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国医院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对策
21世纪中国医院信息化及其对策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和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我国的医院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我们不仅可以看到CT、MRI、彩超等大型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在医院中广泛使用,还可以看到从单机到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医疗收费系统、管理系统和医疗信息处理系统等正在普及。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医院正在使用信息技术,改造许多传统的做法,并不断地进行创新。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得很快,而且医院随着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将各种新技术和医院的需要相结合,通过改造和创新,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医护人员、行政办公人员,并提高医院的科研、技术水平。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纪,因此,我国的医院也应该以此为动力,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制定好自己的对策,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不断
创新。
2、医院信息化的总体目标
医院作为卫生系统的一个重要单位在信息化过程中有着极其复杂的需求,而医院作为社
会中的重要组成分子,也需要溶入信息社会中,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医院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主要有:
(1) 改变医院的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为核心,形成先进的医院管理理
论和医院管理模式。
(2) 建立医院内部完善的医院信息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病人和医护人员。
(3) 建立医院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4) 建立高度信息化的医疗研究与教学系统。
(5) 建立完善的医学交流体系,通过现代的通讯、信息手段,达到随心所欲的医学交流,可极大地推动医学的发展。
(6) 建立全面的信息化的医学咨询系统、健康咨询系统。
(7) 通过信息技术、现代化的设备,提供众多的特殊服务。如: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
疗监控等。
(8) 进行智能化研究,提供医疗的智能化服务。
(9) 制定及完善医药信息学标准。
3、当前医院信息化的热点
由于国家卫生部启动了金卫工程,其基础是医院的信息化工作,所以,当前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形成了许多热点。主要有以下热点:
(1) 建立医院信息系统
当前主要是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HIS),该信息系统可对医院的主要业务
部门(包括门急诊、住院、药库、药房、医技及辅助科室等)进行较为全面的医疗管理和经
济管理。HIS 是医院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医院信息化热点中的热点,但由于建设的水平不同,投资(物力、人力)的水平不同,我国医院中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的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
(2) 大型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引进及医疗图像信息的处理系统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医院纷纷引进先进的数字化的医疗设备,这些独立的系统虽然已经对医疗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如能进一步通过网络与计算机系统,将其连成一体,对其信息进行更好地处理,则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已研制了一些系统,在一些先进的医院中使用,并会迅速地成熟、发展和推广。
(3) 远程会诊系统
由于我国各级医院的医疗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使病人得到更好的诊治,远程会诊
系统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并迅速在众多医院开始投入实施,但这些远程会诊系统水平参差不
齐,有通过卫星进行联网,有通过Internet网进行联网,并且组织较为混乱,远程会诊系
统之间交流很少。远程会诊及今后的远程医疗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国家应对此进行良好
的组织,并确定有实力、有能力的公司进行完善的规划,会同相关的部门制定标准,采用各
种先进的技术来组织实施。
(4) 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化病房大楼、办公信息网络系统的迅速发展。
(5) 各种智能化的医疗诊断和检验系统得到迅速的使用。
(6) 通过Internet网络进行医学情报等的交流和各种医疗服务。
4、医院信息化的对策
由于我国的医院人力、物力、财力的能力不同,水平、规模不同,所以对医院信息化的
发展也会有不同的办法。我们认为,一般较好的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应该制定出医院信息化
发展的长期策略,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实施,这样才能在医院的信息化发展上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们认为医院信息化的对策如下:
(1) “一把手原则”
医院的信息化是医院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工作,因此应该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所谓
的“一把手原则”,就是一把手要亲自抓,并且有专门的分管领导来具体主持医院的信息化
的工作,同时在医院中应该设有专门的机构及专门的工作人员,其人员的数量应该与医院的
需要相适应。
(2)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所以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并且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该总体规划应随之而适当地变化,至于每一步的具
体实施,则应该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并经过充分地论证之后才进行实施。
(3) 竖立正确的观念
由于我国的医院过去计算机、信息化基础较差,并且熟悉或懂此方面的人才较少,尤其
是相关的领导干部,缺少此方面的知识,因此,领导需要学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具有
正确的观念。由于医院的领导一般都是医疗方面的专家,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只要有正确
的方法,领导们也就会很快形成正确的观念。
(4) 人才
医院信息化建设引进人才是关键,可采用各种方法,不拘一格引进和培养人才,并使他
们得到重用,发挥作用,医院应给予他们全面的关心、重视。
(5) 调整管理模式
医院内部的管理模式原来就是不尽合理的,医院可以趁着其信息化的进程,对其许多的
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进行较大的调整,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如将原有的手工模式保留
不变,只是使用计算机来辅助人工,这无疑是一个不合理的做法,但现在却在众多的医院中
实施。
(6) 遵守标准、规范
我国应制定完善的医院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并且医院可进行扩充,制定出一些自己的
标准、规范。我们认为应该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修改这些标准、规范,并
且制定出新的标准、规范。
(7) 抓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点信息项目的建设
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所以医院应该给予重视,如覆盖全院的计算
机网络系统、制订医院的信息化规范等。
(8) 采用先进的技术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的需求又较为复杂,所以可以采用一些稍为超前的先进
技术,使医院的投资获得最好的效益。
(9) 注重安全性、可靠性问题
由于医院的许多信息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作用,所以,需要对于这些信息的载体和环
境(如计算机网络系统)提出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10) 加强培训
医院应加强对于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方面的素质和水
平,只有这样,才会更加充分地发挥整个信息化系统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人民,也
使医院同时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 开放性
医院的信息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这样便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汲取各方面的精
华,服务于病人、社会。
(12) 合作伙伴
医院需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5、当前医院信息化的一些措施
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级医院纷纷投资,进行信息化工作,我们认为当前
医院信息化的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 医院需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机构。
(2) 医院需制定一个短期和一个中长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3) 医院需对相关人员和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4) 医院需建立起自己的较为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和通讯系统。
(5) 医院需引进相关的人才。
(6) 医院完善自己内部的管理,以适应发展。
(7) 医院制定出基本的信息化规范和标准。
(8) 医院建好一些重点的项目,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等。
6、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从事医院信息化工作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有一些认识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获
得了支持。我们一直关注我国医院信息化的进程和发展,并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医院信息化的
现状,希望我们的文章能抛砖引玉,启发人们进一步做好医院的信息化工作。
⑵ 简述现代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卫生事业管理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卫生行政管理、医学规范管理和卫生经营管理。
1、卫生行政管理。卫生行政管理的目标是贯彻执行卫生政策,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客体是整个卫生系统及其活动,管理的依据是国家强制力。卫生政策的核心是国家准备实行的社会健康目标及其相应的卫生资源配置。
2、医学规范管理。医学规范管理是标准化活动的一部分,而标准化是医学规范管理的主要途径。
3、卫生经营管理。经营管理首先是以普通管理学的面孔出现的,管理学的宗旨是效率。
发展概况:
1、建立了能够基本满足中国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卫生服务体系。
2、卫生资源存量能够基本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在部分地区还表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
3、建立了比较完善和稳定的卫生投资机制,确保卫生事业的协调持续发展。
4、建立了比较完善和科学的卫生服务体系,确保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医疗卫生网络覆盖全国城乡地区,资源配置方面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结合。
5、建立了完整的卫生事业管理网络和管理制度,卫生管理研究也取得了巨大发展。
⑶ 什么是智慧环卫环卫信息化怎么实现
智慧环卫,依托物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环卫管理所涉及到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合理设计规划环卫管理模式,提升环卫作业质量,降低环卫运营成本,用数字评估和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实效。智慧环卫所有服务部署在智慧城市管理云端,对接智慧城市网络,以云服务方式随时为管理者及作业人员提供所需的服务。
Hightopo 是公司独立自主研发,基于HTML5标准技术的Web前端2D和3D图形界面开发框架。
非常适用于实时监控系统的界面呈现,广泛应用于电信网络拓扑和设备管理,以及电力、燃气等工业自动化 (HMI/SCADA) 领域。
多年来数百个工业互联网可视化项目实施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实践证明的高效开发流程和生态体系,可快速实现现代化的、高性能的、跨平台桌面Mouse/移动Touch/虚拟现实VR图形展示效果及交互体验。
⑷ 社区卫生信息化的特点
1.实现主动式动态活档管理。健康信息能在居民每一次体检、门诊或住院中收集和完善。打破了传统上孤立的、静态的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形成了一体化的、动态的电子健康信息仓库。
2.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了从儿童到老年保健的全程信息,与现有的其他健康信息相比具有内容完整、信息规范的特点,采用模块式组合,由核心部分和专项部分构成。核心档案部分主要包括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简单的物理学指标、主要危险因素和社会适应以及对现有卫生资源的利用。专项部分主要为适应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各种重点人群和疾病人群管理需要而设计。
3.建立健康信息数据中心,健康信息的浏览和查询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地方体现,使用者非常方便地将社区有关人群的健康信息及与健康信息相关的信息调出来,能够把个人的疾病的历程进行串联,使全科医生能够根据病程,做出准确快速的诊断。
4.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疾病电子监测网络,通过对重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的主要诊断指标的动态监测和智能分析,为卫生管理部门及时提供疾病预警和疾病发展趋势的视图。
⑸ “互联网+”时代,我市如何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一)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1.依托医疗卫生机构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允许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实体医院的基础上,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允许执业医师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构建覆盖医疗服务全流程的线上线下新模式。公立医院先行先试,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建设。2018年,在部分公立医院试点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探索建立互联网医院管理规范体系。2019年,全面启动互联网医院管理规范体系建设。2020年,全市所有三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2.医疗联合体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促进医疗联合体内医疗卫生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所有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超声等服务,所有区县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并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完善责任权利机制,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2019年,依托医疗联合体建成区域远程医疗中心,辐射本区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0年,远程医疗服务基本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争取国家多模态医学影像分中心落户。
(二)着力提升“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
1.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服务等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信息,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重点,加强老年慢性病在线服务管理。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整合现有预防接种信息平台,优化预防接种服务。鼓励利用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2018年,初步形成个人健康基础信息标准规范,逐步向公众开放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查询。2019年,开展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系统和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建设。2020年,完善个人健康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个人健康信息整合应用。
2.按照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工作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医疗健康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在科研和便民服务方面开展合作,整合区域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结合人群流动、气候变化和互联网行为等大数据分析,加强疾病流行趋势预测和智能监测,开展全市疾病预测体系建设试点,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2018年,出台全市卫生系统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发布传染病预测和慢性病筛查模型。
(三)优化促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依托全市统一号源池,推进家庭医生签约转诊预约应用,方便签约群众挂号就医转诊。2019年,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并促进该平台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系统和医疗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突出重点人群,为公众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个性化、多样化的线上线下签约服务。2020年,全面推广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
2.建立家庭医生线上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团队线上服务能力,扩展线上服务覆盖范围,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增进群众对家庭医生的信任。2019年,实现家庭医生线上统计监测。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线上签约服务全覆盖,监测结果作为家庭医生考核评价重要依据。
(四)共建共享“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体系。
1.对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药事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处方审核、合理用药咨询和药品销售配送等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促进药品网络销售和医疗物流配送等规范发展。2019年,探索建立电子处方信息共享流转机制,零售药店试行凭电子处方销售处方药。2020年,推行基于电子处方流转的线上药品销售配送新模式。
2.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基于互联网的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建立短缺药品实时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建立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2020年,实现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和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
(五)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服务建设。
1.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服务,促进医疗保障相关信息数据共享,加强医保、商保、第三方支付机构间的合作,逐步拓展在线支付结算功能;支持针对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扶贫医疗救助信息化结算平台建设,提高医疗救助便捷度,推进“一站式”结算。2019年,推进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探索推进医保线上服务应用。2020年,拓展医保线上服务应用,持续推进“一站式”结算。
2.扩大联网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范围,逐步将更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共享患者就诊、医保基金结算通道等信息,实现患者自费和医保报销便捷支付。2019年,进一步扩大联网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范围。
3.推进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和费用监管。2020年,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监管系统。
(六)积极推广“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
1.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医学教育培训体系,打造线上精品课程,重点面向基层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在线互动教育培训,加强疑难杂症及重大疾病病例探讨交流,提升业务素养。2019年,启动建设医疗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2020年,进一步完善线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2.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适宜技术推广”行动,围绕健康扶贫需求,依托远程医疗中心,重点针对边远贫困地区开展远程教学查房、远程示教等活动,推广普及实用型适宜技术。2020年,医疗适宜技术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覆盖全市所有贫困地区。
3.依托“健康12320”“科普文化云”等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提供面向公众的个人健康信息服务,通过动态关联电子健康档案实现精准化健康科普知识推送和个性化教育咨询服务,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自我健康管理,提升个人健康素养。2019年,启动建设网络健康科普平台,完善“健康12320”“科普文化云”等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功能,开展个性化健康信息推送和健康教育等。
(七)全面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智能化应用。
1.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和研究院,推进大数据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推广示范应用工程。以医疗卫生行业应用为导向,搭建医疗健康大数据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推医疗健康领域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推进虚拟现实、智能语音和影像识别技术在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应用,开发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临床机器人、生物三维打印系统和移动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医疗设备,拓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等智能装备应用,提升全市医疗健康设备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2020年,持续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和研究院建设,推动医疗健康数据智能创新生态体系和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2.完善全市医疗健康数据汇集机制,加快实施标准化采集、规范化共享、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化应用。建设多样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应用。依托全市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建立疾病智能诊疗辅助决策支持服务系统,加强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应用和精准医疗服务,提高疑难杂症诊疗水平,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2019年,持续建设基于电子病历资源库的临床辅助诊疗系统。2020年,在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和智能化医学设备等。
⑹ 卫生信息管理的应达目标
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态度和为医学科学事业贡献终身的信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体育达标,英语、计算机水平达到一定的级别;掌握医学伦理学原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人际交往和医患沟通的能力。
⑴卫生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及医疗保健工作的基本能力;
⑵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
⑶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的措施和规则;
⑷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
⑸卫生事业管理的政策和法规;
⑹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信息管理与分析利用的能力;
⑺计算机原理及技术应用能力;
⑻较高的外语水平。
⑺ 为了实现卫生信息的现代化管理,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努力
安全性评价工作与危险点预控、分析工作是安全工作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都是安全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安全性评价侧重对整个单位的生产设备、安全工器具和安全管理方面,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危险点分析、预控侧重生产现场和人的行为等方面的安全,适用于每次工作和每个人。只要在平时工作中坚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预控,就能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⑻ 卫生信息管理对卫生事业发展的作用与意义是什么
卫生信息管理主要研究卫生统计学、卫生信息管理、办公软件与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医药卫生信息的采集、处理与管理以及网络信息系统的维护等。例如:病人信息、病案信息、健康档案的管理,疾病的分类和数据统计,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维护等。
是对科技信息工作的要求,也是衡量科技信息工作的质量标准,这符合医学信息工作的情况.
具体作用:
促进医学科学研究
为领导决策,制定规划,计划提供依据
直接服务于医疗工作,提高临床工作水平
为医学教学与培养人才服务
医学科技信息管理
⑼ 谈谈我国卫生信息化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无线通讯、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已经从单纯的完成软硬件配置、建立信息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就诊记录和健康档案共享等信息工程向云端高度集成、大数据应用、与医疗卫生管理实践日益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这些发展趋势既是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挑战,又为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挑战和机遇简要归纳如下: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以至于在建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如果没有引入上述技术就已经显得落伍,更不用说其真正的实用价值。然而,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绝对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问题,而是涉及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必须认真应对。
应用需求迫切
这虽然不属于技术进步范畴,但却是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根本动力。区域平台建设必须紧扣为医疗卫生改革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信息服务的主题,在平台搭建之初就要通盘考虑信息的应用问题。
1.新技术带来新挑战
公有云与私有云矛盾凸显。在区域健康医疗云中,医院始终占有重要位置。医院私有云建设实质上与区域卫生云平台的公有云存在包括财政物资及信息多种资源竞争。伴随区域卫生公有云平台的诞生,医院私有云的规模或必要性愈来愈受到质疑。这一对矛盾能否处理妥当,直接影响到区域卫生云平台的发展。
远程医疗监测及可穿戴设备。这些技术的采用同面临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个体与群体、短期与长远的矛盾。物联网技术在医疗活动和健康维护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远程医疗监测及可穿戴健康维护设备方面。目前主要体现在对个体的某个时段或时点的测量分析,缺乏全面、连续、长期的统计分析,更少见对群体数据的宏观分析处理。
数据采集、存储与挖掘利用的矛盾。在有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与发展的论文或介绍中,区域卫生信息中心每天采集多少万(百万、千万、亿…条)、已经存储多少TB、PB甚至EB的文章司空见惯。但这些信息如何被利用,产生了什么效果和成果则很少见着报道。而大数据在卫生领域的应用更多局限于Google流感预测等甚为“高端”(高高悬于云端)的少数案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如知者甚少(信息专业人员采集和管理数据但不知其临床科研价值及处理方法,而临床科研人员鲜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的存在、内涵及应用价值)、数据处理的高额成本、数据采集的质量标准不统一等。而后者则是影响数据充分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
2.标准化问题
实际上,涉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标准体系很多,主要有信息工程、通讯工程、建设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存储标准、医疗卫生业务与管理标准编码及术语等。绝大多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基本遵循了信息工程、通讯工程建设的各项标准,因而很多互联互通、遍布城乡的区域卫生信息基础网络设施相继诞生。数据交换与存储标准的执行情况同样基本令人满意,因为绝大部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也构建了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存储模式、实现了信息在区域内共享的基本要求。
然而,由于信息工程与医疗卫生业务管理的脱节,忽略了医疗业务与管理工作编码及术语的应用。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目的是应用,而不是为了完成政绩工程。信息工程建设实质上是对业务流程、管理理念与实践的一场革命。造成这种脱节实质上反映了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对信息时代的来临并未完全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而在医院行业则更为突出。其结果,是在坚持采用各种标准建设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仍然面临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标准不一,难以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利用。
3.医院融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
医院是整个卫生行业的巨无霸,占卫生行业人员、资产的70%以上,同时也是产生医疗卫生大数据的最主要来源,其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可用性。医院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救死扶伤、缓解病痛方面。为之服务的支持系统,诸如信息系统的建设、编码、术语的采用也大多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而且在单个医院之内也是最为经济有效的。然而以医院自我为中心的运作方式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有着潜在的矛盾冲突:
私有云与公有云。前文中已经有讨论,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因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在云时代应该提高规划层次和技术应用水平,使云技术真正且尽快发挥作用。否则,无数的资源就在我们的讨论中消耗,更多的信息烟囱也同时产生。
编码术语的采用。如果是单个医院信息系统系统,编码术语的采用不是一个问题,最多是一个稍加协调即可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编码术语不同,使来自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信息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即使是简单的统计都很容易产生错误结果。对于容纳国家、省、市、区及军队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大型城市来说,协调难度可想而知。
编码术语的维护。即使在编码术语的采用上达成一致,对编码术语的维护同样存在问题,尤其是区域内整体的维护工作归谁管辖至今还没有明确答案。但此问题不解决,信息沟通与共享、统计与分析、大数据的挖掘利用就难以实现。目前,对区域平台的软硬件维护均已纳入预算管理,唯独对业务管理编码术语维护无人问津。
谁是信息的主人?从法理上来说,个人健康信息属个人所有,产生它的医疗机构只是依法代为保管。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医疗机构认为自己是这些信息的主人,对它的使用及安全负全责。因而,不愿“交出”或与外界分享自己所掌控的信息,从而严重影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信息采集与共享。
重要机遇
以上挑战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陷于停滞或步入困境。相反,挑战的存在说明各方面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更高、希望更大。挑战与机遇并存,困境与希望同在。要使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走出困境,还要在挑战中寻找答案。 1.试金石
满足需求是衡量平台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大数据的应用,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要求,提高医疗卫生管理水平的要求,更是人民群众寻医问药、进行自我保健的要求。应用程度如何,是检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如果区域平台建成多年,但仍无法提供区域内居民主要健康和疾病诊疗数据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其作用及存在价值会引发诸多疑问。
2.新技术带来新机遇
云计算为提高效率、减少重复投入带来新希望。云计算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规划建设技术方案,并确保其必须建立在更高的技术层面上。今天,如果看到区域平台中基层医疗机构仍然单独建立信息中心,一定会感到系统设计有改进空间。云计算技术的正确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减少重复投入、实现高度集成提供了可信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云计算的运用程度体现了区域卫生平台建设的规划水准、集成水平及系统效率。
数据挖掘利用对区域平台建设与医疗卫生业务管理的无缝对接提出明确要求。以往的平台建设更多关注信息工程和通讯网络技术的实现,而忽视医疗卫生业务管理的配套改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挖掘利用在一片欢呼声中艰难起步,反过来要求卫生管理部门在建立区域信息平台的同时,提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并主动与信息技术应用进行对接。总而言之,大数据的可挖掘、可利用才是衡量平台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在此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产生了应用成果,将在下节中简单介绍。
3.标准应用从信息工程扩展到医疗卫生业务和管理领域
由于数据分析、利用的需求及实践日益增加,对医疗卫生业务及管理标准重要性的认识也愈加清晰。随着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期望的提升,随着应用的广泛深入,将标准从单纯的信息工程领域扩展到医疗卫生业务与管理领域已经成为共识。
4.越来越多的院长倡议医院信息系统主动融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
近年来,许多颇有远见的着名院长在不同场合主动倡导把医院信息化建设主动融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大数据和信息共享。这种远见卓识实际上是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痛苦摸索精炼产生的,是在深厚医疗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积淀上的升华,预示着医院主动深层次融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逐渐成为共识。医院管理者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使我们看到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来源和质量提升的新希望。
厦门实践经验启示
作为我国最早建成的涵盖整个辖区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近年来进行了区域卫生信息数据挖掘分析利用的实践。在此基础上,《2013厦门健康报告》首次全面采用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数据。
厦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由占辖区90%以上资源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与传统的卫生统计口径比较,2012年,纳入体系的工作量统计占全市总量的95%以上。因此,基本上是厦门市居民就诊情况的全样本数据。以此作出的统计分析基本可以全面反映厦门市居民的健康水平、主要健康问题、就诊原因、就诊频率、就诊费用等。
厦门市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同样也是从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到全区域覆盖、逐步走向云端。而从搭建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到卫生大数据的应用经历了一个摸索渐进的标准化过程,其最重要的部分不仅是信息工程标准应用,而且包括医疗卫生业务与管理编码及术语的“三统一”,即:版本统一、标准统一、维护统一。而要做到这三个统一,没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前瞻性规划和强力推进是不能完成的。
⑽ 社区卫生信息管理应包括的内容有
1.健康档案管理
实现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管理,
2.医疗管理
实现药品进销存,电子处方,门诊费用以及站长决策支持管理。
3.保健管理
实现对社区内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进行健康保护和辅助管理
4.预防与计划免疫
实现辖区内儿童进行接种通知,登记,查询等功能,并提供统计报表。
5.慢病与康复
实现对疾患人群的管理,主要是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脑卒中等重要疾病的管理。
6.健康教育
实现教育计划制定,实施的管理
7.计划生育
实现已婚妇女花名册,避孕药具的领用,育龄妇女的普查等。
8.综合业务的查询
实现社区基本情况和卫生服务质量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