线,由陆、海、空“三维战场”向陆、海、空、天、电、网、心理、认知等“多维战场”拓展。
战场空间的扩展,并没有像以住战争那样,由于作战区域和作战实体的增大而带来更大规模的作战行动。相反,随着战场空间趋于“广泛”,具体的作战行动规模却趋于“有限”。正如人们已知的,信息化战场上,“精确”制胜的作战理念引领着作战行动,“打敌节点、攻其要害”成为作战行动的中心轴线,精确智能武器的出现,军队作战能力的大幅提升,又使“有限”的作战行动达成更大的目的成为可能。如以小规模的精锐力量通过打击对方的关键目标,像指挥枢纽、通信节点、重要补给设施等,就能使其丧失作战重心,达到“点一穴而瘫其全身”的目的。因而,以往那种韩信将兵,多多易善的作战方式,开始被“合理够用”的有限行动所取代。
由此可见,未来信息化战场上,虽然战场空间不断趋于“广泛”,但在一枚精确制导导弹就可摧毁敌方指挥控制枢纽,或是一支小部队就能克敌制胜时,“有限”的作战行动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5武器以及武器系统发生质的飞跃
5.1 信息化武器的发展
5.11装备轻型化,轻型化将成为炮兵武器设计的一项“硬指标”。
5.12功能集成化,多功能集成是未来炮兵武器发展的重要趋势,将使指挥官在火力运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5.13打击精确化,炮兵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提高火力精确程度:一是常规炮弹制导化或修正射击诸元,二是将导弹配备到战术分队。
5.14弹药智能化,未来的智能弹药不仅能够按照指令实施攻击,而且自身还具备搜索、探测、捕捉目标的能力,能通过识别目标特性有选择地攻击目标,此外也可以执行战斗毁伤评估任务。
5.15操控无人化,未来炮兵武器将有越来越多的操控实现无人化。
5.2以巡航导弹等防区外发射武器和带卫星导航系统的航空兵器为主导的精确制导武器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打击手段和主攻武器,使得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成为主要作战方式。这是因为随着高技术武器平台的问世,远程精确打击代替了传统的长途奔袭,威力强大的火力减少了不必要的阵地争夺。现代战争并不完全是双方武装力量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战场上的正面交锋与生死搏斗,而是敌对双方在不同的地域超越时空的束缚进行全方位的相互摧毁。战争的基本原则是消灭故人保存自己,现代战争更是如此。美国人的战争概念是追求零伤亡,值得我们去研究。过去那种人海战术密集式的攻击,显然是与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不相适应。
5.3战场打击快速化。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等成为战场的主要打击手段,使信息化作战的打击速度大大加快。美军为例,目前其完成发现——定位——瞄准——攻击——评估战果这样一个“打击链条”所需的时间,海湾战争时是100分钟,科索沃战争时为40分钟,阿富汗战争时为20分钟,而伊拉克战争只有10分钟。海湾战争作为上百万大军的交战,只进行了42天;科索沃战争也只进行了78天;而美军空袭利比亚的“黄金峡谷”行动才2分钟,充分反映了信息化作战的打击快捷化。
时间生成战斗力,特别是在高科技的今天,要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在掌握敌情基础上,采取重点打击的战略,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使敌人丧失反击的能力。而集中兵力需要充足的时间,根本无法实现快速反应。
望采纳!!
③ 新概念武器装备的发展,将代表着什么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
新概念武器装备的发展,将代表着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指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力和做战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尚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一类新型武器。
高技术的发展,正在引起的巨大变革,也为发展全轮蠢新的非核武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不久的将来,会陆续研制成新的、更具樱棚有威力的武器系统,并将投入到战争中使用。这种武器就叫做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粒子基因武器的主要特征通常表现为:
创新性——与传统武器相脊桐则比,新概念武器在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和杀伤机制上具有显着的突破和创新,它是创新思维和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高效性——一旦技术上取得突破,可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战效能,满足新的作战需要,并在体系攻防对抗中有效地抑制敌方传统武器作战效能的发挥。
时代性——新概念武器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某一时代的新概念武器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后,也就转化为传统武器。
④ 生化武器的影响及预测
当前生化武器对军事领域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正呈现出一些新动向,需要认真研究和密切关注。
一、生化武器发展将进一步加剧军事领域的竞争。生化武器的角逐是当今各国军事竞争的一个重要部分,生化作战能力的强弱,对于在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战略主动权有着特殊影响。一方面,生化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地位仍很突出。尽管生化武器用于战争的可能性下降,但由于生化武器的物质基础仍然存在,生化武器在战争中给军队带来的威胁也客观存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高度重视生化袭击防护,也再一次深刻反映了生化武器在军事迅轮对抗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生化武器领域已成为军事争夺的新制高点。美俄英等军事强国加紧制订规划,不断增加投入,加大研制力度,使生化武器的发展速度加快。其中,美、俄、英等国将发展基因武器、可控制性传染病手段作为军事技术开发的重中之重,并已取得一定优势。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马里兰州设立基因武器研究中心,先后投资了近百亿美元,1997年完成人工人体染色体合成。2000年,美英联合宣布绘制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基因组草图,英称基因武器最迟不会晚于2010年问世。俄罗斯开发出一种能抵御16种不同解毒药的细菌。
二、生化武器履约困难将阻碍军控领域的有效合作。当前,国际军控组织禁止生化纳瞎武器的履约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国际军控组织与核查手段的发展,滞后于生化武器研制技术的发展和扩散。少数国家置国际《公约》于不顾,擅自研制和秘密生产洞昌空生化武器,引起骨牌效应,使其他国家纷纷效仿。非缔约国家发展生化武器更是无法控制。新一轮军备竞赛加剧,特别是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使原有维护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基石不复存在,导致一些国家发展先进的生化武器以求自保。霸权主义国家在生化武器履约上执行双重标准,并把生化武器履约作为发动战争的幌子和推行新军事战略的手段。
三、生化安全环境恶化对国家安全将构成直接威胁。尽管一些新型传染性疾病的生化背景还有待于研究和查证,但其灾难性的后果和生化武器扩散带来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生化安全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向。特别是愈演愈烈的生化恐怖直接危及国家安全。2012年来世界上有200多个恐怖组织,分布范围广,组织严密,大多具备化学攻击能力,少数具备生物攻击能力,并尝试开发新型生化技术手段。这迫使一些国家将应对生化威胁作为安全战略重点。
四、生化技术发展失衡将使安全预防更加困难。当前世界生化武器攻防技术发展严重失衡,对很多新型生化武器没有防御手段;即便研制出新型病毒的国家,在短期内也研制不出防御这种病毒攻击的疫苗。各国生化技术的差距也在增大。美英等国的生化武器特别是基因武器技术已遥遥领先。生化技术领先的国家利用生化优势研制对付其它国家的生化武器,使这些国家面临严重的潜在安全危机。个别国家专题研究所谓《中国人的基因组》问题更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⑤ 中国核生化的发展
1949年后,经过发展,中国人民政府迅速建立预防生化战争的体系,备凯消为了震慑敌人同时也能生产生化武器,经过发展,建立起了完整的核武器体系,对国家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政府重视建立自仿知己的武器生产体系,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技术研究室发明了缸塔法,工业生产硫酸孙乎,中国人民军队掌握了火炸华药技术,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⑥ 生物武器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其主要发展趋势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生物化学战剂
生物化学战剂是各种高级生物活性的生物化学物质,如小分子量的生物毒素、细菌蛋白质素和肽类生物调节剂等。这种战剂的毒性高于现有的化学战剂100-1000倍,并难于检测和核查。这类生物化学战剂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并很可能成为未来生物战剂系列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研制基因武器
针对人类基因的差异,可能制造出专门攻击某个民族、某个种族、某种身高、某种特征的特殊基因武器。基因武器的研究是人类自己为自己掘的坟墓。某种意义上讲,它比核武器对人类的危险要大得多。核武器灭绝人类尚慎陪需一定的爆炸当量,而基因武器灭绝人类则完全没有量的要求,只要有1个人感染了某种超级病毒或细菌,他可能会在没发现之前传染给更多人,或者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最终灭绝整个人类。此外, 它不需要导弹和轰炸机运载,一个间谍拿着一个瓶子就可以了。甚至一个国家遭到基因武器攻击多年,这个国家还没有发觉尺唤,或者发觉后也不能判断是来自哪个方向的攻击。
三、继续提高生物战剂气溶胶杀伤效应的技术
施方生物战剂气溶胶,将成为进行生物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提高气溶胶的发生率、稳定性、感染力和控制气溶胶粒度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四、肉毒素可成生物武器
肉毒毒素作为生物武器并非新鲜事。美国、前苏联和伊拉克均曾研究将毒素用作生物武器,但因无法用于导弹等热兵器上而放弃。日本奥姆真理教和“基地”组织据报亦曾作类似研究,但因技术不足而告吹。
肉毒毒素早年一般用作治疗偏头痛或运动创伤,近年开始应用到抗衰老美容范筹,“Botox”则是当中最为人知的商品化名称。然而宽困蠢由于毒性剧烈,全球只有8家公司获准生产,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亦实施严格监管。
不过2006年,俄罗斯出现一些声称来自车臣、由非正式渠道生产的廉价毒素。美国情报官员及安全专家遍查东欧、中东和亚洲,相信有大量毒素山寨厂运作,并透过网上出售。专家担心这些厂可能成为恐怖分子新武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