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二会考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怎么考
高二会考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主要考察是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方面的知识,比如:
一、信息的获取
1. 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就是消息,他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他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2. 信息的基本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各种信息必须依附在一定的媒体介质才能表象出来,他不能独立存在),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3. 信息的载体与信息的区别
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都是载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的内容,都称为信息。 例如:教科书,刻有歌曲的光盘,图片等都是信息的载体,而教科书的内容,光盘上的歌曲,图片所表现的内容,才是信息。
4.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简称(IT)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应用。语言的产生是一次根本性的革命,是从猿人到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文字使用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递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首次超越时空局限。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范畴:
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信息技术的影响:信息技术的产生具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对社会的发展,对科技进步的影响等 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5. 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信息来源:事物本身(动物,山河,风雨,化学反应,活动过程,事件现场)
他人(老师,父母,同学,专业人员)
媒体(报纸,网络,电视,广播,音像制品)
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 。
2. 高二会考考哪几科
高二会考考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
高二会考是一项结业考试,考得科目是全部学科。主要包括语文、英语、数学三大科目;化学、生物、物理三大理科;政治、历史、地理三大文科;还有信息技术,共计10科。
会考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单科满分是100分,合格性考试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所有科目。一般来说,每个省份关于高中会考的时间是有所差异的,但考试科目几乎都差不多。
会考简介
高中会考,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
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有利于学校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管理;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促进高中、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坚持全面考核,促进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坚持自主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坚持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服务高校选拔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3. 高二会考考哪些科目会考时间是多少。
高二会考科目分为文化科目和实践科目,文化科目共计10科,分别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实践科目为:物理、化学、通用技术、生物的实验操作。
各地各原校的会考时间有所不同,一般为文化科目一年开考两次:第一次安排在春节前三周左右,第二次安排在6月中旬,思想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7科主要面向高二考生。
实践科目考查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下旬,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
(3)高二信息技术会考考哪些扩展阅读:
高二会文化科目的会考方式分为考试、考查两种,采用“3+3+4”的形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作为必考科目,在其余科目中考生可任选3门作为考试科目,余下4门作为考查科目(笔试),要求考生在第一次报名时就选定考试和考查科目。实践操作科目均为考查科目。
高中会考变身“学业水平考试”后,将升级为国家级考试,高中阶段共考14门科目,其中包括体育、艺术、计算机等5门操作性科目,将不考笔试,只考操作。
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部分,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会考未来将成为高考、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4. 高中计算机会考考什么
试题分为知识题和操作题两大类,其中知识题约占40%,操作题占60%。
试卷内容比例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约占30%、文字编辑、电子表格和电子演示文稿约占35%,计算机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约占25%,信息安全和多媒体基本应用约占10%。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考试方式为机考,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题类型,选择题(单选题)和操作题。
(4)高二信息技术会考考哪些扩展阅读:
会考科目
1、会考的文化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共计10科;实践科目为:物理、化学、通用技术、生物的实验操作。
文化科目的会考方式分为考试、考查两种,采用“3+3+4”的形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作为必考科目,在其余科目中考生可任选3门作为考试科目,余下4门作为考查科目(笔试),要求考生在第一次报名时就选定考试和考查科目。实践操作科目均为考查科目。
考试科目的成绩报告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考查科目的成绩报告只分2个等级(及格、不及格)。
2、会考时间及科目安排
高中会考文化科目一年开考两次,每次都开考10门。第一次安排在春节前三周左右,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科主要面向高三考生,其他科目主要面向中考学生;第二次安排在6月中旬,思想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7科主要面向高二考生,其余3科主要面向中考学生,不再单独安排补考。
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下旬,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中会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专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培养“码农”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中计算机
5. 黑龙江理科生高二会考考什么
高二会考都考哪些科目
1、高二会考是一项结业考试,考得科目是全部学科。主要包括语文、英语、数学、三大科目。
化学、生物、物理、三大理科。政治、历史、地理,三大文科。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实践科目有物
理、化学、通用技术、生物的实验操作就是这些科目。
2、考试科目的成绩分为4种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考查科目的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两
种。
6. 高二会考科目及时间
高二会考的时间是安排在六月中旬左右,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七科。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为了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结合各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实际,在认真调研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相应的考试。
如果全体考生总体没考好,就算你只考了50几40几,你还是算通过的。这D等真的是上课不听,不要学的人才会拿到的。
7. 高二会考计算机考什么
试题分为知识题和操作题两大类,其中知识题约占40%,操作题占60%。
试卷内容比例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约占30%、文字编辑、电子表格和电子演示文稿约占35%,计算机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约占25%,信息安全和多媒体基本应用约占10%。
各科目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同,以考查应知应会为主,题型为选择题。操作技能部分包括汉字录入、Windows使用、文字排版、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因特网的简单应用。一级B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对因特网知识的考核;与一级其他科目相比,一级B没有演示文稿部分。
(7)高二信息技术会考考哪些扩展阅读:
考生守则
1、凭“准考证”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
2、每科开考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场;开考30分种内不得离开考场,考试终了前30分钟后才能离开考点。
3、只能携带蓝、黑色钢笔、圆珠笔、铅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擦,不得携带任何书籍、报纸、稿纸、纸条、改正纸、涂改液、记录本、计算器、通讯设备进入考场。不准在允许携带的文具用品上以及其他地方写有公式或文字。开卷考试、考查科目可携带书籍、资料自用。
4、按“座位号”对号入座,并将自己的“准考证”放在桌子右上角。只能在答题卡、试卷规定的地方填写或涂黑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座位号、考试科目、试题类型和座位号末两位数等,不得在试卷、答题卡的其他地方做任何标记。
5、开考信号发出后才能开始答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中会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信息技术
8. 高中信息技术考什么
一、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1)信息的概念、特征、作用,技术基础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2)信息的安全和道德,包括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定义、特征等
(3) Windows基础知识:鼠标与键盘的基本操作;文件夹的移动、删除、新建、命名、重命名、连续选中、不连续选中;输入发的相关知识(一些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常用快捷等;文件的类型(后缀名)
(4)计算机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及采用的进制数,各单位及进制数间的相互转化
(5) 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软件PPT的基本操作
二、高一下学期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
就是VisualBasic编程软件的一些基础知识,相比高一上学期的知识点来说较难。
三、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是机考,在计算机上操作
(8)高二信息技术会考考哪些扩展阅读: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定义。
(1)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2)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3)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地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
在企业、学校和其它组织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它包括管理和技术的成分。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职能与信息需求、系统配置和信息流程;技术成分包括用于实现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标准、规则等。
物联网和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新的高度和形态被提出、发展。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物联网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让信息更快更准地收集、传递、处理并执行,是科技的最新呈现形式与应用。
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的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