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途径会泄露个人信息
有些人跟奇怪自己为什么经常受到各种骚扰电话、垃圾邮件,这说明你的个人信息已经被泄露了。但是自己的个人信息又是如何泄露的?以下为目前个人信息主要泄露的途径:
各位朋友要谨防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2. 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或带来安全隐患
比如银行,买车,房屋买卖,考试报名,开办公司等都需要填写个人有效信息,这就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和泄露。
3. 究竟有哪些途径会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
其实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是比较多的。首先像我们平常在去购买手机卡的时候,对方就会要求我们在上面填上一些自己的身份信息,像家庭住址,手机号码,实际上都是比较基本的个人信息。那么可能一些人还会要求你提供身份证号码,那么我们在去购买手机卡的时候,如果说是在专业的像电信或者是移动公司去购买的话,那么对于个人的信息他们是有保密条款的,所以说在这种途径之中还不太可能会被泄露。
这是因为他们传递给了其他的平台,通过这种个人信息共享的方式去实现他们之间利益的交换,但是在这其中用户的个人隐私却完全被泄露,所以说像平常一些要求我们提供个人信息的平台或者是软件是我们应该是更加的谨慎的。如果说是不那么必要的提供的话,尽可能的还是去拒绝。
4. 个人信息泄露原因有哪些
个人信息泄露原因有哪些
法律分析:
个人信息泄露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人为倒卖信息,掌握了信息的公司、机构员工主动倒卖信息;
2、PC电脑感染,电脑感染了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
3、网站漏洞,攻击者利用网站漏洞,入侵了保存信息的数据库;
4、手机漏洞。使用了黑客的钓鱼Wi-Fi等。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5. 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信息泄露的途径有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使用免费wifi、线下扫码送礼品活动、点击不明网址、盲目参与网上的调查活动、旧手机等。处于大数据时代,个人的信息很容易会被泄露出去,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
信息泄露的途径有哪些
一定要谨慎使用没有密码的WIFI,这些免费WIFI的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个人信息很容易会被黑客盗取。
如果需要转让旧手机、旧iPad、旧电脑等,在出售前一定要做好彻底的数据清理或恢复出厂设置。
在社交网站上最好不要随意晒个人信息,比如护照、身份证、机票等,如果要发,记得给关键信息打码。
研究发现,人为倒卖信息、手机泄露、PC电脑感染、网站漏洞是目前个人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径。
一是人为因素,即掌握了信息的公司、机构员工主动倒卖信息。
案例 :
据《北京晚报》报道,2015年3月份,6名在京的教育培训机构员工因非法买卖大量学生及家长个人信息,总计多达200余万条,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当庭受审并认罪。
被告人之一杨某高中文化,今年25岁,从内蒙古鄂伦春来京打工。据他称,2011年他到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上班,发现公司掌握大量家长信息,就偷偷拷贝了一些准备出售。杨某先后在至少3家此类机构干过,获取学生及家长个人信息总计200多万条。杨某在网上分批出售信息,共获利1万余元,平均每条信息5厘钱。
另一名被告徐某,今年37岁,硕士文化,因2011年创业开公司需招收学员,正好收到一条称有学生家长数据的短信,经联系后,便花了2000元从杨某手中获取了理工大附属小学等海淀7所小学学生家长的信息。之后他找短信代发公司,以每条5分钱大批量群发垃圾短信,每年能增加25%的招生量。同时,他加价到2万元的价格将部分信息卖给同行。
二是通过手机泄露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手机中了木马; 使用了黑客的钓鱼WiFi,或者是自家WiFi被蹭网; 手机云服务账号被盗(弱密码或撞库或服务商漏洞等各种方式); 拥有隐私权限的APP厂商服务器被黑客拖库; 通过伪基站短信等途径访问了钓鱼网站,导致重要的账号密码泄露; 使用了恶意充电宝等黑客攻击设备; GSM制式网络被黑客监听短信。 三是电脑感染了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网民在享受互联网来的便利、快捷功能的同时,不经意间感染了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造成个人隐私、重要信息泄露。如轻信假淘宝、假机票等购物被骗。
四是攻击者利用网站漏洞,入侵了保存信息的数据库。
从2014年网站安全的攻防实践来看,网站攻击与漏洞利用正在向批量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网站安全直接关系到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商业机密、财产安全等数据。攻击者入侵网站后,一般会篡改网站内容,植入黑词黑链;二是植入后门程序,达到控制网站或网站服务器的目的;三是通过其他方式骗取管理员权限,进而控制网站或进行拖库。2011年至今,约有总计11.2167亿用户信息数据因网站遭遇拖库和撞库等原因被泄露。
6. 哪些现象可能泄露了个人信息
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信息很容易泄露,在个人信息泄露时,我们会经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诈骗短信,或是诈骗电话,甚至还有会盗取微信号、QQ号,有的甚至连银行卡的钱财也会被套取,当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提高警惕,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要注意不要再去登录注册一些浏览器上的网站网页,也不要经常用手机号在乱七八糟的平台上随意购买东西,更不要随随便便在街上扫描一些二维码获取免费礼物,因为可能这些行为已经让你的个人信息泄露了。
很多网站多是有病毒的,所以我们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小心,毕竟骗子的手段很多,一个不留神就会被盗取信息,而有的信息被盗取还会发生银行卡中钱财丢失的现象,所以一定要多加谨慎。
7.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怎么做就会导致自身信息泄漏呢
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方面都可能导致我们自身的信息被泄露。比如调查问卷、公共WiFi等。我们应该都遇到过骚扰电话、骚扰短信,这都是因为我们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那么有哪些会使我们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呢?
现在很多人会在网上找兼职,会在一些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简历上都是关乎个人很重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就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拿去。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我们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呢?首先任何只要涉及与与个人信息相关的都要提高警惕。再就是朋友圈晒图一定要要给自己的关键信息打上厚厚的马赛克;尽量不使用没有密码的公共WiFi;并且,像网上找兼职这种简历上的信息不要写得太详细,比如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去复印店复印身份证、户口簿等重要文件时一定要注意复印完要删掉相关的信息,并且复印件要标注要用途。
8. 哪些途径会泄露个人信息
1、缴费单据信息被利用。缴纳水电费的单据包含着姓名、地址等信息,大家应妥善处理这些单据,在丢弃之前涂抹掉个人信息,以防被他人利用。
2、身份证复印件可能被盗用。人们参加职业考试时,身份证复印件必不可少,需要留意的而是,多余的复印件要收好,不然可能被别人冒用办理银行开户等业务。
9. 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容易泄露信息
网上购物、聊天、发邮件、打印复印材料等行为会不经意“出卖”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就会被诈骗分子盯上并造成严重损失。
如何才能避免信息泄露被骗?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提醒大家要注意加强防范以下这8种情况:
翡翠擦口料厂家直供,特价保真!
广告
1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
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验看登录的网址,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谨防钓鱼网站,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提醒:在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以防是钓鱼网站。
2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快递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车票、机票上印有购票者姓名、身份证号,购物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提醒:对于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好。
3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
银行、移动或联通营业厅、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你的身份证复印件,甚至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会将暂存在复印机硬件的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
提醒: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4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投简历的方式找工作,而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有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会要求你填写一份所谓的“个人信息表”,上面要你的家庭关系说明、父母名字、个人电话住址、毕业学校(详细到小学)、证明人(甚至还有学校证明人)、甚至身份证号。
提醒:一般情况下,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5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
通过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和熟人互动时,有时会不自觉地说出或者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多网上伪装身份实施的诈骗,都是利用了这些地方泄露的信息。
提醒:在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
6慎在微信中晒照片
有些家长在朋友圈晒的孩子照片包含孩子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有些人喜欢晒火车票、登机牌,却忘了将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进行模糊处理,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信息泄露行为。此外,微信中“附近的人”这个设置,也经常被利用来看到他人的照片。
提醒:晒照片时,一定要谨慎,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要通过设置分组来分享照片。
7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
上网时经常会碰到各种网络“调查问卷”、购物抽奖活动或者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一般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提醒: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8免费WiFi易泄露隐私
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WiFi(无线网络)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但是,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
提醒:使用无线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好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