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人敏感信息包括哪些
个人敏感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还有婚姻、信仰、职业、工作单位、收入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相关权利人可以通过行政、民事、刑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向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在实体消费过程中发生的个人信息泄露可以向工商行政部门、消费者协会投诉,在虚拟网络中发生的侵权行为,可以向互联网管理部门举报。向公安机关报案。刑法第253条之一对侵犯个人信息犯罪作出明确规定。个人信息被不法利用、遭遇诈骗的可以报警,通过公权力救济来惩戒犯罪、维护权利。向法院起诉,请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司法机关可依照民法典规定,对其相关民事权利予以保护。
2. 哪些信息属于个人隐私信息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除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1)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2)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3)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4)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5)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6)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民法典》针对个人信息作出较为细致的规定,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都属于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可以分为个人私密信息与非私密信息,关于私密信息,还应适用隐私权保护的规定。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3. 近几年网络隐私泄露的经典案例都有哪些
例如:2017年3月22日,国内知名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公布了“携程安全支付日历导致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的相关信息。漏洞发现者指出,携程将用于处理用户支付的服务接口开启了调试功能,使所有向银行验证持卡所有者接口传输的数据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服务器。
而该信息加密级别并不够高,可以被骇客轻易获取。泄露的信息包括用户的:持卡人姓名、身份证、所持银行卡类别、卡号、CVV码以及用于支付的6位密码。
相关信息
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1.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包括婚姻、信仰、职业、工作单位、收入、病历、生育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
2.设备信息。主要是指所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和固定终端)的基本信息,如位置信息、Wifi列表信息、Mac地址、CPU信息、内存信息、SD卡信息、操作系统版本等。
3.账户信息。主要包括网银账号、第三方支付账号,社交账号和重要邮箱账号等。
4. 网络隐私权包括的范围是
网络隐私权包括的范围如下:
1、选择权,网站收集个人资料前须征得用户的同意,用户有权选择是否提供个人资料以及提供哪些个人资料;
2、知情权,当网站搜集的是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时,用户有权知道网站收集了哪些信息;
3、控制权,户有权控制其个人信息的使用,包括通过合理的途径访问其个人资料;
4、赔偿请求权,用户有权要求网站经营者或其他侵权者承担相应责任并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侵犯网络隐私权的方式有哪些
1、非法侵入,未经本人同意,非法侵入他人电脑、电讯设施,构成侵害隐私权;
2、非法截取、覆盖,对他人的个人信息进行覆盖,也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
3、窃听、窃取、删除,未经他人同意、利用网络技术窃听他人网络电话或者网络聊天内容;
4、伪造、修改他人私人资料;
5、骚扰,利用恶意代码将浏览器的首页设置为色情网站;
6、披露,未经他人同意将他人的网络姓名等个人信息资料予以公开;
7、监视,在网络传输的某一个环节设置监视软件;
8、跟踪刺探,通过聊天、邮件或实时软件,进行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