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册公司时填写名称行政区划是什么意思怎么填写
行政区划是一个国家对其行使主权区域的划分,如:省,市,县等。通常是地名+公司名。如:****省***市*****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市、县、自治州、自治县;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镇、民族乡。
2018年11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公布。
国家都是按地域划分行政区。各国的行政区划有不同的划分和名称。不论何种类型的国家,行政区划的划分总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并考虑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各方面的因素。社会主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通常根据以下原则:
①政治原则。促使国家机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便利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②经济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民族原则。根据少数民族的居住状况和其他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巩固各民族的团结。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此外,也顾及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因素。
行政区划虽因国家本质不同而有其明显的阶级性,但也有一定的历史连续性。例如,中国从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建立统一国家并施行郡县制以来,历代行政区划虽有变更,但变化并不太大。英、法、美等国的行政区划也是从19世纪继承发展下来的。
2. 行政区划代码都有什么含义
行政区划代码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识别符号,一般执行两项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和《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0114-2003)。由9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相当于机关单位的身份号码。
根据《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行政区划变更后,需要变更行政区划代码的,由民政部门于1个月内确定、公布其行政区划代码。
第十八条行政区划变更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九条国务院民政部门应当建立行政区划管理的信息系统。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民政部门报送本行政区域行政区划变更的信息。
(2)行政区划信息包含哪些扩展阅读:
行政区划代码代码从左至右的含义是:
1、第一、二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2、第三、四位表示市(地区、自治州、盟及国家直辖市所属市辖区和县的汇总码)。其中,01-20,51-70表示省直辖市;21-50表示地区(自治州、盟)。
3、第五、六位表示县(市辖区、县级市、旗)。01-18表示市辖区或地区(自治州、盟)辖县级市;21-80表示县(旗);81-99表示省直辖县级市。
4、第七至九位表示乡、镇(街道办事处)
5、为了更详细地反映乡镇以下区划情况,国家统计局补充了三位表示居委会、村委会的代5码。
3. 行政区划填什么
行政区划名称应该从大地区到小地区填。
行政区划分填写方法具体如下:
1、要了解一下行政区划的等级,有省级、市级、县级等等,这就是一种行政区划的称谓;
2、有些信息表填写,会要求在行政区划一栏填写对应的东西,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大致的行政区划,而第二种就是详细的行政区划;
3、在填写行政区划的时候,明确是填写到什么级别,省级,市级,县级,村级,级别填写的越多也就越详细;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因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由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组成。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
第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第四条 下列行政区划的变更由国务院审批: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省、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
(二)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
(三)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
(四)凡涉及海岸线、海岛、边疆要地、重要资源地区及特殊情况地区的隶属关系或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第五条 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变更时,同时报送民政部备案。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和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第六条 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的撤销、更名、驻地迁移,由依法批准设立各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审批。
4. 中国 三级行政区划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分为省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三个级别;中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详细实行如下原则: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4)行政区划信息包含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实行如下:
一级省级行政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二级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
三级县级行政区: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
四级乡级行政区:包括街道、镇、乡、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县辖区公所。
数量:
(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共34个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共333个其中:7个地区、3个盟、30个自治州、293个地级市;
(三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共2851个其中:1355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363个县级市、962个市辖区、1个林区、1个特区;
(四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共40497个其中:11626个乡、1034个民族乡、20117个镇、7566个街道、151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2个县辖区公所。
5. 市级行政区怎么填
【法律分析】:一、行政区划:简称政区,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填写所属地级市,如青岛市,大连市,海口市。县级市不能填写。二、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实行如下原则: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八十九条 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二)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三)规定各部和各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四)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五)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七)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九)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十)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十一)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十二)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十三)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十四)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十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十六)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十七)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人员;(十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6. 行政区划是什么意思怎么填写
行政区划是户口本上登记的户籍地址,此地址政府部门对本地区做出的分区划分分区管理。 户籍是写身份证上的住址。户籍,又称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婚姻状况等。它是确定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
户籍所在地是什么意思:
户籍所在地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通常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中国大陆的户籍制度将公民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升学、就业、社会保障、居住等都与户口挂钩,并且两类户口的的规定作为区别对待。公安部门正在起草《户籍法》准备提交全国人大,预计会对目前严格的户籍规定做松动。目前部分地区(例如青岛)已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制度,统一为居民户口。
户籍所在地和户口所在地的区别:
在填资料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户籍所在地和户口所在地,户籍所在地和户口所在地的区别有:
1、户籍所在地: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通常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
2、户口所在地:一般出生地和生活地未改变,户口未变迁的,户口所在地应该和户籍所在地一样,但由于就业,搬迁,升学等事宜居民不在原出生地生活居住时会形成居住地址,这个时候为了方便,人们把户口迁移到新的常住地址,并办理了新的户口本,这个时候新的户口本所在的地址就是户口所在地。
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是户口本上登记的户籍地址,此地址政府部门对本地区做出的分区划分分区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第三十一条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7. 太原的行政区划
至1996年,太原市辖古交一个县级市,清徐、阳曲、娄烦三个县,市区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区。
1997年5月8日,太原市调整行政区划,市区分为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形成了6区3县1市的格局。其中地处建设路以西、滨河路以东、北大街以南、南内环街以北的杏花岭区、迎泽区两个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而随着城市的扩张,万柏林区、小店区、尖草坪区和晋源区也被认为是城内地区,形成了“城六区”的概念。 太原市行政区划信息表名称行政区划代码面积
(平方千米) 六普人口
(万人) 邮政编码下设街道-镇-乡个数下设社区-行政村个数太原市1401006909420.159103008254-21-31594-924小店区14010529075.01020300327-1-294-62迎泽区14010610558.85330300026-1-095-19杏花岭区14010714663.448203000910-0-2115-32尖草坪区14010829641.57050300239-2-362-84万柏林区14010928974.925503002414-0-1104-49晋源区14011029022.14310300253-3-036-78※高新区※//0.9914//1-0※经济区※//4.4521//10-0※民营区※//1.2579//0-7○城区统计/1416342.6522/49-7-8517-331清徐县14012160834.38610304001-4-524-188阳曲县140122208412.02280301000-4-610-117娄烦县140123128910.58410303000-3-56-142古交市140181151220.51390302004-3-737-146○郊县统计/549377.5069/5-14-2377-593备注:本表列出的带有“※”标志的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均不属于行政区划,其面积已经分别汇入其所在市辖区面积中;六普人口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设各级行政区划数量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
参考资料:行政区划代码、面积、邮政编码等信息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六普人口来源于太原市人民政府网站; 下设各级行政区划数量来源于太原市民政信息网 工业、农业是太原市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1949年,太原市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格,下同)为10718万元。1950年~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工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1952年,太原市工农业总产值上升到24362万元,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超过了解放前太原市历史最高水平。
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逐年快速增长,1957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3497万元。
1958年~1960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太原市工农业总产值急速增长,1958年达到110544万元,1959年上升为146127万元,1960年达到203304万元。但是,由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太原市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财政开支过大,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匮乏,加之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撕毁合同,造成1961年~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大滑坡。1961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降至102532万元,1962年降至94534万元。之后经过三年调整,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发展,到1965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又升至181359万元。1966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7436万元。
1966年,太原市经济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展形势恶化。1967年、1968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下降为174096万元、86679万元。1969年~1970年,政治局势相对好转,工农业生产总值开始回升,1969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为125653万元,1970年上升为239658万元,1973年达到305894万元。1974年,“四人帮”掀起的“批林批孔”运动使太原市的经济再次遭到破坏,当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降至236286万元。1975年,贯彻中共中央整顿精神,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又回升至275357万元。然而1976年初掀起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全市的工农业总产值又降至216067万元。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太原经济迅速恢复。1977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为287351万元,1978年达到363650万元。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太原市的工农业总产值开始突飞猛进地增长。1980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06384万元,1985年达到663713万元,1990年达到1036956万元。
2014年,太原市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1.09亿元,比2013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9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012.31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1479.85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6.94亿元,增长1.1%;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441.30亿元,增长3.4%;金融业增加值307.05亿元,增长4.9%;房地产业增加值139.91亿元,增长6.8%;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62.26亿元,增长11.0%;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00.80亿元,增长3.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023元,比2013年增长2.8%,按2014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9606美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5%、40.0%、58.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06、0.47和2.77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 太原是中国建国初期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20世纪末以来,在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中,太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承担起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化的重任。以不锈钢生产基地、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和镁铝合金加工制造基地“三大基地”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机械、化工为支柱,纺织、轻工、医药、电子、食品、建材精密仪器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014年,太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7.24亿元,比2013年增长0.4%。其中:中央企业增加值72.53亿元,下降8.2%;省属企业增加值259.65亿元,下降4.8%;市属及以下企业增加值315.06亿元,增长7.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3%的十大行业中,增加值比上年增长的有5个。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387.28亿元,增长9.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9.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68.96亿元,增长15.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1.6%。煤炭、钢铁、炼焦、电力等传统行业增加值259.96亿元,下降10.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2%。其中:占比18.9%的钢铁行业增加值下降10.0%,占比14.9%的煤炭行业增加值下降7.4%,占比2.7%的电力行业增加值下降18.9%,占比2.1%的炼焦行业增加值下降9.8%。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279.40亿元,下降0.5%。利税总额108.30亿元,增长3.0%。利润总额19.66亿元,增长151.1%。亏损企业亏损额49.82亿元,增长1.2%。 邮电和旅游
2014年太原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0.58亿元,比2013年增长13.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64亿元,增长8.3%;电信业务总量84.94亿元,增长14.2%。年末市话到达116.37万户。农话到达4.6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42.66万户,其中3G、4G移动电话用户分别为229.19万户和43.08万户。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63.69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201部,其中: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8部/百人和173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50.79万户,净增加7.31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144.45万户,增加11.33万户。
2014年,太原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4196.51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14.5%。其中:国内游客4176.44万人次,增长14.6%;海外游客20.07万人次,增长5.0%。海外游客中:外国人14.14万人次,香港同胞3.32万人次,澳门同胞0.39万人次,台湾同胞2.22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500.01亿元,增长16.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95.33亿元,增长16.8%;旅游外汇收入0.77亿美元,增长4.5%。
金融保险
2014年,太原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144.00亿元,比年初增长2.0%;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054.64亿元,增长10.8%。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011.26亿元,增长2.0%,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3325.78亿元,增长0.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945.33亿元,增长11.0%。人民币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906.03亿元,增长11.0%;短期贷款余额2475.19亿元,增长1.4%。
2014年太原市原保险保费收入113.96亿元,增长16.8%。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62.89亿元,增长18.9%;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7.55亿元,增长25.6%;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2.76亿元,增长17.8%;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40.76亿元,增长12.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1.17亿元,增长16.7%。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7.23亿元,增长23.2%;健康险业务赔款及给付2.33亿元,增长4.2%;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0.92亿元,增长61.9%;财产险业务赔款20.69亿元,增长11.9%。
国内贸易
2014年,太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1.13亿元,比2013年增长10.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82.58亿元,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55亿元,增长14.7%。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840.26亿元,比上年增长0.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5.26亿元,增长2.1倍。
对外贸易
2014年,太原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06.71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16.5%。其中:出口额65.70亿美元,增长24.1%;进口额41.01亿美元,增长6.0%。出口商品中,煤炭、焦炭、金属镁分别为0.52亿美元、1.28亿美元、1.13亿美元,占出口额的4.5%。不锈钢材、机电产品分别为14.49亿美元、41.14亿美元,占出口额的84.7%。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151个。年进出口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54个,比上年增加2个。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0.77亿美元,增长14.0%。
8. 什么叫地区信息
根据宪法第三十条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划是这样的:(除去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省级有省(如湖北省)、直辖市(如上海市)、特别行政区(如香港);地级有省内的设区的市(如湖北省的孝感市,设有应城市等),直辖市的区、县、不设区的市(可参见上海市具体划分);县级有设区的市下面的县、区、不设区的市;乡级有乡、镇、街道、地区一级的市就是地级市,次于省级。
省辖市就是地级市,区别于直辖市的说法, 应城市算作孝感市里面,所以孝感市是地区市,应城只能算作地级市。
解释应该比较清楚了吧。如果加上自治的那些会很容易混乱。
9. 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怎么填写
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户口所在地是指中国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是中国特有的概念,是根据户口本首页地址一栏填写的,当事人可以带上本人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咨询经办方的工作人员,明确如何操作,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即可。
一、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怎么填一
行政区划(简称政区):1、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2、按照《宪法》30条规定中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现行的行政区划实行如下原则:(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二、中国现行行政区划
即省级、地级、县级、乡级、村级、组级,其中省、县、乡三级为基本行政区。二、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怎么填该项应该根据户口本首页”住址“一栏的内容填写,如:XXXX省XXXX市XXXX县XXXXX街道XXXX村XXXX组XXXX栋XXXX室等;当事人可以带上本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等,具体咨询经办方的工作人员,以对方的答复为准。
每个人都有户口,这是一个身份的象征,是国家的特有项目,户口所在地和现常住户口所在地是一个意思,一般运用省级加县、市级来表示户口所在地。因此,每个人都要按时上户口,为了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方便,也为了国家的统一管理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