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系统 > 怎么培养信息技术

怎么培养信息技术

发布时间:2023-04-26 14:30:54

① 如何培养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加强教材的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图文并茂的课件、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较稳定的兴趣。

②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新的学习兴趣很少凭空出现,它多半是已有兴趣的衍生物,因此,搞清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就有了扩展和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基础。
③帮助学生认识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这将有利于学生更深地认识信息技术,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④不要光口头表扬,来点实质的,这些实质如:奖励学生自由上机的时间,破格录用到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中来,当小老师,等等。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的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所以信息技术越来越重要

② 如何提升个人信息技术水平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部门提供统一的学习资料,通过集中培训、自学理论,再通过上机操作、教研活动、撰写案例、撰写学习心得等,达到与实践相结合。

2、依靠个体努力即自我研修,如理论学习材料的自学、笔记、心得、案例等,把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从而真正达到个人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3、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观看大量的光盘资料,还有网络课程资源。

(2)怎么培养信息技术扩展阅读:

提高个人信息技术水平,应落脚在课程教学和组织管理的变革之中。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学校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并将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摆在突出位置。决定信息化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往往不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学校应辅助教师利用多种手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学校要给教师释放更大教学自主权。教师作为教学的实践者,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整个资源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应该围绕教师的教学设计展开。由于有更加丰富优质的线上资源可供使用,教师也可以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引领者。

③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方法如下:

1、因地制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易于实践而基础实用的课程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御厅悔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精选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教学要因人而异,对于理解能力强,学习能力出众的学生,可以安排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或让其自选学伏稿习方向,但作为教师,应更倾向于那些能力普通的学生,重视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信息素养”的培养;

3、以实践为主,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为前提,实践教学为镇正根本,要理解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术语会比较困难,但实际的动手操作则会让他们非常感兴趣。

④ 怎样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销迹叉的状态。信息技术课恰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向外界获取信息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丰富学生的知亏岩并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最后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枣樱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可通过创设主题或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内容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交流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问题,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同样缺不了理论结合实践,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平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用电脑设计班报、设计教室布置、成绩统计;用画笔、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等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可定期组织以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品评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⑤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影响并进入各个领域。学校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场所,信息技术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必然尤为深刻。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1、积极参加培训活动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部门经常组织教师培训,培训目标分为:普及和提高两个层次的内容。普及层面,主要是对一般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其能够在自己所任学科里使用信息技术,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层面,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目的在于培养信息科学技术的带头人,通过他们,指导一般教师的信息技术进修学习,推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及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水平。
教师作为传道者,应有超前意识,率先想到适应新形势、进入新角色,积极参加培训活动,对社会需要什么人,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思考和全方位探讨,着眼于现代化,把这种思想和精神领会透,把这个道传输到学生和社会中,去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适应新形势,发展新教育,创造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变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是多面手,是复合型人才,它需要教师的施教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练好通用基本功,提高学科基本功,加强实验操作和现代教学设施的应用能力,超前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学会用拿惯了粉笔的手点鼠标,用写惯了教案的手制课件,把多年习惯的一支粉笔写古今,一块黑板种春秋的传统做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使用现代化的智能工具,用超前的行动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时代的脚步。
2、主动参加自学进修
由于计算机的智能特征,使它成为了信息时代的电子教师,并已进入了学校,影响着教育和教学。计算机即使可以称为教师,但它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充其量也只能是传统教师的助手而已。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却对传统教师提出了挑战,促使教师的职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传统教学基本是结论式的教学,即以教师传授学科结论为重点,辅以一定的讲解,从结论出发,在回归到结论,任务是让学生记住结论。电子教师介入了教学以后,以其软件功能推动着传统的结论式的教学模式迅速向新式的过程式的模式发展。过程式的教学模式的特征是通过电子教师的引导,侧重让学生从分析事实、现象入手,逐步得出结论,核心是推导过程。这样传统教师的主要任务就由是什么为什么发展到了学什么怎样学;教师的智能就由传授者、操作者变成了组织者、指导者。这样的任务和职能变化,加之各个学科领进入信息时代,各个领域里的知识总是在爆炸式的增长,每个人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从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角度讨论教师的进修学习,当然应把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两个方面。在突出了信息技术素质这个重点的前提下,对以下两个方面的进修学习也不可忽视。
一是不断更新所任学科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教材与旧课程教材相比变化很大,淘汰了不少陈旧的知识,增添了不少新知识,在编写思路和知识体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对自己所任学科的知识体系来一次较为广泛和较为深刻的更新。另外,信息时代,各个领域里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知识正在爆炸式的增长。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富有成效,要使自己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就必须以所任学科为中心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质,并将持续学习看作是搞好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教育思想论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前几年的新理论、新方法,近几年就已变的过时、陈旧,因之就不断吸收新思想,学习新理论、新方法。另外,要想把它与其他学科整合,用于和改善其它学科的教学,就必须采用有别于过去使用的、过时的新的教学方法。
3、合理的利用网络的功能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功能很多,在研究应用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积极应用网络的有效功能,充分利用网络的有效资源,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在教学中我们仅能应用其中的极少的部分,如果在教学中一味的放手让学生查阅资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有些内容也不是很合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将一些有用的网络资源下载并与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资源进行重组,使之优化,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查阅到大量图片资料、动画资料等;利用网络的下载功能,教师、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将资源应用到教学中;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协作学习。

⑥ 如何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一、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二、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三、加强整合教学问题反思,为研究型教师发展开拓思考之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宽锋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
教师应注意有机组合各种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判巧拿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学习活动,并积极探索和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中特有的学习方式,如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远程协作学习等,实现信息掘搭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一定要注意避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机械电灌”,或有了信息技术支持反倒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⑦ 如何提升个人信息技术水平

1、针对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主要以互联网为主,利用电乎薯脑或移动终端均可实现获取。对于信息的搜索可以在各大搜索网站上,以输入关键词的形式或者关键词后缀文件格式的形式进行搜索。

2、根据自身需要将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将有用的信息过滤出来,剔和顷御除冗长的信息,取其精华,并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整合。

3、需要改变传统思维方式,由经验型转变为学习型,由单一型转变为多维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为创唤岩新信息提供孵化的能量。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种终身培养的过程。

4、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更新思想,尝试新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所受益,有所提高。此外,实践是检验成果的唯一标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才是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根本。

5、可以通过积极参加相关院校、企业等组织的培训班进行学习。系统培训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通过讲解、观摩、实训、交流等方式尽快提升个人的信息化技术能力。

⑧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目标写入课程标准,至今已经六年了。六年的实验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然而,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却是一线教师颇感头疼的问题。不少信息技术教师觉得课堂教学与课程目标就像两张皮,各不相干。有的教师甚至怀疑课程目标的合理性。我认为,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目标是无容置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将培养信息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一、 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内涵广泛,分不同层次。我认为,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1. 信息意识
看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有多强。也就是,碰到一个实际问题,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
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举个例子来说:
2002年10月,我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论文答辩。为确保全班40余人的答辩在一天内完成,教授给每人限了时,由我计时。我借了块手表,为了每隔十分钟准确报时,根本无暇顾及答辩内容。课间,一位同学说,我们都是信息技术教师,还用这种方式计时,缺少信息意识!随后上网找到一款免费计时程序,把任务交给电脑,我才得以解放。
这件事让我亲身体会到信息意识的重要性。
2.信息能力

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能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则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了。
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信息处理过程的设计等能力。
3. 信息道德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同时也引出许多新问题。如个人信息隐私权、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使用者权益、网络信息传播、网络黑客等。针对这些信息问题,出现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这就形成了信息伦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

简言之,信息意识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想到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决定能不能把想到的做到、做好;信息道德决定在做的过程中能不能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合乎信息伦理。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激发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应用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则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应用的保证,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 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从何而来,信息能力如何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键问题。我认为,大多数教师感觉很难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科的特点和规律。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依据课程目标探究出一套符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而不是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的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是通过以下五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
1.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
从前面的阐述中知道,无论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还是信息道德,都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因此,结合本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培养信息素养首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创设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真实的实际问题中。倘若学生每次课都在经历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度过,长期下来,他们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信息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这种设计有时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有时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增删。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科专业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更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历炼和探索。

⑨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着力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开始就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在实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应该把准学生的兴奋点,因势利导进行兴趣的培养。
1、借助实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游戏总能吸引人的眼球,总能给人带来乐趣。在小学各课程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的例子很多,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尘吵中引入游戏教学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大胆采用游戏教学法。
例如:按传统方法教学键盘的功能与指法训练,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既困难而且又枯燥,我们不妨采用《金山打字通》,该软件功能之一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熟悉键盘上26个字母的键位结构以及相应功能键的作用。在指法训练中,小学生看到屏幕上那些五颜六色的英文字母时,学习的兴趣陡然提升,并飞速地在键盘上寻找对应的字母,一旦输入有错,计算机就会立即发出警告声。而每当操作者闯关成功,电脑同样会出现鼓励性的提示话语,并出现重新练习或进入下一关的提示话语,学生从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为了能够闯关成功,小学生们会竭尽全力提高自己的输竖仿入速度和准确率,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要使自己的输入速度有大幅度的提高,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指法,学生也就产生了学好指法的愿望。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通过游戏闯关,激发了学生百练不厌的兴趣。
2、运用合适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不能完全采用与其他学科一样的教学模式,应采取符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特性的教学方法,以便于学生在模仿和创新中不知不觉、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一个能极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的模式。
例如:在教学Word“插入图片”时,先给学生呈现以前学生制作的精美作品,如:配有学生自己照片的年挂历、生日贺卡等。看到这些作品,学生会想“我能制作出这样的作品吗?”,教师适时切入课题,“这些作品就是用Word做出来的,你们一定能做出来,而且一定做得比这些作品更好”;接着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些图文并茂的作品,设计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任务,并引领他们分析这些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方法,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这样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学习情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为逐步完成任务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进而达到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
3、生活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要应用信息技术,这种应用可以是学习方面的、娱乐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面的……。2012年5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该标准提到的学生素养的外在表现之一是“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时,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例如:在“收发电子邮件”教学中,可以围绕一些节日大做文章。比如:围绕六一儿童,让小学生给留守同学、或残疾儿童写一封电子邮件;围绕母亲节,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电子邮件,跟妈妈说说余兄纤悄悄话;围绕教师节,让小学生给老师写一封电子邮件,感谢老师多年来对自己的教育与培养,等等。让小学生把信息技术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学以致用,感受信息技术课带给自己的乐趣,增强其学习兴趣。
二、从教学方法入手,改“授鱼”为“授渔”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变化是很快的,学生不可能一直通过教师来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因此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很关键的。从小学开始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的需要,改“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小学生掌握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引领小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去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知识少、操作实践多的特点,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认真做好启发、引导,鼓励通过独立、协作等途径完成任务。
1、自然融合,巧妙强化学科整合
开展跨学科的活动,找到融合点,实现信息技术学习与信息技术应用之间的有机融合,只要善于挖掘,语数外等学科都能与信息技术进行巧妙整合。
例如:我校机房中益智游戏都是英文版的,学生为了玩这些游戏,遇到不懂的单词,必须用在线翻译工具翻译英文菜单的含义;借助“单词连连看”这样的游戏,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数学口算练习课,学生协助科任老师下载并安装口算练习软件,在班上进行口算训练;语文学科中,学生将班上的优秀作文,制作成精美的电子小报,打印并张贴在班级橱窗中……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其它学科的学习,这无疑是学科整合的最高境界。
整合要体现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自身特色,整合不是简单的相加,更不是取代,而是与其他学科有机的融为一体,是为了进行有效地教和高效地学。整合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课改精神,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2、虚拟任务,强化应用能力
网络资源包罗万象,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肯定离不开网络,为了培养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的技能和意识,教学中可通过虚拟任务,让学生查找、整合并表述获取的资料,注重指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甄别筛选,将优秀资料为己所用,摒弃不良资源。
例如:《遨游英特网》的第2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虚拟任务——“旅游!请到南通来”,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他人介绍南通的人文景观,所用资料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获取的,也可以上网通过网络来搜索,最后以“导游”的身份,在全班介绍一个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景点。
这样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获取、加工和传输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撰写教程,培养操作表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个“技术味”很浓的学科,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其“人文味”,我们不妨尝试让学生撰写图文并茂的软件教程,将技术与写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既让学生掌握了技术,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述、汉字输入、文本排版等能力。
例如:在一次教学中,一名学生在掌握了美图秀秀修饰照片后,用自己的照片制作了新年日历,获得了满堂喝彩。我抓住时机,指导她将制作方法一步步写出来,并教会她用【Print】键进行屏幕截图,再粘贴到Word中作为插图,最后裁剪并添加标注。完稿后我鼓励她将文章通过Email发送到《中小学电脑报》的电子邮箱,半个月后文章就发表了,在师生中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这一举措不仅激发这名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注重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更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生活的工具,要大力培养广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1、注重“双基”,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
所谓“双基”,实际就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主要讲解的是计算机系统的发展概况、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防范、Windows的基本概念以及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等,而基本操作主要讲解的是基本的鼠标键盘操作、文字及图片的简单处理,并利用光盘、网络资源进行辅助学习,能够参与网络交流活动等。因此在教学“双基”时应使用规范的语言与术语进行讲解,这对于学生今后学习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执教《操作计算机》和《认识“我的电脑”》时,对于鼠标的五种基本操作:指向、单击、双击、右击和拖动,就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表述,“点一下、点击、鼠标不见了(其实是光标不见了)”之类的话语要及时纠正;对于“窗口”和“对话框”、“工具栏”和“任务栏”、“确定”和“应用”等易混淆的术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它们的不同之处;不要混淆“选定”和“选择”,“选定”是做标记,“选择”是执行命令,文字操作时常有教师将“选定一段文字”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编辑’菜单”说成“选定‘编辑’菜单”……这些随意的言语要在课堂上绝迹。
2、善用修辞,加强实际的操作练习
目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加强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动手能力再次被提出。在信息技术课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非常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例如:讲授“计算机的组成”时,可以让学生用类比修辞把电脑比作人:人获取外界信息可以通过眼、耳、口、鼻等;存储信息可以通过大脑;处理信息通过大脑;而神经中枢则是核心;输出信息可以通过口、脸神等;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如键盘、话筒、扫描仪等)相当于人的眼、耳、口、鼻等;存储器(如:内存、硬盘、优盘等)相当于人的大脑储存信息;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输出设备相当于人的、口、手等。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然后指导学生把内存、硬盘、CPU等部件硬件依次连接到主板上,再接上键盘、鼠标、音箱、显示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又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了“枯燥”的知识。
3、科学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信息技术教材是实例化、简易化的软件帮助,软件帮助文件其实是系统化的教材。通常软件都会自带详细的帮助文档,引导学生阅读信息技术教材,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思考,帮助他们学会查阅帮助文件,知道遇到难题寻求帮助,这样能从细微处着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培养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例如:《Word输入符号》一课中,可以让学生输入一篇包含多种特殊符号的文档,在遇到无法输入的特殊符号后,有学生举手提问,可不直接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而是提醒学生按【F1】键打开帮助文件,输入“特殊符号”搜索解决方法,再根据帮助中提供的方法输入特殊符号。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特殊符号的输入方法,更收获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认识到帮助文件的重要性,让教学得到了延伸和拓展。
当然,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很多的方法和形式,需要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在研究中总结,在使用中提升。这种积累、总结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与实践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激昂的热情来学习信息技术,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必定会有大幅度提高,一定会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⑩ 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

在这个全面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素质是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基本技能,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更有责任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还有一种特点就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内容更新换代太快,在课堂上我们是永远教不完的这些知识的,所以我们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获取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可待续性的发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抓住学科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知识的兴,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的努力会作出达到惊人的程度,自主性学习就森铅要培养学生自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巨大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新的知识。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学生本身很容易对计算机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也不能听之任之,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护他们的兴趣。方法很多,也很随意,如:课前设计一点游戏,如我在学习建立文件夹后,在课前设计了一个“幸运6+1”的寻宝游戏,把几个奥运福娃放在各个盘的文件夹里,让学生去找,找到后还发点小奖品,学生兴趣高涨,在游戏中又巩固了知识。课中穿插游戏:如在教学自选图形时,我设计了一个组装机器人的游戏,学生参与很积极,寓教于游戏中,效果非常好。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即是在课堂中为学生确定一个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该方法的关键是目标确定,确定目标时要注意科学性,对于不同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目标,并且对于每一个学生,要让目标是学生可以达到的,又必须是经过努力达到的,让学生在学习中“跳一跳,摘苹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会使学生在达到目标时,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任务驱动学习法,完成任务并不是真正的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求知识,发现知识。并从中学会自主搜索信息,自主辨析信息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后,再完成其它任务时,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目标,寻求问题的答案,当有困难的时候,鼓励他们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协作的好习惯。
例如,在编辑软件WORD的教学中,我不是将其中的各个命令一个个地给他们讲解,而是将一个文档,按教学要求做成要完成的几个层次目标样式,在课前给他们看一看,告诉他们这一节课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每一个学生按自己的基础选择一种层次目标,然后,让他们自己完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求目标的完成形式,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的查教材,有的查帮助,有的则寻求旁边同学的帮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在完成自己选择的层次目标之后,又向更高一级的层次目标迈进。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真正发挥了其演员的作用,其“意义建构”的完成也是由其主动完成的
二、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学到了“表面的、零碎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茄余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此纳好己的知识。因此,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这一学习环节又可以分为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索。
1、独立探索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是不同的,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应充分肯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提高。例如:学会帮助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利用帮助学习计算器的使用,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碰到了一些障碍,但经过老师的启发,全班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合作探索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的倾听他人的意见,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之间不同的见解、观点、思路进行碰撞,学生通过群体的合作讨论,可以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得到新的启发,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三、 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一字不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必将被现代信息社会所淘汰,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真正的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1、会听。
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的问题。
2、会看。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信息技术教材编排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大多小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提供一些机会,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
3、会想。
思起于疑,教师要精心设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动脑筋想问题。
4、会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来发展和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
5、会做。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利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电子贺卡制作,利用word进行作文、班报的编排。
面向全体与关注差异相协调。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要承认学生有巨大的智力发展潜在力;要相信他们是能学好的。在课堂教学这种群体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善于参与。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供他参考。当然提出不同意见后,也有的学生坚持己见,此时要特别强调尊重他的意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如在教学画图软件中“图象菜单”时,考虑到翻转与旋转菜单命令的灵活使用,如果完全让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独立地归纳概括,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有点困难的。于是,就在师生共同研究一些代表性的翻转的实例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屏幕上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概括出“翻转”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有了这个基础,再抽象概括“翻转”的使用方法,就省力多了。又如教学"画图"程序,在学生已基本掌握工具箱、颜料盒的使用方法后,教师确定绘画主题,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创作图画。学生针对该主题必须先试探性使用各种工具、颜色,解决各部分图形的画法、比例的大小、颜色的搭配等问题,去合理设计图画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技巧,创作自己理想境界的主题图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定能得到良好发展。展示作品、享受成功快乐
苏霍拇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组织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创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活动应注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成功。例如: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学习——成功——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怎么培养信息技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泸水墙坝菜市场在哪里 浏览:354
销售什么产品来钱快 浏览:337
完全竞争市场有哪些线条是重叠的 浏览:856
爱普生机械手如何在程序里调速度 浏览:814
产品处于密码锁定状态是怎么了 浏览:169
橙心优选怎么代理地推 浏览:988
如何访问服务器数据库 浏览:988
山西辅助技术服务是什么 浏览:526
原厂的数据线一般多少钱 浏览:406
市场绩效工资一般多少 浏览:2
评委打分程序在哪里 浏览:483
内江市老城区菜市场有哪些 浏览:371
凯尔在哪里代理 浏览:20
保险代理公司怎么考核 浏览:652
去哪里可以免费开放技术资源 浏览:321
给孩子发信息有哪些方法 浏览:525
小区摄像头录像数据在哪里 浏览:642
为什么重卡市场竞争激烈 浏览:666
武理工电子信息和机设哪个好 浏览:919
为什么看好碳交易 浏览: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