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写信息
一、在写信息文章之前需要注意的心理准备:
1、必须明确地知道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目前,从个人的发展到单位的形象、地位,到整个政府、国家的形象,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已经和信息宣传工作发生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对个人来说,信息宣传工作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它比具体工作更加容易看出成绩,做好信息宣传工作,不仅会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给自己留下辛勤工作的痕迹。
2、必须树立自己可以写出好文章的自信心。大家首先不要觉得自己的文章不好,文章各有特色,初学者的文章质朴天然,也很好。再说了,豪放、婉约、华丽、质朴、诗词、短句、记叙、论述……..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喜欢。俗话说,“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章写得好不好,很难界定,随个人的喜欢而定,不象武术,谁比谁强很清楚,打一架,高低立判,即使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也有先死后死的差别,不过,死了也就没有什么第一、第二了。
下面,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自己对信息宣传工作的一点心得体会,也许与书本上的不大一致,错漏和不完整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二、万事开头难,如何落笔?怎么写文章?
这是令有些同志头痛的问题,一听到领导交代了写东西的任务,就开始烦恼。我希望从今天开始,大家改变这种情况,变成人人爱写文章,个个抢着写东西。为此,我给大家推荐八个字:“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 ,希望这八个字从此可以解决大家怕写东西的问题,因为,这八个字基本上概括了所有记叙文体的内容框架,所有信息宣传的要件、因素都离不开这八个字。
例如,我们今天这次信息宣传工作交流会要怎么写?时间:X月X日,地点:在XX办公大楼十楼会议室,人物:XX单位各科室负责人和信息宣传骨干,事件:召开了信息宣传工作心得体会交流会。这样,一篇信息宣传作品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另外一半,是对 “ 事件 ” 的详细阐述,这里也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 “ 发生、发展、高潮、结果 ”。任何事件的完整过程都超不出这八个字的框架,例如爱情:发生,一见钟情;发展,开始秘密联系,感情增进;高潮,亲密关系出现;结果,结婚或者分手。又例如事业:发生,某同志要求进步,志向或者意向的确立;发展,他开始努力工作,积极向上,各方面得到很大提高,获得大家的好评;高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或金钱、或业绩、或出色表现;结果,得到领导的重视和任命,该同志走上了新的岗位、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而在我们这里,事件的过程是这样的,发生:上级部门召开了2008年信息宣传工作会议,谁谁谁领导讲了话,布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并公布了各单位的信息宣传工作得分,XX单位名列前八名。发展:本单位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由各科室负责人和宣传骨干参加的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有关信息宣传的会议精神,并安排部署了本单位今年的信息宣传工作,还安排了具体做法,包括在近期内进行心得体会交流。高潮:今天大家兴致勃勃地交流了信息宣传工作的心得体会,互相介绍了经验,取长补短、博采众家,大家踊跃发言,会议开得非常热烈。结果:通过这次交流会,大家都觉得学到了东西,受到相互的启发,得到了提高,收益非浅。同志们一致认为这种交流的形式非常好,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这将在今后我局的信息宣传工作中体现出来。最后,本单位XX领导参加了交流会,并做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积极投稿,努力把信息宣传工作做好。
这样,一篇完整的记叙性的宣传文稿就写出来了。
另外,我们是技术性的部门,有关论述性的文章怎么写?也是八个字:“ 论点、论据、论证过程 ”。注意的事项主要有:论点要清楚、鲜明。论据要充分、完整,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收集齐全数据和相关事项。在论证过程中,要一事一议,不要跑题,要自圆其说。如果是有其他的想法和议题,那就要另外写一篇,千万不要在一篇论文里面企图夹杂着说明两个或几个问题。
三、如果你已经会写文章了,那要怎么写出好文章?
这里给大家推荐八个字:“ 题材、角度、提炼、升华 ”。现在大家知道文章怎么写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写什么?也就是取材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题材是满地捡的,只要你留心,处处都是题材,事事都可以写。主要办法是可以通过分析小的事件,寻找和发现大的问题。例如,通过细微的货物变化,研究疫情、产品质量和货物流动的趋向。
题材,选择一个好的题材,是写出好文章的初级阶段。什么是好的题材?有些同志的网择屡屡入选,就是很会选题材。抛开争抢时间的新闻,选题的方向还很多,这里我介绍几个:“ 热、冷、意外、关联 ”。
热,就是目前很热门的题材,比如前一阵美国掀起的中国产品质量风波,有关中国产品在国外的状况等,都很热,领导和有关部门都很关注。又比如民生问题,有关物价等等,目前都是热门的话题。冷,就是题材很特别,虽然不是目前的热门,但是又非常重要、有意义,比如红火蚁的重新出现、国外检验鉴定机构的情况、动态等等类似的题材。
冷的题材可以让领导重视起来,得到领导批示的可能性极大,得分也会很高,从这方面来说,冷的题材比热的题材更加难找。意外,就是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例如有消毒标记的木箱竟然发现活体虫害、企业或者某一群体的各种反常行为等等,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挖掘出好的题材,并给领导提供很好的决策参考。关联,就是和我们的单位工作有关系的事件,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会引起领导的注意,例如有关南亚海啸过后的流行疫病情况报道、欧洲鸟类的反常迁徙情况报道,等等。
角度,是以特别的眼光看问题,创造出好文章的手法。从多个角度来论述同一个主题,可以让文章显得丰富多彩,完整齐全。例如通关单联网核查,有很多方面的角度可以入手、突出重点。一方面是数据对碰差错多,出现暂时的麻烦,但长远来说是简便企业手续,一方面是提升了我们的地位和形象,一方面是杜绝了很多虚报瞒报的情况,减少了疫情的风险,保障了民众的安全,一方面是打击了高值低报、走私、漏税,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回顾、总结运行的经验和教训,作一个客观的评价。所以,对一个事情的描述,可以有很多方面的选择,并选取自己要表达的重点,这就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来看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
提炼,就是在选定角度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的深入思考,得到一个最佳的表现形式。例如:改革开放初期,农民万元户出现了,很珍贵的新闻价值,怎么宣传呢?在当时社会观念还是比较保守,反对资本主义思想浓厚的背景下,新闻记者写出了《昔日王府宴上珍,今日农民盘中餐----湖南XX县XX乡万元户农民吃上了鲍鱼鱼翅》,这个也符合新闻的真实性,不算假造新闻。配上摄影图片,是一个相当优秀的新闻作品。
通俗一点地说,提炼新闻信息的亮点,就是找噱头。在平淡的日常工作中的事物,都可以找出一些噱头,比如:“ XX港今年以来数额最大的逃检 ”、 “ 首例新的逃检手法 ”、“ 几年来XX港首次发现的害虫 ”,等等。总之,只要是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就可以作为噱头。
升华,是把原本表面的客观事实,深入到思想和精神的层次。例如前不久被采用的一篇文章,原本题目是这样的,《XX工作贴近民生》,经过领导提炼、修改后,变成了《进一步落实解放思想服务企业》。后来,编辑部门的高手经过升华,变成了《“我们的成品油以后都从XX口岸进口了”》,用企业的话来展现服务企业的成果,更直接、更加有说服力。
四、如何拟定题目?
好的文章需要好的题目,题目非常非常的重要,要重视题目的确定,就象一本书,读者还没翻开之前首先看到的就是书名。所以,我经常花很多时间来斟酌题目。题目的取向主要有几点:
1、概括全文的所有内容。这是很普遍的。
2、极其吸引读者的眼球,勾起阅读详细内容的欲望,也就是要有噱头。腾讯的新闻是最好的例子了,题目非常的具有吸引力,然而其内容并不那么有价值。但是你点开了内容,它的新闻价值已经实现了。
3、富有诗情画意,令人一望轻松愉快。举例,深圳特区报的题目:《东方风来花满枝》、《潮涌珠江竞千帆》。
4、是文章当中的一丝闪光,最值得称道的领悟,画龙点睛的一句话。例如《周总理,你在哪里?》。
5、一个可以贯串在全部文章中的线索。比如《荷塘月色》。一个好的题目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
五、怎样让文章发表?
1、要多请教领导和老同志,他们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比较开阔,他们的建议和看法,可以让我们的文章质量得到提升。这个提升的效果和数学逻辑是不一样的,1+1≥2,至少是2,可能是3或者4、5,会互相碰出思想的火花,引出意想不到的主题。
2、对单位来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一个人能写出多少东西呢?只有全单位动员起来,大家一起努力,百花齐放,遍地开花,才能让我们的信息宣传工作出现新的局面,登上一个新台阶。
在这里要衷心感谢办公室的同志,我自己也在办公室做过很长时间,知道他们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帮我们修改稿件、推荐稿件,每一篇稿件都要一个字、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一个标点符号地看过,并且要琢磨着怎么改比较好,这是强脑力劳动,而且一般都要赶时间,压力大,很辛苦。
3、要和编辑部门搞好关系:形式和内容要请单位领导和办公室的领导斟酌了,举办各种联谊活动等。编辑和作者有一定的感情,确实有利于沟通,有利于发稿。
4、“ 多看、多想、多写、多问 ” :多看看别人发表的信息宣传稿,多想想他们是为什么可以上版面,多模仿写一些稿件,多请教老同志。
六、这里顺便谈谈新闻的特性:
1、时效性:新闻的新字,“日前”和“近日”的应用,可以用新闻带出旧闻。
2、真实性:数据要尽量清晰,名称要尽量具体。遵循客观真实,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道德要求,必须要真实地记录客观事实。“ 真善美 ”,“ 真 ” 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有 “ 真 ”,才有 “ 善 ” 和 “ 美 ”。
为什么古人说 “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 ?原因就是书里的情况也许改变了,而行路者却可以了解到真实的客观现状。这从另一方面更加体现了新闻信息遵循真实的重要性。例如《西游记》的积极意义。《长征》的积极意义。
3、倾向性:新闻从成文的那一刻起,就带着倾向性,新闻倾向性的主要目的是要抑恶扬善,这是新闻的积极意义所在。例如,最近报道 “ 藏独分子的暴行激起民愤 ”、“ 暴徒打砸抢破坏社会稳定秩序 ”、“ 奥运圣火顺利结束XX站传递 ” 等等,不管是题目还是行文,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情感的倾向性,或鞭鞑、或赞颂,旗帜鲜明。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作用,关键还是要多看、多想、多写,熟能生巧,写多了,自然就写好了。
望采纳点赞谢谢
㈡ 如何写好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的写作要求及要领
写作要求
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新、实、准、快、精、深。
新,是指在时间上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要有新鲜感。
实,是指信息内容要真实;事件发生的程度,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有虚构和夸大或缩小的情况发生。
准,是指准确无误地收集、整理信息,不道听途说、不捕风捉影。
快,是指生成信息快、传递信息快。紧急信息随时发生随时报送,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精,是指文字简炼、文风朴实、开门见山,用最短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
深,在内容上要有一定深度,力求通过一个具体的事情反映某种现象,透过这种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
写作要领
1、准确提炼主题,做到主题鲜明、凝练。信息的主题是信息的内核和中心。主题应该正确、集中、鲜明、深刻。一条信息只体现一个主题,而主题通常在标题上体现;主题确定后,信息的内容就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2、精心制作标题,做到标题新颖、醒目。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出高度的概括性。要把握三点原则:题文一致,一语破的,准确简洁明快。一般来说信息标题的制作有四种类型:
(1)数字型。数字最具说服力,在题目制作中找出全篇信息具有关键性、代表性的数字,来表明信息的主题或基本含义。如:《镇原县新农村建设投资过2亿》,这类标题直观明白,一目了然,不看信息内容就知道信息的中心议题。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反映工程进度、工作成绩等信息中比较常见。
(2)词汇型。此种类型的信息标题充分体现简明扼要的特点,常用来说明事情的发展过程。在制作此类标题中忌凭空产生,要通过对信息材料的分析、整理,找出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结论,用有代表性的词汇来代替。如:《泉山区实施“三个引领”着力提高环境整治水平》,这些标题可以直接看出整篇信息的基本框架、结构、中心内容,通过对信息标题的阅读就可以知道所要说明的目的。此类标题一般在经验介绍、工作措施等推介性类型的信息中较为常见。
(3)杂合型。此种类型的信息标题是词句和数字并用,在表述上更全面准确,通过标题就能知道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如:《南京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帮助200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上大学》,这些标题能够充分反映出信息的概况,达到不留悬念的效果。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综合性、突发性、动态性信息中比较常见。
3、巧妙设计结构,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信息结构的基本要求:一是简短、灵活。二是清晰、严谨。信息结构的设计就是政务信息素材的组合。常用的方法有:一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事件类信息。二是以逻辑为顺序,按照大与小、重与轻、主与次等原则,对内容进行布局。三是时间顺序与逻辑顺序交叉运用。
4、写好主体部分,做到文字简炼准确,有闪光点。这是最重要的,要做到条理层次清晰。
5、反复推敲字句,做到语言凝练、庄重精确。推敲的同时还要把好文稿审核关。
信息写作公式:标题+做法+数字+(例子)=信息
㈢ 如何写好消息
关于如何写好信息(新闻)报道,有以下几点方法:
一是微信公众号推文形式多样,要掌握好不同形式推文的特点。
例如,总结罗列式推文的特点是简洁明了,一二三四五,每个大项下面又可细分几个小项,这种报道文体铿锵有力,宣传政策、总结工作成绩多采用这一种形式。还有通讯散文式推文,建议适当加入一些普通干部、群众的观点和看法,让推文更贴地气。此外,还有文艺式、广告式的推文,具体采用何种形式,要看哪一种更能被群众接受和更受群众欢迎。
㈣ 如何写好一则消息
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揭示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消息的眼睛,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消息标题的特点是:必须有--何人(物)who做何事what,必须简洁、准确。如: 1、专家(who)解惑:孩子到底能不能打(what)(2008年10月01日来源:新华社);2、学校(who)因高三学生在宿舍吸烟(why)劝其转学(what)(2008年10月01日来源:四川新闻网);3、会昌(who)举办体育盛会喜迎新年(what)(2009年1月4日,来源:赣南日报)。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语的特点:有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下面具体解剖一篇消息的导语:石城返乡农民工喜获“年礼” 赣南日报 2009年1月6日头版:近日(when),石城县琴江镇(where)的黄爱华(who)刚刚从东莞返乡就收到一份“新年大礼”——县里统一发出的返乡农民工优惠卡(what),优惠项目包括就医、就业、技术培训、法律维权等内容。
我们要学习,一是时间的表述,找最近时间点。二是讲故事的叙述手法。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1、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2、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3、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4、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5、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这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么,导语有哪些类型呢?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如写烟叶生产势头好,就从描写某一生产现场如何一派繁忙,再讲整个乡或县的烟叶生产情况。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如开头以提问的方式,接着某乡或县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如1月6日赣南日报头版头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走访慰问:1月5日,带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及农村低保户、困难群众、重点优抚对象、敬老院老人和困难企业的关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深入到章贡区、赣县、南康走访慰问。
另外还有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如题目: 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
主体的写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导语、主体、结尾是消息的完整肌肤,写作时对选材和结构要通盘考虑。新闻主体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仍要紧紧围绕导语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虽然,有些素材很感人、很动听,但若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在新闻诸要素中,主体需要包容哪几个要素,回答几个要素,回答哪几个问题,都必须紧扣导语的轨迹,而不能脱节。
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
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新闻主体所占的篇幅较大,一般比导语和结尾要长。但是新闻主体不是大采矿,不能什么才都往里面装。写作时,要把材料排个队,安排好次序,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材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构另一段,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清楚。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胶合状态。提倡段落短一点,段落可以多一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尽量能够找到有机的联系。
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消息写作固然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作手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把“要表现,不要叙述”作为新闻消息写作的“第一信条。他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说的表现,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在消息中加强形象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事物,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在消息写作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须有的,背景和结尾在某些消息中可以没有。
㈤ 怎样写好信息
建议你从摘录开始,从网上搜集你认为领导可能感兴趣的新闻,然后进行文字精简,把精简后的新闻进行分类,写上小标题或者列出关键字,每天搜集,每周汇编,每月上缴一份给领导看,领导不看功劳看苦劳,会认可的。在这基础上,你以后再尝试自己写判团些评论,再以后就是自己根据搜集的信息写综述性文章了,那就上了一个层次。
焦点问题
热点问题掘盯橘
难点问题
关注问题
……
这些问题的提出、解决、则笑解决效果,都是好的素材。
另外,会议的落实情况,本单位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工作成绩,都是可写的东西。
首先要注重实效性(三天之内发生的事),其次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第三要有个标题。平时多看报纸上的简讯是怎么写的。业余学习一下行政公文写作。多看,多学,多写,向机关的秘书请教。
㈥ 怎样写好信息
如何写好信息标题
信息的主标题,要求贴切、简明、醒目,可用说明式(如《南湾街道深入部署打铁专项行动》)、提问式(如《大部制改革后执法队该何去何从》)、警句式(如《大布吉片区交通拥堵严重群众反映强烈》)、双标题式(如《守土尽责 情系民生——南湾街道办事业单位半年工作巡礼》)等。
政务信息的标题在信息中居于首要位置,被称为信息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眉目传情”,起到统领全篇、揭示主题、引起读者阅读欲望的作用。在日常的信息撰写中,标题的选择和提炼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直观明白、一目了然。从内容看,让人一眼看去就明白信息要反映哪方面的内容,有什么重要的情况,所言之事的缓急程度;语言上切忌过分夸张,更不可晦涩朦胧。如《我市养老政策积极向适度普惠性推进》,该标题直观醒目。二是简练概括、一语中的。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高度概括信息的精华部分,一般在7—12字,剔除多余的华丽词藻,做到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如《市交通运输委五举措抓好火车票实名制试点》。三是新颖醒目、揭示全篇。信息标题不仅内容要有新意,而且要突破定式,不落俗套,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要突出信息中那最新鲜的事实,在标题中予以反映和透露,如《南湾文化产业“三马车”齐驱发展迅猛》。四是节奏明快、可读性强。标题要有节奏感,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印象深刻为佳。如《大芬村101户保障性住房久拖一年无法入住业主意见大》。
㈦ 如何写好消息
为你奉上,请你参考:
如何写好消息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
2011级新生军训紧急疏散演练迅速有序进行
管理学院在广东旅游文化节导游大赛中喜获佳绩
商学院创业实训基地揭牌 学生创业实习足不出户
电信学院倡议“节能减排”共建“绿色岭南”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
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
如题目: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2、背景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写作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误区二:角度错位。
误区二:角度错位
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
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
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
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㈧ 如何才能写好信息报道
如何写好信息报道
一是精.信息写作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很讲究精练,力求把多余的字、句去掉,做到篇幅短小但内容中心突出.
二是深.信息写作必须认真思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见人之所未见.只有深入挖掘,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才能给人以启迪.
三是新.一则信息如何吸引人,抓住人的目光?离不开一个新字.写作时,要注意新苗头,发现新问题,富有敏感性.写信息一定要有新意,切不可拾人牙慧.要另辟蹊径,体现出新意.
四是特.所谓特,就是有特点、有个性,别具一格.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但这也许就是信息成功的基础.
五是快.信息的生命力在于时效性,有了信息源就要盯住它,事情发生了就要动笔写,并且及时报送.
六是实.信息的生命在于真实.信息一定要真实,是什么就写什么,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任意拔高.内容要“实”,标题也要“实”,一般只有实题,一句话即可,写作过程中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琢磨,选取最佳的报道角度,但这也必须以事实为基础.
七是具.所谓“具”是指具体,一篇报道没有具体的事例、数字会显的很空泛,在写报道时要用具体事例,数字说话,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八是敏.作为一名信息报道工作者要有敏锐的新闻触角,要善于捕捉敏感新闻,抓住新闻点,同样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要能看到它所具有的新闻线索.
九是生.“生”,就是栩栩如生.信息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内容枯燥、题材类同,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尝试写得生动些.在表达上,力求富有变化,能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语言,使之产生更佳的表达效果.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静观、凝察、熟练、凝想,一挥而就”.如何提高信息报道写作能力概括起来就是“勤观察、勤思考、勤积累、多写、多改,持之以恒”.只有掌握这些写作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小窍门就能写出一篇好的信息报道.
㈨ 请问浅谈如何写好信息,做好信息工作
首先,我们谈一下目前信息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普遍存在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弊病。一是,我们很多同志写信息往往是就事论事,缺乏提炼、升华。写出来的信息没有深度,这主要是文章的角度选的不准,站的不高,没有吸引力。二是,现说现话,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三是,写的信息其实是工作汇报,日常事务,既没有新意,又没有内涵。四是,凭空编造缺乏说服力,没有真实性,读起来“味同嚼醋”。
一篇好的信息,高质量的信息要求:1
,要有醒目的标题;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读者阅读信息首先看到的是信息题目,一个具有刺激性、挑战性、引诱性的题目,会吸引读者的“眼球”,进而激发读者继续阅读的强烈欲望。2
,信息的导语应该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一定要“直击主题”.3
,信息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开门见山,应该做到“句中无剩语”。4
,以小见大,用事实说话;事实是信息的“灵魂”,对反映存在的问题要捕回避、捕遮掩,选取鲜活事例。信息员要有独到的见解和视角,收集的素材真是、客观公正,让人看了信服,如身临其境,语言发自信息员肺腑,来源于对事物的真实感受。5
,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信息的针对性是决定信息价值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写信息不仅要切中要害,也要注重实效性,特别是问题类信息,一定要从某个问题或现象中挖掘食物或现象本质,,有些问题或现象看起来往往“不起眼”,是指是一些司空见怪的事情,但只要换个角度,突出针对性,把问题和现象在某个阶段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就能使信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特别要注意的是:信息的时效性,一是对一些突发性事件,要做到迅速准确,吐出一个“快”字,二是有的问题反映的是事物的“表面现象”,需要深层次的挖掘和调研。
所以说,信息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写作技巧,而且必须熟悉各项工作方方面面的情况。因此,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素质的能力,辛勤耕耘,止于之上,做到“用心、脑灵、功底深”,才能做好信息工作,写出高质量的信息。
“用心”就是要努力做一个随时收集、积累信息的有心人。常言道: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好,用心可以把事情做完美。在信息工作中,多一些用心,做一个有心人,从各个渠道捕捉一些领导所忽略还没注意到的稍纵即逝的苗头性、倾向性的信息源点,就可以为领导提供一些有预见性、超前性、建设性的信息服务。“处处留心皆信息”,时刻关注和研究时事政治、工作动态、基层情况、领导需求,时刻关注各地的简报、报告、报纸刊物、群众来信来访等,并对所收集的资料多看、多问、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做到了然于胸,才能开发出好信息。写信息、做信息工作要用心归根到底就是要“吃得苦”,信息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情况,不熟悉、不了解、不掌握有关信息写作业务知识,头脑空空,不要说写好、搞好,就是想写出来都很难。曾今有一幅对联精辟论道:“吃苦思良图,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因此,信息写作就要用心、舍得吃苦,甘于吃苦。
采写信息要有“恒心”。如何提高信息的命中率,在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除了保证信息的质量外,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可缺少。要写好信息,扎实的文字功底是关键。平时要注意多看别人的稿子,琢磨整篇材料的布局,注重从实践中提炼信息材料,从素材中提炼观点,通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推敲反复修改,用最简洁的语言把精华展现出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要想提高文字综合能力,除了坚持多写外,没有其它捷径可走。另外在平常的阅读中,当时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外,要把它既是的记录下来,抓住“闪光点”,不然他会有可能永远消失。不要“一曝十寒”,要发扬“磨”劲“韧”劲,持之以恒,定能有所收获。
“脑灵”,就是要善于培养自己敏捷思维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能够用犀利的眼光、灵敏的直觉对上级的重大方针政策、与党的建设有关的社情民意、工作重点、热点、难点等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时刻紧扣领导的关注点、信息的需求点及时捕捉信息。同时,还要学会站在领导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提出意见和建议;还要学会吃透“两头”,在上下结合上捕捉信息。概括讲来,就是以下三点:
一是要有敏锐性。做好信息工作敏锐性尤为重要,而敏锐性来自于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与政治责任感和政治鉴别力息息相关。要增强信息意识,做到工作开展到哪里,信息就跟进到哪里。时刻关注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探索
、新经验,保证信息“鲜度”,体现信息的新颖性。
二是要有前瞻性。信息内容还表现在对事物发展未来的预知,要根据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延续性和因果性原理,对事物进行合理的超前预测和判断,这样的信息往往对上级领导的决策具有更大的价值,是上级需要的“解渴茶”、“精神快餐”。同时,它有时还发挥着与政策相关类同的作用和引领作用。
三是要有时效性。要努力使自己的主观认识跟上客观形势发展的变化,及时觉察事物的信息价值和社会效果。对一些周期性、复杂性工作,社会矛盾及突发性事件和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在领导决策前及时提供上来,把握好报送信息的“火候”。做到“言当其时”,而不是“事后诸葛亮”、“马后炮”,力争做到了解领导意图快,发现捕捉信息快、编报传递信息快。
“功底实”,就是不仅要熟悉工作业务还要具备一定得
理论功底、较强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写作技巧。大文章检验水平,小文章更见功底。“信息文字要精炼、精干、精致。有时把三千字浓缩成五百字可能就是精品,而把五百字放大到三千字可能就是废品”。写出来的信息要“精炼”,就要求写作人员“功底实”。做到不仅熟悉业务,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较强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写作技巧。如何夯实功底呢?就是要在平时注重下功夫,在一点一滴中积累、提高。概括起来,就是要在“学、读、写、听、看”五个字上下功夫。
一是“学”。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学习能力。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是成功的路径。,古人说过:“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才自清明志自高,腹有诗书气自华”。明代思想家朱熹说过:“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做信息工作写信息就要有这种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和态度,做到先学一步,学深、学透一点。
二是“读”。通过读来接受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思想形成的过程。读书的过程,也是对人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把握方式的训练过程。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书,决定着自己的前进方向。不读书就意味着眼界狭窄、视野不宽、信息不灵、思考乏力、境界低下。做信息工作的“读”就是读好的范文、读各级领导的讲话稿、读上级部门的重要文件、读报刊上的好文章、读基层的好材料、还要读一点哲学。
三是“思”
。我国古代典籍《易经》中有言:“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志”,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是靠思想活着的”。另外一个西方哲学家说过:“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思考深沉的人必然是行动有力的人。做为信息工作的“思”就是要消化读过的东西,变为自己的。要经常思考本部门的工作部署,要经常思考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要结合上级要求和本地实际思考。
四是“听”。听,实际是就是一种信息收集的方式,它是客观外在的信息作用于我们主观内在感知的过程。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善于倾听也是一种能力”。哲学家康德说过:“知道自己正确而能沉默到底的人,他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如果你只有一只鼓噪的知了,那么,你就会错过夜莺美妙的小夜曲。”做好信息工作的“听”,就是听领导的讲话,要听本部门其它业务科室对工作的认识、分析等,要听社会各界对本单位、系统工作的反映、评价等。
五是“看”。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客观事物通过我们的视觉作用于我们的思维,又通过我们的思维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综合评价、心理感知,这就是“看”。从信息工作的角度来说,“看”就是看自己是怎么写的,别人是怎样改的。信息稿件经修改后刊载出来,要仔细看有那些方面是别人改的,自己原先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定稿刊登是怎样的。如果是自己起草的信息文稿,要从第一稿到最终定稿仔细看,从中总结和体会修改的思路、补充的内容等等。
“小信息,大内容”、“小舞台,大世界”。做好信息工作,是各级、各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是下级向上级报告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宏观指导、推进经验交流、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参与政务、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宣传、扩大街道社区影响、赢得各界广泛支持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信息工作地位重要,信息工作人员责任重大,任务光荣而艰巨。
㈩ 如何写好信息
据悉:建议你从摘录开始,从网上搜集你认为领导可能感兴趣的新闻,然后进行文字精简,把精简后的新闻进行分类,写上小标题或者列出关键字,每天搜集,每周汇编,每月上缴一份给领导看,领导不看功劳看苦劳,会认可的。在这基础上,你以后再尝试自己写些评论,再以后就是自己根据搜集的信息写综述性文章了,那就上了一个层次。 信息工作是参政议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民主党派参政能力的重要窗口。民盟中央、民盟湖北省委高度重视信息工作,要求各级民盟组织领导要把信息工作作为一件重要的、常规性的工作抓好、抓实;民盟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专职干部要把做好信息工作作为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自身参政议政优势,密切联系群众,掌握社情民意,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信息报送工作,提供信息报送资源。为进一步做好信息工作,首先要了解如何写信息,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信息的格式(1)一篇信息反映一个问题,如果同时有几方面的情况要反映,应分别编写几篇信息稿,每篇信息文稿一般控制在1500字以内。(2)信息行文力图简明扼要,就事论事,把问题交代清楚即可,一般采取两段论——问题、对策。如特别敏感、复杂的问题,一时拿不出很好的对策,将问题交待清楚亦可。(3)每件信息都要有具体反映人:如х委员说、在XXX视察中、在XXX上委员的谈话、反映。(4)为便于民盟湖北省委信息的保存、编辑、整理、报送,各信息撰稿人将信息发至民盟省委,由民盟省委政研室统一进行编辑、整理,由领导签字后,一律以电子文档(word或者txt格式)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报送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二、信息的内容信息既要突出反映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也要注意反映关系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包括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愿望和要求。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1)突出反映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要了解不同阶段中央所抓的重点工作和当务之急,找准中央的需求、模清中央的思路,适应中央决策的需要报送信息。对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有创新意义的理论观点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对策性思路等应成为报送信息的重点。(2)注意反映关系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对可能引起全国连锁反应或导致当地经济和政治生活严重紊乱的重大事件、行为要及时反映;要突出社情民意,重视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3)要善于捕捉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有些事出现苗头,看似很小。容易被忽视,但如果带有倾向性,若不及时注意防范,就有可能发展成影响全局的大问题。在信息中反映这类问题,对中央及时了解情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4)对中央重要方针政策出台后和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后,政协委员、盟的领导干部、盟员中的专家、学者的独到见解和代表性人物的重要态度,是反映信息的主题。(5)改革开放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群众情绪的普遍性变化,有可能引发局部性社会动荡的突发事件。(6)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情节恶劣、民愤很大而由于关系网的保护反映不上去的情况。(7)灾情严重,当地干部群众情绪动荡,需要中央或上级领导机关采取紧急措施的。(8)民族、宗教工作中的突出矛盾、突出问题,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9)盟员直接了解到的港澳台侨同胞和国际人士针对我国内政外交发表的有分量的评论和意见。(10)统战工作中重要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注意反映带有普遍性、突出性和倾向性的信息。(11)反映其他渠道不易反映、难以得到的社会情况和群众意愿,特别是统一战线内部中高层人士的看法、特殊群众的要求等。(12)要加强对经济、社会、文化方面信息的反映,在把好政治关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提供信息、反映意见的同志。(13)盟员在各级政协的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各级盟组织召开的常委会、全体会等会议上所反映的问题可以归纳成信息报送。(14)盟员中的专家学者对某些问题有深度的看法,真知灼见,各级盟组织的专题调研,其报告的核心部分及主要观点。(15)注意提案与信息的相互转化,各级盟组织、盟员中的政协委员每年在各级政协大会上的大会发言和提案数量不少。将提案转化为信息,可以拓宽信息来源渠道,质量也有保证。三、信息的质量(1)信息质量是信息的生命,一篇好的信息应该具有重要、全面、及时、准确、规范五大特点,缺一不可。重要勿须赘言,前文多次谈到。全面就是反映的问题全面,要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对一个问题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应该都反映。及时就是要注意反映情况的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是信息质量的前提,不及时的信息也就失去了信息报送的意义。过时的信息不但不能为中央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有时可能会起相反的作用。准确就是真实反映下情,信息的真实性是信息质量的核心,最好是亲眼所、亲耳所听、亲身感受。有什么问题反映什么问题,有话直说,杜绝套话、废话,不要给领导上课,也不要给领导讲道理,专业术语要少,要让领导看的懂。规范就是报送的信息格式规范,没有逻辑、文字等方面的错误。并注明反映者的姓名、职务、专业身份、联系方式等,以便于做好联系和反馈工作。(2)处理好质量和数量的关系。信息的数量固然重要,但质量最为关键,一篇有份量的信息,比十篇一般化的信息重要得多。搞信息工作不能仅仅作为二传手,要树立精品意识。(3)对来稿中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提炼。信息强调原汁原味,但不是来文照登,要对来稿中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提炼和深化,特别是对有价值,但不完全、不充分的信息不轻言放弃。有些信息中提出的问题很重要,但原稿中可能说得不太清楚,需要进行深化处理。(4)注意学习,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熟悉主要法律法规。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策把握能力。不能在信息中说上些过时的话,尤其是不能说错话。(5)注意抓三部分人的信息。①有分量的人反映的有分量的信息,②内行人反映的内行情况,③基层委员、党派成员在工作中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同样的建议,不同的人提出,效果是不一样的。(6)尊重信息反映者的真实意愿。负责信息工作的同志在编审信息时要注意保持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特色,充分了解和尊重信息反映者的真实意愿,保持信息的“原汁原味”,即信息的核心内容。如果在编审信息的过程中过分雕琢,把信息中原有的“棱角”都打磨平了,拐弯抹角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就无法使中央领导准确了解事实全貌和信息反映者的真实想法,这样的信息也就失去了意义。(7)注意反映同一个问题相左的意见。就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要注意搜集、反映各方面不同的观点,甚至相反的观点,为中央领导决策服务。(8)标题应抢眼,要反应出核心内容,体现特色。醒目的标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9)建议不能太条条化,有些信息的建议只有1、2、3、4,每条一句话,太具文件风格。一些信息没有具说服力的观点,建议也是老生常谈,如加强宣传、领导重视、加大投入、修改法规等。(10)防止落脚点太低,眼光不能局限于本市、本县甚至本区的一些特别个案问题,要有全局性、宏观性的视角。但同时应该注意,一些湖北特色问题,即使是个案,都将会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如南水北调、三峡库区移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11)信息文风要通俗易懂,但不可过分口语化,要注意行文规范。要杜绝“有些”、“据说”、“可能”、“大概”、“我感觉”、“我听说”等用语。(民盟湖北省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