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何为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一:满足业务数据处理 对中小企业来说,其第一位是满足业务数据处理需要。因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的根本点是业务发展到一定量,手工记帐、统计无法满足老板经营、管理企业的需要。因此,中小企业才开始引入信息系统。 二:最关注投资回报率 中小企业首先面临生存问题,其次资金缺乏,这要求信息化必须能真正解决企业的一些急迫的问题,能够确确实实获得明显的回报,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项目时,它们会更加考虑成本收益分析,即通过信息化企业能够得到什么,是不是合算,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功能是否齐全,是否能够解决企业某些具体实际的管理问题。中小企业不愿意承担由信息化带来的沉没成本,通常它们想通过信息化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而不是降低利润来获得业务流程的优化,不求大而全。总之,企业信息化,它们想如何花小钱办大事,最关注的是投资回报率——产品销路切实的提升、生产成本的降低、市场规模的成长,不会搞一些花瓶工程。 三:产品价格主导信息化需用 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资金匮乏,企业生存也不太稳定,企业老总对于成本的控制相对更严格,普遍注重短期投资回报率,信息化投入非常谨慎,使得它们对IT产品及服务的价格非常敏感,要求的是“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产品再好但价格太高也宁愿放弃,因此价格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考虑因素。而那些价廉物美、性价比高的IT产品因此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四:个性化应用需求较强 中小企业IT应用存在着行业、地区、水平上的差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且每个单位都具有不同管理模式和不同流程的个性化需求,加之中小企业资金、人才的缺乏,导致了中小企业在IT产品的投资和解决方案以及信息化的整体实施上都要求实用性和灵活性,个性化的需求日益明显,不能套用大型企业的标准化产品来实施。 五:更多倾向于全价值链解决方案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网络应用匮乏以及信息实施过程繁杂等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冲击和市场挑战,中小企业不仅仅希望厂商能提供单一的产品和技术,更渴望得到高性价比的全面解决之道,不但能为其提供实用易用、 性价比高的产品,同时还能提供完整良好的售后服务、咨询培训,以购买打包产品、增值服务为主要需求特征。当然产品的品质、厂商的口碑、服务的质量也都是选购的参考条件。 六:“傻瓜安全产品”最受青眯 产品是否具备“简单、易用、快捷、安全”等特点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选型的重要关注点。中小企业其实并不需要配备结构复杂、使用繁琐的“IT产品”,初次采购成本低廉、性能稳定、易用通用、容易维护的IT产品才是它们最为需要的,通俗而讲就是要把IT产品做成“傻瓜机式”,一键搞定。尤其面对关键客户——老板,给老板服务的软件越简单越好,操作上越傻瓜越好。老板常日理万机,没多余的时间面对着软件中满屏的按钮操作,那即便软件的功能再齐全,如果不能迅速找到他想要看的东西,他也会觉得繁琐、拒绝。 七:先做老板需要的产品 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更是“一把手工程”、“老板工程”。要做成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生意,必须伺候好老总(板),中小企业信息化要从老总的办公桌上做起,要做老总需要的IT产品!如果老板认为不需要,那么产品在中小企业中就很难推广开,也谈不上投资建设。因此首先要把IT(主要指软件)做成能够符合老板的要求,说服老板应用;其次,要保证IT建设顺利推广、被采用,搞好公关营销非常重要,从老板身边的亲朋好友入手,做好客情关系,获得老板的好感,其余就迎刃而解。 八:IT外包日渐盛行 对于流程简单、应用单一、资金匮乏、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而又非常昂贵的产品及服务,它们越来越多倾向于依靠IT厂商所提供的社会化、专业化的IT外包服务形式来进行IT建设,以降低IT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多快好省”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IT厂商要深入中小企业认真了解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强、能够快速实施的解决方案。 九:逐渐关注能否带来持久竞争优势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它们也逐渐希望信息化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必备的工具,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带来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但也不是只要进行了信息化,就可能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也非常关心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是否一致的问题,一旦信息化的战略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不想一致时,与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冲突,企业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中小企业不希望信息化建设过多与企业原有管理体制发生对立,甚至成为“麻烦的制造者”,而是希望和谐共存,最终也给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 总之,所谓“人穷志短”,中小企业会更关注眼前利益,大多会急功近利,不像一些大企业在考虑业务的时候会“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它们的核心需求也就是最关注的是总体拥有成本、投资回报率,这是一个信息化主要焦点。因此IT厂商必须改变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客户企业为中心,而不是以自身的产品为中心;应以咨询顾问或者使用合作伙伴的身份,帮助中小企业勾勒出IT投资的回收办法和、周期、利益所在等,正确引导和帮助企业理顺内部管理和生产流程,为客户提供最适合的产品,使中小企业真正意识到信息化能带来怎样切实的好处,这是中小企业成功实现信息化也是双方实现共赢的一个前提条件。
一般来说,我们公司为中小企业做信息化规划的时候通常建议按一下步骤进行 1、财务信息化 财务清晰是企业的立足之本。首先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制定一个标准的工作流程,便于通过财务角度对其他部门进行管控和监督。 2、财务业务一体化 不涉及生产的企业,只需要将进销存和财务进行一体化,能够实现从客户的订单直接到会计凭证,中间全部环节都在系统内操作,完全屏蔽掉了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潜规则等情况。业务一体化也能帮助管理层更好的了解目前企业的运营情况。对涉及生产的企业,将生产、进销存及财务完全一体化之后,能够在各个环节上查下查此环节相关的各种数据。 3、OA,BI等 OA作为无纸化办公的工具,是未来办公的一种趋势,企业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之后可以开始考虑OA上马。OA对于各种工作流的支持效果还是很好的,但不推荐在信息化前期就是用OA。BI作为商业智能分析工具,是每个企业CEO都需要的辅助工具,有条件之后可以考虑BI上马
② 信息化的含义
所谓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采用现代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
国家信息化
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大要素
即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这个体系(即信息化建设六方面所涵盖的内容)是根据中国国情确定的,与国外提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有所不同。
③ 信息化的含义是什么
信息化是相对工业化而言的,它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1967年,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在类似“工业化”的概念上首先使用了“信息化”一词。他们认为,1964年最先在日本媒体上出现并随后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信息社会”概念是在某种静态的意义上描述一个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并占有主导地位的社会,而“信息化”则可用于描述向“社会信息化”阶段进行社会变动的过程。“工业社会是有形产品创造新价值的社会,类似的,信息社会可以被定义为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社会。一个社会的信息化就可以定义为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社会阶段转变的过程”。可见,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社会——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按照日本学者成泽广行的观点,信息化是指“信息在收集、加工、传递、积累、利用上作为一种资源的质和量,比其他资源(指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的作用相对增大,表现为经济生活的形态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的变动”。我国学者钟义信提出,信息化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在每个经济领域和绝大多数社会行为领域中广泛、有效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即信息网络和智能工具),从而全面地、极大地扩展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管理、教育和创新的效率,以及生活质量的一个历史过程”。一般可以认为,信息化是指在人类社会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④ 二十世纪90年代的什么被认为是信息化战争的雏形
二十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被认为是信息化战争的雏形
⑤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知识为主要资源、以计算机、数学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观点一:信息化是一种过程,是指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引起的知识信息的生产率的提高过程,其本质就是知识化。 观点二:信息化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 观点三:信息化是指经济发展从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向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转变过程。 观点四:信息化是指从事信息处理的部门以及各部门的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输、交换和利用)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相对扩大,并最终超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过程。 观点五:信息化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动态过程,它体现了由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 观点六: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比较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以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四化” “四性” 1.智能化 1.综合性 2.电子化 2.竞争性 3.全球化 3.渗透性 4.非群体化 4.开放性 2.数字鸿沟的概念。“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由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其所造成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的不平等,导致国与国之间、族群与族群、甚至个人与个人间产生“拥有(Have)”与“未拥有(Have-Not)”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形逐渐增加。 数字鸿沟是因地理区知信隔、族群、经济状况、性别,以及技术、知识及能力在使用因特网等信息技术资源应用上差异所造成的差距。 3.简述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思维主体:个人,人脑---群体,人-机 思维老纳客体:现实世界---虚拟 思维中介:工业文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 (二)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资源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自然资源的日益枯 竭、工业污染的加剧、环境退化 技术进步---信息相关产业:生物技术、电子技术 ---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对管理方式的影响 电侍猛没子化管理:通过网络,以电子方式来履行管理的职 能,建立专门的系统、电子数据库。 (四)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1.思想大大的交流、渗透并相互影响 2.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访友、购物、会议、娱乐等事情都可能通过网络进行
⑥ 信息化指的是什么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⑦ 信息化指的是什么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
广义的信息化,国内外多数学者和机构,从整个社会变革定义信息化,是涵盖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应用的,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民主化等。
狭义的信息化,主要强调信息资源的系统开发,并不包括智能化。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信息资源充分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信息在社会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化过程,就意味着信息将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将逐渐成为发展国民经济和科技的主要内容。
⑧ 什么叫做信息化
中国企业信息化工程最重要的含义就是透过全面开放的应用服务体系对传统体系进行应用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造,这是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过程当中可能最需要的,也是我们国家在整个企业建立信息化过程当中最有效的一种实施模式。
信息化和企业的关系
很多企业不明白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和企业的盈利目标有什么关系。我们认为在信息时代,现代化的企业应该是一个智慧型的企业,就好像讨论办公楼的时候,不是智慧型的办公楼就不是现代化的办公楼。企业也一样,只有信息化企业才能有资格被称为智慧型企业,也只有智慧型企业才能成为现代化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将一系列构思、考虑、计划有效串联起来,互相配合,达到最理想效果的营运过程、这是企业信息化的一种定义。这种信息技术包含了传统的计算机技术,让企业在很短时间内把数据整理好;让企业主管和工作人员明白企业每一分钟的表现,使企业的决定有科学依据。
信息化代表了企业管理深远的思维方法和态度的改变过程,配合了信息和资金投入的管理体系;达到最有效的管理和盈利的一个过程。现代化企业不允许在没有信息化的情况下做出建议,特别在效率与时间的要求上应该有很大的改进。
企业的信息化还包含了企业家对企业目标期望值的改变。企业家应该认识到他面对的市场是什么样的,他的产品需要如何改善才能去应和市场带来的信息,如果它的商业模式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他可能需要把这个模式改变。戴尔电脑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他门认为计算机应该适应市场和顾客的需要,就非常快速地把计算机组合起来让他们得到,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能不出十年就成为计算机行业的老大。
企业信息化的四化上阶段
如果说你买了一台计算机,在公司里有一个网,这只是整个企业信息化一个非常初步的要求而已。我们认为从业务服务角度来讲,企业信息化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只是非常简单地拿到他独有的域名,利用电子信箱作为他通讯的开始,这是非常非常初步的第一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过去一两年我们说B2B的时候,经常谈到的企业需要在网站上进行的电子交易。电子交易是大部分企业接触信息化的一个功能的第一步,但是这一部分也只是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才是我们真正进入应用服务把企业推向一个全面信息化、现代化的阶段,这里面包括了对管理程序和营运架构的改造。
到最后,当我们达到智慧型企业的时候,就会发展管理与商务的程序已经全面信息化,这一点包括很多系统的全面改造,企业工作人员在利用市场信息化,这一点包括很多系统的全面改造,企业工作人员在利用市场信息和公司内部的信息组合在一起作出决定,利用信息技术向市场推广他的产品,这是最终的一个目标。
作为一个智慧型企业他要在这个领域上不断发展才会达到他企业盈利的目标。
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三个步骤
企业参与和实施信息化的工作用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建立独有网站作为内部和对外的联系和沟通,并作为应用平台的界面。网站不但介绍自己企业的产品,不单单是为让人家好看,更重要的是作为接口让企业工作人员和客户透过这个接口进入到你这个站,跟你做业务上的交往,另外建立以电子信箱为基础的通讯系统,作为内部通讯和对外沟通的主要工具,让整个企业里面所有工作人员都通过邮箱进行沟通和文档的传输。
第二个步骤是参与应用服务,建立简单销售和行政管理平台,包括文件管理系统。第三个步骤是全面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化的途径
我们用什么办法变成智慧型企业,这里面有三种方法,第一是独立投资进行全面信息化改造,这跟传统的系统集成SI方法类似,基本上是请一家公司,利用一些手段把企业各个部门电子化起来,或者把所有部门工作流程都在电脑上进行。这在IBM推广大机器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第二个方法是使用单独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局部的电子化改造,这只是整个信息化的一个部分。现在有一个应用服务的概念,我们认为应用服务和开放式平台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这有利于使初期进入电子化的企业减少在系统开发时的投资和时间,跟着应用提供高提供的服务逐步把自己的企业电子化和信息化。
中国企业信息化工程最重要的含义就是透过全面开放的应用服务体系对传统体系进行应用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造,这是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过程当中可能最需要的,也是我们国家在整个企业建立信息化过程当中最有效的一种实施模式。
政府的推动作用
在推行信息化工程时,有一些中央部门,包括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一直在推动这项工作,但是如果我们能有一个更宽他的营运环境,更大的空间,可能会更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同时在应用环境建设上面,包括认证系统的推广,银行的网络化,网络成本的下降,就更有利于加速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就是说需要政府创造一个更合理的环境,让企业明白信息化的门槛并不是高不可及的。中国的企业在很多方面还是需要知道政府在这方面的配合是什么,如果我们登记都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可能我们会在这方面推动得更好,交税交费如果都用信息化,包括对出口的产品,这会有利于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工作。
政府必须鼓励发展一个具有竞争环境的应用服务行业和市场,让服务提供商通过市场机制全面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单靠一两个企业推动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个市场有很多参与者,应用服务的普及化会有很大的提高。让服务提供商给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是很关键的,让中小企业有很好的进入模式,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长远策略。另外政府还应当对信息化的普及提供有效和全面的培训机会,包括教育。我记得1996年克林顿有一项重要政策,他要让美国所有12岁的孩子都能用电脑上网,这就需要所有学校全面进行电脑化和信息化,这一点也说明了美国为什么在这一领域能够处于领先水平。我们国家也需要在这方面做工作,让整个企业在信息化问题上没有任何困难。
⑨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通信经济学中的定义
所谓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
转变的过程。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信息化也是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不断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个持续的过程。
此定义综合了以下学者的定义 (1)1963年,日本学者Ta Umesao在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其中行为合理化是指人类按公认的合理准则与规范进行;通讯现代化是指社会活动中的信息交流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过程;计算机化是社会组织和组织间信息的产生、存储、处理(或控制)、传递等广泛采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管理的过程,而现代通信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下实现的。因此,社会计算机化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是否进入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林毅夫等指出:“所谓信息化,是指建立在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过程”。 (3)赵苹等给信息化所下的定义则是:“信息化是指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较高的程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推动人的智能潜力和社会物质资源潜力充分发挥,使社会经济向高效、优质方向发展的历史进程”。
信息管理学定义
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