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油气聚集区水体的石油污染
5.1.1区内水体的基本情况
黄河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主要的地表河流,黄河自利津县南宋乡进入东营市区至入海口约188km,平均年径流量317亿m3,年内分布极不均匀,汛期(7~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3%,达199亿m3。非汛期内径流量只有118亿m3,枯水期常常出现断流现象,并且断流时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该地区工农业用水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除黄河以外,区内大小入海河流20余条,其中主枯岩要的有15条。黄河以北有神仙沟、挑河、草桥河、潮河等沿海河流,大多自南向北流入渤海湾,河道顺直,无大的支流。黄河以南有广利河、广蒲河、溢洪河、支脉河、小清河、淄河等,这些河流大多由西向东流入莱洲湾。这些河流多系人工开挖,用于排碱、排涝和排污。
图5-1石油污染源分布示意图
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在形成过程中一方面受黄河侧渗和下渗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海洋潮汐顶托、淹没作用的制约,受盐土体和海水的影响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高矿化度地下水的主要特征。因此区内大部分地区(小清河以北)为咸淡水重叠区及全咸水区,基本不适于饮用。水化学类型比较复杂,主要为重碳酸氯化物-钠镁型、重碳酸氯化物-钠钙镁型、氯化物硫酸盐-钠镁型、氯化物-钠钙镁型和氯化物-钠型水,矿化度大于2g/L,多数大于5g/L,沿海地区分布有大于50g/L的卤水。区内主要的全淡水区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山前地带,面积420km2,约占东营市面积的5%。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型水为主,矿化度0.5~1.5g/L,pH值在7.0~8.5之间,是生活、农业用水的良好水源。有关区内地下水更为详细的情况见前一章节的水文地质条件部分。
为解决东营地区用水问题,调节黄河枯水季节水资源短缺而修建的各种类型水库10余座。其中大型水库一座,库容量1.14亿m3;中型水库6座,库容量1.6亿m3;小型水库11余座,蓄水总量可达3.02亿m3,基本上满足东营市目前的用水需求。
根据黄河三角洲地表水分布的基本格局,全局(胜利石油管理局)所排工业废水主要分四路,最终排入渤海。孤岛地区废水经神仙沟排入渤海湾;河口地区废水经挑河排入渤海湾;东营地区废水经广利河排入莱洲湾。孤岛采油厂和桩西采油厂属滨海滩涂油田,工业废水主要经过各排涝站提升泵,直接排入莱洲湾和渤海湾。因此受纳油田污水的河流主要有挑河、神仙沟、支脉河、广利河、溢洪河,此外还有武家大沟、广蒲河两条比较小的河段。
以下为纳污各河流域的概况(见表5-2)。
1.挑河流域概况
挑河主要位于东营市河口区境内,从利津县的集贤、神庙自南而北由新刁口入渤海湾,全长32.6km,流域面积504km2。1974年开挖,形成以排涝、防洪和排污为主要功能的河流。汇入挑河的污水主要为河口采油厂的采油废水、生活污水和地方工业企业废水及生活废水。
2.神仙沟流域概况
神仙沟位于东营市河口区孤岛油区境内,最初是承担黄河分流行水,自1979年黄河由清沟入海后,神仙沟不再承担黄河水的分流入海责任,其下游功能完全变为排污河道。全河长54km,流域面积250km2,流域内的主要废水污染源是孤岛、桩西采油厂的采油废水、生活废水以及地方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
3.支脉河流域概况
支脉河源于山东高青县,流域面积1338km2,全河长112.5km,流经东营区和广饶县交界处进入莱洲湾,该河功能主要用于排涝。受纳石油化工开发总公司、纯梁首站、王家岗联合站及胜利发电厂等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
4.广利河流域概况
广利河发源于垦利县胜坨乡王营,全长47.8km,流域面积844km2,最大排涝能力148m3/s。广利河流域内汇入的主要污水为西城区的生活污水、东辛采油厂、现河采油厂、动力机械厂、胜利采油厂的工业废水及地方工业企业废水。
5.溢洪河流域概况
溢洪河起源于垦利县崔家庄子,全长47.9km,流域面积2130km2,最大排涝能力110m3/s。流域内汇入的主要污水为胜利采油厂、东辛采油厂及钻井集团公司的生产、生活废圆改水和地方工业企业生活废水。
表5-2胜利石油管理局主要纳污河流及排污企业
5.1.2主要的污染部门及排污种类
由前面区橘败判内的经济概述部分介绍可以看出:区内经济的主体是石油经济,对水体的影响也主要是石油企业的工业废水排放。
企业工业废水排放的具体情况如下:
1.主要工业污染行业
石油开采过程中,以采油产生的废水最多。采油与炼化两大部门构成了主要污染部门。采油部门等标污染负荷比为74.85%,是第一工业废水污染行业。炼化部门仅次于采油部门,等标污染负荷比为17.36%,是第二工业废水污染行业。两者等标污染负荷累计百分比为92.21%。油水井作业过程中,也可产生废水,由于一般都进干线,实行无污染作业,所以仅有少量废水排入井场土池中。1993年全局作业部门等标污染负荷比仅为0.24%,是工业废水污染最小的部门(图5-2,图5-3,表5-3)。
图5-2主要工业污染部门
图5-3各类废水排放达标率
表5-3主要工业污染部门评价表
2.石油行业主要的污染企业
全局工业废水主要污染企业有5个,其中4个是采油厂。现河采油厂等标污染负荷比为41.59%,是第一工业废水污染企业。其余按等标污染负荷比为大小顺序依次是:石油化工开发总公司、东辛采油厂、孤岛采油厂和孤东采油厂,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依次是17.36%、12.89%、10.24%和6.63%。以上5个单位的等标污染负荷累加比达88.71%,是主要的工业废水污染企业。
3.主要污染物排放种类
表5-4列出11项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从表中可以看出,挥发酚等标污染负荷比最高,为51.63%,是第一污染物。石油类等标污染负荷比为32.78%,是第二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等标污染负荷比为12.99%,是第三位污染物。三者等标污染负荷累加负荷比达到97.40%,是主要污染物。悬浮物、硫化物、氰化物、铜、铅、汞、锌和六价铬八项污染物相对污染较轻,等标污染负荷比总和仅为2.6%。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种类比例如图5-4。
表5-4石油企业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评价表
① 含Cu、Pb、Hg、CN-、Zn和Cr6+六项污染物。
图5-4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种类
5.1.3地表水体的纳污状况
区内的挑河、神仙沟、支脉河、广利河、溢洪河、小清河、渤海湾7个主要水系的11条河流是主要的纳污水系(图5-5),共接纳全局19个主要排污口外排工业废水1075.36万t,占全局工业废水外排总量的69.96%。接纳污染物4456.23t,占全局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总量的53.59%。其中含化学需氧量3065.09t,石油类545.84t、悬浮物820.95t、挥发酚17.45t、硫化物2.17t,分别占全局工业废水中同种污染物总量的67.16%、94.80%、26.03%、96.20%和76.95%。
在上述7个主要的纳污水系当中,支脉河、广利河、小清河水系和渤海湾又是其中最主要的纳污水体,1993年,接纳来自19个主要排污口的工业废水941.47万t,占纳污水体接纳工业废水总量的87.55%。接纳污染物3662t,占纳污水体接纳工业废水污染物总量的82.18%。支脉河水系接纳工业废水量最大,为549.9万t,接纳污染物1769.66t,其中含化学需氧量1238.22t、石油类153.89t、悬浮物366.78t、挥发酚10.3t、硫化物0.88t,是第一大纳污水体。各纳污水体接纳工业废水污染物状况详见表5-2。
5.1.4区内水体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1.地表河流
(1)黄河
区内最主要的地表河流黄河水质较好,根据东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多年的监测结果,除了黄河特有的悬浮物含量较高外,绝大多数化学元素均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三类水范围以内,另有COD和石油类含量超过五类水质标准。说明黄河入海处的水质虽好,能够满足饮用水源的要求,但已经受到石油等有机物的轻微污染。
黄河综合污染指数为2.97(见表5-5)。
表5-5黄河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
结论:黄河水质尚好,能满足饮用水源需要,但已经受到石油等有机物的轻微污染,今后应引起高度重视。
(2)广利河
广利河的所有监测断面化学需氧有机指标在枯、平、丰三个水期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4.096倍。所有监测断面的氨氮在枯水期全部超标,最大超标倍数2.67倍。BOD5和总磷只在枯水期的个别断面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0.814和0.48倍。石油类除了丰水期各断面没有超标现象外,其余两个水期的个别断面上有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为8.21倍。
图5-5地表水系污染程度示意图
另据1999年度对广利河水质监测结果最新资料,广利河小赵家断面CODcr、挥发酚2项指标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00%、33.3%;广利河沙营断面CODcr、CODmn、DO、BOD5、挥发酚、油等6项指标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00%、83.3%、66.7%、100%、66.7%、83.3%;广利河广利港断面CODcr、CODmn、BOD5、挥发酚、油、氯化物、pH值等7项指标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00%、100%、100%、66.7%、83.3%、100%、33.3%。从三个断面的超标情况可以看出,上游小赵家断面超标项目少,而中、下游沙营、广利港断面则超标项目较多,这主要是由于西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入造成的。广利河三个断面水质均劣于V类水。小赵家沙营、广利港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7.52、27.07、15.78。
结论:广利河水质有机污染已经相当严重,不及时治理有加重趋势。造成广利河水质有机污染严重的主要污染源是西城区的大量生活污水、东辛采油厂的采油废水以及沿岸地方企业废水。
(3)支脉河
支脉河水质CODcr所有监测断面在枯平丰三个水期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3.36倍。BOD5在平水期有两个断面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2.835倍和1.438倍;石油类在枯水期的广利虾场南一个断面超标,超标倍数为1.51倍。
1999年度王营断面的最新资料:超标指标有CODcr、CODmn、DO、BOD5、挥发酚、油,超标率分别为100%、75%、50%、50%、25%、75%。综合污染指数为12.1。已达到严重污染。
结论:支脉河已达到严重污染,污染项目增多,造成污染的原因是污染主要来自上游高青、博兴县的工业、生活污水及王家岗联合站纯梁首站等所排入的工业废水及地方企业所排入的各类废水。
(4)小清河
根据1999年度对小清河石村、三岔断面的监测结果可知:小清河石村断面有7项指标超标,其中CODcr、CODmn、BOD5、挥发酚等4项指标超标率为100%,其他3项指标超标率分别为DO83.3%、汞83.3%、石油类16.7%;小清河三岔断面有6项指标超标,其中Cl-、CODcr、CODmn等三项指标超标率为100%,其他3项指标超标率分别为BOD583.3%、挥发酚33.3%、石油类16.7%;石村和三岔断面的污染指数分别为36.2和35.9。
结论:小清河水质各监测断面均劣于V类水,已失去水体功能。
(5)广蒲河
广蒲河水质1999年以前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砷。
1999年度广蒲河东王路断面超标指标为CODcr、CODmn、DO、BOD5、油,超标率分别为100%、75%、75%、50%。综合污染指数为24.3。
结论:广蒲河已达到严重污染。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石化总公司、总机械厂、胜利发电厂所排工业废水及六户镇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
(6)淄河
淄河发源于淄博市临淄区,流经广饶县境内,在三岔河口上游汇入小清河。1999年度对淄河西水、小营两个断面的检测结果表明,淄河西水断面CODcr、CODmn、BOD5、挥发酚、铅、油、DO等7项指标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00%、100%、100%、80%、20%、40%、100%;淄河小营断面DO、CODcr、CODmn、BOD5、挥发酚、油等6项指标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5%、100%、100%、50%、25%、25%。
结论:水质均劣于Ⅴ类。淄河西水、小营两个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43.1和16.1,达到极严重污染程度,已失去水体功能。主要接纳临淄区工业、生活废水。
(7)溢洪河
溢洪河所有监测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在枯、平、丰三个水期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5.215倍。氨氮在枯丰两个水期个别断面超标。溶解氧在丰水期的个别断面上超标,超标倍数1.26倍。石油类只有丰水期的个别断面超标,超标倍数为0.79倍。
结论:溢洪河水质也遭到严重的有机污染,造成有机污染严重的原因是由于胜利采油厂、东辛采油厂、垦利炼油厂等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
(8)挑河
挑河化学需氧量在所有监测断面的枯、平、丰三个水期都超标,超标倍数3.904倍;其他有机污染指标氨氮、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在枯水期和平水期中的个别断面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1.28倍、3.96倍和0.272倍。
结论:挑河已经受有机污染。造成挑河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河口采油厂的采油、生活废水及地方企业废水。
(9)神仙沟
神仙沟化学需氧量在所有断面的枯、平、丰三个水期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13.72倍。其他有机污染指标:氨氮在枯水期所有断面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0.56倍;总磷在枯水期有一个断面超标,超标倍数为1.75倍,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在枯、平、丰三个水期基本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9.0和7.3倍。污染指标石油类在枯、平、丰三个水期基本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1.68倍。
结论:神仙沟水质污染相当严重。造成神仙沟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军马造纸厂、桩西采油厂、孤岛采油厂工业及生活污水。
(10)武家大沟
武家大沟有机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在三个水期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1.93倍,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有一个水期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0.027和1.305倍。
结论:武家大沟水质污染比其他河流轻,属有机污染类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现河采油厂的王家岗站所排的采油废水及附近的地方企业排放的废水。
2.油田浅海海水
胜利油田浅海滩涂地下油藏丰富,是重点开发区之一,这个区域又是我国的传统渔场,是渤海经济鱼虾、贝类产卵孵化和育肥的良好场所和水产养殖基地。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石油类等污染物会对近海水造成一定影响。此外,河流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大海,对近岸海域的水质也有较大的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油田浅海水的质量状况,胜利油田曾在1989年组织了《胜利油田开发建设与浅海滩涂石油勘探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及研究》课题,对浅海海域的水质及浅海滩涂底质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评价。当时的海域调查范围北起马颊河口,南至潍河口,海域的经纬度范围为117°58.3′~119°30.1′E,37°11.6′~38°50.6′N。浅海调查海域包括0~15m等深线水域,共设12条断面,大面观测站49个。49个大面观测站中包括3个连续观测站,对有关水质参数每隔两小时测一次,历时24小时连续监测。浅海调查时间在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各进行一个航次。浅海水质调查的采样层次是水深小于10m者,只采表层,水深10~15m者,采表底两层。评价方法采用1990年3月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近海水质评价方法研究报告》所推荐的方法,评价标准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82中第一类海水标准。海水质量分为4个等级:A、B、C、D,A、B、C级大致相当于一类、二类、三类海水,劣于三级海水者属于D级。除了排污口以外,任何海域不允许D级海水存在(图5-6)。
海水水质评价结果为:
(1)单项海水水质等级
COD:超标站位1个,位于神仙沟口,超标率1.7%,仅神仙沟口潮间带出现D级水质,并影响到附近浅水域,使其水质等级为C级到B级,其余评价海域COD水质均为A级。
石油:超标站位7个,其中6个在潮间带,一个在小清河附近,超标率12%。石油类在海域里造成的局部污染是明显的,尤其突出的有两处,一是神仙沟口潮间带,二是旺河口与小清河口潮间带。石油的水质等级最差的出现在神仙沟口,为D级。孤东、小清河口潮间带均为B级。
挥发酚:挥发酚的超标站位主要在孤东和神仙沟口的潮间带,超标站位3个,超标率11.5%。挑河口、神仙沟口、黄河口、小清河、旺河口一直到莱洲湾底部一带沿岸区域水质均为A级。
图5-6油田浅海海水水质分区图
(2)综合海水水质等级
将两个水期的平均结果做出综合水质等级评价,水质最差的地方是在神仙沟口的潮间带,其主要污染物是石油和COD,尤其是石油超标较高。B级水质在靠近潮间带的一小块区域以及广利河口潮间带区域,潮下带就基本是A级水质。调查区绝大部分区域的水质属于A级,即一般的一类海水水质。
由于底质能很好地反映出水域环境的污染状况和污染历史,此次调查除了海水水质以外,对浅海滩涂的底质污染状况也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3)浅海、滩涂底质状况
通过对浅海、滩涂地质调查发现:除了孤东油田潮间带底质超标以外,其他区域的滩涂及浅海底质均未超标。孤东油田受油污染存在灰黑色稀泥的底质宽度约100m。从污染程度上看极其严重,石油污染超标40倍,硫化物的污染超标2.5倍,酚和有机质的含量也是全区最高值。从污染发展的速度来看:1986年10月胜利油田对孤东油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该区域底质质量尚好,无超标项目,也未见明显的油污染。目前状况显然是1986年以后油田排出的污水中的石油在滩涂的底质上迅速积累所致。
此外,通过对整个区域底质污染指数分析可以发现:滩涂的污染指数最小,浅海近岸底质的指数大于滩涂,而小于离岸较远的浅海。显示出底质污染指数由滩涂向深水方向递增的条带状分区现象(这一点与浅海海水水质条带分区正好相反),这一方面反映了石油等污染物入海后主要是随细悬浮物输移到水动力较弱的海域沉积下来的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滩涂近岸水浅,水交换充分,氧化电位高,污染物不易形成所致。
总之,通过此次对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浅海水质及底质的全面调查可以看出:1989年时海水污染主要是在孤东油田的近海,由于油田濒临海边,排涝站直接将水排入海内,对海水影响较大,但污染仅限于潮间带,特别是神仙沟口和广利河口水质较差,除此之外大部分地区浅海水质基本上属于一般一类海水水质。
10年以后,通过收集到的1999年度对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根据GB3097—1997标准进行评价,另外根据海域功能区的不同,分别采用Ⅲ类标准、Ⅱ类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东营港、渤海埕岛石油开发区按Ⅲ类标准进行评价,其余按Ⅱ类标准进行评价。近海海域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见表5-6。
表5-6近海海域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表
通过1989年和1999年对海水水质的评价对比,尽管评价所采用的标准有所不同,超标项目也无法进行有效对比,但总体上1989年大部分区域的浅海海水属于一般的一类海水水质,主要污染区域孤东油田潮间带也多为二级海水水质,而1999年调查区海水水质状况多为三级水质,污染有所加重,污染区域也有扩大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大和加重。
结论:自1986年以来,浅海海水污染有所加重,污染区域也有扩大的趋势。
3.地下水
黄河三角洲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污染元素含量超过家庭饮用水标准,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排污河道沿岸、城镇和工业集中区。此外东营市地势偏低,受外来污水影响严重,据监测,东营市地下水污染主要是浅层地下水污染,以石油、挥发酚、COD为主,以广饶县南部浅层淡水分布区的地下水污染对人危害最大。尤其淄河沿岸地下水,局部地区肉眼可辨水颜色发黄、发黑。另外,在浅层地下水中,农药残留也有检出,据1992~1995年的检测结果,主要有乐果(检出值0.4~12mg/dm3,)、“六六六”(检出值0~0.18mg/dm3)、DDVP(检出值0.3~10.5mg/dm3)、“四〇四九”(检出值0.1~0.5mg/dm3)。人们正逐渐意识到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品尝到了人类自己酿成的苦果,因为已经发现了可能与地下水污染或者与早期污水灌溉有关的可疑病区,肝大、癌症发病率高(图5-7)。
图5-7浅层地下水质量分区示意图
(1)淄河沿岸地下水的污染
淄河是一条重度污染河流,由于两岸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大,因而淄河的污水对地下水有较强的补给作用,造成沿岸地下水严重污染,近岸地带地下水具有异味,颜色呈黄灰色,60m以上的浅层地下水已不能饮用。
据垂直淄河布设的地下水取样点分析资料,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油,并且砷和六价铬也有检出,挥发酚超过饮用水标准4.5~4.7倍。地下水的污染程度随着距淄河的距离加大而减小,污染区分布在淄河西岸梧村—皂户李—黄丘—白兔丘一带和东岸西朱营—杨庄—李璩—郭辛一带的临河地区,面积约32km2。污染区沿淄河呈条带状展布,宽度2~3km,污染区边界距淄河的距离一般为1.0~1.5km。区内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的含量一般为0.18~0.50mg/L,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OD的含量一般为0.90~2.00mg/L,最高为8.68mg/L,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另外,区内浅层地下水中Cr6+和Mo的检出率较高,Cr6+的检出率约为40%,含量一般为0.005~0.025mg/L。Mo的检出率约为80%,含量一般为0.001~0.005mg/L(见表5-7)。
表5-7淄河沿岸地下水污染监测断面水质分析成果表
未污染区分布在距淄河较远的呈羔—大张—晋王一带和大张淡—西营一带,面积约109km2。该区距淄河较远,浅层地下水仅受到轻微污染。该区浅层地下水中COD的含量一般为0.87~1.17mg/L,Cr6+含量一般为0.008mg/L。Mo含量一般为0.001~0.002mg/L,它们的含量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该区浅层地下水基本满足人畜供水水质要求(图5-8)。
图5-8淄河沿岸地下水污染评价分区示意图
区内中深层地下水基本未受污染,水质良好,仅个别村庄因开采中深层地下水造成串层污染,其污染呈点状,污染范围较小。这些污染点主要分布在南部淄河沿岸的杨庄、赵庄、明庄和北部的王昌屋子、常徐庄等村。南部发生串层污染的深井距淄河的距离都小于200m,它们均开凿于20世纪80年代初,井深小于160m,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Cr6+,石油类的含量一般为0.44~1.06mg/L,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r6+含量一般为0.01~0.02mg/L。北部中深层地下水污染也是由上部咸水串层污染引起。
(2)小清河沿岸地下水的污染
小清河为严重污染河流,受小清河水影响,两岸浅层地下水已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地下水检出有机化合物58种,有31种直接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小清河水,个别取样点苯并(A)芘和CCL4浓度已分别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几倍乃至上百倍,污染程度严重。浅层地下水污染本质为有机化合物的污染,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潜水含水层纵向弥散度为0.42m,小清河污染物质向潜水扩散速度1年约2.8m,现浅层地下水污染范围已达500m左右。小清河在枯水期、平水期排泄两岸地下水,仅在丰水期对浅层地下水有短期的补给,因此,小清河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通过污染物质的弥散作用。另一个污染途经则是小清河污水灌溉,据调查,小清河两岸仍有污水灌溉区,这加剧了地下水和土壤以及粮食作物的污染。
(3)黄河三角洲平原区地下水污染现状
小清河以北的黄河三角洲平原区是胜利油田主要石油开发区,东营市的主要工业企业也在区内,地下水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取样点资料分析,地下水污染带主要分布于地表污染源附近,在远离污染源的地带,地下水受污染程度较轻。主要污染物为油、挥发酚和重金属镉、铅、六价铬,如表5-8。
结论:区内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主要污染物是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石油类、COD和氨氮,其中以大肠菌群、石油类和总磷最为严重。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排污河道沿岸、城镇和工业集中区,其他地区污染轻微。相比之下深层地下水受污染程度较小,超标项目主要是石油类和挥发酚。但在该区内,由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较少,对地下水的污染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的监测工作也做得较少。
4.水库
区内水库的水质总体上良好,基本未受到石油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对辛安水库、广南水库、孤东水库、广北水库、孤北水库、耿井水库、民丰水库水质的检测结果,其pH值范围在7.69~8.42,其最高值虽然接近8.5标准但尚未超过,基本属于中偏碱性水质。虽然各水库水源来自黄河,但由于储水时间较长,又受地表含盐量高的影响,使各水库水质酸碱度增加,尤其是耿井水库。各水库中有机污染物都有检出,挥发酚和氰化物检出率不低于80%,但均低于国家地面水1类水标准。水库水质中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污染问题,国家Ⅲ类水质标准规定,总大肠杆菌群数为1万个/L,广北水库大肠菌数高达3万个/L。这种现象明显说明受人为影响严重,居民生活、放牧是造成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原因,需要净化消毒处理才能作为饮用水。
结论:区内水库的水质总体上良好,基本未受到石油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水库水质中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污染问题。
表5-8黄河三角洲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监测数据
B. 山东东营的特点,值得赞美的地方有哪些
位置面积〕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内流入渤海。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 ′~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建置〕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 、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位于市域南部的广饶县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 类居住,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位于市境西部的利津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位于市境北部的垦利县境大部系黄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垦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垦利县。至建市前,3县的建置、隶属迭次变更。
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原广饶县辛店公社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从此,拉开华北石油会战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 ,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油流,为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为纪念打出这一高产油井之日,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深入发展,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由会战指挥部和一些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为支援石油会战,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并组织一批为矿区服务的商业、金融、邮电等机构。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为适应胜利油田发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请示成立省辖亩氏地级市--东营市,同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件批复了省政府请示,划原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2县,广饶县的4个公社,沾化县的4个公社,博兴县的1个公社和3个大队,成立省辖地级东营市。1983年8月30日迅好散,国务院以〔83〕国函字175号文件批复了山东省政府请示,把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召开东营市成立庆祝大会,东营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东营市域由广饶、利津、垦利3县全境和博兴、沾化2县的一部分乡镇组成。建市初,全市划为东营、牛庄、河口3个区,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3个镇、55个人民公社,1780个生产大队。1984年撤社改乡、撤队改村。1987年6月,牛庄区与东营区合并为东营区。2000-2001年,进行乡镇规模调整,撤、并了一些乡镇。至2003年底,东营市辖东营、河口2个区,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23个镇、13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160个居民委员会,1774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2003年,全市总人口1768116人,其中农业人口960693人,非农业人袜肢口807423人。人口出生率8.40‰,人口死亡率4.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9‰。计划生育率为99.5%,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7.2。
〔民族〕全市有36个少数民族,共443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25%。其中地方771人,胜利石油管理局3613人,石油大学50人。
东营市不仅“人杰”而且“地灵”。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素有“金三角”之称。至2002年底,胜利油田共发现油田69个,气田2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2.9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82.4亿立方米;投入开发油田67个,动用地质储量35.3亿吨,动用程度82.3 %。共有油井2万多口,累计生产原油7.7亿吨,生产天然气349.88亿立方米。沿海浅层卤水储量2亿多立方米,深层盐矿、卤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地带,推算储量达1000多亿吨。煤的发育面积约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广饶县东北部、河口区西部,尚未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南新户、太平、义和、孤岛、五号桩地区及广饶、利津部分地区,地热异常区115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6�85亩,是山东省人均土地的2�6倍;并且黄河以其独特的“填海造陆”功能,不断为东营市营造新的陆地。生物资源中,木本植物44科,79属,179种(含变种);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畜禽类约11科20余种40多个品种;鸟类48科270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鸟类7种,二级保护鸟类33种;水生动物有641种,其中有淡水鱼类108种、海洋鱼类85种,有“百鱼之乡”之称 。
在中国的城市之林中,东营市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20年间,东营人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最新最美的画图,经济社会发展之快令世人刮目相看。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540.3亿元,是1983年的8.35倍,年平均增长11.82%;其中地方国内生产总值248.94亿元,是1983年的12.3倍,年平均增长14.1%。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第一产业得到稳定发展,第二产业逐步调整提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2年,全市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32.96亿元,是1983年的2.61倍,年平均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417.37亿元,是1983年的9.74倍,年平均增长12.73%;第三产业增加值89.97亿元,是1983年的18.16倍,年平均增长16.48%,是三次产业中增幅最高的;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83年的9.08:72.74:8.18变化为2002年的6.1:77.2:16.7。开发黄河三角洲,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已在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正式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2003年,山东省政府批准,在黄河三角洲(东营)建设山东省加工制造业基地。“信用东营”和“数字化东营”建设进展顺利。
东营市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先后与美国得克萨斯州米德兰市和韩国江原道三陟市结为友好城市。被联合国工发组织确认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加入了世界能源城市伙伴组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扩大,重点建设硕果累累。198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仅为8.5亿元,1990年为46.11亿元。近三年来,全市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共引进招商项目10399个,科英电子等一批大的工业项目相继落户东营。200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猛增至240.8亿元,是1983年的28.3倍,年平均增长19.24 %,也是全市历史上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额度最多的一年。20年累计完成投资1784.5亿元。
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2002年全市公路货运量4237万吨,是1983年的8.31倍,年平均增长11.8%;公路客运量2341万人,是1983年的20.5倍,年平均增长17.2%。已建成胜利和利津两座黄河大桥。东青高速公路已与济青高速公路连线。东营机场已经通航。东营海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营市交通运输已构成立体发展格局。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1.13亿元,移动用户49.7万户,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33.6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6.7万户。
教育、卫生稳步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2002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为17620人,比1983年增长407.1%,年平均增长8.92%;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为5104人,比1983年增长190.8%;普通中学在校生为151273人,比1983年增长102.14%。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550人,比1983年增长53.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2002年末,全市在岗职工总人数30.81万人,比1983年增长89.2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282元,是1983年的19.7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429元,是1985年的13.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166元,是1983年的10.9倍。
城市建设起点高,投入大,风格独特。建市后,市委、市政府从市域经济的宏观角度,统筹考虑城市规划和建设。多次委托国内一流的规划单位,编制和修改完善东营市的城市规划。西城改造成较显着,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东城在一片荒原上拔地而起,十几年间已建成独具风韵的现代化城市;三县县城彻底改变以“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的旧貌,展现出新型城镇风采;镇村建设步伐加快,涌现出大王镇、仙河镇、孤岛镇等全国闻名的“明星镇”和几十个“明星村”。东营市的城市建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散”、“新”、“雅”的特色。“散”,即东营市是在石油矿区的基础上建设城镇的,城市布局具有“组团式”特色,不同规模的城镇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分布在黄河三角洲上;“新”,即东营市城市建设时间短,投入大,速度快,很多城镇完全是按规划在一片不毛之地拔地而起,没有老城改造的包袱,城市面貌新;“雅”,即东营市的城市建设规划起点高,布局合理,风格独特,其“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化”的构思和“碧树环绕,绿树白楼”的格调,形成了清新隽雅的城市风貌,博得海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1999年6月,当时江 总 书 记,顶着炎炎烈日,自黄河中游的壶口开始,顺黄河而行考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23日,江 总 书 记来到了黄河入海口处的东营市,在考察了黄河入海口、孤东海堤、仙河镇、胜利计算中心、胜利油田辛斜160井场后,来到了美丽如画的新世纪广场。江 总 书 记浏览了新世纪广场的景色及周围别致新颖的建筑群后,深有感触的说:“在这不毛之地能把城市建得这样,东营这个压轴子戏好哇!真使我流连忘返。”江 总 书 记的这个评价,使东营人倍感亲切和自豪。为了让我们美丽的家园明天更美好,东营人民将与时俱进,永不停步,用心血和汗水谱写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新篇章。
人数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回族2101人、满族1061人、蒙古族238人、土家族190人、壮族162人、苗族131人、白族129人;不足百人的民族有:朝鲜族、侗族、藏族、彝族、黎族、鄂温克族、土族、普米族、傣族、瑶族、纳西族、佤族、羌族、僳僳族、哈尼族、达斡尔族、裕固族、锡伯族、鄂伦春族、基诺族、水族、布依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京族、怒族、畲族、俄罗斯族、高山族。未识别的民族1个。
〔地质〕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东端)、车镇凹陷(东部)、义和庄凸起(东部)、沾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地貌〕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大沽高程,下同),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7000。黄河穿境而过,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河滩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悬河”。全市微地貌有5种类型:古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15%,主要分布于黄河决口扇面上游;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58%,主要于黄
河河道至大堤之间;微斜平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4.54%,是岗、洼过渡地带;浅平洼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滩高地之间,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处;海滩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7.05%,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东志)
〔气候〕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有“十春九旱”的特点;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有时受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秋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主要气象灾害有霜冻、干热风、大风、冰雹、干旱、涝灾、风暴潮灾等。境内南北气候差异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2002年,全市平均气温13.8℃,较常年偏高1.0℃;年极端最高气温40.1℃,为近20年来最高记录,极端最低气温-12.6℃;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356.1毫米,较常年偏少35.9%;年平均日照时数2714.3小时,接近常年。(刘敦训)
〔河流〕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公里。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据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径流量332.6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61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为断流干河;年均输沙量8.36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6亿吨(1997年)。90年代以来黄河年径流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1999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对沿黄地区引水的管理力度,断流现象趋缓,2000~2002年实现了不断流。2002年,黄河全年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减速少87.5%。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
〔海域〕东营市海岸线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沟口,全长350.34公里,约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9。“0”米至岸线滩涂面积10.19万公顷。负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沿岸海底较为平坦,浅海底质泥质粉砂占77.8%,沙质粉砂占22.2%。海水透明度为32~55厘米。海水温度、盐度受大陆气候和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冬季沿岸有3个月冰期,海水流冰范围为5~10海里,盐度在30‰左右;春季海水温度为12~20℃,盐度多为22~31‰;夏季海水温度为24~28℃,盐度为21~30‰;黄河入海口附近常年存在低温低盐水舌。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现的高低潮差一般为0.2~2米,大潮多发生于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过5米。易发生风暴潮灾,近百年来发生潮位高于3.5米的风暴潮灾7次。近海在黄河及其他河流作用下,含盐度低,含氧量高,有机质多,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类索饵、繁殖、回游。
〔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1188.49万亩,人均占有土地6.85亩,是山东省人均占有土地的2.6倍。其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水域共820.97万亩,占总面积的69.08%;居民点、工矿及交通用地106.49万亩,占总面积的8.96%;未利用土地261.02万亩,占总面积的21.96%。1855~1985年,黄河平均每年淤地造陆3~4万亩;1985年后,因黄河来水量减少,造陆速度趋缓。
〔水资源〕当地水资源总量年平均5.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47亿立方米,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排入海洋,利用率较低。地下淡水资源为0.85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地区,其北为咸水区。黄河是境内主要客水水源,1973~2001年黄河利津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0.26亿立方米,年际间丰枯变化较大。小清河多年平均入境径流量为5.82亿立方米,支脉河多年平均入境流量变2.82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卤水、煤、地热、粘土、贝壳等。至2002年底,胜利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2.9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82.4亿立方米,其中约85%集中在东营市境内。沿海浅层卤水储量2亿多立方米,深层盐矿、卤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地带,推算储量达1000多亿吨。煤的发育面积约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广饶县东北部、河口区西部,因埋藏较深,尚未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南新户、太平、义和、孤岛、五号桩地区及广饶、利津部分地区,地热异常区1150平方公里,热水资源总量逾1.27×1010立方米,热能储量超过3.83×1015千焦耳,折合标准煤1.30×108吨。
〔生物资源〕农作物品种数百个,木本植物44科,79属,179种(含变种),其中用材树种主要有刺槐、毛白杨、旱柳、国槐、白榆等,经济树种主要有苹果、梨、枣等;草场类植物有35科,84属,93种;中草药类植物300余种,其中有采集价值的近70种;有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畜禽类约11科20余种40多个品种,主要有猪、牛、羊、鸡、家兔等;鸟类48科270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鸟类7种,二级保护鸟类33种;水生动物有641种,其中有淡水鱼类108种、海洋鱼类85种;主要经济鱼品种有草鱼、刀鲚、鲫鱼、鲤鱼、鲈鱼、刀鱼等。
总体上说,可以概括以下几点:
一、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东营市是适应黄河三角洲和胜利油田开发建设需要,于1983年10月成立的山东省辖地级市,辖东营、河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区和广饶、垦利、利津三县,人口180万,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兼具沿海开放城市和西部内陆地区的优势。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华东)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座落在这里。
东营市也是国家规划的黄河三角洲上的中心城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地带。近代黄河三角洲是黄河自1855年从徐淮流路夺山东大清河入海以来形成的新陆地,她以垦利县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到支脉河口,面积5400平方公里,其中95%(5200平方公里)在东营市。加上其南部与泰沂山麓冲积平原相衔接的2853平方公里,构成东营市的全部行政区域。黄河三角洲地理区位优越,具有依河傍海的区位优势。地处北纬38度上下,气候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从具体区位来讲,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地理中心,北靠京津唐经济区,东连山东半岛开放城市,东北与大连隔海相望,向西辐射广大内陆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流域经济带的交汇点,也是联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纽带。国家把黄河三角洲列为农业综合开发区、全国新增的五大粮仓之一,批准东营市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山东省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了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去年3月份,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中国投资促进处确定东营市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
二、自然、人文景观丰富
东营市境内既有年轻的黄河新淤地,也有古老的陆地。北部是新冲积的黄河三角洲平原,广袤无际,清新壮丽,以自然资源丰富着称;南部则是战国时期齐国腹地——古代大军事家孙武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明史源远流长。 (一)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丰水年每年可携带10亿吨沙入海,造陆3万亩左右。一百多年来,在河、海、陆的相互作用下,这里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地形地貌、生物种类繁多的完整生态系统,其自然环境宽松可塑,是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东营市有广袤的土地资源,总面积1208万亩,其中尚未开发的荒碱地就有525万亩,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大面积的草场,其中天然草场56万亩;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岸线长350公里,滩涂面积180万亩,分别占山东省的1/9和2/3,负10米以上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是山东发展浅海养殖潜力最大的地区,素有“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有储量巨大的地下矿产资源,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1.6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30亿立方米,浅层卤水储量74亿立方米,地下盐矿储量5900亿立方米;还有开发价值较高的旅游资源,潜在能量巨大的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黄龙入海”的壮丽与“长河落日”的静美,珠联璧合,堪称天下奇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5.3万公顷,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栖息、繁殖地,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大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她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分布着各种野生动物1524种,其中鸟类达268种。近20万亩华北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刺槐林,成为黄河三角洲美不胜收的旅游景点。总面积39平方公里的天鹅湖,围坝周长24.9公里,库容1.14亿立方米,是长江以北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成为鸟类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留下丰富的人文景观。 东营市历史悠久,文化渊源可追溯到人类的史前时代。境内考古发现的傅家、五村等遗址,说明早在5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明、富庶的地方。战国时期,这里是齐国腹地。丰富的文化积淀,使这里地灵人杰,出现过许多历史名人。“重商尚武”的齐文化培育出了杰出的军事家、思想家孙武。源远流长的鲁文化,孕育了一大批经邦济世仁人志士。西汉初期的欧阳生是《今文尚书》欧阳学的开创者;汉相倪宽与司马迁共修《太初历》,发展了中国历法。境内现存有属大汶口文化范畴的傅家遗址、春秋时期兴建的柏寝台(亦称桓公台)、南宋大殿等文化遗迹。南宋大殿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原为“关帝庙”,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建市以来,积极发展群众文化,建设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黄河水体纪念碑,也称《AGEPASS--黄河的渡过》,是一座由物体、行为和信息传播三要素组合而成的大型观念艺术作品,按黄河流向从5464公里的黄河源头到入海口每隔5公里汲取水样。
三、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东营市实施以基础设施超前发展带动黄河三角洲建设和发展的战略,城市建设以及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按照“组团式”城市的发展模式,突出“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地”的特色,加快建设完善东城,改造提高西城,推进东西城一体化。先后改造完善了30多条道路,形成了“十纵七横”的主干道路框架;建设了新世纪广场、文化广场、胜利广场、欧式商贸城等一批“精品”工程及75个住宅小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加快实施东西城对接工程,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高标准的城市连接大道,摆布5万亩的森林公园、会展中心等大型项目。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路子,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吸引外商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实行了土地“五统一”管理,积极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因地制宜大搞造林绿化,城市绿化率达到23.4%,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1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率和燃气气化率均达到100%。同时,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全市城市化水平超过50%。仙河镇、大王镇成为建设部小城镇试点镇,大王镇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启用了东营机场,已开通至北京的航线,即将开通至上海、济南、哈尔滨的航线。建成东青高速公路和利津黄河公路大桥,全市公路密度达60.5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之首。东营黄河公路大桥即将开工建设,完成了黄东大铁路的专家评估论证工作。东营港一类开放口岸已建成1个5000吨和5个3000吨级泊位。电力、电讯事业名列全省前茅,电力成为全省供电量最大的地方电网之一。国内外通讯方便快捷,全市城乡电话普及率居山东省首位。
近年来,东营市逐步探索出了符合东营特点的发展思路和办法,形成了“启动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乘势而上”的运作方式,深化了油地军校结合,调动了全市上下抓经济、促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发展活力。“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的战略决策,使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造纸、机电、轻纺、建材、食品加工等工业门类得到较快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推出了一批出口创汇产品。1999年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决策以来,引进外来投资项目8000多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30余亿元。名列世界500强的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与东营合作总投资12亿元的科英电子激光头项目,日本海外协力基金投资69亿日元的山东省农业最大利用外资项目,广东俊富无纺布等总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成为新的发展亮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形成了粮棉、畜牧、水产、瓜菜、林果等五大主导产业,农业生产逐步向市场化、科技化、企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商业、餐饮服务、金融等第三产业,成为黄河三角洲的商贸、金融中心。大力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蓬勃兴起的个体私营经济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大力实施产学研结合,招才引智。成立了高新技术投资担保公司,设立了高新技术创业园,正在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先后与38家大院大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联建科研开发机构53家,引进聘用高层次人才435人,转化高新技术成果88个。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家,省级36家。黄河三角洲建设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1.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地方211.5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17.87亿元,增长20.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0元,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2981元,增长7.1%;完成进出口总值3.6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4.65倍,两年间在全省的位次由最后一位跃居第11位;实际利用外资73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
C. 东营怎么样
东营市为山东省省辖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流入渤海。地处北纬36o55′~38°10′,东经118°07′~119°10′之间。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千米,东西最大横距74千米,总东营市辖区内除小清河以南广饶县所辖的367平方千米为山前冲积平原外,其他地区均为黄河冲积平原,是典型的黄河三角洲地貌。总体地貌特征是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千米。2003年,黄河全年径流量191.3亿立方米。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晌渣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年极端最高气温41.9℃,年极端最低气温-23.3℃。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无霜期长达206天,平均日照时数2692.5小时。
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广饶县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西汉高祖六年(前201)置县;利津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垦利县境大部系黄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垦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垦利县。建市前3县的建置、隶属迭次变更。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原广饶县辛店公社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拉开华北石油会战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油流,为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为纪念打出这一高产油井之日,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会桐拿战的深入,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一些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为支援石油会战,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并组建一批为矿区服务的商业、金融、邮电等机构。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为适应胜利油田发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请示成立省辖地级市——东营市,同年11月10日国务院批复省政府请局谨搭示,划原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2县,广饶县的4个公社,沾化县的4个公社,博兴县的1个公社和3个大队,成立省辖地级东营市。1983年8月30日,又把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召开东营市成立庆祝大会,东营市正式挂牌办公。
2003年,全市总人口1768116人,其中农业人口960693人,非农业人口807423人。人口出生率8.40‰,人口自然增长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广饶县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西汉高祖六年(前201)置县;利津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垦利县境大部系黄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垦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垦利县。建市前3县的建置、隶属迭次变更。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原广饶县辛店公社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拉开华北石油会战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油流,为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为纪念打出这一高产油井之日,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深入,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一些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为支援石油会战,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并组建一批为矿区服务的商业、金融、邮电等机构。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为适应胜利油田发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请示成立省辖地级市——东营市,同年11月10日国务院批复省政府请示,划原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2县,广饶县的4个公社,沾化县的4个公社,博兴县的1个公社和3个大队,成立省辖地级东营市。1983年8月30日,又把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召开东营市成立庆祝大会,东营市正式挂牌办公。
2003年,全市总人口1768116人,其中农业人口960693人,非农业人口807423人。人口出生率8.40‰,人口自然增长率3.79‰。受教育程度:初中60645人,高中188066人,中专99061人,大学专科63848人,大学本科37204人,研究生1891人。性别构成:男性899053人,女性869063人,男女比例103.45:100。全市有少数民族36个、4455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回族,共2108人;其他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满族1068人,蒙古族239人,土家族192人,壮族164人,苗族131人,白族129人。
东营市位于渤海之滨,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北靠京津唐地区,南与青岛、烟台、潍坊等城市组成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的结合部,也是海陆连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通道。距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分别为400千米、300千米、250千米、200千米。铁路南接胶济铁路,与“大动脉”京沪铁路相连。公路交通形成以胜利黄河公路大桥和利津黄河公路大桥为枢纽,以东青高速公路、东港高速公路、辛河路、博新路等七纵五横12条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油田生产专用路、农村公路纵横交织的公路网络。全市公路总里程达4663.4千米,公路密度为58.9千米/百平方千米,提前实现了高速公路进入全省网、干线公路无三级路的目标。东营港有5000吨级泊位1个,3000吨级泊位3个,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航空交通初步形成,东营飞机场开辟东营至北京、上海两条航线。邮政事业发展迅速,不断拓展新业务,形成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邮政通信网络。电信通讯设施完善,通信网络遍及市区、城镇和农村,在全省率先建成小灵通无线市话网、电话市和覆盖全市的宽带网。2003年,全市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4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5.38部,全市移动用户达84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6.4万户。
东营市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初步建起相对完整的中等和高等教育体系。2003年,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生2.43
万人;普通高中24所,在校生3.74万人;普通初中94所,在校生9.62万人;小学252所,在校生12.7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幼儿园760所,在园幼儿5.2万人。有成人教育中心26处,年培训10万多人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进展。2003年,全市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70项,其中省级73项,国家级27项。开发新产品38个,获省科技进步奖励24项,专利申请量1121件,专利授权880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78家,新增17家。其中国家级7家,新增2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690家,新增50家。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稳步推进全民健身工程,群众性体育活动日益活跃,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8个单位被评为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文化事业向纵深发展,群众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市里每年组织较大规模的广场文化演出30多场。先后有30多件文化作品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连续三届获全省“精品工程”组织工作奖。创作排演了大型现代吕剧《潮涌黄河口》;剧本《大海潮》、《老憨上任记》获第三届全国戏剧文学铜奖,剧本《书记还乡》获剧本奖。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大力构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显着改善,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开。城镇医疗卫生设施齐全,医疗水平、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2003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18所,拥有床位8369张,卫生技术人员8987人,其中医生3896人。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省疾病控制先进市、无偿献血先进市。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2003年,共为9156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7547万元,社会化发放率和准确率保持100%。为机关事业单位6993名离退休人员、2893名遗属发放养老金和遗属补助费11632万元。为889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890万元。全市净增企业参保人员19638人。社会福利、救济工作成效显着。2003年,全市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象8362人,发放保障金507.3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象14455人,发放保障金717.3万元,发放保障粮141万公斤。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含敬老院)43个,床位3566张,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015人。
东营市城市发展总目标:创建卓越的生态城市。其中包括5个含义:接轨国际、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规模壮大,实力雄厚的中心之城;空间整合,弹性生长的有机之城;碧水绿脉,共生共荣的生态之城;清新舒畅,人居最佳的阳光之城。规划框架:城市规划区包括中心城城市规划区和河口区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东至永青路,并包括广南水库、广北水库、广利港、东营机场等规划控制区域,西至郝纯路,南至南二路以南3千米,北以胜坨至后苟公路为界,并将东营港纳入规划区,公路和沿界线所穿村庄用地均划入规划区范围。总用地815平方千米。河口区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东到挑河以东100米,西至沾利河,南到六合乡行政区界,北至滨孤路以北1000米,并将孤岛、仙河、孤北水库纳入规划区,总面积245平方千米。城市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由资源型向多元化综合型发展;壮大中心城规模,带动黄河三角洲开发;构筑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大开放、大开发的格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高档次服务业,尤其注重发展现代旅游业。城市性质: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以石油、石油化工、盐化工为主导产业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城市人口66万人,其中中心城55万人,河口区11万人。远期(2010年)城市人口80万人,其中中心城65万人,河口区15万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市域中部形成东营大都市圈,以中心城为核心,垦利、利津为卫星城;南部形成以广饶-大王为核心,包括15处乡镇在内的南部城镇群;北部以河口区驻地为核心,联合东营港、孤岛、仙河、义和等乡镇形成北部城镇群。城镇发展形成一条南北向为主的发展轴:即东营港-河口-垦利-中心城-广饶大王。东营市中心城近期建设策略:近期东城主要向东、向北发展,西城向东、向南发展,同时重点加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胜利工业园的建设,加强对接区中东营区行政中心、文化、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建设,加强东城区黄河路以北居住用地的建设,积极改善西城景观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继续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整个中心城的公园、沿河沿路绿带建设,努力实施碧水工程,完善和优化中心城布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