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系统 > 个人网络信息泄露有哪些危害

个人网络信息泄露有哪些危害

发布时间:2023-02-15 00:49:35

① 个人信息泄露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当个人信息发生泄漏后,受害人应到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当公民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漏,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者侵权人删除自己被泄露的私人隐私信息;
2、可以向有关的执法部门、当地的公安机关、消费者协会或管理互联网的部门进行举报,提交举报信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相关权益,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规定,受害人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要时要求侵害人赔偿损失或赔礼道歉等。
个人应当提高警惕性,不随意在网络平台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应当增强自己的权利保护意识,防止个人信息遭到窃取。
个人信息被泄露到哪个部门报案
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买房时个人信息被泄露如何处理
请求承担侵权责任:(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继续履行;(八)赔偿损失;(九)支付违约金;(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九十二条?(网络侵权责任)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② 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有哪些,被泄露之后怎么办

法律分析:个人信息泄露危害:1、垃圾短信;2、骚扰电话;3、垃圾邮件;4、冒名办卡、透支欠款;5、案件事故;6、诈骗。

被泄漏之后,您可以:1、更换账号;2、更改重要的密码;3、报案;4、律师起诉;5、收集证据;6、无关重要的信息可以不予理睬。

法律依据:《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用户个人信息,是指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收集的用户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电话号码、账号和密码等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用户的信息以及用户使用服务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第五条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第六条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使用的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负责。

③ 个人信息泄露有什么危害

个人信息泄露,可能会导致接到不明的骚扰电话,以及短信息,严重的,还可能会遇到诈骗,以及利用个人身份证去做贷款等一系列交易,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个人信息办个什么身份,干些坏事,如果犯了什么案或发生什么事故,公安机关或交通管理部门可能会依据身份信息找到你的头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四条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④ 信息泄露的危害和影响

法律分析:一.垃圾短信源源不断;二.骚扰电话接二连三;三.垃圾邮件铺天盖地;四.冒名办卡透支欠款;五.案件事故从天而降;六.不法公司前来诈骗;七.冒充公安要求转帐;八.坑蒙拐骗乘虚而入;九.帐户钱款不翼而飞;十.个人名誉无端受毁。个人信息遭泄露后危害非常大,以上所述并非危言耸听。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SP、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医疗机构等是最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的单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第六十五条 任何组织、个人有权对违法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向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收到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应当公布接受投诉、举报的联系方式。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或者处理个人信息未履行本法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由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拒不改正的,并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决定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相关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

⑤ 网上泄露身份证信息后果会怎样

1、身份信息被窃取,会被人利用。被人拿去作各种会员卡登记,然后被二次卖出,从而更广泛泄露;被一些人报给一些不验证、不认真负责的网吧登记,人家发布了非法言论或上传了某些不合法的大型文件。
2、身份证绑定的账户有可能会遭受损失。某些审核不需要身份证传真件就可开通的金融应用中被人冒用,然后被用于非法借贷;非法方可以利用身份证号码、姓名、银行卡号、预留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在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注册并开通银行卡的快捷支付来套钱。
3、有人利用身份证号上的信息进行诈骗或者敲诈的行为。伪造身份证去银行开户,然后再进行虚假信息诈骗,让受害人把钱汇到这个账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第十九条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单位有前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前两款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⑥ 个人信息被泄露会有什么危险

个人信息被泄露会有以下危险:
1.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垃圾邮件等源源不断地向客户飞来。现在经常接到95开头的电话就是说明自己的电话信息已外泄。
2.信用卡被盗刷、账户钱款不翼而飞。不法分子通过购买他人个人信息,复制他人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信用,从银行办理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
3.犯罪案件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利用获取的他人个人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真正的主人却一无所知,损害合法人的正当权益。
4.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对亲朋好友进行诈骗,在一些人未识别或是未核实的情况下给予转账等,造成资金损失。
5.冒充亲朋、同学、公安,坑蒙拐骗。
个人信息泄露去哪报警
个人信息泄露的,当事人可以去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
个人信息泄露了怎么补救
个人信息泄露的补救办法如下:
1.收集证据线索。
2.向相关部门报案。
3.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
4.委托律师维权。
泄露途径一:快递单、火车票、银行对账单。这些单证上有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随意丢弃容易造成私人信息泄露。
泄露途径二:各类网购、虚拟社区、社交网络账户。不论是网络购物还是注册一些论坛、社区、网站,或者在微博、QQ空间发布信息,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个人信息。
泄露途径三:商家各种促销活动,办理会员卡等。如商家“调查问卷表”,购物抽奖活动或者申请免费邮寄资料、会员卡活动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
泄露途径四:招聘网站泄露个人信息。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这些内容可能会被非法分子以极低价格转手。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⑦ 个人信息泄露有那些危害

法律分析:个人信息泄露会收到很多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骗子还会利用你的个人信息进行电信诈骗、网络诈骗,不法分子还会利用个人信息进行敲诈勒索。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⑧ 泄露个人信息有什么危害

个人信息遭泄露后危害非常大,容易使个人财产受到损失,容易让人利用身份拿去做违法的事情,从而影响个人信用问题,给自身的安全也会造成危险。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SP、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医疗机构等是最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的单位。
对于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应该人人喊打,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可以由政府要求在这些单位中建立“一把手负责制”问责制度,当然主要要看公安等主管部门是否有作为了。

⑨ 泄露个人信息有什么危害

泄露个人信息的危害如下:
1、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垃圾邮件源源不断。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个人信息被泄露后,电子邮箱可以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垃圾邮件,也是以推销为主,而且还是些乱七八糟且没有创意的广告,还可能会经常被陌生人打过来,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婴儿用品的;
2、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有人通过买来个人信息,复制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可能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了身份证的主人;
3、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违反犯罪活动,可能不明不白被警察传唤或被法院传票通知出庭;
4、账户钱款不翼而飞。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身份证,然后挂失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然后重新补办卡,再设置个密码,不使用银行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
5、个人名誉无端受毁。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别人冒用名义所干的一切坏事都归到名下了,那怕最后费心周折得个清白,但再怎么说个人名誉还是受到了破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四十八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发送的电子信息、提供的应用软件,不得设置恶意程序,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
电子信息发送服务提供者和应用软件下载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安全管理义务,知道其用户有前款规定行为的,应当停止提供服务,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第四十九条 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投诉和举报。
网络运营者对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

⑩ 个人信息泄露有什么危害

法律分析:垃圾短信源源不断。骚扰电话接二连三。垃圾邮件铺天盖地。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公司前来诈骗。冒充公安要求转帐。坑蒙拐骗乘虚而入。帐户钱款不翼而飞。个人名誉无端受毁。根据公开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11.27亿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包括基本信息、设备信息、账户信息、隐私信息、社会关系信息和网络行为信息等。人为倒卖信息、手机泄露、PC电脑感染、网站漏洞是目前个人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四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阅读全文

与个人网络信息泄露有哪些危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菏泽市区二手货车交易市场在哪里 浏览:627
帮别人做小程序有什么好处 浏览:504
代理二手机一个月能赚多少 浏览:763
公司产品有哪些缺陷 浏览:921
最清楚的脑部造影技术是什么 浏览:752
币链交易所如何 浏览:185
如何清理58求职信息 浏览:585
去菜市场怎么挑鸽子 浏览:99
哪里可以看德国的经济数据 浏览:56
ar虚拟技术都有哪些 浏览:492
医学检验技术以后前途怎么样 浏览:566
参展商有哪些产品 浏览:77
墨写香纸批发市场利润怎么样 浏览:817
宜春房产交易数据在哪里查 浏览:191
pdf如何隐藏隐私信息 浏览:751
微信号被盗验证信息怎么解除 浏览:757
福师大法学和地理信息科哪个好 浏览:306
大众泰岳信息娱乐在哪里 浏览:480
cp1h原始程序如何显示密码 浏览:432
程序猿如何做到年薪50万 浏览: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